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影响镰刀菌生长与产毒的基本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镰刀菌生长、产毒条件的观察,发现镰刀菌生长、产毒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适宜温度(20℃~30℃)、湿度(40%)条件下,真菌生长旺盛,孢子数量多;碱性(pH>7.0)条件则明显抑制其生长,孢子数量也减少;无机元素对生长无影响;低温尤其是变温条件下,镰刀菌易产生T-2毒素;碱性条件可明显抑制真菌产毒;温度、湿度和pH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克山病病区产玉米饲料和酱块对大鼠骨骼肌、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按体重将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饲以病区玉米、病区玉米加酱块、非病区玉米3种饲料;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酱块中的黄绿青霉菌毒素和镰刀菌毒素;每月称量大鼠体重;1、3个月时检测大鼠尾静脉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6个月时光镜观察大鼠心肌、骨骼肌病理改变。结果未检测到酱块中有致心肌、骨骼肌损伤的真菌毒素;1、2、3月各组大鼠体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3.49,P〈0.05;F=9.93,P〈0.05;F=6.068,P〈0.05),总体来看病区玉米加酱块组体重状况较好;1个月和3个月两次GSH-Px活力检测结果显示,非病区玉米组均高于病区玉米组和病区玉米加酱块组;3组心肌损伤发生率两两经确切概率F ishe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545,P=1.000),未发现明显的骨骼肌病理损伤。结论病区玉米喂养大鼠,影响其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单独喂养病区玉米饲料6个月,未见实验大鼠有意义的心肌和骨骼肌损伤;未观察到酱块有致心肌、骨骼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克山病发生的原因、条件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真菌学与真菌毒素学、分析化学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1973-1975,在克山病严重流行地区凋查了15家病户和1个病情爆发的村庄,发现每个病人在发病前半年至1年都食用过严重发霉的小米、玉米.取病区小米做微生物学检查,发现主要污染真菌是黄绿青霉菌,占20%,毒素是黄绿青霉素(CIT).克山病致病因子进入人体的途径是病区产的粮食而不是饮水,不同种类粮食的传病作用不同,小米、玉米传病,小麦不传.依据全国地方病监测数据,1990年后全国范围已无克山病病例报告,同时克山病病因物质也在减少,但不如病情变化那样快.1983年后实现的农村、农业改革,显著地提高了粮食的卫生学质量,对消除克山病威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克山病病区分布在寒冷、干燥的西北高原和温暖、潮湿的东南平原交界带,病区在浅山丘陵区而不在平原,平均温度低、湿度适中,适合真菌的生长和产毒.用CIT毒素污染粮食,按体质量4 mg/kg剂量喂养大鼠,4周即可出现心肌坏死,线粒体肿胀、增生和破坏等与克山病相似的改变.结论 克山病的病因物质是CIT;发生条件是西北干旱高原与东南温湿平原交接地带的特殊地理、气候状况和农业生产中粮食保管不良、霉焐;影响因素繁多,主要是促进接触病因物质以及易感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绿青霉素(CIT)对低硒低蛋白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48只Wistar 雄性大鼠按2×2析因设计分为4组:低硒低蛋白加毒素组、低硒低蛋白无毒素组、常硒常蛋白加毒素组和常硒常蛋白无毒素组,每组12只.首先用常硒常蛋白或低硒低蛋白饲料喂养大鼠2个月,然后加毒素各组饲料中另加入8 mg·kg-1·d-1 CIT喂养2个月,再以加入10 mg·kg-1·d-1 CIT的饲料喂养2周,而无毒素各组继续喂饲原饲料.在实验终期将大鼠麻醉后进行股动脉放血处死,称量心脏质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低硒低蛋白加毒素组、低硒低蛋白无毒素组、常硒常蛋白加毒素组和常硒常蛋白无毒素组心脏质量指数分别为( 3.65±0.45)×10-3、(3.05±0.19)×10-3、(3.83±1.06)×10-3、(3.31±0.52)× 10-3.析因分析结果显示,CIT因素对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有明显影响作用(F=8.524,P<0.05),而“硒+蛋白”因素未见明显影响作用(F=1.347,P>0.05),且二者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048,P>0.05).光镜下低硒低蛋白加毒素组大鼠心肌细胞血管周围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细胞中出现明显的收缩带;低硒低蛋白无毒素组大鼠出现少量心肌细胞固缩;常硒常蛋白加毒素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坏死灶,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出现较多固缩细胞;常硒常蛋白无毒素组大鼠心肌细胞群排列整齐,层次清晰,结构完好.结论 CIT可引起大鼠心肌组织变性坏死,低硒低蛋白也可造成大鼠心肌组织轻微损伤,而两因素叠加在一起时心肌损伤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析因设计分析时间和温度对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活力的影响,为调查人群GPx活力水平提供血样保存的最佳条件.