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唑尼沙胺原料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20∶17∶6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1 nm。结果样品中唑尼沙胺与各杂质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25 ng。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及灵敏度好,可用于唑尼沙胺原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 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收治的96例MDR-TB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治疗前6个月给予采用左氧氟沙星、吡嗉酰胺、丙硫异烟胺、异烟肼以及利奈唑胺,而后6个月予以左氧氟沙星、吡嗉酰胺、丙硫异烟胺、异烟肼巩固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给予利奈唑胺,其余治疗药物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CT显示的病灶吸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为期1年的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此外,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8%(13/48),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则为31.25%(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DR-TB的患者而言,给予利奈唑胺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原始疗效,进一步提高病灶的吸收程度和转阴率,同时并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标准剂量和超治疗剂量对Q-T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利奈唑胺标准剂量治疗(600毫克,每12小时静点)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并观察Q-T间期的变化,并与50例利奈唑胺超治疗剂量(1200 mg,每12 h静点)及60例未应用利奈唑胺健康人员对比,以研究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Q-T间期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利奈唑胺标准剂量治疗组及利奈唑胺超治疗剂量组的平均Q-T间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标准剂量治疗组及利奈唑胺超治疗剂量组的平均Q-T间期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奈唑胺治疗组Q-T间期较对照组延长,使用利奈唑胺时注意监测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BET)方法,建立用BET代替热原检查法(PT).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试验.结果 利奈唑胺注射液(2.0mg·ml-1)稀释12倍(0.167mg·ml-1)后,用灵敏度0.06EU·ml-1的鲎试剂经干扰试验无增强、抑制作用.结论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利奈唑胺注射液中的内毒素.  相似文献   

5.
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化期刊群》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197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共收集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7例,除1例联合可疑致血小板降低抗菌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26例均可排除其它可疑药物,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21例(76.92%),女6例(23.08%%);其中年龄最大96岁,最小1岁;给药剂量除1岁患者150mg外,其余均为600mg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7~14天(60.00%),停药后恢复时间3~25天。结论掌握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受诊治的重症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结合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应用药物的起效时间以及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7%与对照组93.5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 P<0.05)。结论在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对比中可见利奈唑胺的起效更快,同时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贵荣  程芮 《武警医学》2010,21(1):62-6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96岁.因左侧肢体无力,咳嗽、发热21 d于2008-4-19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4年,肌酐130~220 μmol/L.入院查体:体温38.8℃,心率72/min,呼吸33次/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奈唑胺与其他抗感染药物联合抗感染治疗期间,多药应用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以利奈唑胺应用起点及终点时间为主要筛选标准,筛选应用利奈唑胺时间〉7 d的患者共82例,分为4组:A=利奈唑胺;B=利奈唑胺+抗细菌药;C=利奈唑胺+抗细菌药+抗真菌药;D=利奈唑胺+抗真菌药。对各组血小板行统计分析,观察利奈唑胺对各组的影响。结果:用药时间对B组与C组血小板计数值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B组与C组应用利奈唑胺前血小板的计数值存在基线差异(P〈0.05),其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各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在利奈唑胺多药应用过程中血小板计数虽有所降低,但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治疗老年MRSA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与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接受替考拉宁治疗和11例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利奈唑胺组治愈率72.7%,细菌清除率81.8%,不良反应发生率10%;替考拉宁组治愈率27.8%,细菌清除率38.9%,不良反应发生率11%。