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合理的使用微生态制剂,方法:查阅、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微生态制剂的医药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将临床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使用中注意事项进行综述.结果:微生态制剂能通过调整人体肠道菌群,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肠内异常发醇、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结论: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活菌与灭活菌两大类.在服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时,要注意控制水温;与抗菌药物、吸附剂及收敛剂错开时间服,以免失效或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希诗  欧阳钦 《四川医学》2003,24(6):639-641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在其问世初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 90年代 ,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目前有关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日新月异 ,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 (IBD)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IBD发病与肠道局部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 ,而且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 ,微生态制剂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 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细菌耐药性提倡将使用微生态制剂作为细菌干预治疗的一种方案[1] 。1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及来源1 1 定义 :1974年…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及培菲康治疗慢性腹泻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对人体有利的活菌来调节机体内的菌群 ,以拮抗有害菌或过盛菌 [1]。临床上有不少的慢性腹泻患者 ,其腹泻的病因往往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以前常常使用的乳酶生和促菌生都有调节肠道正常菌群和维持微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 ,以达到缓解慢性腹泻的目的。本研究以金双歧片剂为试验药 ,培菲康胶囊为对照治疗慢性腹泻 ,考察两种微生态混合制剂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药品来源 :金双歧片由丽珠医药集团公司生产。剂量 :0 .5g/片。批号 :960 32 10 10。培菲康胶囊由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剂量 :2 10 mg/…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院应用微生态制剂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的辅佐治疗 ,收到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 996~ 2 0 0 0年共收治 2 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 5~ 70岁 ,平均 5 5岁。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乏力、腹痛 ,右肋下压痛明显 ,腹胀、腹壁静脉怒张 ,腹水、脾肿大。一例发热。诊断依据肝功能 ,腹水检查 ,超声波检查和CT而确诊。治疗方法 常规应用免疫调节剂 ,改善肝细胞的功能 ,以及抗纤维化 ,对症 ,支持处理。在腹泻治疗方面 ,主要使用的是微生态制剂。其中 1 0例给予活菌制剂丽珠肠乐 ,余 1 4例给予…  相似文献   

5.
陈观尚  陈康远  孙政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406-1407
目的观察新生儿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探讨其治疗及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50例新生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取大便标本进行镜检,观察肠道菌群情况;治疗组应用微生态制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收敛治疗,分别记录腹泻天数。健康对照组为同时期在我院儿科门诊体检的新生儿。结果腹泻新生儿大便中细菌的球杆比与正常新生几分布有明显差异。两组比较P〈0.01;应用微生态制剂后腹泻天数明显缩短,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泻新生儿肠道菌群以球菌为主,存在菌群失调,应用微生态制剂可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6.
刘桂兰  高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2):1049-1050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1]。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因其对机体所具有的突出有益作用而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备受瞩目。在广泛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1微生态制剂及特点微生态制剂是指用人或动物的正常优势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三种类型细菌。①厌氧菌:有双歧杆菌,酪酸菌等;②兼性厌氧菌:有…  相似文献   

