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痛症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之一 ,我院应用痛点阻滞加针刀 ,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患者 86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6例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4 1~76岁 ,平均 5 4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6年 ;单足跟痛 5 1例 ,双足跟痛 35例 ;X线片异常者 6 9例 ,其中跟骨刺 6 1例 ,跟骨滑囊炎 13例 ,跟骨脂肪垫炎 12例。对照组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单足跟痛 2 8例 ,双足跟痛 12例 ;其余一般情况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临床表现1 2 1 跟骨刺 站立或走路时跟骨底面疼痛 ,休息…  相似文献   

2.
李桂文 《广西中医药》1991,14(4):157-157
<正>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足跟骨与软组织损伤常见病和多发病。足跟是人体负重行走的着力点,其病变是由于急性和慢性劳损所引起的足跟筋膜滑囊和跟骨脂肪垫变性,跟骨骨刺形成而出现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运用局部揉按锤叩薰泡方法治疗该症2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1 一般资料20例中,均为女性。年龄最小35岁,最大69岁,以40~59岁居多。发病时间最长1年6个月,最短2周。其中跟骨骨刺15例,占74.1%。干部10例,工人4例,退休人员  相似文献   

3.
霍湛锋 《国医论坛》2003,18(2):25-25
跟痛症是中老年常见的骨伤科疾病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足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 ,步履困难。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浸渍附着法 ,辅以中药内服 ,共治疗足跟痛 6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中 ,男 1 6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69岁 ;病程 1 0天~ 2年 ;单侧跟痛 61例 ,双侧 7例。跟骨 X线检查示跟骨骨刺者 1 8例 ,有脱钙象者38例。本组除骨刺 1 8例外 ,诊为跟骨高压症 1 2例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 2 9例 ,跖筋膜炎和跟腱周围炎9例。2 治疗方法2 .1 浸渍附着法 基本方 :马钱子、透骨草、伸筋草、白芷、川牛…  相似文献   

4.
跟痛症即足跟痛 ,是足跟部疼痛的综合征候群的总称 ,临床上多好发于 40~ 60岁的中老年人 ,笔者从 1 992年来有完整资料的患者 1 1 8例 ,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 1 8例患者中 ,男性 82例 ,女性 36例 ,40岁以下 3例 ,40~ 45岁之间 72例 ,46~ 60岁 33例 ,60岁以上的 1 0例 ,其中跟后滑囊炎 1 5例 ,跟腱撕裂伤 8例 ,痹症性跟痛症 2 3例 ,腱起点筋膜炎 2 1例 ,跟下滑囊炎 1 6例 ,跟下脂肪垫炎 1 5例 ,肾虚性跟痛症 1 8例 ,跟骨骨刺 2例 ,病程最长的6年 ,最短的 7天 ,疗程最长 2周 ,最短 5天。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陈玲琳  赵孝珍 《河北中医》2003,25(12):928-928
足跟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采用磁圆针叩足 ,配合活血止痛汤泡脚治疗老年足跟痛 2 8例 ,并与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 1 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依据 足跟和足心疼痛 ,足跟下有紧张感 ,足不能着地 ,跛行 ,久立或行走疼痛更甚 ,劳累疼痛加剧。检查 :跟骨结节前缘有明显压痛 ,或有轻度肿胀。X线摄片示部分患者跟骨有骨刺形成。1 .2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女 31例 ,男 7例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75岁 ,平均 5 4岁 ;病程最短 3日 ,最长 1年。其中 2 0例X线摄片提示有跟骨骨刺形成。随机…  相似文献   

6.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7月 ,笔者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 1 50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50例中男 67例 ,女 83例 ;年龄 7岁~ 78岁 ;病程 2 1天~ 2 1年 ;痛足在左者 57例 ,在右者 79例 ,双侧痛者 1 4例 ;痛点在足跟内侧者 2 9例 ,足跟外侧者 1 3例 ,足跟正中痛者 1 0 8例 ;西医诊断为小儿跟骨结节骨骺炎者 1 1例 ,跟骨骨刺者 56例 ,跖筋膜炎者 34例 ,足跟下滑囊炎者 2 2例 ,跟骨内高压症者 2 7例。治疗方法针刺法 :取穴 :足跟内侧痛者取神门 ;外侧痛者取养老 ;正中疼痛者取手针足跟痛点 (大陵穴下 0 .8寸 )。…  相似文献   

