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峰  郭建文  朱良春  张琪  周仲瑛  邓铁涛 《中医杂志》2011,52(14):1173-1176
阐述辨治疑难重病应重视"核心病机"与辨病论治的观点。总结邓铁涛、朱良春、张琪、周仲瑛、路志正、颜德馨等国医大师治疗疑难病、危重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从探讨中医学"病"、"证"、"症"的关系,分析中医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关系等方面,结合国医大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认为诊治疑难重病时,应学会把握"核心病机",在重视传统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应重视辨病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风经救治后 ,神志恢复 ,但遗留有后遗症和不同程度的残废 ,称为中风后遗症。其临床表现为病程长 ,且有复中的可能。半身不遂 ,久则患肢枯瘦 ,肢体重滞 ,伴有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麻木不仁阵发性手足颤动、抽搐 ,或舌强语蹇 ,谈吐不利 ,口角流涎 ,甚则口眼歪斜等。还常伴心悸 ,气短 ,自汗 ,眩晕 ,胸腹痞闷 ,烦躁不安 ,失眠 ,不思饮食等 ,舌质多暗淡或青紫 ,舌尖边见淤斑、淤点 ,舌苔白腻或厚腻略黄 ,脉浮紧或弦滑无力等。1 病因病机 多由于忧思恼怒或恣酒嗜肥甘之食 ,或劳累过度 ,或气候变化 ,寒冷刺激等。致使气机闭阻 ,脏腑功能失常 ,…  相似文献   

3.
出血中风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现代医学暂无有效治疗方法。郭建文教授基于全国名中医陈绍宏教授的中风核心病机论,综合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出血中风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毒”。即元气亏虚,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化生诸邪,聚而为毒,腑实不通,毒损脑络,血溢脉外,其中元气亏虚为发病根本,毒损脑络发为发病的最终发病机制,血瘀是发病核心环节,腑实为常候。治疗上应以复元醒脑、破血逐瘀、通腑解毒为法。  相似文献   

4.
辨病论治中风病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医辨病论治法配合西药甘露醇等治疗中风患者69例,总有效率为76.8%。认为在治疗中风及其他疾病的过程,辨病与辨证同样重要,两者相结合后再论治,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风失语症属中医学“音哑”范畴。现代中医家对中风失语症病机认为风、痰、瘀,三者相互为因。西医学者认为失语发生的机制可能为病变本身直接破坏了语言功能区。中风失语症病机多认为肝肾精气亏虚、心脾痰浊壅阻是病机共性,风火痰瘀阻滞心神之经络扰及神明,阻闭舌窍是导致中风失语症病理因素,病变涉及五脏,而心神、肝魂、肺魄以及经脉官窍皆受损害。  相似文献   

6.
张明渊  李建真 《河北中医》2016,(9):1398-1399
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呼吸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迄今现代医学尚无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统计资料显示其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仅约30%。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无定论,与吸烟、吸入粉尘及反复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从30岁到80岁不等,治疗效果不理想,肺功能检查改善率低,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辨证论治是中医思维的精华,目前中医药对该病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我们展开讨论,希望从中医角度寻找治疗的契机,进而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病导致脑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近代中医对中风的诊疗方式分为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种,两者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治疗疾病,都有其独到之处。如单独用于临床,则各有局限性,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即病证结合进行论治。1辨证、辨病的概念及中风辨治模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风发病必根于气虚中医学认为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者 ,人之根本也”(《难经 .八难》)。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滋养和激发功能。正气充足 ,脏腑功能正常 ,阴平阳秘 ,在表可抵御六淫外邪侵袭 ,在内则无内生五邪之忧 ,疾病无以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如若正气不足 ,脏腑功能低下 ,则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不和 ,外易感受六淫之邪 ,内易滋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 ,导致疾病发生 ,亦即“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灵枢 .百病始生》篇亦谓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而不病…  相似文献   

9.
针对古今医家对太阳中风“营弱卫强”病机从正虚与邪实两方面作解的认识,本文侧重于该病机实质的研讨,认为“卫强”即“阳浮”之互词,与“营弱”相对而言,乃指风邪开泄,卫阳被伤而浮越外泄,属卫阳虚;提出“营弱卫强”的病机实质为营卫俱虚,故不能以正与邪对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辨机论治进行阐述,认为辨机论治是中医学辨治理论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传统中医学理论动静结合的系统论思想。提出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应在综合各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辨机论治理论,可以提炼出更加实用、灵活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是建立在中风的病机基础之上,既具备中风的临床特点,又有抑郁表现的特殊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加之患者情志不遂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是建立在中风的病机基础之上,既具备中风的临床特点,又有抑郁表现的特殊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加之患者情志不遂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辨证亦相对复杂.笔者对中风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中风病的病机特点、胸痹的病机特点,中风与胸痹共同的病机特点等对中风与胸痹病机加以诠释。指出:中风与胸痹共同的病机特点是"心脑同病"学说的基础和依据,采用"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方法将有效的阻滞、延缓中风和胸痹合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医辨病论治法配合西药甘露醇等治疗中风患者 6 9例 ,总有效率为 76 .8%。认为在治疗中风及其他疾病的过程 ,辨病与辨证同样重要 ,两者相结合后再论治 ,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林俊和 《光明中医》2013,28(2):356-357
中风后呃逆继发于中风之后,故其除呃逆的一般特点之外,尚有其特殊之处。目前对中风后呃逆的病机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故笔者结合各医家的论述,将中风后呃逆之病机归纳为以下六方面:①心脑受病,神不导气;②肝克脾土,胃气上逆;③痰浊中阻,胃失和降;④阴虚燥热,胃火上扰;⑤气虚血瘀,胃失和降;⑥脾肾阳虚,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风后抑郁症之病因病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是脑血管意外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尚无定论,根据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应归属于祖国医学“郁病”范畴。但目前专门针对中风后并发情志障碍的研究并不多,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也很不一致。故笔者就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情危重,病机复杂多变,轻者口歪不遂,重者昏仆卒死。对其病因前贤多概括为风、火、气、血、痰、虚六端,然失于精详。目前中医界公认瘀血为其病机基础,不可否认活血化瘀法确是消除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有效方法,然而只能起溶栓作用,不能像甘露醇那样迅速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挽救患者生命。深入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有利于拓宽救治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中医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本人不揣浅陋,试论如下,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9.
梁惠平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00-1802
"三辨论治"法是石家庄华光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级名中医张士舜教授辨病因病机论治,辨病理、病位论治、辨证论治的"三辨治癌"法则。笔者在张师"三辨论治"理论的指导启发下,将"三辨论治"法应用于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急性期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带下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所致带下病病因诸多.其中以女性生殖器炎症最为常见,西医的抗生素疗法多存在反复性与耐药性,且目前中医对妇科炎症的诊治尚欠缺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路探析,未结合西医的病名分析考虑带下病的病位及治法差异.江泳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工作室负责人,临床结合郭老“人-症-病-证”辨证论治体系,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