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方法:从人α1(Ⅰ)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5kb ̄+42bp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6个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CAT-ELISA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2483 ̄+42bp,-268 ̄+42bp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 DNA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ICAM-1反义DNA载体,用脂质体转染内皮细胞,TNFα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证明,1.4kb的ICAM-1DNA片段后向连接到pcDNA3表达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正常细胞加TNFα刺激后,表面ICAM-1表达明显升高,转洒细胞加TNFα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并得到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BamHⅠ与EcoRⅠ从pUC19-p16质粒上切下MTS1cDNA片段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成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利用脂质体(Fu-GENETM6)介导的基因导入法将pcDNA3-p16导入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采用ABC法对转染后的不同代数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并进行酶切鉴定;转染后经G418筛选2wk出现阳性克隆8910-p16,并检测到其中有p16蛋白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MTS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16,并可在人源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4.
宛新建  李兆申 《上海医学》2000,23(4):202-204,F003
目的 研究支架术后不同时间局部食管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再狭窄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支架术后1、2、4、8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析 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支架术后1周组织即开始表达TNF-α,术后2周TNF-α,TGFβ1、PDGF、ET1表达均明显增强,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发现的转录因子Zf9对肝纤维化中重要的细胞因子TGFβ1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方法:以培养的NIH/3T3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及人HepG2细胞为靶细胞,共转染Zf9表达质料pCIneoZf9与含TGFβ1启动子报告基因CAT的重组体,测定报告基因CAT的表达活性。结果:在3种细胞中的Zf9对TGFβ1启动子都有反式激活作用。Zf9对TGFβ1的反式激活有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转录因子Z  相似文献   

6.
阿片受体拮抗剂在TNF-α所致体温升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细胞介素TNF-α升体温效应与下丘脑前部、视前区(POAH)中的阿片受体的关系。应用脑神经核团微量注射方法给自由状态下的雄性SD大鼠POAH区微量注射TNF-α致热源。给药前30min分别用通常阿片受体拮抗剂Nal(10~20μg)和特异性阿片受体μ、δ和κ的拮抗剂CTAP(1.0~2.5μg)、NTI(0.25~0.5μg)和nor-BNI(0.1~3μg)对POAH做预处理。结果:单独给TNF-α可致剂量相关的体温升高△T(1℃~1.4℃);经Nal10μg,CTAP1.0μg和NTI0.5μg处理后使TNF-α的升体温效应减弱;用Nal20μg,CTAP2.5μg和NTI0.25μg处理后可完全阻断TNF-α所致的体温升高;nor-BNI(0.1~3μg)对TNF-α的升体温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kinaseinhibitor,CDKI)p21WAF1/CI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情况,并探讨p21WAF1/CI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包括TaG1期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p21WAF1/CIP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p21WAF1/CI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为48.4%(44/91);其中高、中分化的膀胱移行细胞癌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为58.5%(38/65),低分化为23.1%(6/26),组间差异显著(P<0.05);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TaG1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为93.3%(14/15),T1+T2期为52.1%(25/48),T3+T4期为17.9%(5/28),3组间差异显著(P<0.05);TNM分期Ⅰ~Ⅱ期膀胱移行细胞癌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为57.4%(35/61),Ⅲ~Ⅳ期为30.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使外源性TNF,IFN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MH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应,构建在HLA-B7启动子调控、IRES连接下协同表达TNFα和IF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 从pGL3B7TNF及pIRIF中切下B7pro-TNF和IRES-IF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Bluescript Sk(+),构建成pBLB7TNIRIF。回收TNFα-IR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对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 购于ATCC,体外培养后以C3G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后观察TNF-α的促细胞增殖作用;Dihydroethidium (DHE)荧光染色检测VSMC在TNF-α作用下的活性氧(ROS)生成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化蛋白1(NoxA1)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xA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磷酸化STAT3及β-actin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3G预处理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该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联合应用50 μmol/L C3G及100 μmol/L apocynin显著减少TNF-α诱导ROS的生成。C3G联合apocynin较C3G或apocynin单独孵育更能显著抑制TNF-α处理下VSMC内NoxA1基因的表达及STAT3蛋白的磷酸化。应用ROS清除剂触媒(catalase 2 000 U/mL)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及STAT3蛋白活化。【结论】 C3G对抗TNF-α诱导VSMC增殖的机制很可能是通过削弱NoxA1导致的ROS生成,从而抑制STAT3蛋白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TGF—β1对瘢痕对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标本,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2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在不同TGF-β1浓度条件作用下,来源的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在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 (1)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疾病患者滑膜培养上清液中IL—1,TNF—α及PGE2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关节镜技术采取膝关节滑膜并进行培养,分别于第1,4,7,14,28天收获上清液,测定33例上清液IL-1生物活性,共中类风湿关节炎(RA)11例:测定30例TNF-α生物活性,RA9例;测定44例PGE2含量,RA11例。结果表明:IL-1增殖指数(GI),TNF-α杀伤率(KR),RA组明显高于非滑膜炎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P<0.05);且IL-1与TNF-α高值出现的滑膜炎组(对  相似文献   

