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IVF-ET术后发生HP9例病例的诊疗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因输卵管盆腔疾患接受。IVF-ET术受孕者HP发生率明显增加,加强B超监测,有助于在异位妊娠部位破裂前早期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宫内胚胎继续妊娠机率,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2.
宫内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 是指宫腔内妊娠和异位妊娠同时存在的一种病理妊娠。其中,宫内合并宫角妊娠(cornual heterotopic pregnancy,CHP)是一种对母胎危害极大的罕见类型之一。CHP的治疗包括期待治疗、减胎术及手术治疗,目前尚未完全统一。2018年5月收治1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后27 d经三维超声诊断为CHP的患者。于ET术后37 d通过腹腔镜手术清除宫角妊娠物,但术后多次超声提示宫角妊娠物残留。经整个孕期的严密随访,最终获得宫内妊娠活产及良好的母体结局。该病例提示CHP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前应权衡不同治疗手段的利弊,孕期做到严密随访,以获得良好的母胎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合并宫外妊娠(H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宫内胚胎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胚胎移植术后发生HP的1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IVF-ET助孕后HP发生率为0.31%(14/4 542).14例HP患者中足月剖宫产9例,胎儿发育良好;早产双胎剖宫产1例,胎儿发育良好;早孕胚胎停止发育3例,均行清宫术;目前晚期妊娠1例,胎儿发育良好.结论 对于胚胎移植术后的患者应特别注意HP的发生,阴道B超对HP诊断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HP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注意保胎,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进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术在临床妊娠率降低不明显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H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宫内合并宫外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指两个或多个胚胎在不同部位同时发育,其中至少一个属于宫内正常妊娠。在普通人群中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发生是罕见的,约1:7963-30000,但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普遍应用,H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Yovich首次报道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宫内合并宫外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发生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冷冻移植2枚胚胎后妊娠,孕40 d,B超示宫内早孕合并右侧宫角肌层内妊娠,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妊娠清除术,术后宫内妊娠给予加强保胎治疗,现患者孕20周,宫内单胎妊娠。结论IVF-ET患者行多胚胎移植增加异位妊娠风险;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治疗方式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患者自身意愿。  相似文献   

6.
阮佳英  祝茜  石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34-1935
目的探讨宫内外孕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6~2009年8例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例壶腹部妊娠的患者行患侧输卵管切除,4例间质部妊娠的患者行间质部套扎切除术。7例患者术后妊娠至足月,1例患者妊娠至32周。结论辅助生育技术使宫内外孕的发生率提高。超声检查成为诊断宫内外孕的主要手段。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内孕合并输卵管妊娠中具有明显优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的好发因素、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HP病例.结果 6例发生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后,1例为使用促排卵药物后,7例患者均于明确诊断后立即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6例患者输卵管未破裂,术后宫内妊娠继续:1例输卵管破裂患者术后1周内自然流产.结论 IVF-ET是HP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检查结合HCG值测定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HP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生殖中心2001~2007年接受IVF-ET术后异位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IVF-ET后临床妊娠1082例,异位妊娠35例,发生率3.2%,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9例,发生率0.8%。异位妊娠组输卵管因素,近距离移植胚胎率均显著高于宫内妊娠组。单纯宫外妊娠与宫内外同时妊娠比较,胚胎移植14天血β-HCG及移植4周后常规阴道B超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因素是IVF-ET后发生异位妊娠主要高危因素,同时与移植管顶端在宫腔内位置有关。宫内外同时妊娠首次B超漏诊率高。IVF-ET术前、术中适当处理,早诊断、早处理有助于降低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发生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对7例IVF—ET后宫角妊娠患者进行减胎术及局部化疗,分析其临床诊治效果。结果7例宫角妊娠均有慢性输卵管炎症,其中3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行减胎术治疗至足月分娩;4例单纯宫角妊娠其中2例行清宫加化疗,2例经腹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慢性输卵管炎是IVF术后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阴道B超能早期发现宫角妊娠,及时行减胎术治愈宫角妊娠效果好,为宫角妊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取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 E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行IVF-ET治疗后 EP患者122例(占同期行 IVF-ET治疗1 850例患者的 6.6%),其中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 HP)患者11例,为观察组;在同期IVF-ET后获宫内临床妊娠1 72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盆腔输卵管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及EMs术后、卵巢病变、月经稀发所占比例及一般临床特征的区别。