方法 按照析因设计将保存时间(3个水平)和温度(3个水平)进行全面组合,共获得9种组合条件,将大鼠尾静脉血按照9种组合条件进行保存,把当天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GPx活力.结果 经析因方差分析,温度对GPx活力无影响(F=2.320,P>0.05),时间对GPx活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5.559,P<0.01),时间和温度之间无交互作用(F=0.921,P>0.05);当血样保存在液氮和4℃时,3、7、14 d的GPx活力无变化.而在-80℃保存3天时(47.456±15.444)U/L与对照组(63.048±23.071)U/L比较有差异(t=2.101,P<0.05).结论 血样保存在液氮和4℃时对GPx活力无影响,保存在-80℃时对GPx活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西南部气传致敏真菌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市全年大气真菌孢子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重力沉降法(曝片法)收集真菌孢子,记录气象参数,取得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软件包和Excel 2010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曝片中发现的优势菌种交链孢霉分离,置于不同温度下培养,使用Excel 2010分析其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上海市西南部地区空气中全年都有真菌孢子飘散,5和6月份日均观察到的气传真菌孢子数目最多,12、1和2月份最少。全年曝片共收集到真菌孢子5602个,其中交链孢霉(Alternaria)2669个(47.6%)、黑孢子菌(Negrospora Sphoric)1439个(25.7%)、匍柄霉(Stemphylium)215个(3.8%)、镰刀菌(Fusarium)199个(3.6%)、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166个(3.0%)、弯孢霉(Curvularia)132个(2.4%)、附球菌(Epicoccum)125个(2.2%)、大孢枝孢霉(Cladosporium macrocarpum Preuss)122个(2.2%)、尾孢霉(Ceveospora)112个(2.0%)、蠕孢霉(Helminthosporium halodes)110个(2.0%)等。空气中真菌孢子数量与气象因素的偏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温度的偏相关系数为0.388,P〈0.001;天气情况为-0.152,P=0.006;风向为0.102,P=0.063;湿度为0.053,P=0.337;风力为0.051,P=0.352。对优势菌种交链孢霉进行分离培养,交链孢霉在不同温度下培养8d后的菌落直径分别为:12.5mm(4℃),14mm(10℃),31.5mm(15℃),43mm(20℃),63mm(25℃),63mm(30℃),33.5mm(35℃),3.5mm(40℃)。结论交链孢霉和黑孢子菌是上海市西南部空气中的优势菌种。温度是与空气中真菌数量相关性最大的因素,25~30℃可能为交链孢霉以及大部分气传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天气状况也与气传真菌孢子数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其他气象因素,如湿度、风向、风力与空气中真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实验测定钉螺适生性中的重要因子冬眠温度和越冬致死温度。方法:现场采集江苏省湖沼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hupensis hupensis),在实验室采用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结果:钉螺半数冬眠温度(ET50)为5.87℃(95%可信区间为5.32-6.23℃);13℃以下温度与钉螺冬眠率间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Y^=101/(1+e^0.837304x-5.442476)(F=357.854,P<0.001)。钉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的低温半数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34℃(95%可信区间为-2.19℃至-2.51℃)和-2.72℃(95%可信区间为-2.54℃至-2.91℃),低温和钉螺死亡率间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Y^干=101/(1+e^1.335499x 3.338748)(F=57.677,P<0.001);Y^潮=101/(1+e^0.921034x 2.763102)(F=69.866,P<0.001)。结论:11℃以下钉螺开始出现冬眠现象;钉螺对低温的耐受性在干燥环境中比在潮湿环境中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灭螺真菌橘灰青霉菌Z12株培养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该菌株及其发酵液灭螺活性物质研发和规模化发酵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橘灰青霉菌Z12株最佳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探索该菌最佳发酵条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显著影响橘灰青霉菌Z12株生长的因素,采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各因素最佳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温度、p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橘灰青霉菌Z12株发酵回归模型,确定最优培养条件。