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类癌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6例均以急性阑尾炎就诊.行单纯阑尾切除5例,其中2例术后1~3个月再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结果]术中冰冻病检诊断2例.肿瘤直径8~20mm,5例位于头部.2例再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者无肿瘤残留和远处转移.全组术后随访1.5~2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阑尾类癌术前诊断困难.肿瘤直径≤20mm阑尾类癌远处转移少见,无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结合术中冰冻病检无肿瘤残留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在治疗原发性腰椎肿瘤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共使用TES治疗原发性腰椎肿瘤患者9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7例(L1骨肉瘤和和骨巨细胞瘤各1例,12骨巨细胞瘤、单发浆细胞瘤、软骨肉瘤和脊索瘤各1例,L3组织细胞肉瘤1例);行后前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2例(L4骨巨细胞瘤并椎旁巨大肿块和纤维肉瘤各1例),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进行脊柱重建。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测评及肿瘤复发情况的追踪。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9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近中期随访未发现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原发性腰椎肿瘤,行TES加脊柱重建术,方法可靠,近中期随访效果满意,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Fu M  Shen JN  Huang G  Wang J  Fu QZ  Yang ZH 《癌症》2007,26(11):1237-1242
背景与目的:骨盆髋臼周围的恶性肿瘤,由于肿瘤部位深,切除范围又是身体负重力线必经之路,故肿瘤切除及肿瘤切除后骨盆髋关节的修复重建,是骨肿瘤手术治疗中一项非常复杂的外科技术.本文总结骨盆髋臼周嗣恶性肿瘤的切除及肿瘤切除后骨盆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至2006年对12例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切除后进行骨盆及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制定、肿瘤假体设计、手术操作、髋关节修复重建、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进行分析,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特点.结果:12例均能按照原定手术方案切除肿瘤和修复重建髋关节,术后随访时间8~86个月,中位时间46个月,4例复发,其中2例骨肉瘤患者分别在术后15个月和22个月死于双肺广泛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26个月局部复发,38个月死亡;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再行局部病灶清除术,至末次随访日未见再复发.其余病例至末次随访仍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按Kaplan-Meier法计算1年生存率为75.0%,3年、5年生存率均为33.3%,7年生存率为25.0%.肢体功能评分参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Rarris评分标准,60~69分3例,70~79分5例,80~90分4例.结论:骨盆肿瘤切除及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具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对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骨肿瘤,该手术治疗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宣文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8,20(12):849-850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单纯结节摘除12例,术后病检甲状腺癌1例,到上级医院二次手术;病侧腺叶部分切除8例,术后1例又因腺瘤复发于8年后行病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手术。1例因病检为甲状腺癌而到上级医院二次手术;病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30例,术后病检甲状腺癌2例,均到上级医院会诊予以观察,1例随访2年,另1例随访6年未复发。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症状(声音嘶哑伴饮水呛咳)1例,于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病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是治疗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在治疗原发性腰椎肿瘤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共使用TES治疗原发性腰椎肿瘤患者9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7例(L1骨肉瘤和和骨巨细胞瘤各1例,L2骨巨细胞瘤、单发浆细胞瘤、软骨肉瘤和脊索瘤各1例,L3组织细胞肉瘤1例);行后前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2例(L4骨巨细胞瘤并椎旁巨大肿块和纤维肉瘤各1例),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进行脊柱重建。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测评及肿瘤复发情况的追踪。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9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近中期随访未发现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对于原发性腰椎肿瘤,行TES加脊柱重建术,方法可靠,近中期随访效果满意,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综合治疗效果。应用B超、CT、MRCP和PTC等检查以及术中探查等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为肝癌切除术+胆管取栓术,仅行胆管切开取癌栓术及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结果:19例中7例行手术切除肿瘤+胆管取癌栓,6例行单纯胆管切开取癌栓,6例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术后随访至今,其中肿瘤切除+胆管取癌栓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超过3年,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5年,行胆管切开取癌栓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的6例患者生存时间1~13月,平均5.6个月。结论:手术治疗方式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预后首要因素。早期诊断、积极切除肿瘤并清除胆管癌栓,术后配合TACE术等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单纯结节摘除12例,术后病检甲状腺癌1例,到上级医院二次手术;病侧腺叶部分切除8例,术后1例又因腺瘤复发于8年后行病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手术。