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巩膜瓣对小梁切除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9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及滤过泡等情况。结果95眼中有90眼术后1周眼压在21mmHg以下(94.74%)。95眼术后1~2周形成滤泡,按Kronfeld分类法,滤过泡Ⅰ型9眼(9.47%),Ⅱ型81眼(85.26%),Ⅲ型5眼(5.26%),术后2周平均眼压16.31mmHg。结论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可明显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梯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瓣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天,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改良巩膜瓣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志福 《当代医学》2011,17(4):37-3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改变巩膜瓣厚度及缝合位置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62例8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作2/3厚度板层巩膜瓣,深至棕黑板层,缝合位置上移1mm;随访2~3年,观察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80眼中,有功能弥散滤过泡64眼,有功能扁平滤过泡12眼;无功能包裹性泡4眼,瘢痕化无泡0眼,术后7d眼压平均为7.8mmHg,术后24个月眼压平均为16.6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厚度及缝合位置,可减少滤过道粘连瘢痕化,维持长期较好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 ,包括前房形成情况 ,眼压 ,视力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 60眼 (5 0例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病人采用小梁切除术 ,同时术中前房预置穿刺 ,使用丝裂霉素 (MMC) ,巩膜瓣及结膜牢固缝合 ,加上术毕形成前房的方法 ,术后随访 1年 ,对其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90 %眼压维持在 2 1mmHg以下 ,10 %需配合降眼压药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以下。两例发生结膜瓣创漏 ,仅有两例术后视力低于术前 ;两例发生脉络膜脱离 ,经处理后恢复。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很高 ,本方法不仅减少了术后常见并发症 ,而且提高了病人早期视力。如果能在术后早期严密观察 ,及时处理滤过泡不良和低眼压等并发症 ,眼压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 2 0 0 3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 5 4例 (5 4眼 )手术方式、结膜滤过泡、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治疗组 :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30例 (30眼 )眼压从术前 4 2 91± 2 0mmHg降至手术后 19 5±4 7mmHg ,结膜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 19例 ,术后并发症浅前房 1例。对照组 :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应用抗增生药 (MMC)治疗 2 4眼 (2 4例 )眼压从术前 4 3 15± 18 75mmHg降至手术后 2 1 15± 12 16mmHg。结膜滤过泡 :薄壁大囊泡扁平、弥散滤过泡 14例。术后并发症 :结膜伤口渗漏 7例 ,滤泡相关性眼内炎 3例 ,浅前房 2例 ,角膜结膜毒性反应 2例 ,远期薄壁滤泡渗漏、感染和眼内炎 5例。结论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少 ,方法安全可靠 ,远期效果好 ,是难治性青光眼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以及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9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例(6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青光眼1例(1眼).所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联合MMC以及羊膜植入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4 mg/mLMMC 3~5 min,并于巩膜瓣下植入6 mm×9 mm羊膜植片.结果术后1月,8眼眼压≤21 mmHg;5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无变化.随访≥6月的7眼中,5眼眼压<21 mmHg,且均为Ⅰ~Ⅱ型滤过泡;5眼视力提高或不变,2眼因眼底病变而视力下降.并发症有短暂性前房出血、浅前房和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结论小梁切除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以及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9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例(6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青光眼1例(1眼).所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联合MMC以及羊膜植入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4 mg/mLMMC 3~5 min,并于巩膜瓣下植入6 mm×9 mm羊膜植片.结果术后1月,8眼眼压≤21 mmHg;5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无变化.随访≥6月的7眼中,5眼眼压<21 mmHg,且均为Ⅰ~Ⅱ型滤过泡;5眼视力提高或不变,2眼因眼底病变而视力下降.并发症有短暂性前房出血、浅前房和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结论小梁切除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均采用瑞济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3mg/mLMMC2min.术后1周、1月及1年,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1周无浅前房出现,术后早期持续性低眼压1例,术后1年除1眼眼压23.78mmHg需用药物控制外,其余9眼眼压在7~18mmHg之间,均保持功能性滤过泡及良好的前房深度。结论羊膜移植及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眼压26.26mmHg,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47mmHg、16.89mmHg、19.14mmHg、18.50mmHg。16眼结膜形成滤性手术典型滤过泡,10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26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强  万鹏霞 《河北医学》2005,11(7):579-581
