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hao DD  Sun YY  Xi YZ  Jin L  Liu N  Lia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8):654-657
目的 建立并稳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新策略-参照链介导的构象分析(RSCA)系统;以HLA—A位点为靶标,鉴定RSCA分型策略的优劣。方法 采用国际RSCA协作组提供的20例标准分型DNA首先确定RSCA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及可复性。然后分别提取84例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RSCA和序列特异性引物体外基因扩增(PCR—SSP)法平行对照对HLA-A基因位点进行分型。结果 对20例标准分型:DNA的分型结果显示,所获分型结果与国际RSCA协作组的完全一致,准确性及重复率均为100%。在全部84例移植病人及家系成员标本中,有82/84例(97.6%)标本可明确判定结果,其中有33/84例(39%)可直接指定等位基因型别;此外,还有2/84例(2.4%)标本因PCR扩增结果太弱,致使RSCA法未能获得分型结果。随机选择20例移植标本进行RSCA重复性实验表明,前后结果完全一致,然而在PCR-SSP分型中,约有10%的标本需要重复1—3次方能判定结果。结论 RSCA与PCR—SSP分型结果相比,具有灵敏、特异、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可发现变异基因及新的等位基因、高通量和低成本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对拟进行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体进行HLA分型。缺点则是对于单个分型标本而言所花时间较长,对DNA标本纯度要求较高,数据库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供、受者HLA配型方法。方法建立嗅鞘细胞库,使用单克隆抗体法和基因分型法分别对供受体进行HLA配型。结果用脐带血行单克隆抗体法分型时,出现假阳性,导致结果无法判读。取胎脑组织与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嗅鞘细胞进行裂解提取的DNA再行基因分型法(PCR—SSP)的结果完全一致,即胚脑组织中提取的HLA分型完全可替代嗅鞘细胞的HLA分型。结论基因分型法(PCR—SSP)能为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供受者提供可靠的HLA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3.
PCR—RSSO基础上HLA—I、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124/3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I、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4.
HLA—I类配型血小板输注治疗HSCT和血液病患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LA—I类配型血小板输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患儿血小板减少时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方法在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和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无效时输注HLA—I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以24h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8例进行HLA—I类配型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中,HLA—I类半相合或1个位点不合血小板输注者7例,共提供HLA—I类半相合血小板输注者43例次;HLA—I类全相合血小板1例,共提供HLA—I类全相合血小板2例次。4例为父母供者,共提供10例次血小板输注,24hCCI值为18.24±2.45;4例为非血缘关系供者,共提供35例次血小板输注,24hCCI值为8.78±1.47;父母供者血小板输注后24hCCI值明显高于非血缘关系供者。8例患儿血小板配型输注前后24hCCI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患儿,输注HLA—I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可明显增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尤其以直系亲属供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男英  章伟  王炜  韩浙东  何俊俊  朱发明  吕杭军  严力行 《浙江医学》2011,33(12):1831-1832,1841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在造血干细胞和器官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供受者HLA相合程度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以及移植物的存活率等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作为临床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来源。笔者近期在常规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标本分型中,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区人群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  黄霞  王蓉感  王芳 《重庆医学》2006,35(14):1286-1288
目的了解重庆分库HLA—A、B、DRB1基因多态性,分析重庆地区人群HLA—A、B、DRB1基因频率分布特征,为重庆地区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来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重庆分库的3957名无血缘关系的捐献者.进行基因分型,计算HLA—A、B、DRB1基因频率,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在重庆地区人群中检出了75种HLA基因特异型。其中HLA—A位点19个,HLA—B位点41个,HLA—DR位点15个。A*02(29.37%),A*11(29.1%)和A*24(17.3%)为重庆分库捐献者HLA—A座位的主要等位基因;HLA—B座位中,B*46(14.98%),B*4001(13.19%)和B*13(9.39%)为主;HLA—DRB1座位以DRB1*09,DRB1*15,DRB1*12,DRB1*04出现频率高。结论重庆地区人群的HLA基因多态性与南方汉族接近,并有其特点。HLA基因分布具有民族和地域特征,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募集到带有不同HLA分型的造血干细胞供者,有必要在我国多个地区筛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够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唯一方法,因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的机率小.