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乳腺肿瘤新生血管,探讨不同微血管密度(MVD)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乳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7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27例。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和达峰时间(TTP)。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按照MVD均值将患者分为高MVD和低MVD组,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 57例乳腺肿瘤患者MVD均值为(44.51±10.11)个/高倍视野(×200)。高MVD组肿瘤区PI值高于低MVD组(P<0.05);高MVD组和低MVD组肿瘤造影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后PI值较高、呈不均匀增强的肿瘤,其恶性可能较大,MVD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肿瘤超声彩色像素密度、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病理切片微血管密度相关性。方法对56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获得超声多普勒彩色像素密度、超声造影增强强度,术后病理标本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乳腺肿瘤恶性组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EI、彩色多普勒彩色像素密度CPD及微血管密度MVD高于良性组(P0.01),EI、CPD与MVD均呈正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分别r_(CPD)=0.576、P=0.005,r_(el)=0.886、P=0.000。结论与超声多普勒彩色像素密度相比,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微血管密度有更高的相关性,能更客观评估乳腺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10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128个病灶(62个良性,66个恶性)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估各项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MVD及VEGF表达,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定量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除边界特征外,各项造影增强模式均与MVD、VEGF显著相关(P<0.05).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灌注缺损、明显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均多见于高MVD组和VEGF高表达组.恶性肿瘤的达峰时间较良性快,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良性肿瘤(P <0.05).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与MVD显著相关(P<0.05),曲线下面积与MVD的相关性最高(r =0.81,P<0.001).所有造影参数中只有曲线下面积与VEGF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与病理MVD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成为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52例乳腺肿块患者(25例良性,27例恶性),利用第二代造影剂SonoVue及Technos DU8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及造影参数。结果恶性肿瘤多呈不均匀性增强,良性病变以均匀性增强为主(P〈0.01)。时间-强度曲线在良性组以快进快出型(12/25)及慢进快出型多见(8/25),而恶性组以快进慢出型为主(19/27)。造影参数分析显示两组间在斜率、第90s增强比、峰值至90s曲线下面积及增强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肿瘤微血管灌注,有助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评估。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78个乳腺肿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进行评估,并结合CD34标记的MVD特征,研究二者相关关系及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MVD与峰值强度差值呈正相关(r=0.497,P<0.01),与峰值强度呈正相关(r=0.857,P<0.01),与上升及下降斜率、达峰时间无相关关系;乳腺良性肿瘤组MVD与上述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参数间均未见明显相关。乳腺癌组MVD、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差值、上升斜率、下降斜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组间起始强化时间、达峰时间、峰值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评估乳腺肿瘤MVD情况,可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与乳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测定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造影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乳腺癌49例术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定定量参数,所得参数与术后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测得的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与MVD、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始增时间、峰值时间与VEGF表达负相关(P<0.05),但与MVD无相关性(P>0.05),曲线上升支斜率、平台持续时间与MVD、VEGF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与MVD、VEGF表达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45例乳腺癌患者45个肿瘤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乳腺癌肿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区域、肿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上升时间( RT)、峰值强度( PI)、达峰时间( TTP)、流入斜率( WIS)以及平均渡越时间( MTT)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病理标本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MVD;比较不同MVD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和血流灌注参数。结果45个乳腺癌MVD平均(47.6±14.2)个/高倍视野,其中高MVD组(MVD>48个/高倍视野)21个(46.7%),低MVD组(MVD≤48个/高倍视野)24个(53.3%)。45个乳腺癌超声造影后除2个(4.4%)无增强外,其余43个(95.6%)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强。