目的:证明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后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15眼)曾按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性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并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及并发症。术后随访(9.2±3.5)个月。结果:术后1年,1眼较术前视力提高,14眼视力无改变,未发现视力下降者;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0.18±4.38)mmHg,术后2周(11.25±2.58)mmHg,1月为(13.18±2.38)mmHg,3月为(14.27±2.55)mmHg,6月为(13.18±2.38)mmHg,1年时为(15.33±3.01)mmHg,术后各时段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2周11眼(73.3%)为Ⅰ型功能性滤过泡、4眼(26.7%)为Ⅱ型功能性滤过泡,1眼在3月时滤过泡有轻度包裹,经用针轻挑滤过泡包膜内壁后恢复为Ⅰ型滤过泡,随访1年,15眼仍为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术后9眼无任何反应,5眼前房水轻度闪辉,术后3~5d消失,1眼前房轻度积血,术后6d吸收。未发生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内炎及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51眼行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滤过泡、眼压等。结果术后有4眼1级浅前房,占7.84%。眼压≤21 mmHg 45眼,控制率88.23%,功能性滤过泡43眼,占84.31%。结论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28例(28眼)难治性青光眼行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滤过泡功能与形态。结果:术后1月、2月、3月、6月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83±4.38)mmHg、(11.97±4.77)mmHg、(14.65±5.20)mmHg、(18.86±7.79)mmHg,均低于术前的(33.40±10.54)mmHg(t值分别为11.69、10.82、10.00、9.75,均P<0.01)。术后6月,19眼(67.86%)形成功能性滤过泡,UBM检查示20眼形成瓣下滤道及结膜下滤过,7眼形成瓣下滤道而无明显结膜下滤过,1眼无明显滤道及结膜下滤过形成。术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深层巩膜瓣及Tenon’s筋膜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是难治性青光眼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郭沛  郭毓寅  张洪沛 《中外医疗》2012,31(36):89+91-89,9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羊膜前房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青光眼37例37只眼做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及前房植入羊膜。将方形羊膜植片做成形,其中一端植入前房,另3端分别在巩膜瓣下伸入结膜瓣下1mm。结果 26眼均形成有效滤过泡,术后平均眼压(18±3.6)mmHg。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前房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加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方法 :为 10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巩膜瓣下植入羊膜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眼内反应及并发症 ,随访 3~ 5个月。结果 :术后炎症反应轻 ,眼压控制良好 ,术后眼压为 14~ 19mmHg ,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崇林 《海南医学》2005,16(1):66-6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62眼)青光眼患者,在常规小梁切除术基础上,术中置0.25g/L,丝裂霉素C棉片于巩膜瓣及结膜瓣下3min,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间断缝合巩膜瓣,一针缝线打活结,留于结膜面,2周后抽出。术后随访12—48个月。结果术后12—48个月复查,眼压<18mmHg59眼,成功率95.16%;滤过泡呈弥漫扁平型和微小囊型者59只眼,占95.16%;视力增进或不变者共59眼,占95.16%;术后并发浅前房Ⅰ度13只眼,原因为引流过畅,Ⅱ度2只眼,原因为结果切口瘘。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能有效防止巩膜层间及滤过泡的粘连,保持滤过通道通畅,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 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并在缝合巩膜瓣时一侧经结膜(绕开滤过泡区域)缝合可调缝线1针,术后对患者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视力、其他并发症随访观察12~24月.结果 49眼手术后1周总体眼压控制,前房深度正常.结论 经结膜巩膜瓣可调缝线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单易学,术后并发症少,是各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值得使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采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患者128例(149眼),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术后切口对合、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138眼(92.6%),浅Ⅰ级前房8眼(5.4%),浅Ⅱ级前房2眼(1.3%),浅Ⅲ级前房1眼(0.7%).术后7~10d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6个月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145眼.可调线依据眼压、前房、滤过情况于术后1~2周时酌情拆除,必要时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眼压可以下降2~8mmHg.结论 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只眼的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随访6~24月。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早期(1~5d)Ⅱ度浅前房发生率7.5%,3~5d后前房逐渐恢复。出院时40只眼眼压为6~14mmHg,平均(9&#177;2)mmHg;术后6月,40只眼平均眼压(13&#177;2)mmHg,36只眼压处于12~17mmHg之间。随访1年,功能性滤过泡占95%(38/4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54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1、3、7、14、90d分别观察比较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滤过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d1例出现浅前房,对照组发生浅前房7例(24.1%),术后3~7d发生浅前房5例(17.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08±0.32)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9只眼(90.6%)。对照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28±0.51)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0只眼(69.0%)。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92%,对照组占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