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本篇介绍了用自拟"更年平和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4例的临床体会,更年期综合征多因肾阴亏虚,肝阳偏亢所致,治宜调和阴阳,滋肾平肝。自拟"更年平和汤"用四物补血活血,二至滋肝肾之阴,桑菊、钩藤、黄芩清热平肝,牛膝、益母草引血下行合奏滋肾平肝,调摄冲任之功,用治阴虚阳亢而致头晕、头痛、烦躁不安之更年期综合征疗效验捷。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之腹痛与腹中痛在病位、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均有所差异。腹痛病位偏于脐下,病因多属寒中,乃阴寒之邪搏结肠胃,多为阳气不足之证,治疗当以温字立法。寒湿滞于下焦,充斥肠间所致腹痛,治宜温涩之桃花汤;阴寒之气内盛,水势泛滥所致腹痛,治宜温化之真武汤;阳气虚极,阴阳几近离绝所致腹痛,治宜温通之通脉四逆汤。腹中痛病位在腹痛之上,多在脐上,亦可攻于心下,病因多为气血津液失和所致,治疗应以和字立法。里虚脉急,虚劳不足所致腹中痛,治宜和阴阳之小建中汤;邪正相搏,结于胁下所致腹中痛,治宜和表里之小柴胡汤;寒热分踞胸胃上下,阴阳不交所致腹中痛,治宜和寒温之黄连汤;肝气郁结,阳郁湿阻所致腹中痛,治宜和气机之四逆散。  相似文献   

3.
本证 ①阳亢型:主要为肝阳亢奋,阴虚征象不显,治以平肝泄热法、主方是龙胆湿泻肝汤加减。②阴虚阳亢型:主要为水不大涵木,阴虚阳亢,治以潜阳育阴法,主方是镇肝熄风汤或建瓴汤(张锡纯方)。③肝肾阴虚型:主要为肝肾阴虚、阳亢征象不明显,治以滋养肝肾法,主方是杞菊地黄丸和独活寄生汤加减,其次如补心丹煎等。④阴阳两虚型:主要为阴损  相似文献   

4.
张赞臣治疗各种咽喉急性感染病症的辨证要点是辨发热、咽痛、吞咽、声音咽喉局部表现及舌下经脉。治疗基本方为自拟金灯山根汤,并随证加减。重视上病下治,整体调理;巧配对药突出疗效;服药方法,随症变化。还提出外治法应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一证,又名偏头风、边头风、头偏痛。其痛多在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右,甚或连及耳目,痛势剧烈,亦有引起恶心呕吐者。究其病因病理,多属肝风上扰,湿痰遏阻清阳。或阴虚血亏所致。笔者临证以来,治疗偏头痛病人百余例,常用左芎右白散加减治之,疗效颇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探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概况,总结祖国医学对阴虚阳亢型眩晕的病因证治及现代中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辨证施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症状不同,病因病机和治疗也略有差别,但治疗一般从肝、心、肾方面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文瑞教授认为少阴病虽主证是寒证,然而在临床也有热证,且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少阴之本属阴而标属阳,故既有阴从阳化寒,又可有阳化热,所以少阴病有寒化、热化之别。少阴病热化证系热伤肾阴,热邪内郁,致手足两少阴俱受病之阴虚火旺证。症见心中烦,不得卧,口燥,咽痛,舌红,脉细数等,但临床证型各异。李文瑞教授根据《伤寒论》原文摘录内容,从病因病机、方解应用等方面对少阴病阴虚火旺心烦不得卧之黄连阿胶汤证、阴虚水热互结之猪苓汤证、阴虚热扰之猪肤汤证、少阴客热咽痛之甘草汤证及桔梗汤证、水亏火炎咽中生疮之苦酒汤证、少阴客寒阴盛阳郁咽痛之半夏散及汤证、阳邪郁遏之四逆散证等少阴病热化证进行论述,并附有治验案例。可能对临床在掌握经方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经方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略论阴火与甘温除热(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肾虚阴火证与甘温除热法肾为水脏而藏精,包含命门,乃元阴、元阳之所在,为人先天之本。肾虚火病有阴阳之辨,由于肾中阴虚而致阳亢之火,仍属阳火,治宜滋肾潜阳,忌用温药,由于肾中阳虚已极,不能内守,而上飞外越之火,则属阴火,治宜温肾回阳,忌用凉药。至于肾中阴阳两虚,阴不潜阳,阳不守舍,以致虚阳浮游之火,虽亦可称之为阴火,但治法则宜温滋并用以引火归元。就肾虚阴火来说,前人大都以寒邪直中少阴,肾中阴寒太盛,微阳难以内守而上飞外越,宜用通脉四逆汤等主治的阴盛格阳证,  相似文献   

