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比丙泊酚持续泵注给药麻醉方法和丙泊酚间断给药麻醉方法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为研究组行丙泊酚持续泵注给药麻醉处置,针对参照组实施丙泊酚间断给药麻醉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指标,以及丙泊酚麻醉药剂使用剂量指标和术中躁动发生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丙泊酚麻醉药剂使用剂量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中躁动发生率指标4.00%(4/100)低于参照组12.00%(12/100),统计学有差异(卡方=4.348,P0.05)。结论为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持续泵注给药麻醉方法,能取得优质临床结果,相关经验适宜应用。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微泵持续给药法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腹部手术选择硬膜外麻醉时应用微泵持续给药法与传统的间断给药法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病人 10 0例分为A、B两组 ,每组 5 0例 ,两组局麻药均为 2 %利多卡因 (内含 1∶2 0万肾上腺素 ) ,两组试验剂量均为3ml,5min后无脊麻现象出现 ,对照组 (B组 )再追加 10ml ,以后每隔 40~ 6 0min追加局麻药 5~ 7ml ,而实验组 (A组 )于试验剂量后即用微泵持续给药 ,先以 1ml/min速度注入 ,10~ 15min后改为 5~ 7ml/h ,直至术毕。结果表明 :两组的麻醉效果及阻滞范围无明显差别 ,A组于首次剂量后的整个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平稳 ,而B组在每次追加局麻药的 5~ 15min内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认为硬膜外麻醉微泵连续给药方法 ,麻醉效果满意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 ,选择择期幕上肿瘤手术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2 0例泵控丙泊酚 4mg/kg·h-1复合吸入 0 2~ 0 7MAC异氟醚。Ⅱ组 2 0例 ,吸入 1 0~ 1 5MAC异氟醚。结果 ,两组病人BP、HR循环血液变化无显著差异 ,麻醉过程平稳 ,Ⅰ组病人意识恢复快 ,苏醒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认为丙泊酚泵控给药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适用于颅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持续泵注硬膜外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4 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患者 ,随机分为微泵持续输注组 (A组 )和常规分次注药组 (B组 ) ,每组 2 0例。观察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平面、麻醉效果、用药总量及 BP、HR、Sp O2 ECG。结果 麻醉效果两组均为优 ,麻醉起效时间 A组较 B组明显延长 (P<0 .0 5 ) ,麻醉平面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用药总量 A组明显少于 B组 (P<0 .0 1)。结论 微泵持续泵注法用于TURP硬膜外麻醉 ,效果可靠 ,血压、心率平稳 ,用药量少 ,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硬膜外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观察杜冷丁加咪唑安定间断静脉给药和微泵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时对呼吸、循环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间断给药组和持续给药组。两组患者均静滴咪唑安定 0 .0 5~ 0 .0 7m g/ kg、杜冷丁 1m g/ kg,必要时少量追加咪唑安定至 Ramsay评分 4级以上 ,间断给药组加入咪唑安定以初始剂量的 1/ 3~ 1/ 2间断静脉滴注 ,而持续给药组则用微泵以咪唑安定 0 .0 3~ 0 .1mg/ (kg· h)持续输入维持。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 1、2、5、10、15、2 0、30 m in时心率 (HR)、收缩压 (S)、舒张压 (D)、平均动脉压 (M)、呼吸频率 (R)、血氧饱和度 (SPO2 )、潮气量 (VT)、每分钟通气量 (MV)、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 (Et CO2 )。测定术前 1d及给药切皮后 1h血浆皮质醇 (PT)、生长激素 (GH)、泌乳素浓度 (PRL)。两组焦虑视觉类比评分 (AVAT)、用药情况和清醒时间 ,追踪患者及手术大夫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后 SPO2 、VT、MV 均较用药前低 ,5 min时降至最低 ,组间无差异。SPO2 下降程度、咪唑安定用药量和 AVAT评分两组无差异。持续给药撤药后清醒时间 (8.4 7± 3.17) m in,用药量 (0 .0 7± 0 .0 3) mg/ (kg· h)。持续给药对应激反应抑制明显优于间断给药。手术大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辅助小儿硬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下腹部手术患儿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 -硬膜外麻醉组 (DE组 ) ,以 0 .5mg/kg丙泊酚 1min静注诱导 ,接着以 2mg(/kg·h)持续微泵静注维持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组(KE组 ) ,以 1.0mg/kg氯胺酮 1min静注诱导 ,以后视麻醉效果以每次0 .5mg/kg间断维持。观察围术期循环动力学、呼吸变化 ,记录牵拉反应、术中谵妄、恢复期躁动、清醒时间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注辅助药前比较 ,DE组在静注丙泊酚1min后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P <0 .0 5 ) ,KE组在静注氯胺酮后血压和心率持续有增高表现 (P <0 .0 1或 0 .0 5 ) ,与DE组比较增高显著 (P <0 .0 1或 0 .0 5 )。两组呼吸和SpO2 变化不明显。KE组围术期谵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E组 (P <0 .0 1或 0 .0 5 )。DE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KE组。结论 丙泊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7.