13.
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干扰素(IFNα-2b)、卡介苗(BCG)或两者联用。从各组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肝中分离出枯否细胞(KC),体外与人肝癌细胞联合培养,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TNF和IL-1含量。从未用免疫制剂的肝癌大鼠肝中分离出KC,体外培养给予IFNα-2b、BCG或两者联用,测定TNF和IL-1。结果显示:IFNα-2b或BOG均促进KC(正常和肝癌大鼠,在体和离体)释放TNF和IL-1,并均以两者联用效果最佳,使KC释放TNF为对照组的2~5倍,IL-1活力提高50%~80%。此结果为联用免疫制剂增强KC抗肝癌细胞的最佳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克隆H-2K^bcDNA及研究其在多种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RT-PCR法扩增H-2K^bcDNA,克隆入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PA317包装出重组病毒后,分别感染NIH3T3、COS7及MM45T.Li,PCR和RT-PCR分析目的基因表达,FACS分析H-2K^b在细胞膜上的表达。结果 以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介导,分别建立了H-2K^b基因转导细胞:NIH3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雷公藤单体T4单独或联合使用对肾小球系膜基质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ELISA法测定人系膜细胞培养上清Ⅳ型胶原含量,用RT-PCR法测定人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α1mRαNA(Collα1(Ⅳ)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CsA可双向调节人系膜细胞Ⅳ型胶原的合成,CsA1.0ug/ml为促进作用,CsA0.01~0.1ug/ml为抑制效应。T4剂量依赖性促进Ⅳ型胶原产生。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小剂量CsA和T4联合在获得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促胶原生成作用较弱。CsA1.0ug/ml和T410ng/ml均可上调人系膜细胞Collβ1(Ⅳ)、TGFβ1mRNA表达,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CsA和T4均参与调节基质合成,两药小剂量联合促胶原生成作用减轻,这一作用可能由TGFβ1介导发生于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转染人TGF—β1基因可增强MMP—2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Lipofectin将人TGF-β1基因转染培养的大鼠MsC,经Northernblot鉴定其转染成功否;又分别应用Northernblot.Western blot,酶谱分析法检测阳性表达人TGF-β1的MsCMMP-2mRNA蛋白及酶活性变化。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抗体可被用于识别和定位细胞产生的TGFα及抗肿瘤,作者以化学合成的七肽为抗原制备抗体,并观察其生物效应.方法:采用碳化二乙胺为交联剂,将人工化学合成的TGFα七肽(NH3-Val-Val-Ser-His-Phe-Asn-Asp-COO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并以此作抗原免疫家兔制备TGFα抗体,观察此抗体的生物学效应.结果:TGFα七肽合成正确;七肽与BSA偶联率达12.58∶1;免疫动物抗血清先经硫酸铵沉淀分离,再经用连接有TGFα七肽胃蛋白酶(pepsin)偶联物的活化CNBr-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纯化,TGFα七肽抗体得率为0.7g/L抗血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该抗体能识别BT325细胞产生的TGFα;TGFα七肽抗体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BT325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作者制备的TGFα七肽抗体具有识别、定位细胞产生的TGFα和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明  赵小宁 《医学争鸣》1994,15(6):420-422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抗体可被用于识别和定位细胞产生的TGFα及抗肿瘤,作以化学合成的七肽为抗原制备抗体,并观察其生物效应。方法:采用碳化二乙胺为交联剂,将人工化学合成的TGFα七肽(NH3-Val-Val-Ser-His-Phe-Asn-Asp-COO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并以此作抗原免疫家兔制备TGFα抗体,观察此抗体的生物学效应,结果:TGFα七肽合成正确,七肽与BSA偶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10对DC内IL-12p40和DC-CK1转录的影响。方法:通过GM-CSF、IL-4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IL-120p40和DC衍生的趋化因子1(DC-CK1)转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果:通过GM-CSF、IL-4和TNFα体培养体系可以获得成熟功能性DC,雷公藤多甙和IL-10能抑制DC内IL-12p40  相似文献   

20.
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的分泌调节机制至今仍不详。本文以经绒毛瘤细胞JAR作为人滋养层细胞的模型,研究了IFNα、TNF-α、M-CSRF、TGF-β、UK和NGF等细胞因子对β-HCG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IFNα和TNF-α能显著地促进βHCG的分泌的并具有剂量依赖性,UK则能显著地抑制β-HCG的分泌,而M-CSF、TGF-β和NGF则无明显作用。细胞活性实验表明,高浓度的IFNα、T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