结果 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橘灰青霉菌Z12株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碳源蔗糖20 g/L左右,氮源胰蛋白胨5 g/L左右,无机盐磷酸氢二钾5 g/L左右,初始pH值8左右,温度28℃左右,接种量6%左右,装液量50 mL/100mL左右。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对该菌生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温度(t=-5.28,P<0.05)、接种量(t=5.22,P<0.05)、pH值(t=-4.30,P<0.05)和装液量(t=-4.39,P<0.05)。最陡爬坡试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接种量为8%、装液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大陆钉螺分布的潜在影响,探讨钉螺适生性中的生态因子之一的越夏致死高温和夏蛰现象。方法 对采用自江苏省江滩地区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hupen-sis hupensis),采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逐步改变温度的方法,测定钉螺的越夏致死高温,并观察其夏蛰现象等。结果 钉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的半数致死高温(LT50)分别为40.01℃(95%可信区间为39.76-40.27℃)和42.13℃(95%可信区间为41.59-42.68℃)。高温和钉螺死亡率的回归趋势可分别拟合logistic方程为:^Y干=101/(1 e^61.402269-1.535058X)(F=69.997,P<0.001)潮=101/(1 e^76.445825-1.842068X)(F=24.699,P<0.001)高温对钉螺的活动抑制较明显,39℃时100%钉螺呈闭厣状态,但又有14.94%的钉螺出现夏蛰现象;即使温度上升至40℃,也仅为27.78%的钉螺表现出夏蛰状态。结论 部分钉螺可表现出夏蛰现象,但似乎没有冬眠现象普遍;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钉螺比在干燥环境中,对极限高温的耐受性更强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灭螺药氯硝柳胺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的干扰效应。方法 将受精2 h内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5、10、20、40 μg/L和80 μg/L的氯硝柳胺 120 h,观察不同暴露浓度下斑马鱼胚胎/幼鱼体重、胚胎孵化率、畸形率和存活率等指标;同时检测鱼体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 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与甲状腺激素调节相关的两个重要基因tshβ和ttr表达情况。结果 暴露于不同浓度氯硝柳胺后,各组斑马鱼幼鱼孵化率(F = 0.947, P = 0.924)和体重(F = 1.042, P = 0.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率(F = 9.309, P = 0.005)和畸形率(F = 14.900, 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浓度的氯硝柳胺暴露(40 μg/L和80 μg/L)可显著降低斑马鱼幼鱼存活率 (P均 < 0.05),并显著增加斑马鱼幼鱼畸形率 (P均 < 0.05)。 随着氯硝柳胺暴露浓度的增加, 斑马鱼幼鱼体内T4含量增加 (R2 = 0.927, F = 6.858, P = 0.003)、T3含量减少 (R2 = 0.925, F = 8.212, P = 0.001),tshβ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R2 = 0.840, F = 9.032, P = 0.002)、ttr基因表达水平下调 (R2 = 0.952, F = 9.130, P = 0.002)。结论 环境相关浓度的氯硝柳胺暴露可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内分泌系统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EGCG作用于鼻咽癌CNE-1细胞,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同时用RT-PCR法检测其survivin mRNA。结果EGCG作用后CNE-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升高,同时伴survivin mRNA表达下调,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EGCG可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生长,其机制是下调该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样本不同保存形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将输血样本以全血及血浆形式分别在22℃(仅全血)、4℃、-20℃(仅血浆)保存,在不同保存时间检测ALT活性。结果:以全血形式保存的输血样本随保存时间延长ALT活性逐步升高,并且22℃比4℃保存升高快;以血浆形式保存的输血样本随保存时间延长ALT活性逐步下降,并且-20℃比4℃下降慢。