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辽宁省北票市部分学校选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体温正常的22-58岁的教师,随机抽取124名,按0、1、6个月程序,每剂5μg/0.5ml接种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结果:免疫3、7、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5.0%、83.3%、67.2%(P<0.01)。抗-HBs平均滴度分别为12.63mIU/ml;402.04mIU/ml、70.28mIU/ml(P<0.01);抗-HBs阳转率及其滴度均在7个月时达到高峰,以后又急剧下降。免疫后3、7、12个月时,女性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均高于男性。但仅抗-HBs滴度在免疫后3个月时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小于35岁的抗体阳转率高于35岁以上组,但仅在免疫后12个月时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该两个年龄组间的抗-HBs滴度差异无显著性;免疫3d后局部和全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抗-HBs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探讨疫苗接种的合理指征标准,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HBVM(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抗0-HBc,抗-HBs,抗HBe和HBeAg的阳性性率分别为50.45%,47.10%,21.21%和4.91%,HBVM全阴者只有161人,占35.94%,结论:以HBsAg抗-HBs抗0HBc全阴比以HBsAg阴性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HBVM指征较为合理且经济。  相似文献   

3.
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研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制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EV IgG)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方法 应用2个人工合成的HEV多肽抗原包被微量反应板,用兔抗人IgG(γ链)辣根过氧化酶结合物作为第二抗体,检测血清中抗-HEV IgG,建立抗-HEV IgG ELISA;对该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精密度、稳定性进行测定和临床考核。结果 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本试剂盒的灵敏度为90%(1/10),特异度为100%(0/30), 精密度<15%,符合国家对抗HEV IgG ELISA的要求;在4℃下的稳定性至少为1年;与美国Genelabs公司和新加坡DBL抗-HEV IgG,ELISA总符合率分别为100%(43/43)和96.6%(86/89)。该试剂盒于1998年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评审,获国家新药证书。结论 抗HEV IgG ELISA可用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评价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C地195名新生儿、191名中学生及219名不同HBV感染接种疫苗,进行效果观察,并比较重组酵母来源和血源来源的2种不同检测乙型表面抗体的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试剂。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阳性转率均达到85%以上,但中华地鼠卵巢细胞基因重组乙肝疫苗不论是在抗体阳转率还是在抗体滴度上效果都优于酵母乙肝疫苗,中学生免疫后,抗-HBs阳转率达70%以上,免疫后2年时10μg-5μg-5μg剂量组的免疫效果要优于5μg-5μg-5μg组。对HBV不同感染免疫后,可使51.14%的感染抗-HBs阳转或抗-HBs滴度上升,重组酵母来源试剂检测抗-HBs的阳转率(81.42%),比血源来源试剂检测(73.33%)可提高近10%。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剂量为宜。在监测人群免疫后抗-HBs时,应选用相应抗原制备的试剂检测相应抗体,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的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荣成市卫生防疫站于1998-2001年连续4a对1-5周岁儿童免疫后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横断面调查。结果:5岁以下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1.2%-85.7%,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2.46%-3.12%,未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结论:母亲HBsAg阳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某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适合大学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对策,寻找控制大学生乙肝病毒水平传播和降低乙肝发病率的最佳途径。方法:选择某大学1998年入学的529名新生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入学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分成A,B两组进行HBsAg,抗一HBs,抗-HBs检测。结果:入学新生总HBsAg携带率为5.11%,抗-HBs阳性率为61.93%。10%的人群曾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水平已降到低值,接种过乙肝疫苗组HBsAg阳性率2.68%,抗-HBs阳性率70.81%;未接种组HBsAg阳性率8.26%,抗-HBs阳性率46.52%。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性,并且小学生阶段接种乙肝疫苗组,HBsAg携带率(1.67%)最低,结论:大学新生结合入学体检进行乙肝感染情况检查,凡是易感或处于抗-HBs低水平的人均要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HBsAg新生儿免疫后5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淑娟  肖飞 《职业与健康》2001,17(12):98-99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203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不同方案和剂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a内连续进行抗-HBsAg携带情况的追踪观察。[结果]5a内抗-HBs阳性率一直高于90%;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在1-2岁期间下降了48.82%,2-6岁期间保持相对稳定;8例抗-HBs阴转后3-5a仍未被感染;14例抗-HBs阴转1-2a后又产生-HBs;无1例成为HBsAg携带者。[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10a可不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lO/μg和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成年人的免疫效果。方法在北京市昌平区选取两个自然村,选择18~45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222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双盲对照,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10/μg和20μg CHO乙肝疫苗。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每个对象可能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于接种第三针1个月后采血,以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抗-HBs滴度值,抗-HBs阴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一步检测HBVDNA。结果10μg和20pt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9.47%(95%CI:83.75%~95.19%)和99.07%(95%CI:97.24%~100.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4.57IU/L和921.11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和0.00)。结论CHO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20μg是成人免疫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9.