无法满足受者移植的需要。故目前国内外正致力于开展HLA部分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的预处理方案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防直接影响移植的疗效和移植相关毒性,国内各家移植医院的预处理方案多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霉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对促进移植植入和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方法15例恶性血液病及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实施血缘相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8例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12例HLA配型为单倍体相合。在移植前5d至前2d应用ATG 10.0mg/kg。供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d),连续应用5d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中位数为5.3×10^8/kg,CD3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6.0×10^6/kg。结果移植后所有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和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4d。出现aGVHD7例,其中Ⅰ度皮肤aGVHD 3例;Ⅱ度肠道aGVHD 2例;Ⅲ度及Ⅳ度肠道aGVHD各1例。结论ATG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预防aGVHD的发生和降低其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孔斌  马笑松  周守勤  潘艳霞  贾小群 《医学争鸣》2007,28(21):F0002-F0002
1 临床资料 ①研究对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IIO-PBSCT)A供O型患者4例,其中,3例HLA配型完全相合,为同胞兄妹,受者年龄分别为27,30,35岁,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10.
组织配型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移植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关组织配型的研究进展迅速。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DNA分型技术进入临床实际应用外,在HLAⅡ类抗原DNA分型、交叉配型和全新的配型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理论,有些已在移植临床的应用中取得了令人瞻目的效果。本文就近三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在无关供者中的分布及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30例无关供者中KIR的基因型分布、30例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15例接受HLA相合、非去除T细胞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0例HLA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24例患者KIR2DL1不合,2例KIR2DL2/2DL3不合,12例KIR3DL1不合,共计28例患者KIR不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绝大多数无关供者携带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关系密切的三组KIR,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2.
Wang LR  Dong LJ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13-2116
目的:了解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感染现状。方法:采集72例allo-HSCT患者外周血标本680份以及53例供者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供者以及移植前、后患者HHV-7 DNA血症。结果:72例患者中有62例(86.1%)移植后至少1次检出HHV-7 DNA血症,中位时间为15.6(7~56)d。29例(40.3%)移植后出现持续性HHV-7 DNA血症。47例接受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移植或配型相合的非血缘移植患者中持续性HHV-7血症的发生率为48.9%(23/47),显著高于接受不含ATG预处理方案的配型相合移植患者[24%(6/25),P=0.040]。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移植后持续性HHV-7 DNA血症的发生率为44.6%(39/65),显著高于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0%(0/7),P=0.037]。HHV-7 血症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巨细胞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HV-7感染在allo-HSCT后患者中很常见,且其持续感染与预处理方案中ATG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类胰岛细胞移植中的组织相容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宏君  林民专  李民  范礼佩  赵明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3,24(10):1049-1051
目的 研究人类胰岛细胞移植当中供受者的HLA配型和胰岛细胞存活的关系。方法 将已知HLA配型的胰岛细胞分别加入到HLA配型组和误配组的血液当中去,观察混合培养1h后的血液当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变化,以及1h和24h培养后观察活性胰岛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人类胰岛暴露于未经抗凝的人类血中,人类胰岛将诱发迅速血小板激活和消耗,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被消耗,加入肝素后这种反应明显减轻。胰岛细胞在经过24h培养后HLA配型组的存活要比误配组明显提高。结论 胰岛细胞移植入血后,将引发血细胞在胰岛细胞周围的类似炎症反应;HLA配型有助于提高移植后胰岛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14.