1例因病检为甲状腺癌而到上级医院二次手术;病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30例,术后病检甲状腺癌2例,均到上级医院会诊予以观察,1例随访2年,另1例随访6年未复发。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症状(声音嘶哑伴饮水呛咳)1例,于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病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是治疗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改良根治同时以背阔肌瓣乳房形成术32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消除根治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所致的形体破坏,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探讨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简便省时、安全可靠的手术术式。方法:选肿瘤≤4cm,距乳头≥3cm,未侵及皮肤及胸肌的乳腺癌患者,经腋后线纵形切口并切除肿瘤表面皮肤,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术中乳头后乳腺组织断面快速病检为阴性,即刻取部分背阔肌瓣行乳房再造。结果:手术32例,1例因背阔肌瓣坏死失败,31例乳房再造成功,其中优22例(71.0%),良5例(16.1%),差4例(12.9%);仅1例再造失败(背阔肌瓣坏死予以切除)。随访3年以上9例,随访2-3年11例,2年以下12例。除1例腋淋巴结转移17枚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骨转移及锁骨下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本手术切口稳蔽,且保留了乳头乳晕,再造乳房外形美观、逼真,手感良好。手术简便省时,安全可靠,损伤较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行手术治疗胰腺癌75例,其中行肿瘤切除31例(A组),胆肠吻合伴或不伴胃肠吻合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18例(B组),单纯胆肠吻合伴或不伴胃肠吻合26例(C组)。结果 全组67例获得随访,A、B、C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12、7个月;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照射对术前疼痛的患者止痛有效率为80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59 %。对B组的患者经术后CT检查验证,粒子丢失率为2.6 %,与术前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的粒子空间分布符合率为56 %。结论 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途径,胆肠吻合伴或不伴胃肠吻合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疗效,如何做到术中采集图像,实时制定治疗计划来实现治疗适形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动脉栓塞术配合手术治疗巨大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例巨大肾肿瘤患者行术前栓塞 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术前采用介入方法,导管插入供应肿瘤的血管,注入栓塞剂。3~7天后行根治性患处切除。结果 手术均成功切除患肾,2例行腔静脉瘤栓切除;2例行脾切除;1例行脾切除 胰尾切除;1例出现12指肠损伤。随访16例:1年生存率100%(16/16),3年生存率75%(12/16),5年生存率62.5%(10/16)。结论 巨大肾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术安全有效,是治疗该类肿瘤的有利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组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上腹部恶性肿瘤侵犯胰腺及胰周组织患者,采用原发癌肿根治性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于多脏器衰竭。胆囊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胃窦癌侵犯胰头部粘连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胃癌复发侵犯胰头部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结肠肝曲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者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肝门部胆管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结论对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者及时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可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2岁。2006年5月因活动后胸闷、胸痛行胸部SCT扫描示:左肺上叶纵隔型占位并胸膜侵犯,左侧胸腔积液。于2006年6月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大量血性胸水,纵隔、胸膜见3处肿瘤,鱼肉状,质脆,触之易出血,无法完整切除。取部分肿瘤组织病检,诊断为肺母细胞瘤,双相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6cm)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13年3月对32例巨大肾上腺肿瘤(直径≥6cm)的患者行后腹腔镜下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min(45~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30~180ml)。术后随访时间3~50个月,平均19.5个月,仅1例患者复发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安全可行,肿瘤大小不是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决定因素。优先阻断肾上腺中央静脉可以有效地减少出血和功能性肿瘤术中突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肱骨内上髁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对24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肱骨内上髁炎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切除旋前屈肌群肌腱起始处的退变组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4例术后均获8~23个月随访,平均13.7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2、6个月进行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术前HHS2评分为73.2±6.4,术后1个月为93.0±4.7,2个月为92.5±5.0,6个月为94.5±5.1;术前Mayo评分为72.8±5.8,术后1个月为83.2±6.3,2个月为87.9±4.9,6个月为91.7±6.0。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感觉和肘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24例中19例(79.2%)长期随访效果良好,2例(8.3%)残留肘内侧轻度慢性疼痛,3例(12.5%)因发生尺神经炎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神经症状获得缓解。