陈匡东  陈小云 《当代医学》2012,18(23):146-147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泵注给药方法对接受短小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68例患儿,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泵注氯胺酮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儿在麻醉后出现躁动、呼吸不畅的患者比例明显少于A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2/34)比38.2%(13/34),8.8%(3/34)比23.5%(8/34),均P<0.05];B组患儿麻醉有效率(94.1%)明显高于A组(84.2%).结论 采用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泵注给药方法对接受短小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泵入利多卡因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持续泵注组和分次推注组,每组各20例。持续泵注组患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向硬膜外腔泵注局麻药,分次推注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分次给药方式;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各时点的血压和HR、Sp O2,同时评定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肌松质量、用药总量。结果:持续泵注组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波动显著降低,用药总量下降,与分次推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麻醉阻滞平面、镇痛效果、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给药方法用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可以达到间断分次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少,是一种安全的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丙泊酚不同注射方式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观察。方法:10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mg/kg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后停止给药,术中根据患者出现疼痛或肢体活动间断注射丙泊酚0.5mg/kg,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仍持续推注丙泊酚20~30mg/min,直至手术结束前1min停药。结果:两组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组体动明显少于A组,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组B组小于A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两种丙泊酚给药方式均能安全用于无痛人流,但术中持续推注丙泊酚麻醉过程更显平稳,苏醒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少,优于间断追加丙泊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在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11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男55例,女57例,年龄75~91岁.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56例.穿刺点L2~L3,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 mL,根据麻醉平面追加2%利多卡因3~5 mL,A组患者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B组患者调节麻醉平面达T1o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术中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两组患者术中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记录两组入室、注药后30 min、切皮、手术1h、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麻醉平面、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及多巴胺总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硬膜外给药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B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A组下降明显(P<0.05).A组较B组麻醉平面更加平稳(P<0.01)且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A组患者术中多巴胺总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中微量泵持续给药较间断单次给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在不影响麻醉效果的情况下平面更加平稳且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给药与间断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高龄I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采用分次给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麻醉前(T0)、麻醉起效后(T1)、切皮时(T2)、切皮后10 min(T3)、切皮后30 min(T4)、术毕即刻(T5)]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罗哌卡因总用量。结果:T2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升高,T3时两组HP、MAP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小,且研究组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12.
喉显微外科手术40例随机分为间断静注组和持续微泵静注组分别间断静注丙泊酚0.5-1mg/kg、琥珀胆碱20-30mg和丙泊酚2-4mg.kg^-1.h-1、琥珀胆碱4-8mg.kg^-1.h^-1持续静注。结果微泵持续静注组麻醉平稳,用药少,心血管副作用轻,苏醒时间短,与间断静注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是值得推荐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声明     
