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微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口咽粘膜菌群的定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需氧菌群密度为4.1135±0.0884,厌氧菌群密度为4.4101±0.3586。患者需氧菌群密度为4.5290±0.0086,厌氧菌群密度为4.8718±0.3424,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8例病人分离出两种以上需氧菌,其中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7%和22.6%;厌氧菌以韦荣氏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为多见,检出率分别为32.2%和58.1%。有7例病人分离出白色念珠菌,4例病人分离出绿脓杆菌。明显表现出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衣原体的表达。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了 2 9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难治组 )衣原体急性感染指标、衣原体抗体IgM ,同时检查支原体抗体IgM及冷凝集实验 ,常规细菌学检查 ,与同期住院的普通性下呼吸道感染 (普通组 ) 40例 ,门诊及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组 ) 3 0例进行比较。结果 :难治感染组衣原体急性感染率 68.9% ,显著高于普通组、上感组 ,上感组最低 ;支原体急性感染率难治感染组 3 4.5 % ,显著高于普通组、上感组 ;衣原体混合支原体、衣原体混合其他致病菌感染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上感组。结论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中衣原体感染率较高 ,且易与支原体、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衣原体的慢性感染可能是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当今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虽然针对细菌及药敏使用了适宜的抗菌药物,但仍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我们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与同期常规治疗对比,取得良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潘彩虹 《当代医学》2011,17(10):107-10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价值。方法 60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灌洗液送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针对细菌敏感性药物对症治疗。结果 60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BAL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于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潘云东 《中原医刊》2006,33(4):67-68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院内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给30例难治性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静滴红霉素0.9g/d,左氧氟沙星0.2g/次,每天2次,疗程2周。结果痊愈19例,显效7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结论红霉素联用左氧氟沙星静滴对院内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之一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逐渐增多 ,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不断发生变化 ,扰乱了机体的微生态平衡 ,招致菌群紊乱 ,致使细菌变迁。因此及时了解临床致病菌的菌谱及药敏情况 ,对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我们对住院及门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科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进行痰培养。1.2 标本的采集 患者晨起用生理盐水或三次清水漱口后 ,用力自气管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破膜到分娩终止时间长短对阴道菌群和母婴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足月胎膜早破和足月临产后破膜的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并观察产后10天内的母婴感染发生率。结果 胎膜早破组需氧菌阳性率38.32%,厌氧菌阳性率35.42%。破膜≤24h(Ⅰ组),需氧菌和厌氧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肺炎及母亲产后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破膜〉24h(Ⅱ组),需氧菌和厌氧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肺炎和母亲产后无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破膜距分娩终止的时间延长,阴道细菌阳性率和母婴感染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 我科于1991年对36例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了细菌病原学检查,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1月~1岁11例,~4岁13例,~7岁3例,~14岁9例;病儿来自城市12例,郊县24例。住院日数≤7天6例,>7天30例。本组发热31例,肺部痰鸣音4例,喘鸣音4例,湿罗音24例,干罗音1例。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灌洗术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50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四川医学》2004,25(8):933-934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经内科常规抗生素治疗后,炎症持久不消散,临床疗效欠佳,是呼吸科常见的一个治疗难题。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常伴有炎性气道狭窄,肺不张或分泌物潴留,全身用药局部难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感染难以控制。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3年2月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灌洗术(broncholavage,BL),治疗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5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1523例细菌病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2002~2005年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细菌谱及细菌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及细菌的变化。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儿童细菌性ALRTIs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被检出的1523株细菌结果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2.5%,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5%);革兰阴性杆菌(59.14%),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8.8%),流感嗜血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0.1%);真菌类(3.4%)。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肺炎链球菌感染率>1岁患儿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39.80,P<0.001。大肠埃希菌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率<1岁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0.68,P<0.005。结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耐药情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院痰培养阳性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细菌分布及细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998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曾行痰检阳性病例的细菌分布、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用Kitby-Bail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998例痰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30余种146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NB)占72.96%,革兰阳性细菌(GPB)占27.04%.检出率高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等.(2)药敏检测对GNB抗菌活性最强的是亚胺培南,除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22.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在30%以下.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本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是GNB,不同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针对GNB抗菌活性最强的是亚胺培南;GPB抗菌活性最强是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不合理的应用,细菌耐药性迅速增加,从而给临床用药造成了困难.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为呼吸系统的主要疾患,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疾病.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以G-杆菌感染居多,医院内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15%~30%[1].故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临床工作的难点,选用高度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的耐药性、耐药机制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男性,39岁,因咳嗽、咯脓血痰20天,于1982年9月28日入院。缘于20天前因接触“敌敌畏”之后、咳嗽、咯黄痰每日10ml。近七天发烧,体温38℃左右,咯脓血痰每日50~100ml,无腥臭味,无胸痛、盗汗及呼吸困难。既往否认慢性呼吸道病史及肺结核史。入院查时体温正常,意识清。有杵状指,桶状胸,肝浊音界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院内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给28例难治性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人静滴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结果:总有效率85.7%。结论:阿奇霉素联用左氧氟沙星静滴对院内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48例下呼吸道感染分析钟丽华杭州市第二医院310015近年来,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兹将我院自1993.10~1994.10住院的诊断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48例作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男38例,女10例,年龄57~78岁,平均66岁。诊断符...  相似文献   

17.
绿脓杆菌与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许萍 《医学综述》2000,6(11):510-517
<正>绿脓杆菌(也称铜绿假单胞菌,P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通过环境污染、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等途径,在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在患有某种肺部疾病时导致下呼吸道感染。PA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近年呈上升趋势,由于PA天然具有多重耐药性,且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常出现耐药性的变迁,其耐药菌株日趋增多。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又发现PA能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被膜,使PA不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也不易被抗生素渗透和杀灭。上述原因使PA成为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病死率达30%以上。现就PA导致难治性下呼吸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种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为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分别占20.3%、11.8%、10.5%、8.4%。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1.6%,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氨基甙类抗生素敏感。革兰氏阳性菌38.4%,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结论:(1)铜绿假单孢菌感染主张以β-内酰胺和氟基甙类抗生素联合治疗。(2)革兰氏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种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为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分别占20.3%、11.8%、10.5%、8.4%。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1.6%,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氨基甙类抗生素敏感。革兰氏阳性菌38.4%,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结论:①铜绿假单孢菌感染主张以β-内酰胺类和氨基甙类抗生素联合治疗;②革兰氏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