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2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16-20h以及其他研究对象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504.5±182.1)pg/ml、(248.1±171.7)pg/ml、(39.6±22.9)pg/ml、(21.2±16.0)pg/ml。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和0支病变组(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以34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人院后第二天清晨及8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24h内的血浆BN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人院第二日清晨血浆Hey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AMI)组BNP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的Hey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2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Hey水平明显升高,AMI的较UAP的更高,提示两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22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0、血糖及血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SAP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CS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0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35,P〉0.05)。结论IL-10在ACS中明显升高,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1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F-1水平。结果AMI和UAP组中IGF-1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SAP组IG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F-1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P〈O.05),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检测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另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5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各组的DC值。结果冠心病患者Dc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中AMI〈UAP〈SAP,组间比较P均〈0.05,SA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DC值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63,P〈0.05)。结论DC值可以直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变不稳定状态,病情愈严重,迷走神经的保护作用愈低,猝死风险愈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0例同期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非冠心病组(NCHD)3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8例;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8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6例。测定各组的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TC及TG)并统计分析。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2)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TC及TG)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较之非冠心病者及稳定型心绞痛者升高,且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血脂(TC及TG)水平没有相关性,提示血清脂蛋白(a)不仅是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也可能促发了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66例被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9例,急性心肌梗塞组(AMI)16例,对照组为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23例,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卧位周围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PAMP浓度。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依次为(5.55±0.97)ng/L、(9.25±2.95)ng/L、(13.07士1.29)ng/L、(15.52±4.60)ng/L,冠心病三组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UAP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SAP组(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PAMP水平升高,而UAP组与AMI组升高更明显,提示PAMP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彤  刘小青  范谦  王真 《山东医药》2010,50(8):16-1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负荷指标与可溶性CD40配体(CD40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胸痛患者149例,均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和排除冠心病组(对照组,35例),同时抽血检测血清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老年UAP和AMI患者血清CD柏L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0.01),老年ACS患者血清CD40L和hsCRP水平存在明确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存在显著的炎症负荷指标与可溶性CD40L水平增高,两者血清浓度表达明显相关;CD40L通路可能是传递炎症负荷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UAP组、AMI组、SAP组和对照组.常规抽血分离血清检测hs-CRP、尿酸水平.结果 ①血清尿酸水平:AMI组、UAP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UAP组高于SAP组(P均<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②血清hs-CRP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UAP组、SA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分析示血清尿酸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血清尿酸、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院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6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03例,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84,包括急性和亚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n=312)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107)。非冠心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Hcy、尿酸、RBP4水平,采用Pearson作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血清Hcy、尿酸水平在不同分型的冠心病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MI组〉UA组〉SA组〉对照组,各组间Hcy、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BP4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cy、尿酸、RBP4均与吸烟史、TG、ApoAl相关,尿酸与Hcy、RBP4相关(P〈0.05或0.01)。结论Hcy、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其血清水平高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Hcy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IL-6与MMP-1的意义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白介素-6(IL-6)、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水平变化及其相互问的关系。方法将138例入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CA)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冠状动脉造影元狭窄为对照组3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ACS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L-6和MMP-1水平;分析各组IL-6和MMP-1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IL-6、MMP-1水平的关系,分析在ACS中IL-6与MMP-1的相关性。结果①各组血清IL-6、MMP-1水平显示,UA组和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AMI组、对照组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者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ACS中,IL-6与MMP-1成正相关(r=0.673,P〈0.01)。结论IL-6、MMP-1反映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并不反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IL-6促进MMP-1释放降解斑块基质引起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选择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21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及血脂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10.59±81.83)μmol/L比(289.95±42.30)μmol/L,(94.62±32.91)mmol/L比(74.76±6.32)mmol/L,(5.75±1.57)μmol/L比(4.82±0.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间,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依次升高[(311.68±78.85)μmol/L、(420.09±85.70)μmol/L和(476.65±68.65)μmol/L,(80.66±13.67)mmol/L、(92.35±16.90)mmol/L和(109.71±45.32)mmol/L,(4.95±1.35)μmol/L、(5.89±1.26)μmol/L和(7.27±1.80)μ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s=0.239、0.367、0.21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s=-0.347,P<0.05),而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s=-0.33,0.139,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起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斑块的不稳定性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W)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细胞因子,参与一系列炎症和免疫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ACS患者MIF和TNF-α含量的测定,探讨其在ACS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41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测定UA、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栓素B2(TXB2)、C-反应蛋白(CRP)。结果ACS组血UA升高者CRP、TXB2高于血UA正常者(P〈0.05),而SA组中各项指标在UA升高者与UA正常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UA升高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引发炎症反应参与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的ACS患者80例作为ACS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2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CS组hs-CRP水平[AMI组(25.45±7.56)mg/L,uA组(14.54±4.55)mg/L]与对照组[(3.45±1.04)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血清hs—CRP水平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AMI组:OR=1.54,P〈0.01;UA组:OR=1.46,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害的程度,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ACS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价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终点法、比浊法检测170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以及58例正常人血清CRP、FBG及UA含量。结果:CHD组CRP[(15.38±4.15)mg/L]、FBG[(4.69±0.91)g/L]和UA[(478.16±98.75)μmol/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CHD患者中三者的浓度均以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增高最明显;CRP同FBG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尿酸、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同冠心病关系密切,C反应蛋白同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冠心病(CH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78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非心源性胸痛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并用COULTER-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结果血小板计数在SA组、UA和AMI组、非心源性胸痛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别。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心源性胸痛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都明显增大。结论血小板体积变大和活化过程可能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mALB)与血管内皮因子(VEGF)相关性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CHD患者为观察组,3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测定mALB、VEGF、血糖、血脂、心肌酶,比较分析各组间mALB与VEGF、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mALB、VEGF水平明显高于sA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CHD组mALB、VEGF水平分别与CK—MB、血肌钙蛋白I(cTnI)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0.56、0.63、0.64,P均〈0.05或0.01)。结论检测mALB、VEGF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4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空腹血标本,测定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总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肌酐(Cr)的含量,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3组间TG、TC、LDL-C、FBG及Cr水平无明显差异;UAP组及AMl组的尿酸水平接近,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SAP组(P<0.05)。UAP组及AMI组的尿酸异常者比例相似,但也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能促进并预示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