7.
10月 2 3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国食药监安 [2 0 0 3]2 88号文印发了《关于全面监督实施药品GMP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 ,为进一步贯彻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加快监督实施药品GMP工作进程的通知》(国药监安 [2 0 0 1]4 4 8号 ) ,依法做好全面监督实施药品GMP工作 ,根据《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 ,现通知如下 :一、2 0 0 4年 6月 30日前 ,我国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必须符合GMP要求。自 2 0 0 4年 7月 1日起 ,凡未取得相应剂型或类别《药品GMP证书》的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 (或车间 ) ,一律停止其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辅助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7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微生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比较两组黄疸治疗效果;起效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免疫指标。结果:微生态组黄疸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微生态组起效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免疫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微生态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免疫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辅助作用确切,可改善患儿免疫力,降低血清胆红素,起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1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给予四磨汤联合微生物制剂口服,82例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口服,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TCB),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应用四磨汤结合微生态制剂口服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黄疸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早期应用。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微生态肠内营养组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能全力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共7d;对照组单用能全力。监测各组患者手术前1d及手术后7d外周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并观察粪便中分泌型IgA及菌群变化。结果术后7d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粪便中分泌型IgA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总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菌群紊乱。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及降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1.
李妍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9-70,73
目的比较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轻微肝性脑病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乳果糖治疗,为乳果糖组,24例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为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氨、转氨酶水平。结果乳果糖组的总有效率为92.9%,微生态制剂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可以达到和乳果糖相似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双岐三联活菌制剂治疗霉菌性肠炎6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培宁 《海南医学》2004,15(3):37-38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霉菌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3 2例霉菌性肠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 ,对照组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组 68例 ,对照组 64例 ,治疗组使用双岐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 ,每次 2 10毫克 ,每天 3次 ,温开水冲服 ,疗程 10天 ;对照组使用酮康唑 ,每次 2 0 0毫克 ,每天 2次 ,饭后服 ,疗程 10天。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霉菌性肠炎病人疗程结束后总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97.1%和 10 0 .0 % ,使用卡方检验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治疗组和对照组霉菌性肠炎病人总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5 %和 2 3 .4% ,使用卡方检验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微生态制剂对霉菌性肠炎疗效确切 ,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联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方法 选择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间住院的急性菌痢患儿共 10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两组年龄、性别、入院前腹泻时间及发热时间、临床分型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用头孢哌酮静滴 ,同时口服妈咪爱。对照组常规静滴氨苄青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止泻天数、粪常规转阴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头孢哌酮加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小儿急性菌痢具有肯定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至2018年接诊的16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办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同时应用,治疗组只用抗生素治疗。分析引起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及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有:患儿发病年龄、血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应用激素、应用微生态制剂、应用抗生素、做侵入性操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与年龄、血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应用激素、应用微生态制剂、应用抗生素、做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微生态制剂治疗老年人ADD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AD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天三次口服微生态制剂,给药时间6:00,12:00,22:00,每次4片.对照组:按常规每天三次口服微生态制剂,给药时间8:00,12:00,18:00,每次4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75%,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取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不同服药时间对微生态制剂治疗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和维持治疗方面的疗效,探讨微生态制剂在UC作用的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相关文献,纳入微生态制剂组(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方案),与对照组(氨基类制剂组和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2软件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包括1138例患者.微生态制剂组的UC临床缓解率和复发率与氨基类制剂组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优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微生态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缓解UC临床症状方面,微生态制剂与氨基类制剂相比并无优势,但优于安慰剂;在预防复发方面,微生态制剂疗效与氨基类制剂相当,显著优于安慰剂;微生态制剂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7.
小儿迁延性与慢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多为急性腹泻时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以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紊乱 ,破坏了生态平衡 ,使腹泻迁延或加重。由于吸收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及反复感染 ,严重影响小儿体格与智力的发育。近年来在小儿腹泻病的微生态疗法方面 ,越来越引起国内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我院于 1 999年 1月—2 0 0 1年 6月采用微生态制剂 -妈咪爱治疗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病 3 2 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临 床 资 料1 诊断标准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诊断标准 :病程 2周~ 2个月者称为迁延性腹…  相似文献   

18.
卢嘉丽 《广州医药》2014,45(1):35-3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的医嘱占总医嘱条数的2.44%,以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使用率最高,新生儿科、消化科、呼吸科使用量最大,联合用药率为74%。结论我院儿科住院部微生态制剂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促动力药配伍金双歧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促动力剂普瑞博思配伍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功能性便秘患儿 5 3例 ,除外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等。给予小剂量普瑞博思 0 .2mg/(kg·d)~ 0 .3mg/(kg·d) ,分三次口服 ,有效后改为 2次 /d。金双歧 6月~ 3岁每次 2粒 ,3岁~ 8岁每次 3粒 ,2次 /d。疗程 2W。结果 :给药后 3d总有效率达 75 .47% ,7d后达 84.90 % ,1 0d达 88.68% ,1 4d达 94.32 %。结论 :促动力剂普瑞博思与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合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可获满意疗效 ,且见效快、价廉、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微生态制剂对其影响 ,为微生态制剂在慢性肝病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给 34例慢性乙型肝炎、2 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口服整肠生胶囊 ,4粒 /次 ,3次 /d ,共 30d。采用基质偶氮显色法实验定量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含量 ,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IL - 1,IL - 6 ,IL - 8和TNF -α水平 ,并与 70例对照组对照。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健康组 (P <0 .0 1) ,不同类型慢性肝病之间存在差异 ,内毒素和IL - 1,IL - 6 ,IL - 8和TNF -α之间呈正相关系 (r =0 .2 7,0 .2 9,0 .2 6和 0 .4 1)。治疗组口服整肠生胶囊后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 <0 .0 5 ) ,特别是TNF-α尤为明显 (P <0 .0 1) ,肝功能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生态制剂能改善肠道微生态 ,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 ,减轻肝脏处理内毒素负荷和诸多细胞因子的释放 ,从而有利于肝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