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术室空气净化消毒方法的效果,选择出最佳手术室空气净化消毒方式,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不同手术室进行手术的3 000例患者流行病学及感染情况,按照手术室消毒方法的不同分成3组进行比较,分别为单纯紫外线消毒组、空气净化机消毒组及层流组,每组各1 000例患者。结果层流手术组感染率最低0.9%,其次空气净化消毒机组为3.4%,紫外线消毒组感染率最高9.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最低的均为层流手术室组,分别为0、5.4%;紫外线消毒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6.3%、6.1%;在控制诸多因素情况下,手术室消毒净化方式仍然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层流手术室净化以及空气净化机消毒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室室内空气净化消毒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与层流净化系统及紫外线对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将3000例在我院不同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组(1000例)与层流净化系统组(1000例)及紫外线组(1000例),对三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组手术术口感染率为2.1%,层流净化系统组手术术口感染率为9.6%,紫外线组手术术口感染率为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在控制不同因素之后,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仍然是手术室手术术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采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与层流净化系统消毒方法,可显著降低手术术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净化机与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净化机与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的优劣。方法:分别于净化机和紫外线杀菌灯消毒后,采用平板暴露法对洁净手术室手术前30min、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90min采样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前30min和手术开始后30min,两种空气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Ⅱ类手术室空气含菌量的标准;而手术开始后60min、90min两种空气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净化消毒法优于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小型医院和基层医院无层流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问题,保证频繁接台的手术室空气质量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用紫外线、复方过氧化氢喷雾消毒、医用动态消毒机消毒、医用消毒机加舍氯制剂擦拭消毒对接台手术间空气消毒后进行动态监测与效果对比。[结果]紫外线对连台手术室的空气消毒不适宜单独作为接台手术间的空气消毒;复方过氧化氢喷雾消毒,能达到规范的消毒效果;医用动态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医用动态消毒机加含氯制剂擦拭消毒能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结论]小型医院和基层医院可选用复方过氧化氢喷雾消毒或医用动态消毒机加含氯制剂擦拭消毒作为无层流手术室接台手术间空气的有效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是医院治疗病人的主要场所.对室内空气要求提高。常规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以采用紫外线为主,辅助化学消毒剂消毒,而先进的层流洁净手术室则免去上述手段.是控制院内感染良好设施。为了解层流洁净手术室卫生情况,特对长征医院新病房层流洁净手术室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三种消毒方法对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手术时间超过两个小时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选择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一组、二组和三组,每组均为20例。对三组分别选择采用紫外线消毒方法、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方法以及动态空气消毒器联合含氯消毒剂消毒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同时对于消毒之前消毒以后和手术过程中两个小时空气的菌落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测。结果:3种消毒方法之间存在差异,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持续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手术室以及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室问题表面,并且对于地面进行拖地处理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在进行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手术室消毒过程中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4种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采样监测,并进行评价.结果 过氧乙酸熏蒸、单纯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熏蒸加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的空气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9.17%、62.79%、79.63%、97.22%,紫外线循环风的消毒效果好于前3种.结论 非层流净化手术室应使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性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2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587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同时每月对手术医务人员手、医护用具、术中层流手术间空气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587例(632个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生切口感染5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3例;深部感染4例,浅部感染1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79%。结论 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层流设备应定期检测消毒、术后伤口充分引流、减少其他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等,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DSJ多功能消毒机应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将老肯牌多功能消毒机与传统的紫外线消毒分成两组,每组20例,手术间选择3,4室。3室为多功能消毒机组手术室,设置消毒时间为上午7∶00~11∶00,下午13∶00~17∶00。4室为紫外线灯消毒手术间,紫外灯消毒时间为手术前常规照射1h。分别于手术前30min、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60min,做标准前,中,后3点采样,置37℃温箱内培养24h。观察细菌含量,比较两组培养结果。结果多功能消毒机组在手术前30min、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60min均能达到二类手术室空气含菌量≤200cfu/m3的标准。紫外线组在没有人员流动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二类手术室空气含菌量≤200cfu/m3的标准,但随着人员流动,频繁开门,手术时间延长,菌落数量也随着增多,60min后不能达到二类手术室空气含菌量≤200cfu/m3的标准。结论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效果优于紫外线消毒,尤其适合没层流设备且手术量多、连续接台的Ⅱ类手术室。  相似文献   

10.
负离子与紫外线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实验观察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手术室左菊英王健手术室内的空气污染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2),其消毒工作是否合格,与能否减少或杜绝术中、术后感染的发生有直接联系。为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消毒方法,我们在紫外消毒基...  相似文献   

11.
孙丽娜 《医疗装备》2023,(10):85-87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178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及手术室相关资料,采用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78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出现1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99%。两组年龄、切口类型、层流手术室、术中保温、手术室温度、参观人数、术中湿度、空气菌落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切口类型Ⅲ类为影响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无层流手术室、术中未保温、手术室温度不适宜、参观人数≥3人、术中湿度不适宜、空气菌落数≥200 cfu/m3、手术时间≥2 h为影响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层流手术室、术中是否保温、手术室温度是否适宜、参观人数、术中湿度是否适宜、空气菌落数、手术...  相似文献   

