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从生物热力学的角度,探讨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采用微量量热学方法,分别测定在中药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不同浓度水煎液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热谱图(即热功率-时间曲线,P-t图),并根据热动力学模型lnPt=lnP0+kt,计算得到一系列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中药药性理论,综合分析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结果: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逐渐增强。但温热药方麻黄汤较寒凉药方麻杏石甘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弱,同时,从热动力学参数中的最大热输出功率计算结果也表明,麻黄汤作用于细菌生长代谢时,所释放的热量要高于麻杏石甘汤,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应用生物热力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和验证了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中药药性数据预测平台对部分中药组分和中药饮片药性进行预测,建立中药饮片与中药组分药性的关系。方法:在组分药理作用的基础上,运用药性数据预测平台,对中药组分的药性进行预测。结果:中药饮片与中药组分药性预测相同与相近的结果总和达到了75%以上。结论:饮片药性与中药组分药性之间存在自相似关系,体现了不同层次间的药性具有继承性、加和性和涌现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麝香与冰片及其不同配比对液氮冷冻所致脑水肿模型大鼠脑含水量以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采用湿重法,测定麝香66.67 mg/kg组、冰片66.66 mg/kg、133.33 mg/kg、200.00 mg/kg组以及二者配伍1:1、1:2、1:3组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血清ET、NO含量。结果:①假手术组、冰片66.67 mg/kg组、配伍1:3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吐温组。②模型组血清ET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麝香66.67 mg/kg组,冰片66.67、133.33、200 mg/kg组,配伍1:1、1:2组。③模型组和吐温组的血清NO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冰片133.33、200 mg/kg组,配伍1:2、1:3组;配伍1:3组大鼠血清NO含量极显著高于麝香66.67 mg/kg、冰片66.67 mg/kg组。④冰片133.33、200 mg/kg组、配伍1:2、1:3组ET/NO值显著低于吐温组。结论:麝香与冰片配伍各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含水量、血清ET含量、ET/NO值,增加NO含量,其中,配伍1:3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冰清  邵欣欣  付晓凡  周梦婕  陈聪 《中草药》2021,52(11):3344-3352
目的解析中药复方中抗抑郁中药的宏观属性(四气、五味、归经等)分布规律及中药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1018篇文献,整理出163首复方,涉及262味中药,8种现代药理作用机制;通过频数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起到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多为苦、辛,温、寒,归肝、脾、心经的中药,且不同时代的用药规律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明代以前以"肺脾二经"为主,明代后期至现代以"肝脾二经"为主的用药规律。结论具备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属性及作用机制具备一定的分布规律,抑郁症可从肝脾论治,且与脑肠轴相关机制关系密切。这为新的抗抑郁药物及其成分的活性筛选以及抗抑郁药物的实验研究提供数据以及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分结构假说构建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蒋俊  贾晓斌  陈斌  李平  蔡宝昌  吴浩 《中草药》2012,43(3):422-427
中药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即相应的"组分结构",而中药药性即为中药中复杂的组分结构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体现。中药中的成分/组分可表现相应的药性属性(寒、热、温、凉),组分与组分之间以及组分内部都存在着药性差异。药性相同的成分/组分,表现为相互增强;药性相反者,则相互抵消,即可以用"矢量"表示,中药药性也就是各成分/组分"药性矢量"的"矢量加和"。在结合中药药性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将"组分结构"假说和"中药药性矢量"相结合,拟构建中药"药性结构方程"模型,以阐述中药药性本质。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也将为中药配伍以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性研究IV.镇痛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砂仁、厚朴、苍术、清半夏、木香,非辛温(热)归脾胃经中药生甘草、白鲜皮、苦楝皮、火麻仁、薏苡仁,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羌活、苍耳子、白前、藁本、款冬花及非辛温(热)非脾胃经中药射干、天冬、莲须、浙贝母、桑白皮共20味,进行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和延长热痛刺激甩尾反应潜伏期的镇痛实验平行比较,又回顾性地调查性味归经在具有镇痛作用中药中的分布。两项研究都表明镇痛是辛温(热)合归脾胃经中药药效谱(药性)中的一项共同药效  相似文献   

7.
要弄清楚中医理论与思维方法,必须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源头入手,才能探本求源,把握住理论根本。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与古代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从古代天文学角度来审视才能看清中医基本理论思维的原点。因此,文章从古代斗历历法天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产生的古天文学背景,阐明中医五行理论思维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思维框架尝试动态解读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揭示中医药理论的思维核心和中医原创性思维的优势,为科学的理解中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亚敏  沈强  徐秋英 《中成药》2006,28(1):52-55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合中医辨证论治与单纯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麝香保心丸合中医辨证治疗组30例与单纯中医辨证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按中医辨证处方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对照组不用麝香保心丸,疗程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分析,治疗组为90,优于对照组89.3,但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而两组的痊愈和显效率在统计学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意识障碍的改善方面,治疗组的痊愈和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时间是46.4h,而对照组为62.3h,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辨证基础上配合使用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患者改善意识障碍、药物的起效时间上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然药学观药物体系构架中药药物创新思维及其顶层设计,以提高中药药物创新水平,指导中药理想药物创制。在研究中,应用药物体系基本特性表征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有效物质基础,导向药物制备与质量表征关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然药学观药物体系所构架的药物创新顶层设计及其系列创新模式,可适用于中药药物优质制备、质量精准控制与药动学特性表征,从而指导药物创新目标的实现。因此,药物体系导向中药药物创新,可更新颖、本原、精准、有效地进行中药理想药物研究,从根本上提升中药药物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将受体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引用到中药鉴定研究领域,从受体角度,从中药生物效应入手,提出了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的归经、功能主治为线索,通过高效液、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对机体生物分子(受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承认的中药质量评价、控制方法,方法的表征体现为有效成分含量或有效成分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半效抑制浓度IC50值、表现解离常数Ki值”。本文是继2002年本刊第3期“受体技术与中药研究”一文之后,以脑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就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的技术路线及实验操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