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90%以上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以肝硬变最为多见。临床上多采取断流术或分流术以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危及生命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等并发症,目前断流术仍为国内主要手术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并发症均较多,如肝性脑病、再出血、感染等,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5-01—2010—01126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门脉高压症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给予 FTS 理念治疗的21例门脉高压症手术患者临床资料(FTS 组),与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采取常规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对照组)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FTS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总量、术后白蛋白输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分别随访8~60个月,无消化道再出血病例、无新发脾静脉或门静脉栓塞病例,所随访患者术后复查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提示静脉曲张明显好转。【结论】门脉高压症围术管理中应用 FTS 理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止血效果好,腹水改善明显。17例出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等措施治愈出院,3例术后死亡。结论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护理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术后住院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因腹水、脾大3年入院。3年前曾于某院诊断肝硬化,脾大保肝治疗。3个月前呕血一次经止血治愈。10年前有乙肝病史。查体:神志清,头、颈、胸正常。腹部脾大到肋缘下7cm,肝未触及,腹水(),X线钡透食管下端重度静脉曲张。检验血常规白血球33×109/L,红血球28×109/L,Hb67g/L,血小板70×109/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对照延长8s,血白蛋白273g/L,总蛋白550g/L。其他肝功检查正常,血尿素氮正常,血糖正常。诊断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进行保肝、保肾治疗,给白蛋白、利尿剂、维生素K等药物,1个月后P…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是食管静脉曲张形成的基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其出血量大且病死率高,目前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血管收缩药物、气囊填塞、内镜下注入硬化剂(EIS)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手术(EVL)等方法。自1981年裘法祖等系统介绍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以来,此种术式在国内获得普及,成为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从保证门静脉入肝血流的角度来说,断流手术对肝功能的打击要小于分流手术,这是近年来国内很多专家推荐断流手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肠造瘘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52例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合理护理.结果 52例患者中发生轻微腹泻3例,较重腹泻1例,导管堵塞1例,无导管脱落发生;5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张夕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76-77
目的探讨鼻饲管在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门脉高压症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置胃管采用flocar(复尔凯)鼻饲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18号硅胶胃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肠蠕动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鼻饲管代替胃管应用于门脉高压症患者,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67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鼻空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不能耐受和中转手术者实施静脉营养,加强鼻空肠管及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炎症及营养情况。结果大部分病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实施顺利,肠内营养治疗组病人较静脉营养治疗效果好。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科学的护理有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16.
18.
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EJT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EN)组,每组29例。EJTN组在术后6h行营养支持,TEN组按传统方法,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经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1天和第8天取外周血检测IgA、IgG,IgM、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炎症介质TNF—α和IL-2。结果:术后8d EJTN组IgA、IgG,IgM及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至正常水平,而TEN组CD8^+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0.01)。炎症介质TNF-α在术后第8天明显低于TEN组(P〈0.05),而IL-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可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并置的护理。方法总结了2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胃管和空肠营养管联合运用的护理方法。结果21例食管癌患者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患者由于术后禁食时间较长,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故做好胃管与空肠营养管联合运用的护理,尤为重要,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空肠营养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患者行普外科手术(如全胃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佳,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一些普外科手术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于术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促进脏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为临床施行肠内营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