1目的 观察单纯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2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Ⅱ的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P)组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PS)组。其中PS组为丙泊酚给药前予以芬太尼1ug/kg缓慢静注。两组患者丙泊酚的静注剂量均为1~2.5mg/kg,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12 2例ASAⅠ~Ⅱ级拟行上、中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Ⅰ组 (微泵持续注药组 ) 6 1例和Ⅱ组 (间断注药组 ) 6 1例。 2组患者均选用 10g/L利多卡因和 2 .5g/L丁卡因混合液。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 ,Ⅰ组微泵持续注药 ,首次量 10ml以 1ml/min速度泵入 ,维持量 0 .1ml/min ;Ⅱ组首次量 10ml,5min内分 2次注入 ,5ml/次 ,维持量每隔 6 0min注入 6ml。观察首次量注入后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及注药 10min ,15min ,30min ,6 0min ,75min时平均动脉压 (pMA)、心率 (fH)、中心静脉压 (pCV)、血氧饱和度xO2 及心电图 (ECG)变化 ,以及麻醉 1h、术毕、术毕 2 4h皮质醇含量。结果 :注入首次量后 ,麻醉起效时间Ⅰ组较Ⅱ组长 ,阻滞范围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MAⅠ组首次量注入后 30min内下降速度缓慢、幅度小 ,维持麻醉期各时点稳定。Ⅱ组注首次量药后 30min内和维持麻醉期每次注药后 15minpMA均显著下降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pCV变化与pMA变化相似。Ⅰ、Ⅱ组注药后各时点fH、xO2 、ECG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皮质醇含量 2组麻醉前、术毕、术毕 2 4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检查术中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  4 0例妇科腹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0例。麻醉完善后 ,A组先静注丙泊酚 1mg/kg ,继之以 3mg·kg-1·h-1微泵维持 ;B组静注杜冷丁 5 0mg ,氟派啶 2 .5mg。结果 两组在给药后 5minSBP、DBP、HR较麻醉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在CO2 气腹后 10minSBP、DBP、HR均升高 ,B组升高较A组更显著 (P <0 .0 5 ) ;两组在给药后 5min和充气后 10min ,镇静评分较麻醉前均增加 (P <0 .0 5 ) ,A组较B组的镇静评分增加更显著 (P <0 .0 5 ) ,放气后 10min两组的镇静评分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辅助硬膜外妇科腹腔镜检查效果较杜氟合剂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硬膜外持续微量泵用于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组(持续泵注组)和常规分次注药组(分次注药组),每组2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0.2%丁卡因 1.6%利多卡因。持续泵注组先予以负荷剂量5ml,后以0.15~0.17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分次注药组初量10~15ml;间隔5~10分钟分次注完,每小时追加5~8ml。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BP、HR、SaO2和用药总量。结果: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SaO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泵注组用药总量显著减少(P<0.01)。BP波动显著降低(P<0.01)。结论:负荷剂量微量泵持续输注用于胆囊切除,硬膜外麻醉效果可靠,BP、HR平稳,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实施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观察组32例,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中观察组心率及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呼吸恢复、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柱手术治疗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苏醒快,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老年患者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1岁,ASAⅠ~Ⅱ级,心功能1~2级。无内分泌疾患及听力障碍。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h),B组泵注丙泊酚6mg/(kg·h),C组泵注丙泊酚8mg/(kg·h)。分别记录入室后(TO)、麻醉诱导后3min(T1)、插管后1 min(T2)、切皮后2 min(T3)、关腹后(T4)及拔管后(T5)各时间点的HR、MAP及MLAEP各波波幅及潜伏期。在上述各时间点观察血浆皮质醇(CORT)浓度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给药后Pa、Nb的潜伏期延长,Pa/Na、Pa/Nb的波幅降低(P<0.05)。三组患者给药后Pa、Nb的潜伏期延长,Pa/Na、Pa/Nb的波幅降低(P<0.05)。组间比较:在T3、T4时刻,A组Pa、Nb比B、C两组潜伏期短,Pa/Na、Pa/Nb比B、C两组波幅长(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T1时刻与T0比较CORT值降低,在T4、T5时比,T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T3、T4、T5时A与B、C比较COR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6mg/(kg·h)可使老年患者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并可抑制应激反应,各指标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9.
谢红春 《西部医学》2005,17(2):141-141,143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 (REM)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0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 5例。诱导先静注氯胺酮 1 .0 mg/kg,2 min后 A组 (对照组 )用微量泵静注丙泊酚 2 .0 mg/kg/h+氯胺酮 2 .0 mg/kg/h;B组 (观察组 )微量泵静注丙泊酚 2 .0 mg/kg/h+REM4 .0μg/kg/h。重点观察麻醉效果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效果满意率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不良反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REM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可靠 ,能够满足门诊手术的要求 ,但要注意静注REM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泵恒速注药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硬膜外间断注药与微量泵恒速注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中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 ,随机分A、B两组各 40例。A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注射试验量局麻药 3~ 5ml,无全脊麻等异常后注入负荷剂量 6~ 12ml,再接微量泵以 6~ 10ml/h恒速注药 ;B组在注入试验和负荷量 (同A组 )后每隔 45~ 60分钟间断推注局麻药 5~ 8ml。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平面、肌松程度、术中疼痛例数。监测术前、术中BP、HR、SPO2 、HCG。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 ,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 ,p <0 .0 1,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A组平均心率低于B组 ,疼痛例数和肌松欠佳例数均低于B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中采用微量泵恒速注药对病人生理干扰小 ,麻醉效果好 ,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