结论:认识全血、血浆样本ALT活性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血液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宝贵血液的无故报废,也说明长时间保存输血样本-20℃保存血浆(血清)为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构建含有CPA—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菌株基础上,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高效表达的CPA—LTB融合蛋白。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含CPA—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CPA—LTB,然后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和水平进行优化:设计实验方案,分别以不同浓度的IPTG和乳糖为诱导剂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检测不同条件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含有CPA-LTB融合基因(1700bp),且阅读框架正确。以IPTG为诱导剂在pH7.5、诱导温度31℃、转化菌菌液A-500值为1.2、IPTG终浓度0.4mmol/L诱导6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大,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54%;以乳糖为诱导剂在pH6.5、温度34℃、转化菌菌液A-500值为0.6、乳糖终浓度0.1mmol/L诱导6h,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最大,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61%。优化前后两种诱导剂诱导表达的蛋白量分别增加63%和42%。结论CPA—LT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在优化的表达条件下高效表达目的蛋白,为研制α毒素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sTBI患者(GCS评分3~8分),入院后随机分为IIT组100例及常规胰岛素治疗(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CIT)组100例。 IIT组血糖(blood glucose,BG)控制在3.9~6.1 mmol/L,CIT组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结果治疗期IIT组BG低于CIT组( P<0.01),低BG发生率、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均高于CIT组( P<0.05或P<0.01)。伤后6个月,两组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改善sTBI的预后,且增加了低BG发生率,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是比较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克山病的病因与流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报告关于克山病病因的研究结果。方法病因流行病学方法;病理学和实验病理方法;文献学方法。结果克山病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所见:克山病的病因是特定自然、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黄绿青霉毒素(citreoviridin,CIT)中毒;传播途径是病区产的粮食与饮水无关;玉米、小米等粮食传病,小麦不传或少传;粮食在湿冷环境中被青霉菌污染并产生CIT毒素。克山病的病理、病理化学、实验病理研究所见:从亚急型克山病以及解剖可见,心肌的早期病理改变是线粒体功能与结构的破坏。ATPases同琥珀酸脱氢酶等系列心肌酶的活性被明显抑制、改变、比例失衡,同时线粒体的结构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心肌线粒体肿胀,嵴膜破坏,线粒体膜融合、消失。CIT毒素对心肌线粒体的作用机制:CIT是ArrP的类似物,可与AIPases相作用而降低其活性。由此开始,逐步发展、变化,最终导致克山病特异的心肌坏死。结论上述的3个方面基本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发现,但可紧密的相互认证,相互支持,支持克山病的致病因子可能是青霉菌污染粮食产生的黄绿青霉毒素。  相似文献   

16.
S ummary Plasma erythropoietin (erythropoiesis stimulating factor(s), ESF), PCV and body weight were measured in normal mice from birth until the age of 70 d. Low but detectable ESF activity was present at birth, followed by undetectable levels 12–48 h after birth. Thereafter the ESF level rapidly increased. Peak levels were obtained 15–20 d after birth. During the same phase an increased growth velocity occurred, coincident with decreased PCV levels. A fall to undetectable levels in plasma ESF