其中25个(55.6%)不均匀增强,27个(60.0%)有血流灌注缺损;37个(82.2%)增强形态不规则;25个(55.6%)向心性增强;32个(71.1%)有穿支血管;34个(75.6%)增强边界不清晰。乳腺癌肿瘤中心区域与肿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相比,RT、TTP均缩短[(9.3±3.3)s vs (11.1±3.7)s,(25.3±5.9)s vs (27.5±6.4) s],PI 增高[(12.1±4.6) dB vs (9.2±2.8) dB],WIS 增大(1.0±0.4 vs 0.8±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1、-4.785、6.987、5.438,P均<0.05);肿瘤边缘区域与肿瘤中心区域相比,TTP缩短[(22.2±6.0) s vs (25.3±5.9) s],PI增高[(15.4±5.1)dB vs (12.1±4.6)dB],WIS增大(1.3±0.5 vs 1.0±0.4),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9、3.194、3.151,P均<0.05)。高MVD组乳腺癌不均匀增强、血流灌注缺损发生率均高于低MVD组乳腺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179、7.2024,P均<0.05);两组肿瘤增强形态、增强边界及穿支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MVD乳腺癌PI高于低MVD组乳腺癌[(18.2±5.6)dB vs (12.9±3.1)dB],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8,P<0.05);而2组RT、TTP及W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具有典型的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微血管分布特征,有可能作为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卵巢肿瘤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物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常规超声发现卵巢肿瘤但良恶性鉴别诊断困难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其中29例(良性组14例,恶性组15例)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1例卵巢肿物组织均行病理免疫组化CD34染色,MVD计数测定微血管密度;对两组卵巢肿物超声造影PI、AUC与MVD计数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1例卵巢肿物经妇科手术、腹腔镜或超声引导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良性20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5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纤维瘤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囊性成熟性畸胎瘤2例,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瘤7例,卵巢脓肿1例),病灶最大径1.5~6.8cm,平均(4.0±2.3)cm;恶性21例(26个肿瘤,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纤维肉瘤1例,转移癌5例),肿物最大径1.7~9.3cm,平均(4.6±1.8)cm。超声造影显示:(1)良性与恶性组肿物超声造影PI值分别为(13.5±8.3)及(20.3±5.2)dB;AUC分别为(8.2±5.9)及(17.5±5.0);恶性组肿物PI及AUC超声造影测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组MVD计数值(65.3±22.3)高于良性组(43.1±20.4),两组肿物MVD计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物PI、AUC测值与MVD计数值间有显著相关性(r=0.595,r=0.533,P=0.002)。结论卵巢良性与恶性肿物超声造影PI、AUC与其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有显著相关性,超声造影及病理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测值分析有助于术前对卵巢肿物良恶性作出诊断性提示。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HCC的24例患者HCC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增强时间、上升斜率、相对峰值强度、峰值增强率、下降斜率),同时检测肿瘤的MVD,分析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MVD的相关性. 结果 中低分化HCC组MVD大于高分化HCC组(P<0.05).HCC的相对峰值强度、下降斜率与MVD计数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50. 结论 HCC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的相对峰值强度、下降斜率可反映肿瘤微血管形成,不同分化程度HCC的MVD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超声造影过程,并用Tom Tec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获得定量参数。对术后石蜡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并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病灶中23例表现为与周围甲状腺实质等增强,4例高增强,3例低增强,内部增强区回声多均匀。其TIC曲线各定量参数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影参数始增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峰值强度(IMAX)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等增强是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重要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免疫组化染色为超声造影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了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良恶性乳腺肿瘤灰阶超声造影的灌注模式.方法 1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恶性的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行灰阶超声造影,评估灌注模式各项观察指标,包括灌注运动形式、有无灌注缺损、有无边缘血管样灌注、灌注强度、造影后边界是否清晰等.结果 良恶性乳腺肿瘤在灌注运动模式和造影后边界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与良性乳腺肿瘤在灌注强度(P=0.000)、有无灌注缺损(P=0.025)、有无边缘放射状灌注(P=0.000)等灌注模式上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肿瘤的灌注模式能反映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12.