7.
跟痛洗剂治疗跟痛症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指由跟骨骨刺、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等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跟骨跖面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女性较男性为多 ,其治疗较为棘手。自 2 0 0 0年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跟痛洗剂治疗本病 5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4例 ,男 1 1例 ,女 43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6岁 ;病程 2周~ 4年 ;单足发病者 30例 ,双足发病者 2 4例 ;X线检查示跟骨有骨刺形成者 62足。治疗方法跟痛洗剂方为 :海桐皮 30 g,五加皮 30 g,制川乌 1 5g,制草乌 1 5g,三棱 2 0 g,莪术 2 0 g,秦艽 1 5g,牛膝 2 0 g,木瓜 2 0 g,苏木 2 …  相似文献   

8.
矾芎散内服跟骨散外敷治疗跟骨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痛属祖国医学足跟痛、足痹范畴。临床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以足跟疼痛求诊 ,好发于中老年人。我们在单亦璞名老中医指导下 ,应用其家祖传矾芎散内服并跟骨散外敷治疗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引起的足跟痛 5 2例 ,79足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均以足部疼痛影响行走为主症 ,早期下肢抬高休息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检查时在足跟内、外跖侧或足跟底部可有压痛和叩击痛。早期跟骨高压症者 ,X线摄片多有异常 ,病程长者可有脱钙现象。跟骨刺病者X线摄片可有跟骨骨刺增生。实验室检查正常。跟骨高压…  相似文献   

9.
筋骨痛消丸外用治疗顽固性跟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自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筋骨痛消丸外用治疗顽固性跟痛症 3 6例 ,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3 6例 ,男 16例 ,女 2 0例。年龄 2 5~ 69岁 ,平均 3 6岁。摄X线片有跟骨骨刺者 12例。余 2 4例未见明显异常。 3 6例病人均为经多次治疗未愈或愈后又复发者。  治疗方法 将筋骨痛消丸 2小袋碾碎后以白醋润湿制成皮膏敷于足跟 ,然后做热蒸气浴 (注意勿汤伤 ) ,每日 2次 ,每次3 0分钟 ,10天为 1个疗程。一般 2个疗程即可治愈。  治疗结果 本组 3 6例 ,治疗时间最长 3 0天 ,最短 10天 ,平均 2 0天。结果局部…  相似文献   

10.
跟痛症是指足跟底面行走着力疼痛,常因慢性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跟骨底面骨刺形成等引起。笔者于2005年6月~2010年6月间,应用中药鞋垫疗法治疗跟痛症3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足跟痛单侧30例,双侧7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1岁;病程8个月~3a,平均1.6a;跟骨X线片显示有骨刺者29例,无骨刺者8例;全部病例跟骨前内侧均有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1.
中药骨刺消痛膏外敷治疗跟骨骨刺56例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中西医结合医院(265200)田殿兴关键词:跟骨刺/外治法,中药骨刺消痛膏,敷贴疗法跟骨刺引起的跟痛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中老年和肥胖女性发病率为高,其主要症状是足跟痛,特别在晨起、站立或行...  相似文献   

12.
笔者应用中药熏洗加手法按摩治疗跟痛症 1 0 8例 ,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1 0 8例中男 33例 ,女 75例 ;年龄 1 8~ 85岁 ;病程 2个月~ 2 7年 ;单足跟痛 58人 ,左足 2 8例 ,右足 30例 ,双足跟痛 41人 ,共1 4 0足 ;拍片有跟骨刺的 62人 95足。临床表现 :(1 )无外伤史少数病人有灼性痛 ,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一般起病缓慢 ,逐渐加重 ;(2 )早晨下床或久坐起立时足跟不敢着地 ,缓慢跛行后好转 ,负重疼痛加重 ;(3)局部无红肿 ,在足跟底或跟骨结节有一局限性压痛点 ;(4)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5) X光片提示骨刺可有可无。2 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亦称足跟痛 ,临床中单一治疗效果较差 ,且易复发。笔者自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熏洗加足部推拿、微波加中药透入、针刺加激光照射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本病 5 8例 ,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临床资料5 8例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 2 6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者 2 8岁 ,最大者 5 6岁 ,平均 4 2岁 ;病程最短者 1个月 ,最长者 6年 ,平均 2年。左足痛者 2 0例 ,右足痛者 32例 ,双足痛者 6例 ;跟骨骨刺者 2 0例 ,跟骨下脂肪垫炎者 16例 ,跟骨滑膜囊炎者 12例 ,足底腱膜炎者 10例。1 2 诊断标准[1](1)中年…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骨面疼痛的总称 ,它包括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 ,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 ,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笔者应用中药沙袋热敷治疗跟痛症 60例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中 ,男 3 9例 ,女 2 1例 ;年龄 3 0岁~ 68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5.
<正> 足跟疼痛也称为跟痛症,是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蹠筋膜炎、跟骨脂肪垫劳损等症的统称。我院封闭室痛点封闭治疗观察组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42例,女20例,年龄40~77岁,病程7天~16年不等。症状为晨起站立或休息一段时问后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逐渐减轻。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在足跟疼痛部位,用手指按压寻找疼痛点。常规消毒后,用5ml 足跟疼痛也称为跟痛症,是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蹠筋膜炎、跟骨脂肪垫劳损等症的统称。我院封闭室痛点封闭治疗观察组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42例,女20例,年龄40~77岁,病程7天~16年不等。症状为晨起站立或休息一段时问后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逐渐减轻。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在足跟疼痛部位,用手指按压寻找疼痛点。常规消毒后,用5ml  相似文献   

