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169-117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自由职业者。因"乏力、纳差1周"于2020年7月15日入住本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无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7月8日于本院查血常规:WBC 4.22×10~9/L,PLT 101×10~9/L,RBC4.33×10~9/L,Hb 151 g/L;肝功能:Alb 40.4 g/L,ALT 1406 U/L,AST 726 U/L,TBil 22.9μmol/L;凝血系列:PTA 82%,INR 1.03;甲型肝炎抗体IgM阴性;戊型肝炎抗体IgM阴性;乙型肝炎五项抗-HBs、抗-HBe、抗-HBc阳性;丙型肝炎抗体定量0 C. O. I(参考值小于1.0 C. O. I),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HCV RNA定量1.20×10~7IU/ml。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5岁,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3年,尿频、尿痛、大便次数增多、腹痛3 d再次入院.患者于2007年1月因面部皮疹、关节肿痛、发热入我院血液科,查体见面部红斑,双手近指关节轻度肿胀,当时查血白细胞2.7×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45 mm/1 h,C反应蛋白(CRP)7.3 mg/L,补体C3 0.46g/L(正常0.9~1.5g/L)、C4 0.15 g/L(正常0.2~0.4 g/L);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1∶640(+)(免疫荧光法),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欧蒙印迹法);尿蛋白(++),尿蛋白定量(24 h)0.945 g;诊断为SLE、狼疮肾炎,转入风湿免疫科,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及羟氯喹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最初泼尼松为60 mg/d,以后渐减量,每月应用0.8g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于6个月后复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24 h)0.048 g,ANA(+/-),抗dsDNA抗体(-),补体C3、C4正常,随后改为每2个月冲击环磷酰胺0.8 g,泼尼松已减到20 mg/d,病情平稳,但患者于2008年初、环磷酰胺累计应用6.4 g时自行停用,并自行将泼尼松减到7.5 mg/d维持治疗,虽无发热、关节痛及皮疹反复,但患者渐出现尿频、夜尿增多,每晚2~3次,当时以为前列腺炎在当地治疗无效果,2008年11月左右尿频症状加重,夜尿明显增多,每晚8~9次,来我院.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血尿、蛋白尿、血肌酐(SCr)进行性升高3周入院.患者3周前受凉后发热,最高达39℃,伴干咳,无畏寒,自服头孢拉定及速效伤风胶囊治疗后出现茶色尿、尿泡沫增多,无尿量减少及腹胀,无关节疼痛、皮疹等表现,2周前就诊于外院,查外周血WBC 8.7×109/L,Hb 121 g/L,PLT 438×1012/L;尿蛋白3+,2.36g/d;RBC满视野,80%变形;血Alb 23.4 g/L,SCr 223.9 μmol/L;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补体均正常;抗核抗体(ANA)1:3200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B超示双肾增大:左肾长14.0 cm,实质厚2.0 cm,右肾长14.3 cm,实质厚2.1 cm.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 现病史患者男性,52岁,因"大量蛋白尿伴血肌酐升高2个月"于2010-05-10入院. 患者于2010-04-05日因自觉胸闷、乏力至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尿蛋白2+,隐血不详,尿蛋白定量6.0 g/24h,血白蛋白44 g/L,血肌酐362 μmol/L,伴贫血(具体不详),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例1 患者女性,21岁,间断发热3年,2003年1月出现双下肢水肿,8月5日出现高热,体温39.3℃,咳嗽,咯带血黄痰,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入院后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及抽搐。查体:意识清楚,精神差,贫血貌,眼球突出,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心率120次/min;肝肋下2指,剑下4指,质中;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H值7.54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28.1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O_2)53.2 mm Hg,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66.1 mm Hg;白细胞总数3.3×10~9/L,红细胞1.98×10~(12)/L,血红蛋白49 g/L,血小板42×10~9/L;尿蛋白1 g/L;抗核抗体、抗 Sm 抗体、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 SSA 抗体、抗 SSB 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  相似文献   

6.