胆囊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征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癌超声造影征象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4例胆囊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筛查,观察造影征象特征,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相比较.结果 (1)胆囊癌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动脉早期快速不均质增强,外形不规则,胆囊壁增厚不规则突起,部分呈断续现象,病灶基底部增宽与胆囊壁相连,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2)对比胆囊良恶性占位超声造影特征性表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病理比较超声造影对胆囊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6%(28/29)、99.4% (353/355)、99.2% (381/384).结论 超声造影对提高胆囊癌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灰阶超声造影与CT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与CT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在全麻开腹状态下建立脾脏钝性伤和锐性伤动物模型,6只小型猪共建立脾脏外伤模型13处,其中锐性伤5处,钝性伤8处。脾脏创伤后即刻,首先应用常规超声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自制造影剂1.8ml,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损伤程度及造影增强特征,并与增强CT、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脾内损伤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显示脾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100%(13/13)。增强CT可清晰显示脾内的9个损伤灶,另4个脾内损伤灶未显示,敏感性为69%(9/13),超声造影显示此4个损伤灶损伤程度为Ⅰ级,敏感性高于CT(P<0.01)。在判断脾损伤的严重程度上,超声造影分级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脾脏外伤的诊断水平,和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壶腹周围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24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强度(TIC)分析软件对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取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增强度、峰值强度各定量参数.同时测得术后肿瘤病理组织的MVD,分析其与造影各定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24例壶腹周围癌动脉相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以低增强为主.病灶始增时间平均为(12.6±2.5)s,峰值时间平均为(22.5±7.6) s,始增强度平均为 (2.4±1.8) dB,峰值强度平均为(13.6±3.4) dB;微血管密度平均为(14.4±8.0)条/高倍视野.壶腹周围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肿瘤组织的MVD呈显著的正相关(r=0.58,P<0.01).结论 壶腹周围癌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与肿瘤内的MVD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术前评价壶腹周围癌的血管生成情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肝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诊断兔肝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9只肝内接种 VX2 肿瘤的新西兰白兔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 ,造影剂选用意大利的 Sono Vue TM。观察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比较造影前后检出的肿瘤数目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常规超声检出肿块 9个 ,检出率 2 5.7% (9/ 3 5) ,造影早期观察到三种增强类型 ,2个肿块为整体增强 ,5个肿块为周边部环状增强 ,2个为不均匀增强 ,未发现无增强型。超声造影共检出肿块 3 0个 ,检出率 85.7% (3 0 / 3 5)。超声造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出的的最小肿瘤为 2 mm× 3 mm。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的检出率及反映血供状况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声诺维SonoVue造影剂对40例42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分析造影灌注过程。结果恶性组不均匀增强占84.2%(16/19),良性组不均匀性增强占19.0%(4/21),恶性组高增强占68.4%(13/19),良性组高增强占9.5%(2/21),恶性组以慢退为主(14/19),良性组以快退为主(17/21),恶性组不均匀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高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兔急性肾损伤灰阶超声造影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灰阶超声造影观察兔急性肾损伤并与病理对照,探索该技术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32个肾脏分别实施不同程度锐器及钝器损伤,应用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肾脏造影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处肾内血肿于动脉期及实质期呈无增强区或不均匀增强区;18处肾包膜下血肿于肾周见弧形无增强区;21处活动性出血于肾内或肾周见异常增强区;2例肾弥漫性挫伤造影增强延迟并减弱。结论灰阶超声造影较清楚地显示肾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在肾血肿、挫伤及活动性出血的表现有所不同,提高了超声对急性肾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胃癌超声双重造影增强强度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运用超声双重造影技术评价胃癌组织增强强度与肿瘤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测定肿瘤区域和正常胃壁的峰值强度(PI)和基础强度(BI),计算增强强度(EI,EI=PI-BI),术后对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59例胃癌组织的EI值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胃癌组织的平均MVD高于正常胃组织(P<0.001);胃癌组织的EI值与MVD呈线性正相关(r=0.921,P<0.001).结论 胃癌组织的EI值与MVD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胃癌微血管生成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肿块超声光散射成像与微血管密度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μmol/L(P<0.05);MVD测值:良性组11.42±4.64,恶性组24.73±13.29(P<0.05).良、恶性肿块MHC和MVD的相关系数:r良性=0.885,r恶性=0.801.结论 乳腺恶性肿块的MHC和MVD明显高于良性肿块,且良、恶性肿块的MHC和MVD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超声光散射成像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更准确、更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