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及术后随访效果.材料和方法: 96例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后,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96例颈动脉(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术后狭窄段的直径均较术前扩大,其中87例达到正常管径的60%以上,9例达到40%,有症状的90例术后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全部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电话随访2~35个月,均未再发生脑缺血,其中超声复查颈动脉22例(27次),DSA复查10例,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3年内随访效果较好,大宗病例的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肝动脉成像质量有无差异.方法 对32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行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对比分析MSCTA与DSA对肝动脉的解剖类型、肝动脉各级分支显示能力.结果 与DSA相比,MSCTA对肝动脉解剖类型诊断符合率达96.9%例(31/32),正常型肝动脉为71.9%(23/32),变异型肝动脉28.1% (9/32);MSCTA与DSA在肝固有动脉、一级肝动脉的显示能力上无明显差别,在二级、三级肝动脉的显示能力上有统计学差异,DSA优于MSCTA(Wilcoxon法,P<0.0125),在四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上,MSCTA的显示率为0,远远不如DSA.结论 尽管MSCTA和DSA在显示二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上存在差异,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成像技术、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期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分析MIP、VRT、SSD3种血管重建方法对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并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0例肝癌DSA共检出肿瘤供血动脉115支,MSCTA检出110支,符合率约95.6%,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71)。其中MIP、VRT显示较佳,SSD显示较差(45/115,39%)。DSA显示70例均存在瘤内肿瘤血管,其中MSCTA检出65例,两者表现相似,其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69)。MSCTA、DSA分别检出门-肝静脉癌栓36支、27支,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4),DSA对较小分支癌栓显示不佳;DSA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瘘29例,MSCTA检出27例(符合率93.1%),两者表现一致。MSCTA检出肝动脉解剖变异22例(31.4%),共中9例变异肝动脉参与肝癌供血,与DS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可全面、准确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与DSA检查有很高的符合率,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DSA的影像学特征及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术前16例均行16排CT血管造影,注射速率采用4.0 ml/s获得容积数据进行MIP及VR重建.其中3例行DSA血管造影,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6例病变均为单发,左侧10例,右侧6例.16例MSCTA原始图像上均显著强化,CT值均在200 HU以上,中心可见粗大迂曲的血管.MSCTA显示14例位于颈动脉分叉的内后方,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扩大.2例完全骑跨于颈动脉分叉之中.1例破裂出血.3例行DSA显示颈动脉分叉处肿物,明显染色,呈"金杯"征改变.结论 颈动脉体瘤在MSCTA及DSA下有明确的影像特征,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上有各自临床实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颈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影像学特征,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研究共搜集80例行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其中15例同时行DSA检查。分析MSCTA图像质量;比较同1例患者的CTA及DSA结果,评价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比较几种CTA后处理方法对管壁钙化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5例共计60支颈/椎动脉与同期DSA结果进行对照。MSCTA诊断颈/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89.5%,特异度92.7%,阴性预测值95%,Kappa值0.81。同时,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技术能较好显示颈脉动脉管壁钙化情况,较易获得满意图像质量。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颈部血管疾病的方法,有望作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DSA检查,分别在所获得的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超声造影共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39处,37处与DSA分级相符合,假阳性2处,其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100%,97.8%~99.0%、97.9%~98.5%(K值=0.928~1).结论:超声造影是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最佳检查方法,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体部动脉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体部动脉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其中颈部3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3例,双下肢动脉10例.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以及血管分析(VA)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 68例体部动脉病变中,CTA 显示颈动脉钙化斑块伴狭窄25例,颈内动脉闭塞1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动脉鞘内神经源性肿瘤伴血管推移2例,椎动脉钙化狭窄5例,椎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脉夹层10例,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9例及下肢血管动静脉瘘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体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CT评价颈动脉斑块分布、形态、狭窄程度和风险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斑块患者362例,所有病例行颅外全程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应用横断面原始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后处理,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形态、狭窄程度、钙化、不规则及溃疡等规律,狭窄程度的判断采用NASCET标准。将CT检查结果分别与彩超和DSA对照。结果362例中,共发现838处斑块,其中,颈总动脉起始部斑块91处,颈总动脉162处,颈动脉分叉部402处,颈内动脉105处,颈外动脉78处。其中,轻度狭窄253处,中度狭窄407处,重度狭窄146处,闭塞32处。838处斑块中,管壁局限增厚213处,半月状增厚399处,环状增厚149处,闭塞32处,斑块密度与管壁密度相仿797处,低密度41处。斑块表面不规则34处,斑块溃疡36处。斑块不规则和溃疡患者中,TIA37例,脑梗死32例,腔隙性脑梗死43例。结论颈动脉MSCTA不仅可充分显示斑块分布、形态和狭窄程度,还可以显示纤维帽的相对完整性,显示血管斑块的钙化,并可初步显示斑块内脂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颅外段椎动脉静脉瘘称为自发性椎动脉静脉瘘极为少见。作者报告2例伴有椎动脉发现有纤维—肌发育不良的血管造影征象。例1 69岁女性,因剧烈头痛和眩晕入院。曾有肋骨骨折外伤史。除右颈部杂音外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行两侧经肱动脉逆行血管造影。右侧椎动脉颈_5以下显示不规则扩张伴狭窄及梭形动脉瘤。在颈_5平面有椎-椎动脉静脉瘘并引流入椎静脉并有硬膜外丛向上至枕大孔。左侧椎动脉颅外段显示不规则伴动脉瘤样扩张。在晚期胶片上显示逆向充盈右椎动脉远段及动脉静脉瘘。颈动脉造影显颅外段颈内动脉同样不规则。考虑瘘的胶囊栓塞由于右椎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在诊断颅外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怀疑为颅外颌面部AVM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扫描后通过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以分析该病变的特殊表现.4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行手术切除.结果 48例中,MSCTA显示畸形血管团者48例(100%);显示供血动脉者43例(89.6%);显示引流静脉者44例(91.7%).13例(27.1%)软组织AVM合并有颅颌面骨异常(4例颌骨;9例其他颅面骨).结论 多数颅外颌面部AVM的表现特点能在MSCTA上清楚显示.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MSCTA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