activity coincided with decelleration of growth 40–50 d after birth. In small litters (four pups per litter) growth velocity and PCV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large litters (16 pups per litter) 8 and 15 d after birth. The plasma ESF activity, however,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rohibiting suckling for a period of 16 h did not change the plasma ESF level. The hypothesis is put forward that growt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stimulates ESF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制备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测试其对棘球蚴囊液吸水性能及影响因素。 方法]: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分别测定高吸水性树脂在不同环境温度(37℃、25℃、20℃)、不同粒径对去离子水、0.9%生理盐水、无水酒精和棘球蚴囊液吸水倍率,并测定了不同粒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后凝胶的保水性能。并通过光镜观察吸水前后的凝胶结构。结果:自制的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在蒸馏水中瞬时吸水倍率在700倍以上,在棘球蚴囊液中为200~300倍,生理盐水中为25倍左右,在无水乙醇中树脂颗粒几无吸水能力。160~180目大小的颗粒其对去离子水的最大吸水倍率可达到700倍,在4~8 min内即可达到吸水高峰;80~120目大小的颗粒吸水倍率亦可达700倍,但在吸水后16 min时才达到吸水高峰。160~180目大小的颗粒常压室温(25℃)放置2 d保水率为55%,0.5×0.5×0.5mm颗粒常压室温(25℃)放置5d保水率为58%。20℃, 25℃, 37℃时同样大小的树脂颗粒其吸水倍率接近。10倍光镜即可观察到树脂颗粒吸液后形成的网格状结构。结论:成功制备各种粒径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其吸水倍率可达700倍 ,树脂颗粒越小,其吸水速度越快,但保水效果较差;颗粒越大,吸水速度越慢,但保水效果好。温度变化对吸水速率影响不大。溶液性质,尤其是溶液离子浓度对树脂颗粒吸水率影响较大,因此对去离子水的吸水倍率最高,其次棘球蚴囊液,生理盐水,对95%酒精几乎无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度和湿度对便携式内镜光学分辨力的影响。 方法使用符合JB/T 9328-1999标准的国标分辨力板测量便携式内镜每毫米极限可辨的线对的数目[r(d)]。评价在温度-10、-5、0、5、10、15、20、25、30、35、40、45、50℃和相对湿度10、20、30、40、50、60、70、80、90%下内镜r(d)的变化情况。 结果在低于0℃和高于45℃时r(d)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高于80%时r(d)有一定下降。在湿冷环境下r(d)下降更为明显,干冷、干热环境影响较小。在温度5℃~40℃、相对湿度10%~60%条件下该款内镜能保持正常的r(d)。 结论本款便携式内镜能在较大的温度、湿度跨度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铁蛋白(SF)、糖链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测定在晚期肺癌光子刀放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48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半年及5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BALF和血清中SF、CA-199、CEA的水平。结果肺癌组BALF和血清中SF、CA-199、CEA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肺癌组内BALF的SF、CA-199、CEA水平高于血清(P〈O.01),而肺良性疾病组各项检测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BALF及血清中SF、CA-199、CEA在放疗后各期均低于放疗前(P〈O.01),各项指标以放疗后3个月内下降较快,其后下降缓慢。结论铁蛋白、CA-199、CEA与肺癌的病情变化呈负相关,其在肺泡灌洗液中较血清更敏感,对晚期肺癌患者光子刀放疗的病情动态变化、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热辐射理论和红外测温原理,探索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钉螺的生理学体温。 方法  在实验室,研究红外热像仪进行钉螺体温检测的条件,通过红外成像仪扫描各种检测条件下的钉螺,拍取热图像后取点分析,计算钉螺体温结果,分析钉螺的变温特征。 结果  在背景温度25.5℃,湿度51%条件下测试,钉螺生态温度呈正态分布(0.21±0.14)℃,活螺与死螺有不同的变温速率,钉螺表面湿度、体液分泌、运动状态是钉螺生态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螺龄对于钉螺生态温度变化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运用红外成像技术能准确、快速、安全、有效地测定钉螺的体温。检测钉螺生态体温的变化特征为无创鉴定钉螺死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