李民  赵明 《中华综合医学》2002,3(10):867-869
目的:研究致敏受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及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莱姆德细胞板检测受体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应用单抗湿板行受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行HLA-Ⅱ类基因分型。结果:75例受PRA阳性率为11%-96%,平均48.5%;51例患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3例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经静脉点滴OKT3抗排斥,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切除移植肾,11例患术后并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9例患于术后2周至2个月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75例患移植成功率93.3%。死亡率2.7%,总急性排斥率及总DGF发生率分别为17.3%和14.7%。按CREGs配型原则,供受CREGs的0、1、2个错配(MM)分别为13例(17.3%),44例(58.7%)和18例(24.0%),3MM-6MM均为0,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结论:致敏受必须严格按照HLA配型及HLACREGs配型原则,对减少移植肾排斥反应,提高并延长移植肾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受HLA-C分子结构差异,探讨免疫抑制信号系统在HSCT后GVHD的中作用。方法 利用DNA测序和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模拟分析方法回顾性观察HSCT后发生GVHD的供受的HLA-C分子结构差异。结果 HLA-C分子在氨基酸序列、三维空间结构、电性分布和分子表面结构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HSCT供受间HLA-C分子结构差异导致HLA-C分子不能被供免疫细胞的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识别,从而促进了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报告5例淋巴细胞群体反应抗体(PRA)为48%~76%,采用理想的HLA配型,供受者间HLA-A、B、DR位点在3~5个抗原相合情况下进行移植,术后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用甲基强的松龙及OKT3冲击治疗后排斥逆转。5例全部成功,术后均获得随访,人/肾存活9个月~2年4例,3年半1例。讨论了PRA高敏感对移植物的影响,良好的HLA配型对移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研究近年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免疫分型到DNA分型均有长足的发展。分型方法包括红细胞血型、HLA抗原、性别鉴定、人类DNA指纹图和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等。本综述了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方法的特点及近年来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LA配型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262例尸体肾移植受按HLA配型的误配率(MM)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术后1-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 当MM>3时,若接受的器官HLA原/基因为可接受性,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6.4%;若供体器官HLA抗原/基因具免疫原性,则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1%,两比较,P<0.05。结论 供受间HLA配型越好,供器官所含的具免疫原性抗原/基因对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19.
PCR-RSSO基础上HLA-Ⅰ、Ⅱ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PCR-DNA技术的分析,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建立改良半量扩增体系全自动HLA-I、Ⅱ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635份血液标本HLA-A、B、C、DR、DQ等位基因分型,其中166份DNA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和手工全量扩增体系PCR-RSSO技术。对全自动半量PCR-RSSO、PCR-SSP、手工PCR-RSSO 3种方法做两两比较。结果全自动半量PCR-RSSO的分型成功率为98.4%(3 124/3 175),PCR-SSP为98.8%(656/664),手工PCR-RSSO为88.3%(733/830)。经χ2检验,全自动半量PCR-RSSO与PCR-SSP的分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手工PCR-RSSO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SSO可识别HLA-Ⅰ,Ⅱ共706个等位基因,覆盖WHO命名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936个等位基因的75.43%;对706个HLA等位基因的分型均为中~高分辨率,有分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能力;易长期保存书面的实验原始资料,即杂交条;具有成本低、劳动强度低、省时和DNA消耗量少等优点。PCR-RSSO适合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建立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库的组织配型。  相似文献   

20.
HLA配型在心脏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 (HLA)配型在心脏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进行供受者外周血HLA基因分型 ,采用单克隆抗体法进行HLA -Ⅰ类抗原分型。结果 :供受体之间HLA有 6个抗原相合 :A2 4 (9) ,Bw6 ,DR1 5(2 ) ,DRw51 ,DRw52和DQ6(1 ) ,有 5个抗原相合 :A30 (2 9) ,B54(2 2 ) ,Bw4 ,DR1 7(3)和DQ2 ,术后患者心功能正常 ,术后 1 60d无排斥反应。结论 :良好的HLA配型对减少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