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镀铬车间职业危害调查上海市长宁区卫生防疫站赖树生王丽明为进一步了解本区镀铬作业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的效果,于1995年4~6月调查了本区6个电镀车间,共有铬缸9只,为半封闭式或敞开式,均有槽边吸风装置,操作方式均为吊镀,装卸镀件均为手工操作;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2.
某电镀厂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电镀厂镀铬车间职业危害情况,对该车间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测定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并对车间9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镀铬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临床检查发现,铬作业工人鼻咽部自觉症状如鼻塞、流涕、鼻衄、鼻灼痛、嗅觉减退和鼻部异常体征如鼻黏膜充血、鼻中隔黏膜糜烂、鼻中隔黏膜溃疡、鼻中隔穿孔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工龄<10 a与≥10 a的2个工龄段,铬鼻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较明显,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镀铬工职业影响的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卫生防疫站(200093)沈洪源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200092)曹钟兴朱玉华吴公孙铬对人体鼻腔及皮肤损害屡有报导[1,2]。为了解发病情况,我们于1995年5~7月选择上海两大自行车集团公司铍铬作业工人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张家港市镀铬企业生产环境状况和铬接触作业工人鼻黏膜损伤情况,提出监督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和对调查对象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浓度检测、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比较、分析接触条件下的损害有无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车间环境铬检测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甚至低于检测限(0.01 mg/m3)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镀铬操作工人发生鼻部病变,鼻检查异常率为13.11%。[结论]现有铬及其化合物的采样、检测、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匹配当前保护操作工人的健康需求,有必要对现有标准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电镀工人六价铬低水平接触情况及其接触途径。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法,以某电镀企业95名电镀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测定铬和六价铬水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研究对象六价铬个人接触水平和血铬水平,测定其工作场所桌面、工作服等表面六价铬污染量。结果该电镀企业非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的C_(TWA)均0.010,六价铬C_(TWA)的M为0.001 mg/m~3;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六价铬C_(TWA)的M分别为0.013和0.019 mg/m~3。7名镀铬工人六价铬个体接触C_(TWA)的M为0.017 mg/m~3。工作场所工作面六价铬污染量为1.6~7 860.2μg/m~2。电镀工人血铬水平M为1.29μg/L。镀铬组工人血铬水平高于非镀铬组(M:3.73 vs 0.87 g/L,P0.01)。非镀铬组工人中,工龄10年组工人血铬水平分别高于其他3个工龄组(P0.05)。结论电镀作业存在六价铬的低水平污染。直接镀铬作业和工龄是影响电镀工人血铬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报道:为了解我乡镇电镀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我们于1992午7—8月份对33家镀铬工厂的生产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作业工人进行了身体检查。结果:(1)作业场所空气中铬酸雾浓度为0.005~0.140mg/m~3,几何均值为0.099mg.m~3,其中超过国家标准(0.05mg/m~3)者有2家。(2)对332名镀铬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其中有自觉症状者占52.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电镀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提出预防对策,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电镀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测定车间空气铬酸雾浓度并对该厂23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厂区总体布局欠科学,生产设备简陋、陈旧,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无落实;测定铬作业点14个,采集样本84个,浓度范围0~2.332mg/m^3,合格点数5个,测定点合格率35.7%;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铬鼻病患者10人,发病率为43.5%,铬作业工人呼吸系统、鼻咽部自觉症状的出现率和鼻部阳性体征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电镀厂铬作业危害较严重,应积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铬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和粘膜方面。近年来,我们对173名镀铬作业工人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防护设备及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主要有害气体有铬酸雾和酸雾,其生产过程为:毛坯打矽→除油→酸洗→上挂具预镀铜→光亮镍→镀铬→送检。 我市电镀行业在70年代中期兴起,生产车间基本上都有自然通风和吸风装置,镀铬槽旁大都有槽边吸风装置或槽液面施放塑料球,F53泡沫覆盖电镀槽液表面。 镀铬作业往往与其它作业在一个大车间内操作,因为,车间内设有镀铬、镀铜、镀镍等多种电镀槽,一般无分隔装置,所以,铬酸雾和其它有毒气体对车间内工人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技术控制措施效果评价昆山市卫生防疫站程和健姜金华伴随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职业危害也日益突出。铅、苯、铬作业系乡镇企业中最常见的有害物,为探索其职业卫生管理,控制危害,我们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铅、苯、铬作业治理工作。本文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电镀企业铬污染现状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现状,为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张家港市6家小型电镀企业,对作业点空气中Cr6+浓度进行检测,对69名铬作业工人和22名非接触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现状调查,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况进行调查。结果铬作业点Cr6+浓度均小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呼吸系统异常率高于非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工龄、饮酒史工人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铬作业工人个人职业卫生习惯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一定欠缺。结论本次调查电镀企业铬作业点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铬作业工人职业健康存在一定损害,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以确保铬作业工人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1.
