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治疗方法是中医疗法好还是西医治疗好,一直争议不断,从业28年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陈秋,为读者分享了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糖尿病的成果。治疗糖尿病要以当地饮食文化为基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也叫糖尿病中心,是西部地区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龙头单位,很多外省糖友都因该院的中医特色疗法慕名前来。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典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相关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治疗依据。通过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辨治及具体的中药等诸多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相关文献,从病因机制、中医辩证理论、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型等方面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并将我院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西药疗法,而实验组采用中医药疗法,对比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高达89.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文献调查还是临床研究均显示,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主要从预防和延缓心肌病变出发,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作用。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方面,采用辨证论治结合多种中医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较多,约为2.9亿,糖尿病患有人数在逐年增多,当到达21世纪30年代可能会达到5.25亿。西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以及控制饮食等,此种方法不良反应可能随时出现。随着对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通过中医治疗已经得到了相关进展,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并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未来中西医结合及研究中药中具体成分物质对糖尿病延缓及治愈,防止糖尿病综合症的发生。目前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已经越来越广泛,中医药、针灸、艾灸等治疗方法将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第十九章的题目由原来的“糖尿病与中医药”修改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按照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并发症期分期论述,重点呈现前期、并发症期的研究成果,增加了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方便非中医专业医师,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症状描述和注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方案,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生活质量等情况,监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对比中西药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对其中方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明确用药规律,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干预方式进行总结。结果在220首方剂中,208味药物应用频率达到2 258次,应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为黄芪、当归、白术、川芎、大黄、熟地黄等。补虚类药物应用频次最高,清热药物次之,活血化瘀药物位居第3,利水渗湿药物位居第4,理气、化痰类药物在其中应用同样较为频繁,这些结论或者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做出参考。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脾益肾,还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明确肝肾间关系,才可对糖尿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中医治疗临床验证糖尿病取得良好疗效患者98例,从整体治疗方法当中提取糖尿病应用各类中药使用比例,频率与次数等,同时对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用中药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出现率最高为黄芪,接下来是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等。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一百四十多种中医药中,清热型药物用药频率是最高的,接下来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补阴及利水渗湿的药物等。选取98例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且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当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70例,占71.43%;所有病人治疗有效性最高的已达百分之百有效率,最低有效率是67.83%。结论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主要本着清热、益气养阴为主,祛痰为辅的治疗目的,应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进行治疗过程中,一般采取活血化瘀,清热与补虚药等几个中药类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其是引起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治则等方面研究,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阻止或延缓肾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常常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迁延不愈,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和经济负担。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会产生耐药性及继发真菌感染,此时使用中医药对症治疗,将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属本虚标实之证,因此治疗必须在清利湿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正气虚损的不同程度而适度给予补养。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式方法和疗效,历来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人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奉如神明,有的人却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贬的不名一文。在治疗糖尿病的漫漫长路上,中医药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作为一个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笔者在长期采编过程中一直被这个问题所深深困扰。在上个月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笔者却看到了一番新的景象,受到了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诊疗标准,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辨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医治疗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时的特色与优势,规范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药应用在社区糖尿病防治的有效性。方法该次入选的64例糖尿病患者均为该社区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录的,将其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防治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BG、2 h FBG及Hb Alc等水平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患者向我们询问,究竟有哪些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为了满足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要,也为了使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在应用中药防治时知所避趋,我们收集了部分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及其降糖机理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广大糖尿病患者、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而糖尿病防治药物的研究已广受关注,其中包括传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文 《糖尿病之友》2012,(11):22-22
中医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很多传承下来的医书晦涩难懂,医理玄奥难通,入门容易精通难,这使得骗子有了可乘之机。目前有很多骗子喜欢利用大家对中医药的信任,用假药冒充中医药,使得中医药市场一时间鱼龙混杂,不仅患者饱受其苦,中医药也脸上无光。但骗子的行骗伎俩不外乎就是那几招,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见招拆招,揭露骗子的虚假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在世界医学研究史上,中医学最早详细记载了糖尿病。公元前4世纪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中医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该标准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辨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医治疗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时的特色与优势,规范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