结论利奈唑胺组治疗老年MRSA肺炎临床疗效优于替考拉宁组,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期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58例AECOPD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利奈唑胺治疗,疗程5~12 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合并感染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利奈唑胺治疗总有效率为86.2%(50/58),细菌学清除率为81.0%(45/5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16/58)。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皮疹,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治疗AECOPD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作为临床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AECOPD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药物泰克地那林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抗肿瘤药物泰克地那林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活化、氨解合成泰克地那林。结果经3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36.2%。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简便、条件温和、原料易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西多福韦的合成工艺。方法利用三苯甲基保护的(R)-缩水甘油经碳酸铯催化与胞嘧啶缩合,二甲基乙缩醛保护氨基后,在NaH作用下引入甲基磷酸二乙酯,再脱去不同的保护基得到西多福韦。结果西多福韦结构经光谱确定;纯度〉99.5%,总收率为23%。结论该合成路线短,条件温和,纯化方便,试剂成本低,适合规模化合成制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合成替韦立马原料药中的两种立体异构杂质(1,2),用于其质量及毒理学研究.方法 通过改变环庆二烯与顺丁酸酐的缩合条件,合成了托烷酸酐异构体,然后与对三氟甲基苯甲酰肼反应形成替韦立马立体异构体.结果与结论 两种杂质经核磁氢谱、质谱确证为4,4a,5,5a,6,6a-六氢-4,6-亚乙烯基-1H环丙[f]异苯并呋喃-1,3(3aH)-二酮及3aR,4S,4aS,5aR,6R,6aS-3,3a,4,4a,5,5a,6,6a-六氢-4,6-亚乙烯基-1H环丙[f]异苯并呋喃-1,3(3aH)-二酮.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不同构象托烷酸酐中间体的含量影响较大,反应温度提高及反应时间延长均增加了托烷酸酐中间体含量,最终增加目标产品的杂质量.所得两种杂质为替韦立马原料药质量及毒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一条简便、高效的合成路线用于苯并[d]噻唑啉-2-酮-6-甲酸的合成.方法 对氨基苯甲腈经硫氰化、关环、水解制得4-氨基-3-巯基-苯甲酸,再与氯甲酸乙酯环合反应得到苯并[d]噻唑啉-2-酮-6-甲酸.结果 目标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新设计路线的总收率约62.2%.结论 本研究采用价廉易得的对氨基苯...  相似文献   

15.
反义核酸药物是能与特定mRNA序列互补的不同长度的短小DNA片段,能够通过与靶mRNA形成杂交双链而干扰基因表达.反义核酸药物的合成、纯化是新药临床前评价的基础.本文就国内外反义核酸药物合成中常用的载体、硫代试剂、脱保护试剂的发展,纯化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薄层色谱、高效膜吸附色谱、寡核苷酸纯化柱芯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其各自的特点、应用前景及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抗精神病药伊潘立酮1的合成工艺以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方法以4-哌啶甲酸、乙酸、乙酸酐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酰氯化、傅-克酰基化反应、水解得到2,4-二氟苯基-4-哌啶基甲酮盐酸盐4,再经肟化、分子内环合、成盐得6-氟-3-(4-哌啶基)-1,2-苯并异唑盐酸盐2。2和4-(3-氯丙氧基)-3-甲氧基苯乙酮在碱催化下缩合得到伊潘立酮1。结果与结论对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使得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副反应少,后处理简单,总收率可达34.9%(以4-哌啶甲酸计),其结构经IR、1 H-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7.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短肽序列之一,它是大多数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能识别的配体上的最小氨基酸序列,在内皮细胞的识别,抗血栓,抑制肿瘤,治疗烧伤和皮肤溃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含RGD序列短肽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The synthesis of [3-11C]pyruvic acid was attempted by two reaction systems (A: alanine racemase and -amino acid oxidase, B: alanine racemase and -alanine dehydrogenase) utilizing a new thermostable enzyme, alanine racemase. Conversion rates from , -[3-11C]alanine to [3-11C]pyruvic acid were almost 100% in both method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immobilized enzymes packed in a single column. Furthermore, the same column could be used repeatedly without a remarkable decrease of the [3-11C]pyruvic acid yield. Various matrices were tested for the immobilizing enzyme, and Aminopropyl-CPG was conclud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since the loss of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the least in the studied matric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新型喹唑啉类抗肿瘤药PD168393的合成工艺方法。方法以5-硝基-2-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环化、活化、胺基化、还原等步骤得到6-氨基-4-(3-溴苯胺基)喹唑啉,与丙烯酰氯缩合得到PD168393。结果经过5步反应得到白色粉末固体。结论新的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操作方法简便,副产物生成少,易分离纯化,总产率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