电镀行业在我省分布较广,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以鼻部损害为主,且主要与接触铬酸盐电镀液有关[1,2]。铬鼻病已被国家列为职业病[3]。为了进一步了解正常人尿铬含量与镀铝工人尿铬含量的区别,以及职业性接触与患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正常人尿铬、镀铬工人尿铬及车间空气中铬含量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测定对象1.1接触组镀铬工人124名,其中男91名,女33名。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0岁。作业工龄1~28年,平均工龄7年。对照组选择未接触铬的健康人员,包括干部和工人共41名。其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  相似文献   

12.
为查清该厂铬作业危害情况,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于1983年3月对铬作业车间进行空气中铬浓度的测定,并对199名触铬工人作了体检。 该厂是电镀自行车配件的专业厂,共四个车间,以镀铬为主。一车间吊镀、滚镀系手工操作;二、三车间环、直流水线,除手工挂具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电镀厂镀铬槽旁侧抽风效果评价许月霞(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所)报道:为防止铬酸雾的危害,14家电镀厂安装了镀铬槽旁侧抽风罩。我所对三家镀铬厂通过现场观测、采样、分析,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和评价。调查内容:电镀厂镀铬槽旁侧抽风罩的设计形式、罩口风速...  相似文献   

14.
彭文彬  陈丹  李全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72-1573
目的掌握乡镇工业电镀行业铬作业人员鼻部损害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7家电镀行业基本情况,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铬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对铬作业工人的鼻部进行检查。结果镀铬岗位85.61%有槽边吸风装置,但使用率不高。F-53泡沫吸附剂用量不足,机械自动化镀铬线占36.0%,作业场所空气中铬浓度超标12.93%,最高为0.56mg/m3,超标10倍。对248名工人鼻部进行检查,鼻中隔黏膜糜烂6例,鼻中隔软骨部穿孔6例,检出率4.84%。结论乡镇电镀行业铬作业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已直接损害工人健康,应引起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铬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铬酸雾致接触性皮炎的职业性病因。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维生素C溶液确认致敏源的化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镀铬操作人员前臂前区、颊部、颈部均沾染的铬酸雾,在槽盖推开后吊入、吊出工件,操作镀铬机时手臂前区皮肤接触的铬酸雾质量浓度最高。降低镀铬车间内温度至28℃以下,镀铬槽盖增加条缝式吸气罩,调整操作方式后,未见新病例的发生。 结论 操作岗位空气中六价铬质量浓度超标,夏季出汗量大,铬酸雾接触时间长是造成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某铬酸盐厂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海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13-1714
铬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铬酸雾会造成作业工人皮肤、粘膜的损害,甚至引起铬鼻病。由于改进工艺和增强个人防护,铬作业造成皮肤损害的报道已不多见,本次调查主要是测定空气中铬浓度,职业体检(以鼻部检查为重点)和尿铬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开展铬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铬职业暴露人群呼吸系统健康损害检查,有助于详细掌握辖区内铬职业暴露人群的铬暴露量、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现状,为开展铬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评估、健康监护和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方法 调查辖区全部五金电镀厂基本情况,对作业场所空气、作业工人血进行采样和检测,同时对铬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作业场所空气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12 mg/m3(浓度范围:0.01 ~0.24 mg/m3),低于国家容许卫生标准(0.15 mg/m3),未发现铬酸盐超标.对372名工人鼻部进行检查,发现鼻中隔黏膜糜烂2例、鼻中隔软骨部穿孔2例,总检出率为1.08%.工人工龄与血铬浓度两者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04,P=0.445).作业场所空气铬浓度组间铬鼻部位征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8,P=0.140).结论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辖区五金电镀行业铬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积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铬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8.
对镀各工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实验。结果表明;镀铬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工龄一年以组中随作业工龄延长微核率和检出率也都显著增高,提示铬对镀铬工人存在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了解铬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情况。按照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的必检项目,选择无锡市8家电子企业的129名铬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13个铬作业场所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3个检测点铬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其中最高值为0.03mg/m3;氟化物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18个噪声检测点,其中5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129名铬作业人员中,7人尿中β2-微球蛋白偏高,5人鼻黏膜充血,1人鼻中隔偏曲。铬作业人员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脂肪肝、白细胞偏高或偏低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铬作业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监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由此而产生的职业危害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报道武进县乡、镇镀铬作业1981、1985年两次职业危害调查。以便为加强对乡镇工业的卫生管理,减少职业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