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Shi J  Wang X  Wang G  Xu Z  Yang Z  Zheng L  Li Z  Guo N  Wu X  Liang Z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6):366-369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对厉人的免疫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辽宁省北票市部分学校随机选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且体温正常的22-58岁的教师124名,按0、1、6个月程序,每次5μg/0.5ml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免疫后3、7、12和24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5.0%,83.3%,65.5%和32.7%,抗抗-HBs平均滴度分别为12.6、402.0、70.3和20.3mIU/ml;抗-HBs阳转率及其滴度均在7个月时达到高峰,以后又急剧下降,免疫后各月女性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均高于男性;<35岁组的抗体阳性率高于≥35岁组,但12个月时,二比较差异有显意义;免疫3d后未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抗-HBs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疫苗加强接种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效果如何,对此,我们进行了为时4年的系统观察,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对象为乙肝疫苗初免全程后5年,经血清检测、临床观察,无肝炎史的儿童105人。用国产乙肝疫苗(长生8908-20)10#g,常规加强接种一次。于加强接种前及后的1、24、48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4ml,分离血清后用SPRIA法和美国Abbott试剂盒,检测抗一HBs、HBsAg和抗一HBC。=、结果与讨论:1.近期效果: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后1个月采血检测抗一HBs,其S/N‘mIU/ml阳性率分别为10o.0%和97.l%,GMT则分别为99.7和6O7.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标测试条检测HBsAg的效果。方法应用金标测试条和EIA同时检测408份健康体检血清。结果金标测试条和EIA检测血样中HBsAg的符合率为99.26%,金标测试条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9.50%和99.03%。另外检测甲型肝炎血清,没有发现交叉阳性。结论金标测试条快速简便,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紧急情况及单个样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考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考核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在山东省济阳、莒南县采用逐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00年出生的儿童560名及其母亲557名,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其末梢血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显示2个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均为100.00%,第1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9.11%,母亲HBsAg阳性率为4.67%,儿童HBsAg阳性率为0.18%,围产期阻断率为90.38%,乙肝疫苗综合保护率为96.15%.表明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好,HBsAg胶体金试纸条是基层检测HBsAg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母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状况与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在邯郸市随机抽取8022名满7月龄--2周岁儿童及其母亲,调查儿童的HepB接种情况,采取试纸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母子HBV标志物携带状况,并检测HBsAg阳性母亲的HBV基因型。结果母亲HBsAg阳性率为2.43%,儿童阳性率为0.45%,HepB保护率为81.48%。143名HBsAg阳性母亲中有127名C型,占97.69%。26对母子名HBsAg均阳性的母亲中,大三阳9名,小三阳5名,HBsAg和HBcAb阳性10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母亲HBV基因型中以C型为主。阻断HBsAg阳性的母婴传播应采取联合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措施,同时,HBsAg和HBcAb双阳性母亲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周口市乙肝疫苗应用20年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为完善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周口市1~19岁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结果 周口市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2011年(2.30%)与1999年(7.97%)比下降71.14%,<5岁儿童HBsAg流行率<1%。 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显著。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加强中学生及成年人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体金试免疫层析试验(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250份标本中的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强阳性的10份标本做倍比稀释,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高。结论:两种方法皆是检测HBsAg的良好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两种检测乙型肝炎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验室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先后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法和做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出阳性250份,阳性率为54.82%;ELISA法检出阳性275份,阳性率为60.31%。两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4.52%。以ELISA法为常规法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敏感性,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10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敏感性较酶联免疫法(ELISA)差,认为检测HBsAg仍然以ELISA法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乙肝病毒(HBV)全基因转染的人胎盘滋养细胞(HPT-8-HBV),示踪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HPT-8-HBV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HBV全基因转染HPT-8细胞,G418筛选,通过ELISA、免疫组化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采用胶体金标记的HBsAg单克隆抗体作为探针(简称胶体金探针)对转染细胞中的HBsAg进行标记示踪。结果成功将质粒pcDNA3—3HBV转染到HPT-8,转染后第1、2代培养上清ELISA检测显示HBsAg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第2代转染细胞中HBsAg阳性;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发现HBsAg存在于转染滋养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分泌泡、空泡和溶酶体内,以及细胞膜和绒毛上。结论可以从重组质粒pcDNA3—3HBV转染的滋养细胞的树脂切片中获得HBsAg的超微结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于强  彭伟明  张涵  席启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13-5115
目的 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某院治疗的156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56例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8例患者,一组服用拉米夫定(A组),一组服用干扰素(B组).分别检测两组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HBsAg及HBeAg值,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中临床意义.结果 治疗后4周A组HBsAg定量值为(2.875±0.317) ng/ml,HBeAg定量值为(2.912±0.168) ng/ml,HBV DNA定量值为(8.22×104±3.13×103)拷贝/ml;治疗后8周A组HBsAg定量值为(2.127±0.305) ng/ml,HBeAg定量值为(2.739±0.154) ng/ml,HBV DNA定量值为(2.51×104±1.11×103)拷贝/ml;治疗后24周A组HBsAg定量值为(2.012±0.265) ng/ml,HBeAg定量值为(2.153±0.047) ng/ml,HBVDNA定量值为(4.29×103±3.66×102)拷贝/ml.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HBsAg、HBeAg定量检测值的水平,能够反映出HBVDNA复制的具体情况,同时能够对临床不同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进行判断,从而对于下一步的治疗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恩替卡韦(ETV)经治的乙肝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单药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连续用药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sAg下降、HBsAg清除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的HBsAg下降及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ETV单药治疗组(P<0.05)。两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额外增加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提高HBsAg清除率,从而使患者达到停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