12.
纯动态消毒机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纯动态消毒机应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将肯格王牌动态消毒机消毒与传统紫外线消毒分成两组,每组30例,组间条件基本相同,分别于消毒后手术前30min,手术开始后30min、60min、90min做标准5点采样,置37℃温箱内培养24h后观察细菌含菌量,比较两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动态消毒组在术前30min、术中90min尚能达到普通洁净手术室空气含菌量≤200cfu/m3的标准;紫外线在术前无人员流动的情况下,菌落总数控制于低水平,随着术中人员流动及手术时间延长,菌落总数量持续增加,60min不能达到普通洁净手术室空气含菌量≤200cfu/m3的标准。结论动态消毒机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消毒,尤其适合目前尚无层流设备,且手术量较多的基层医院手术室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对术后感染及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医院2间面积、层流分级等条件相同的层流手术室,其中1间手术室内所行手术的330例患者设定为干预组,共行手术330台,另外1间手术室所行手术的341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共行手术341台,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防控管理,干预组采取感染控制策略对手术室质量及术后感染进行防控,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在每一台手术开始前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对手术室内菌落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干预组术后感染率为2.12%,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的5.57%(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91%,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的3.52%(P<0.05);术后5min,两组术后手术室含菌量均高于术前,术后干预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为(10.94±3.10)CFU/cm3,低于对照组的(15.37±3.51)CFU/cm3(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比较紫外线灯照射和独立单元空气净化系统两种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探讨无层流装置手术间的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 方法用平板自然沉降法于手术室空气开始消毒前及消毒后不同时段采样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 结果在保证接台手术合理时间间隔的前提下,两种方法均能使术前空气中自然菌的消除率达到80%;利用紫外线消毒,在人员进入手术室后空气中菌落数明显上升;空气净化可以在人在条件下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持续消毒杀菌,使手术全过程空气中平均菌落数达到国家标准. 结论独立单元空气净化系统可以缩短手术间隔时间,并且是解决接台手术人在条件下持续空气消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层流手术室动态环境中不同时间空气含菌量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研究层流手术室术中空气细菌数量的分布. 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对普通手术室消毒后未做手术的6个手术间的空气、8 台手术中的空气和层流手术室28台手术中的空气,分别于手术开始20min至结束每隔20min采样计数细菌,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手术开始20、60、100min 3组空气对照,经t检验;以曲线描绘3种手术室空气菌落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结果层流手术室与普通手术室术中3组不同时间的空气细菌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层流手术室术中与普通手术室消毒后未做手术的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无显著性;普通手术室在手术开始时20min和手术结束前20min细菌总数出现两个高峰,整个曲线呈现"M"形;普通手术室消毒后未做手术的空气随采样次数的增加,细菌总数有一定增加,层流手术室术中空气无以上两种趋势. 结论层流手术室可有效地保证术中环境的洁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氧消毒机和YKX/G100型医用空气消毒净化机,两种消毒方法对连台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探讨连台手术空气消毒方法。方法用自然沉降法于消毒前、后和连台手术开始后的不同时段采样监测,观察两种方法对连台手术室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均能使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85%;三氧机消毒的A手术间,连台手术开始后空气中的菌落数明显上升;空气净化机消毒的B手术间,连台手术开始后空气中的菌落数逐渐下降。结论空气消毒净化机可以缩短手术间隔时间,是解决连台手术有人条件下持续空气消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厉海英  颜平  李敏 《现代保健》2011,(17):141-142
目的评价层流洁净手术室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检测结果,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方法采用9cm平板暴露采样30min监测手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细菌菌落数较高,但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手术期间细菌菌落数符合I类手术区域的标准。结论层流洁净手术室与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更具优越性,加之手术室科学管理,可保持手术环境的洁净和稳定,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百级层流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空气中沉降细菌数量监测结果,了解影响其因素和探讨改进层流手术室洁净度的措施。方法测定百级层流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即动态条件下)不同时段空气中沉降细菌菌落数。结果静态条件下不同手术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条件下不同手术室之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第一台手术开始时与结束前比较,1、3室沉降菌数量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室内5~10人时,空气沉降菌数量为(10.978±7.275)CFU/平板,11~16人时,沉降菌数量为(23.399±17.334)CFU/平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空气沉降菌数量与手术室人数呈正相关。结论人员是层流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应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是保障手术中空气洁净度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利萍  张栋武 《中国保健》2006,14(6):111-112
目的探讨影响层流手术室空气消毒质量的因素.方法选择手术间2间面积与室内设施相同,其中实验手术间采用严格的管理措施,对照手术间采取常规方法处理.两室在相同时间内空气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连续15天,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虽然都是层流手术间,但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未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其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是不同的.结论洁净手术间单纯依赖净化系统是不够的,必须配套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室内细菌含量,使切口感染率降低,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消毒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手术室中的消毒效果.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在手术间内有人、无人状态下(即动、静态条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结果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约125m3的空间中,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80%~85%时,无人情况下开机1 h(强风)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为90.1%,消毒处理后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62.3CFU/m3;有人情况下非感染手术过程中控制室内人员流动平均在9.3人,开机2 h(弱风)室内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167CFU/m3,较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明显.结论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明显,按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用于手术间(≤150 m3)空气的消毒,静态条件下空气菌落总数可达到卫生部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200 CFU/m3)的要求;动态条件下非感染手术控制室内人员流动约10人,术中开机持续弱风亦可保证空气菌落总数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