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服刑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3例服刑能力评定的案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有精神病史组鉴定为无服刑能力的比例较既往无精神病史组鉴定为无服刑能力的高(P〈0.01);既往有犯罪史的鉴定为有服刑能力的比例较既往无犯罪史的鉴定为有服刑能力的高(P〈0.01);入监前评定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为有服刑能力的稍高(P〉0.05)。结论:既往有精神异常史和无犯罪史者评定为无服刑能力比率较高,鉴定中应重点关注。入监前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与服刑能力的评定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精神健康状况是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服刑罪犯的精神健康状况对服刑行为应当有较重要的影响。本文对3040名男性服刑罪犯进行了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和心理状态调查,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调查了3040例男性服刑罪犯,年龄17~76岁,平均31.4±10.7岁;文化程度:文盲524人(占17.24%),小学1268人(41.71%),初中1068人(35.13%),高中170人(5.59%),大专以上10人(0.33%);职业:农民2772人(91.18%),工人191人(6.28),…  相似文献   

3.
陆强 《广西医学》2014,(10):1470-1471
目的研究广西南宁市及周边地区刑事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方法对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1 394例刑事案件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鉴定人以青壮年男性、低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案件类型涉及16种,以故意伤害28.90%、杀人占27.83%、性侵犯16.35%等案件居多,鉴定诊断结果排序前5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42.89%)、精神发育迟滞(18.29%)、无精神病(17.2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67%)、器质性精神障碍(3.44%)。法律能力评定前3位依次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83.14%),服刑能力评定(18.86%),性防卫能力评定(14.92%)。结论广西南宁市及周边地区刑事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疾病诊断排序前3位的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藏、回族涉案人群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包括汉、藏、回族人群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共计507例相关资料,另外撒拉、土族、蒙古族等合计33例,因样本小予以忽略。对有关数据进行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汉族涉案人群工人160人(39.7%),高中文化程度63人(15.6%),诊断精神分裂症86例(21.3%),构成比高于藏、回族。藏族涉案人群中男性43人(86.0%),暴力案件35例(70.0%),诊断无精神病20例(40.0%),构成比高于汉、回族。回族涉及经济案件l1例(20.4%),诊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为零,有别于汉、藏族。三组涉案人群其责任能力评定无显蓍差别。结论:司法精神病例鉴定中汉、藏、回族一般人口学特征、案件类型、案件特征、疾病种类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差别,应注意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民族风俗等对案件鉴窄酌影响以擗贷错出缮误韵睦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监狱里疑似精神病服刑犯人的精神状态和服刑能力司法精神病鉴定情况。方法选择某监狱系统内的所有监狱服刑犯人作为研究对象,先由监狱系统排查出需要鉴定的疑似精神病服刑犯人,然后按程序进行司法鉴定。结果共完成司法精神病鉴定的229例,全是男性,其中有精神障碍的129人,无精神病的100人; 有服刑能力的164人,服刑能力削弱的20人,暂无服刑能力的45人。结论监狱里服刑的疑似精神病犯人精神问题和服刑能力情况复杂,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精神医学鉴定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医学鉴定的相关问题。方法:我们对1991年至1996年在我院进行精神医学鉴定的206例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男性比女性稍多(134:72例)。年龄20~40岁的为多(76%)。文化分布以高中以上的多(55.7%)。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多(29.0%)。得到治疗(67.4%)和免于处分(20.4%)均有相当比例。结论:本文研究表明,男性、青壮年、较有文化的病人成为被鉴定人群的主体,一旦检出有病,多能得到妥然的安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暴力犯罪案例特点。方法:对本院1992-2001年司法精神医学鉴定171例暴力犯罪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凶杀67例39.2%),伤害4例(28.7%),纵火27例(15.8%),强奸16例(9.4%),抢劫12例(7.0%),有各种精神疾病者占86.5%,精神分裂症占46.2%,精神发育迟滞占9.4%,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占8.8%,男性占82.5%,青壮年占72.5%,农民占78.9%,有责任能力者25.7%,限定责任能力者占24.6%,无责任能力者占49.7%。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导致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主要疾病,是防范的重点对象,加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病治病意识,及时治疗各种精神疾病,是减少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自我防卫能力评定量表在广州地区女性精神障碍者被性侵害案鉴定中的应用情况,检验其与专家鉴定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运用CSSAS对91例女性精神障碍者进行评定,将评定情况与专家鉴定意见相比较。结果(1)性自我防卫能力量表评定结果显示,非MR及轻度MR组中分别有45.4%、25.8%被鉴定者的性自我防卫能力存在,中、重度MR组均未见有量表评定性自我防卫能力存在者,中度MR组有26.7%性自我防卫能力削弱。(2)专家鉴定结果显示,非MR组及轻度MR组中分别有12.5%、6.5%有性自我防卫能力,中、重度MR组中全部为无性自我防卫能力。(3)专家鉴定结论与量表评定结果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专家鉴定为无性自我防卫能力的较多。结论CSSAS在广州地区使用的信效度较好,具有拓展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占达飞  朱国钦 《海南医学》2000,11(3):26-26,32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对1997年至1998年受司法机关委托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7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鉴定者以男性和21?0岁者居多,平均年龄30.5?.5岁.鉴定结果患有各种精神疾病者69例(95.8%),其中精神分裂症34例(47.2%);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36例(50%).结论精神病人犯凶杀案比例大,尤其是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支配下作案,其手段残忍.因此,做好精神病人的监护和管理是减少和杜绝精神病人肇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984~1993海南省行司法精神病鉴定303例,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者共49例,占16.2%,其中被告41例;均为男性,判定有责任能力(含限定责任能力)者21例(51.2%);强奸案19例(46.4%)。本文就41例司法鉴定过程,分析并讨论了精神发育迟滞者的作案特点和责任能力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犯罪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监狱服刑暴力犯罪者294名,分别填写PDQ-R、EPQ、SCL-903种问卷,在SAS软件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暴力犯罪人群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变化与人格特征有相关性。讨论男性暴力犯罪人群存在人格障碍。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变化均对人格特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成年男性罪犯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对122名在押男性罪犯进行人格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押男性罪犯具有显著的外向型人格特质、焦虑紧张和较大的内心冲突。暴力犯较性罪犯更持强固执。提示,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应矫正其不良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及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癔症3种主要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为标准,对2008-2010年烟台地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2 453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0.74∶1,...  相似文献   

14.