16.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病程常缠绵难愈。 2 0 0 0~ 2 0 0 2年笔者采用针刀疗法配合局部注射药物治疗跟骨骨刺患者 84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4例中 ,男 5 3例 ,女 31例 ;单侧足跟痛 6 2例 ,双侧 2 2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31岁 ,平均年龄 5 6 .6岁 ;病程最长约 9年 ,最短 1个月 ;随访 78例 ,随访最长 2年 ,最短 4个月 ,平均 2 5个月。1.2 治疗方法 体位 :患者常用俯卧位 ,患足踝关节前缘垫一小软枕头 ,足跟朝上 ,将足部垫稳。取穴 :参阅X线片 ,在患足跟骨结节压痛最明显处 ,用…  相似文献   

17.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跟痛症 ,笔者以往单纯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 ,收效甚微 ,近 5年来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法共治疗跟痛症患者 52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2例中 ,男性 2 4例 ,女性 2 8例 ;最大年龄 73岁 ,最小 45岁 ;右侧 3 1例 ,左侧 1 8例 ,双侧 3例。诊断为跟骨骨刺者 3 8例 ,跟骨结节滑囊炎 1 3例 ,类风湿性跟骨炎 1例。足跟跖面偏内侧压痛 3 2例 ,足跟跖面正中压痛 1 2例 ,足跟侧面压痛 8例 ,足跟肿胀 2 0例。2 治疗方法2 .1 内服方药 :加味四妙散 :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赤小豆、车前子、白扁豆、黄芪、…  相似文献   

18.
新癀片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足跟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月 ,我们用新癀片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足跟痛患者 30例。并与单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 16例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0~ 6 5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1个月~ 2年 ,平均 3个月。全部以足跟痛为其主要症状 ;X线片诊断 :足跟骨刺形成 2 0例 ,其中 2例伴骨质疏松症 ,10例跟骨无明显改变 ;临床症状程度分为 :重度 (足跟疼痛连及小腿 ,活动受限 ) 8例 ;中度 (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加重 ,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 ) 12例 ;轻度 (行走时间过长或久…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外敷治疗足跟痛3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痛是骨外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又称跟痛症 ,以往多认为本病是由于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引起 ,治疗一般采用封闭和理疗为主 ,口服药物次之 ,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笔者在 1 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运用中药外敷治疗 386例病人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86例中 ,男 1 2 6例 ,女 2 6 0例 ;发病时间最短 5d ,最长者达 1 0浕 ,以半年内者居多 ;年龄 2 0岁以下 2 0例 ,2 0岁~ 40岁较多 ,占 2 0 8例 ,40岁~ 6 0岁次之 ,占 1 4 4例 ,6 0岁以上者 1 4例 ;双足跟均痛者 46例 ,单足跟痛者 34 0例。2 治疗方法2 1 药物配制 取…  相似文献   

20.
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 ,所以因损伤引起的跟痛症较为多见。临床医生常常把跟痛的原因全部归因于跟骨骨刺 ,其实并不然。跟痛的主要原因多由跟部的软组织损伤引起 ,如跟骨结节跖筋膜附着处劳损引起的跟痛临床并不少见。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跟骨结节跖筋膜附着处劳损 (以下简称跟跖痛 ) 17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名患者 ,共 19个病足。其中男性 8足例 ,女性 11足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72岁 ,大多在 30~ 5 0岁之间 ;左侧 10例 ,右侧 5例 ,双侧 2例 ;除 3例有外伤原因外 ,其他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