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盆腔输卵管病变(茁=0.705, OR=2.023)、EMs及EMs术后(茁=1.393,OR=4.025)、内膜(En)厚度≤7 mm(茁=1.695,OR=5.446)是IVF-ET中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 EP患者,在行IVF-ET治疗前尽量减少危险因素的存在,如存在盆腔输卵管因素可以对部分患者进行输卵管近端结扎或者切除;在患者妊娠后,为防止异位妊娠灶破裂,应根据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适当提前行阴道超声检测的时间(IVF-ET后一般进行阴道超声检测的时间为胚胎移植后28d)和适当增加前期超声检测的次数,及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出现同时非同位妊娠(H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术后出现的4例HP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HP者占IVF-ET后异位妊娠者的15.38%。4例HP患者均有输卵管阻塞病史,且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高于异位妊娠者。结论:HP与输卵管手术史、ET数目等因素有关;在妊娠早期,与宫腔内妊娠临床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选取鼓楼医院2010年7月-2016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18例,开腹组19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妊娠结局等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与开腹手术患者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而保留宫内妊娠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更加利于宫内合并输卵管同时妊娠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多部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IVF-ET术后多部位妊娠病例。结果:因输卵管因素行IVF的9例,其中8例有盆腔手术史。9例多部位妊娠患者初诊得以超声诊断。10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7例,经阴道减胎术3例。术后娩出8例健康胎儿。结论:输卵管炎性疾病或盆腔手术史的患者是多部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诊断首选经阴道超声;腹腔镜手术对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或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宫内妊娠合并宫颈妊娠或瘢痕妊娠推荐经阴道超声选择性减胎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一种以往罕见的病理妊娠--宫内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腹腔镜仍是最常用的的治疗方法。对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对宫内妊娠的影响大,术后保胎困难,且费用高。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6例在本中心行经阴道穿刺治疗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阴道穿刺在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10例患者行腹腔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清除术或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获活产分娩,1例目前中期妊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可行,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自然妊娠情况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P)极其罕见,其发生率为1/30 000 ~ 1/3 889[1].近年,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不罕见,尤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女性中发生率可达1/100.而且,HP因为同时有宫内妊娠和宫外妊娠,诊断和处理都比较困难,容易误诊和漏诊,带来不良后果.结合我们最近收治的IVF-ET后HP术后成功足月分娩1例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并复习文献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宫内外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一种病理性妊娠疾病,在自然妊娠中较为罕见,但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逐渐增加。输卵管因素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是HP发病的主要因素。经阴道超声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值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对其诊断的敏感度,但早期因同时合并宫内妊娠且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或延迟诊断。因此,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性,及早诊断,降低不良产科结局的发生率。HP的治疗以腹腔镜手术为主,其他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等。由于患者生育需求不同,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对宫内妊娠的影响,争取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HP若能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异位妊娠后,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后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 (HP)的发病率、好发因素、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IVF ET后HP病例。结果 :IVF ET妊娠 2 98例中 ,发生HP 9例 ,发生率为 3 0 2 %。8例有明显的输卵管或盆腔疾患史 ,其中 3例有宫外孕史 ,3例有输卵管手术史。 9例患者均于明确诊断后立即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 ,7例为输卵管未破裂HP ,术后宫内妊娠继续 ;2例输卵管破裂HP患者术后 1周内宫内妊娠自然流产。结论 :既往输卵管或盆腔疾患、宫外孕、输卵管手术是IVF ET后HP发生的常见原因 ;超声检查结合HCG值测定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治疗HP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妊娠类型,因宫角破裂风险高,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跟踪阴道超声检查,及早做出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对于无法选择期待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妊娠结局良好。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10年1月—2016年12月胚胎移植术后4例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内合并宫角妊娠临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收集我院42例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结果:42例中首诊我院37例,32例确诊,4例疑输卵管妊娠,1例误诊为宫内孕,5例转入我院后均确诊。治疗确诊32例中30例吸宫干净,2例子宫角穿孔开腹手术,4例误诊为输卵管妊娠均腹腔镜下证实并治愈。1例误诊为宫内孕药流时子宫破裂,在输血,抢救休克同时开腹手术治愈;5例转入病人中均开腹积极治疗,其中4例保留子宫,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