结论开放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疗效可靠,对于合并尺神经病变的患者,建议预防性松解和前置尺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肢骨软骨瘤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至2010年收治的40例出现临床并发症的四肢骨软骨瘤,主要并发症包括:血管、神经损伤,关节畸形,恶变.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66岁(平均24.6岁).所有患者均行术前X线及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24例行单纯肿瘤切除,3例行肿瘤切除自体髂骨移植,2例行肿瘤切除上胫腓关节重建,4例行肿瘤切除尺桡骨Ilizarov外固定延长术,4例因发生恶变行截肢术.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4-24个月(平均随访16.7个月),2例患者出现复发,总体复发率5%,其余患者原有神经受压症状消失,前臂短缩畸形得到纠正,肢体功能满意.结论骨软骨瘤并发症临床较少见,表现特殊,极大影响四肢的功能.手术能去除或缓解并发症,术中注意相邻组织的保护,保持或重建邻近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对胃癌术后胆石症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多变量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以1992至2003年11年间在我院进行胃癌切除、术前术中未发现结石、术后2年以内定期影像诊断(腹部超声及CT)随访的186例患者为对象。观察时间术后4~131个月,平均38.2个月。对以下项目进行分析:术前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术前总胆固醇值、切除术式、重建术式(食物是否通过十二指肠)、组织学的癌进展度、淋巴结清扫度、是否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No.12淋巴结)、有无合并脏器切除、围手术期输血量共9项。重建术式有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的生理重建法B-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纵隔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5年至2005年共用手术和电子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64例,对术后病检证实为纵隔淋巴瘤的13例,进行系统化疗。结果 全组病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对13例患者进行随访,3年生存12例,生存率为92 %;5年生存11例,生存率为71.4 %。结论 早期切除纵隔淋巴瘤联合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胃癌术后胆石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胃癌术后胆石症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多变量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以1992至2003年11年间在我院进行胃癌切除、术前术中未发现结石、术后2年以内定期影像诊断(腹部超声及CT)随访的186例患者为对象。观察时间术后4~131个月,平均38.2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5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采用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15例。其中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12例:T11浆细胞性骨髓瘤、L1骨肉瘤、L1浆细胞性骨髓瘤、L3组织细胞肉瘤各2例,L2骨巨细胞瘤、L2单发浆细胞瘤、L2软骨肉瘤和T7骨肉瘤各1例;行后前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3例:L4骨巨细胞瘤并椎旁巨大肿块2例、L4纤维肉瘤1例。15例Tomita分期为Ⅲ-Ⅵ期,均有TES手术适应证。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脊柱重建。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测评,监测术后生存情况、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00ml。本组15例术后均获12~60个月的随访,平均29个月。除1例复发外,其他14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且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复发的1例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14例均无瘤生存,总生存率为93.33%。神经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3.81±0.98)分改善至术后(4.89±0.19)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9,P<0.05)。1例L1浆细胞性骨髓瘤者术中出现淋巴管瘘,此患者术后1年出现断棒,导致脊柱不稳。所有病例未出现脑脊液瘘及切口感染。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原发性胸腰椎肿瘤,行TES术方法可靠、疗效满意、复发率低,但仍须进一步随访,提高手术技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诊治分析(附1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ZX  Jia QB  Yan LN  Wang WT  Zhou LX  Jiao ZY  Li J 《癌症》2007,26(5):524-527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癌(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较少,诊断和治疗缺乏经验.本研究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病历资料,通过研究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随访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肝内胆管理囊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多以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为首发症状.术后病理示肝内胆管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其中有4例同时作了免疫组化,提示细胞角蛋白CK7( ).11例患者中,4例可见局部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其中3例行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为12~23个月;7例癌组织局限于囊壁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后3例生存超过3年,其余4例中有1例于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再手术,术后已随访14个月,仍生存.1例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伴有肝内多发转移灶而行非手术治疗.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腹水,未治疗死亡.其余1例失访.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恶性程度较实体癌低.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者预后较差,而局限于囊肿内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