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腑,指六腑,腑气不畅即六腑的气机不畅。升降是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在脏腑中,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灵枢·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由于胃气以降为顺,故腑气亦以降为和,腑气下行则六腑化谷,糟粕浊气得以下行。腑气正常处于“平气”状态,《内经》认为“平气”是机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气机升降与气分证的两者关系,初步探讨了气机升降失调对气分证病理变化、证候的影响以及宣畅气机在气分证治疗中的作用。明确两者关系,对气分证本质的认识、岭南温病气分证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媛媛  张庆祥 《中医学报》2020,35(5):934-936
脉应指时的形象为脉象。脉中血液是由气统摄并以气为其运行之动力。医者可通过诊脉查探人体气机运动。气的运动即为气机,气机诊断为中医辨证之导向,因气机运动包括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变化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换,且气机运动维系着脏腑功能,遂能反应脏腑气机之常变。气血的变化是脉形成的基础,气血生理失常,则脉见病象。因此,脉诊可通过分析气机动向来诊断脏腑病变的病因病机及机体气血阴阳之盛衰。大凡疾病是由伤气而发,气机在失调但未至大伤之时可通过脉象体现于指端,这使脉诊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诊治中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基于中医"气"理论探讨水肿的辨证论治.通过分析与水肿相关脏腑之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古今医家辨治水肿的文献,提出气的升降运动失常(气机失调)和气虚是水肿发病的病机所在.其中,气机失调包括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壅滞;气虚包括脾、肾气虚和阳气不足.提出调畅气机、补益气虚是水肿治疗的关键.基于...  相似文献   

5.
论治疗温病营血分证应重视疏利气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气机阻滞是营血分的重要病理变化,从温邪的性质,致病的特点,营血分病变以脏腑经络实质损害及功能失调为主要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气机郁滞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疏利气机是营血分证的重要治法,目的在于祛除病因,条畅气机,开窍醒神,散血化瘀,防止病变进一步深入,减轻病变损害程度。由于营血分阶段病变的特殊性,药物选择有其特点,凡能改变气机郁滞状态的药物,皆为疏利气机之品而不仅仅限于现气药,临床上使用疏利气机法,必须配合其他治法,方可收十全之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身之气贵通调”立论.认为气机通调其生理效应才能得以发挥,脏腑功能才能得以完成,气血津波才能不断化生、输布,也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气失通调则易影响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的生化运行,变生诸病。疏通气机则能恢复正常,为治之要法.分别从生理、病理和治疗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旨在说明气机通调是人体维持健康的根本,在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具体表现。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过程中,脾胃的升降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1 脾升胃降为气机枢纽 脾胃同为后天之本,共主受纳、运化,是人体清气的发源地。且又位居中焦,通连上下,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受纳、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源源不断化生,阴阳气血方能协调,五脏六腑始得安和。脾气升清,胃气降浊,从而维  相似文献   

8.
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主,肺为气之主,然心与气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心与气的间接或直接联系,说明心亦主气。心对气的运行、气的生成、气的功能及气机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影响,只有全面认识心主气与肺主气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临床上增加辨证准确、治疗到位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介绍孙喜才教授治疗汗证的经验。认为气机不畅也可导致汗出。气机不畅 ,营卫二气的循环节度规律就会发生紊乱 ,营卫不和 ,腠理开合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提出了从疏理气机不畅入手来治疗汗证的方法。选用四逆散加味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主,肺为气之主,然心与气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心与气的间接或直接联系,说明心亦主气。心对气的运行、气的生成、气的功能及气机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影响,只有全面认识心主气与肺主气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临床上增加辨证准确、治疗到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介绍运用中医防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的经验。强调此不良情绪的病理基础是人体的精、气、神受损,正气不足、气血郁滞是疾病的基础,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治疗重在益气养精安神,通过疏肝健脾补肾、理气活血,维持人体机能平衡,临床治疗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实证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实证证候的分型特点。方法参考既往相关标准及文献,结合既往研究成果拟定肺癌实证证候诊断标准,对135例肺癌患者统一辨证分型。结果 135例肺癌患者资料中有实证证候135例,实证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气滞证、气逆证、痰凝证、血瘀证。单一证候2例,占1.48%;2证及2证以上组合133例,占98.52%;出现频数较高的依次是4证组合、3证组合、5证组合。实证证候两两出现,频数较高的依次是:气滞证加气逆证、气逆证加痰凝证、气滞证加痰凝证、气滞证加血瘀证、气逆证加血瘀证、血瘀证加痰凝证。结论气滞证与气逆证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肺癌患者以复证组合多见,4证组合最多;临床上肺癌中医实证证候以气滞证、气逆证、痰凝证、血瘀证多见且易两两并见。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是研究宇宙本原的哲学问题,关乎一切存在的本性问题探讨.不同本性的本体论是通过与之相应的认识论而得到认识,且决定着不同的方法论,进而决定了不同思维模式的生成.关于对本体论的认识,气本体和物本体的生命认知路径是不同的.在中医学思想体系中,宇宙的本体是气,气本体比物本体更接近于宇宙本身.从气的基质、气化、多态、功用、感...  相似文献   

15.
中医生理学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是在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理论体系。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生理学在中国医学史上没有形成独立学科。魏晋以后,中医学逐渐偏向于研究"病理"和临床,其学术特点也由之前的"形气并重"逐渐衍变为"重气化轻形迹"。清末民国时期,在西医学的影响下,中医界积极建立自己的生理学,但终因无法解决脏腑本质和解剖形体的问题而失败。中医学欲求发展,必须明确形体与气化的关系,完善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进而以形体为基础,在中医气化与西医生理之间探寻中西医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中医病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将其归为"中风"、"胸痹"、"眩晕"等范畴。Framingham研究63年的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是该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分别与气虚血瘀、脾气虚、肝肾不足、宗气不足、肾精不足的中医病机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中医病机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卫气的功能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鼻鼽的发病与卫气强弱关系密切。广州地区鼻鼽患者多见卫气不足,是由其体质特点及生活习惯所造成。运用温阳解表的方法调理卫气治疗鼻鼽疗效确切,提示卫气不足与广州地区鼻鼽确实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在查阅文献及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心力衰竭的专家咨询调查表,分别向国内9个省(市)13家大型中医医院的31位专家进行调查。结果:按重要程度排序,排在前面的依次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血瘀水停、气虚血瘀、心气亏虚等证型;从证型分布情况看,以本虚标实证为多,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血瘀、水停。结论:心衰的基本证型可概括为气(阳)虚兼血瘀和(或)水停、气(阴)虚兼血瘀和(或)水停。  相似文献   

19.
分析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该病的病机为元气虚损,治疗根本大法为培补元气。  相似文献   

20.
近年从肝郁脾虚证论治心悸受到很多医家重视,但其中病机仍未阐明清楚。本文以“肝郁脾虚”为引线,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涉及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相关病证,旨在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文献研究发现古代医家重视肝郁、脾虚对心悸发病的影响,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涉及脏腑相合、七情、病理产物等多个环节,治法区分益气补血、疏肝解郁、化饮祛痰、安神定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