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人格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雪梅  况利  陈建梅 《重庆医学》2008,37(11):1191-1194
目的探讨女性罪犯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犯将其分为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两组,分别填写PDQ-R、EPQ、SCL-90 3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犯罪人群都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CONTEXT: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race- and sex-based differences in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proced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milarly, mental disorders might be expec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lower rates of such procedures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socioeconomic, patient, and provider factors. OBJECTIVE: To assess whether having a comorbid mental disorder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likelihood of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or revasculariz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SIGN: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data from medical charts and administrative files as part of the Co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Project. SETTING: Acute care nongovernmental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TIENTS: National cohort of 113653 eligible patients 65 years or older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confirm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tween February 1994 and July 1995. MAIN OUTCOME MEASURES: Likelihood of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surgery during the index hospitalization, comparing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mental disorders (classified as schizophrenia, major affective disorder, substance abuse/dependence disorder, or other mental disorder).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mainder of the sample, patients with any comorbid mental disorder (n = 5365; 4.7%)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undergo PTCA (11.8% vs 16.8%; P<.001) or CABG (8.2% vs 12.6%; P<.001). After adjusting for demographic, clinical, hospital, and regional factors, individuals with mental disorders were 41% (for schizophrenia) to 78% (for substance use) as likely to undergo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s those without mental disorders (P<.001 for all). Among those undergoing catheterization, rates of PTCA or CABG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rates for patients without mental disorders (for those with any mental disorder, P = .12 for PTCA and P = .06 for CABG). In multivariate models, the 30-day mortality did not differ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mental disorders.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individuals with comorbid mental disorders were substantially less likely to undergo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than those without mental disorder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degree to which patient and provider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is differ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quality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care.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寻负性情绪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AMI)的病因相关因素。方法:对91例AMI患者和90例正常人应用SCL-90,LES,SSRS,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人对照:AMI组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的有73例(80.22%)。心理健康状态方面:AMI组SCL-90的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人际、偏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AMI患者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态较差。AMI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负性情绪方面:AMI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更多的负性情绪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人群在伤后4~13年远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4287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系统抽样到的675例伤者,采用自编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状况调查手册进行筛查,再由2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对筛查阳性者,按照CCMD-3中"脑外伤所致"各种"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作出明确诊断.结果 ①675例调查对象中符合CCMD-3各种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06例(30.52%,206/675),其中,智能损害17.48%,遗忘综合征1.04%,人格(或行为)改变13.84%,精神病性症状1.19%,抑郁综合征7.41%,躁狂综合征0.30%,癔症样综合征0.98%,神经症样综合征10.22%.②重型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66.01%,134/203)显著高于中型(18.04%,46/255)和轻型(11.98%,26/217),差异有显著性(λ2值分别为109.03和129.82,均P<0.01).③男性脑外伤后所罹患的人格或行为改变显著高于女性(λ2=5.65,P<0.05),女性脑外伤后罹患神经症样综合征显著高于男性(λ2=6.02,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远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不容忽视;脑损伤程度越重,精神障碍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识别率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一阶段调查法,调查某综合医院2014 年6 ~ 8 月内科、外科及妇产科等所有非精神病科室597 名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6% ;不同精神障碍患病率依次为:抑郁障碍9.4%、广泛性焦虑障碍3.7%、心境恶劣1.7%、自杀1.2%、轻躁狂发作1.2%、惊恐障碍为0.3%、场所恐惧症为0.5%、社交恐惧症为0.2%、强迫症为1.0%、创伤后应激障碍为2.0%、酒滥用或酒依赖为2.0%、非酒精类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为0.5%、精神性疾患为0.7%、神经性厌食为0.7%、神经性贪食为0.2%、反社会人格障碍为0.0%。②患病率最高的4 个科室依次为消化内科44.9%、康复科25.0%、老年病房24.1%、神经内科19.0%。③精神障碍患者的识别率为51.4% ;识别率最高的4 个科室依次为神经内科87.5%、神经外科71.4%、呼吸内科60.0%、老年病房53.8%。④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科室、居住方式、心理疾病史和就诊意愿为影响因素。结论 ①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较低,识别率较高。②内科、独居、有过心理疾病史、对精神障碍有负性看法的住院患者为精神障碍的高发人群;对外伤术后的患者应排除是否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19.
安徽师范大学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安徽师范大学15个学院的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第一类学生的检出率为15.15%,第二类学生的检出率为34.30%,25题肯定回答的为0.7%,性别、院系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徽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良好,但部分新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时间>1年的12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多数姓名、年龄、既往史和籍贯不详;滞留在院人数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至今仍滞留在院107人(其中2005年后入院的人数为104),占85.6%;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赤身裸体、伤人毁物、扰乱交通、问话不答为主;存在言语功能障碍者占85.6%、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占82.4%、智能低下或无法检查者占88%、精神疾病无法确诊者占43.2%;住院后常伴发各种皮肤病、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死亡率高。结论: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多存在言语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有效信息,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多部门协作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