9.
养阴活血汤治疗胃下垂23例张萍,苏玉林关键词:养阴活血汤;胃下垂胃下垂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多认为是中气下陷所致,以升阳举治之。近几年来,发现本病因阴虚血淤而发病者,也并非少见。我们应用自拟养阴活血汤治疗胃下垂23例,亦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0.
加味地黄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修常 《中原医刊》2003,30(21):41-41
目的 :观察加味地黄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加味地黄汤配合卡托普利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3 0例并与单用卡托普利片 3 0例比较。结果 :降压疗效方面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0 0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10 % (P <0 0 5 )。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有效率 92 5 0 % ,对照组有效率 62 10 % (P <0 0 1)。结论 :加味地黄汤配合卡托普利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优于单用卡托普利片。提示加味地黄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无论是降压还是改善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太冲透涌泉治疗阴虚阳亢型头痛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冲透涌泉”治疗头痛症,为名老中医经验之精华。临证应用,屡试屡验。多年来,我们运用此法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所致头痛症45例进行了观察,其效彰显,且立竿见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妊娠咳嗽是孕期常见合并疾病,六淫邪气为嗽常见病因,所致妊娠咳嗽和妊娠生理状态相关,具有一定季节性和地域性。妊娠多阴虚阳亢之体,易感燥邪、热邪;风邪为首,多兼杂寒、热之邪;湿邪多由脾虚所致。从六淫邪气致病辨治妊娠咳嗽的中医治疗,可兼顾六淫致病特点和妊娠生理状态改变,达到治病和安胎并重之效,体现中医“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3.
现今中医理论基本以“阴虚阳亢”、本虚标实,作为高血压发病的基本病机及分证的立论点,认为阳虚是阴虚及阳,终至阴阳两虚。但从临床实际来看,标实与本虚未必皆属因果转化关系,更不能与早、中、晚分期相对应;而阴虚与阳虚之间,亦绝非有必然的演变转化关系,阳虚证虽然少见,但有它的独立性,并非皆为阴虚及阳,其发病机理与阴虚阳亢有本质的区别。强调临床既不能单纯以血压升高作辨证的主导,更不能把高血压与阴虚阳亢等同对应。必须重视整体观念,针对临床表现深入辨证,并举例论证了清温异治高血压病的疗效,认为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其左室肥厚程度是否存在的差别。方法 选择不同证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共8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肥厚参数。结果 阴阳两虚组与阴虚阳亢组比较,肝火亢盛组与痰湿壅盛组比较左室肥厚参数差异无显著性;肝火亢盛组与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比较及痰湿壅盛组与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比较,左室肥厚参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虚证”之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组较“实证”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左室肥厚程度更甚,提示虚证与实证比较,心脏损害有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李平教授诊治高血压眩晕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眩晕的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平教授专家门诊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诊断为高血压眩晕的门诊病例,构建标准化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来统计李平教授诊治高血压眩晕的患者性别及年龄、证型分布、常用中药及性味归经、对药关联、证药关联和方药分类。结果 91例显效病案中,年龄20~89岁,其中50~59岁人数最多,为27例。主要证型为阴虚阳亢证、痰湿蒙窍证、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心阴不足证等。常用药物是茯苓、酒萸肉、葛根、山药、郁金、生龙骨、泽泻等。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对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山药-酒萸肉、酒萸肉-茯苓、山药-茯苓。证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阴虚阳亢证-酒萸肉、阴虚阳亢证-生龙骨、阴虚阳亢证-熟地黄。常见中药聚类方共8类,涉及滋阴、化湿、熄风、化瘀、清热等治法。结论 李平教授诊治高血压眩晕立足虚实辨治,虚证多从滋阴治之,实证多以利湿化痰、清化瘀热为主,处方多以六味地黄汤、二仙汤、泽泻...  相似文献   

16.
清肺利咽方是李家庚教授治疗咽喉疾病的验方,每获良效。该方由甘桔汤加味而来,甘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为治少阴咽痛之经方。通过整理李家庚教授运用清肺利咽方治疗咽喉疾病的验案,灵活运用此方治疗咽痛、吞咽不爽、喑哑等咽喉不适症状,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并为临床诊治咽喉疾病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肾火上浮,协调肾之阴阳的方法,其本质就是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以及阴盛格阳的方法。刘金星教授运用引火归原法,采用补肾安坤汤治疗多种妇科病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临床中运用自拟四石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头痛、失眠等证,获一定疗效。组方原则:由于高血压性眩晕、神经性头痛、严重失眠症,多表现一派肝肾阴虚、虚火上干清窍之证候群,说明由体内阴阳失衡,代谢障碍所致。必须采用养阴清热、降逆安神之则。  相似文献   

19.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即阳虚阴盛脉见浮取小弱或难以触及,沉取应指明显或推筋至骨方得,此时阴寒凝盛而阳虚不能透达,人体气机入多出少,治当温阳发汗,使阳气得助,阴邪得散,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阳盛阴虚脉见浮取应指明显,沉取柔弱或难以动指,此时阳热炽盛而阴津竭乏,人体气机出多入少,治当滋阴攻下,折其阳热,急保阴津,如增液承气汤之类。  相似文献   

20.
阳痿一症.古今中医籍多谓其因是色欲竭精.思虑劳神.恐惧伤肾所致。但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缓而致阳痿者。经六:“壮火食气”即指此而言。一般医者习惯从命门火衰立论如张介宾《景兵全书》谓: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俞门大衰,精气虚冷,并谓火衰者十居七八。故后人习以为常,一遇阳痿之症、不细辨脉证.执笔拟方.多用鹿茸、鹿肾、巴戟、肉从蓉等贵重壮阳之品。如确是命门火衰,壮阳自然为当务之急。宴际上.阳痿者由于肝胆湿热.阴虚阳亢者亦屡见不鲜。现举阴虚阳亢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