沈敏  邹农  赵永强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99-800
病历摘要  患者男 ,2 4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 1年余 ,于 2 0 0 3年 12月 19日入院。患者 2 0 0 2年 11月“感冒”后发热 ,体温最高4 0℃ ,午后著。伴乏力、腹泻。抗炎治疗无效。 2 0 0 3年 1月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血WBC (9 3~ 2 0 2 )× 10 9/L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0 2 9~ 9 9)× 10 9/L ,Hb 82~ 92g/L ,血小板 (2 0 9~ 36 4 )× 10 9/L。ALT 2 88U/L ,AST 2 32U/L ,总胆红素 4 2 4μmol/L ,直接胆红素 316 μmol/L ,白蛋白 2 5g/L。B超示肝脾大。保肝治疗 1个月后肝功能好转 ,发热及腹泻好转。患者于 4月再次出现发热、腹…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血尿、蛋白尿、血肌酐(SCr)进行性升高3周入院.患者3周前受凉后发热,最高达39℃,伴干咳,无畏寒,自服头孢拉定及速效伤风胶囊治疗后出现茶色尿、尿泡沫增多,无尿量减少及腹胀,无关节疼痛、皮疹等表现,2周前就诊于外院,查外周血WBC 8.7×109/L,Hb 121 g/L,PLT 438×1012/L;尿蛋白3+,2.36g/d;RBC满视野,80%变形;血Alb 23.4 g/L,SCr 223.9 μmol/L;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补体均正常;抗核抗体(ANA)1:3200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B超示双肾增大:左肾长14.0 cm,实质厚2.0 cm,右肾长14.3 cm,实质厚2.1 cm.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血尿、蛋白尿、血肌酐(SCr)进行性升高3周入院.患者3周前受凉后发热,最高达39℃,伴干咳,无畏寒,自服头孢拉定及速效伤风胶囊治疗后出现茶色尿、尿泡沫增多,无尿量减少及腹胀,无关节疼痛、皮疹等表现,2周前就诊于外院,查外周血WBC 8.7×109/L,Hb 121 g/L,PLT 438×1012/L;尿蛋白3+,2.36g/d;RBC满视野,80%变形;血Alb 23.4 g/L,SCr 223.9 μmol/L;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补体均正常;抗核抗体(ANA)1:3200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B超示双肾增大:左肾长14.0 cm,实质厚2.0 cm,右肾长14.3 cm,实质厚2.1 cm.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例 1 ,女 ,1 8岁 ,因间断发热、多发性关节痛 2个月 ,手背、面部皮肤有散在皮疹 ,于 1 997年 1 0月2 1日入院治疗。查体 :体温 38℃ ,脉率 1 0 5次 /min,手背、面部及后背皮肤散在皮疹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Hb1 0 2 g/L,WBC4.2× 1 0 9/L,N0 .64,L 0 .35,M0 .0 1 ,BPC97× 1 0 9/L。尿蛋白 ( ) ,肝功能、血尿素氮正常。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均阳性。补体 C3 0 .3g/L,Ig G2 1 .8g/L,Ig A5.4g/L,Ig M1 .4g/L。Ham及 Coombs试验均阴性。临床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激素及对症治疗 ,于同年 1 …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6,(12)
<正>患者,女,50岁,湖北孝感人。2008年发现HCV Ab阳性,肝功能正常,但有肝硬化,脾脏肿大,行脾脏切除术;之后每年复查HCV-Ab持续阳性,肝功能均正常,未行抗病毒治疗入院前1月余因腹胀不适检查尿蛋白3+,尿白细胞±,血白蛋白31 g/L,泌尿系B超示左肾结石;给予抗生素治疗一周腹胀无缓解。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2013年1月9日在我院门诊检查尿蛋白3+,尿潜血3+,尿白细胞3+,血白蛋白28.7 g/L。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性,26岁,因"发热、皮疹9个月余,反复胸闷、胸痛3个月余"于2016年4月12日入我院。患者于9个月余前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当晚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伴寒战、乏力,并逐渐出现全身弥漫充血性斑丘疹,有瘙痒,伴双眼结膜充血、肌肉酸痛、四肢肿胀,无胸痛、胸闷和喘憋。多次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0.39~25.65×10~9/L,中性粒细胞9.34~23.18×10~9/L,血红蛋白138~116 g/L,血小板225~244×10~9/L;血生化:白蛋白24 g/L,谷丙转氨酶86.1 U/L,余阴性;C反应蛋白37.50~237.66 mg/L,血沉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4岁.因面部红斑、多关节肿痛12年,行走及排尿困难2d入院.12年前日晒后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多关节肿痛、双手雷诺现象,查免疫学指标等后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给予泼尼松规律治疗.1个月前日晒后再发面部蝶形红斑,伴脱发,C30.036 g/L,C4 0.002 g/L,抗核抗体1∶1000,予泼尼松及羟氯喹治疗.2d前患者突发双下肢肌无力,进行性加重伴行走困难,排尿困难,左臀部及会阴部麻木感,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头晕、嗜睡,胸廓及胸背部疼痛等不适人院.查体:神清,面部可见蝶形红斑,颈胸段棘突压痛明显,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Ⅲ级,双下肢肌张力减低,骶尾区及右下肢痛觉消失,双下肢深感觉存在,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水成像普通扫描(见图1a,1b):C2~T3脊髓内见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骶管囊肿.头部MRI水抑制增强扫描:轻度白质脱髓鞘改变.腹部及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膀胱潴留.上腹部增强CT、胸部CT、骨盆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76× 109/L;尿常规:尿蛋白(+);尿蛋白定量(24 h)0.16 g.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1∶1000斑点型,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ib抗体(++),类风湿因子(RF)21.00 U/m,抗心磷脂抗体(ACL) 1.00 U/ml,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IgG 17.40 g/L,IgA 3850.00 mg/L,IgE 196.74 U/ml,C3 0.3670 g/L,C4<0.0167 g/L.C反应蛋白(CRP) 20.4 mg/L.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2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转为持续性钝痛、呕吐3d入院。病程中曾腹泻1d ,稀水样便。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既往无胰腺炎病史。体检:皮肤无紫癜,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上腹部压痛。血压12 0 / 80mmHg(1mmHg =0 .133kPa)。血红蛋白10 3g/L ,白细胞8.1×10 9/L ,中性粒细胞0 .72 ,淋巴细胞0 .18,嗜酸性粒细胞0 .0 2 ,血小板12 4×10 9/L。尿红细胞2~3/HP ,颗粒管型2~3/HP ,白细胞2~3/HP。尿淀粉酶5 5 8.7U/L(正常值2 0~5 0 0U/L)。乙肝抗原抗体阴性。B超肝脾胆正常,胰头厚2 .8cm ,胰尾厚2 .3cm ,胰腺内回声减低,腹腔…  相似文献   

14.
例1.女,41岁。10年前因面部红斑、关节痛1周入院,血白细胞(WBC)3.4×109/L,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24h尿蛋白定量0.82g/L。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以后间断服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等药物,病情稳定,多次查血红蛋白在95~120g/L。因乏力10d于2003-10-09入院,重度贫血貌,血WBC2.8×109/L,红细胞(RBC)0.74×1012L,血红蛋白(Hb)29g/L,网织红细胞(Ret)0,血小板(Plt)267×109/L;骨髓象粒系、淋系、巨核系增生良好,红系增生不良,有核红细胞比值明显减低,仅见中幼红细…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2 133例,其中5例并发肠梗阻,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8~45岁,基本资料如下:5例患者均存在轻至中度双下肢指凹性水肿,2例伴腹腔积液,尿蛋白均3+,血白蛋白13.6~26.0g/L(正常为35~55 g/L),血总胆固醇7.42~13.89 mmol/L(正常为2.33~5.69 mmol/L);病理诊断分别为肾微小病变3  相似文献   

16.
<正>病史摘要病史54岁男性,水肿、血糖升高、尿检异常2年余入院。2008年7月无诱因发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压之有凹,查尿蛋白3+,空腹血糖8.6mmol/L,餐后2h血糖9~12.4mmol/L肾功能正常,无镜下血尿及高血压,予"泼尼松""拜糖平"对症治疗,约2周后水肿消退,尿蛋白阴转;期间曾采用环磷酰胺等治疗。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0岁,因持续发热、周身酸痛、恶心、频吐、腰痛4天,周身出现鞭击样出血点1天,以流行性出血热收入院。白细胞20.4×10~9/L,中性35%,淋巴65%,血小板130×10~9/L。尿蛋白( ),可见3×3cm膜样物。血尿素氮19.7mmol/L,血清特异免疫荧光抗体( )。入院后按出血热治疗,于第7日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 患者男,23岁.主诉"腹痛3个月".患者2010年1月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绞痛,夜间明显,与进食及排便无关.外院诊断"慢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腹痛无缓解,腹部CT示"回盲部炎症".考虑"肠结核可能性大",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治疗1个月,症状无改善.无发热、盗汗、皮疹、口腔或外阴溃疡、视力改变等.患者系在校大学生,有同学患结核.不吸烟,否认胃肠肿瘤家族史.2010年4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查体:右下腹压痛(+),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WBC)8.67×109/L,中性0.72,血红蛋白(Hb) 126 g/L,血小板计数(PLT) 365×109/L;肝肾功能正常;粪潜血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 16 mm/1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21.8 mg/L;抗核抗体1∶80,抗双链DNA抗体、抗ENA抗体、HLA-B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均阴性.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7,(2)
正患者,男性,41岁。嗜酒20年,平均每日饮白酒约1斤。因"乏力、纳差伴眼黄、尿黄进行性加重2周"于2016年1月9日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WBC61.8×10~9/L,N%90.61%,RBC1.95×10~(12)/L,Hb71 g/L,PLT258×10~9/L;肝功能:TBil482μmol/L,DBil 346μmol/L,ALT31 U/L,AST43 U/L,Alb30.6 g/L;C反应蛋白47.8 mg/L;AFP 3.4μg/L;B超:肝硬  相似文献   

20.
小肠肿瘤伴发蛋白尿及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史摘要1.1 病史 患者 ,男性 ,6 0岁 ,因“双下肢浮肿尿检异常 5个月”于 1999 0 5 2 7入院。患者于 1998年 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压 115 / 75mmHg ,尿蛋白 1 3g/ 2 4h ,尿RBC 5~ 10个 /HP ,SCr 85 μmol/L ,给予雷公藤多甙片 6 0mg/d治疗 1个月 ,尿蛋白降至 1 0g/d ,但因出现轻度贫血 (Hb 10 0g/L) ,白细胞减少至 3 10× 10 9/ml,故停用雷公藤。此后尿蛋白波动于 1 0~ 2 85g/ 2 4h之间。因持续蛋白尿不缓解 ,病因不明转至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无长期发热 ,无皮疹、关节痛 ,无腹胀、排便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