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固定腹腔引流管方法在腹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通外科2017年8月5日至2017年12月27日期间的8例采用“零疼痛”固定腹腔引流管方法的临床资料。“零疼痛”固定腹腔引流管方法具体操作为使用黏性较好的胶布裁剪成一定的形状,用于粘贴固定引流管。结果 8例患者固定时疼痛评分均为0 分,耐受良好,均无引流管脱落,患者及家属表示 满意。结论 “零疼痛”固定法患者无疼痛,固定确切,且成本低廉,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挤压腹腔引流管的方法,以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减轻患者疼痛.方法 选择外科腹部大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挤压引流管,B组采用改进方法挤压引流管.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堵管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挤压腹腔引流管,既能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又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9年期间210例腹腔镜腹部手术中应用钛夹固定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资料。结果210例引流管放置5~20d,平均8.5d,无引流管漂移、挪位和引流不畅发生,且拔管顺利,未出现腹腔积液、腹腔脓肿、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部手术中,用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方法简单,引流效果可靠,疗效安全肯定,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22例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4~7 d者6例,7~10 d者16例。引流管拔除困难的原因1例为固定引流管的缝线从引流管穿过,4例为腹壁戳孔偏小,2例为引流管扭曲,9例为组织嵌入引流管内口或引流管侧孔(其中5例为纤维条索,4例为大网膜),6例无法确定原因。5例通过持续均匀用力牵引拔除,1例拆除缝合固定线拔除,8例通过旋转、来回牵拉或推送引流管拔除,8例应用持续重力牵引法拔除,无并发副损伤。结论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来处理难以拔除的引流管,持续重力牵引法适宜于常规方法不能拔除的引流管。减少不必要的引流管放置,放置引流管时注意其细节和及时拔除引流管可避免引流管的拔除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固定胸腔引流管的有效措施.方法 自行研制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应用于2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固定效果满意度,有无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发生.结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胸腔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疼痛可耐受,患者对固定效果满意.结论 此固定器可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引流管固定,能有效解决胸腔引流管滑脱和术后疼痛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引流辅助装置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524例进行腹部手术后安置腹盆腔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装置固定组应用引流管辅助装置行腹腔引流管固定(264例),缝合固定组采用传统皮肤缝线固定引流管方式(260例)。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引流管操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疼痛分级、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装置固定组引流管调整时间为(30±10.8)s,明显短于缝合固定组的调整时间(571±410.2)s(P0.05);装置固定组疼痛评分(3.3±3.91)分,而缝合固定组(4.7±4.02)分,装置固定组优于缝合固定组(P0.05);同时引流管堵塞率、调整困难,感染,置管时间,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1),装置固定组无引流管断裂、拔出困难、二次手术等并发症情况。结论引流管辅助装置在术后操作相对简单、方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因引流管安置造成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时是否需要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无腹腔引流组(59例),不放置腹腔引流管;(2)腹腔引流组(61例),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两组均采用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使用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腹腔引流组与腹腔引流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无腹腔引流组术后疼痛指数明显降低。结论限期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中不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嘉兴市中医医院普外科1 189例行腹部手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89例腹部手术中28例出现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困难性拔管5例,腹腔出血5例,引流管断裂3例,T管固定线脱落胆漏2例,皮肤瘘管形成3例及大网膜疝10例。困难性拔管经反复尝试均顺利拔出;腹腔出血经再次手术止血治疗痊愈;引流管断裂经再次手术取出残端;胆漏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后康复;皮肤瘘管病程长,治愈缓慢;大网膜疝患者部分可轻轻回纳即可,若合并出血可结扎止血后回纳腹腔;各并发症经处理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 腹腔引流管拔管并发症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一旦出现需及时处理。临床医师需加强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腹腔脏器手术,尤其是消化系统(肝胆胰、胃肠)手术,关腹前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现有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方式主要为缝线固定法与以其为基础的强化固定方式。缝线固定法常常引起皮肤牵拉、切割疼痛,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并且存在较高的脱管风险。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创新性地采用免缝合的皮肤胶带-连接软管-半环卡扣三重固定,避免了对引流管创口周围皮肤的损伤,减少了皮肤疼痛感。可拆卸组件的灵活性与气囊的可塑性性提供了较高的兼容性,适用于各部位创面、各类型腹腔引流管的固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气囊引流管行结肠旁路引流在医源性结肠穿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采用自行设计的结肠气囊引流管治疗的8例医源性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结肠穿孔在内镜下金属夹和(或)尼龙绳缝合后。将自制气囊引流管在内镜直视下留置于肠腔内.引流管前端气囊充气后固定于穿孔部位的近口侧.后端固定于患者臀部并行持续引流肠液及粪便。结果8例患者气囊引流管均成功放置并引流通畅.穿孔均完全愈合.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气囊引流管旁路引流时间3-10(平均7.6)d,1例患者术后3d复查结肠镜,发现气囊导管移位,予以内镜下校正。所有8例患者气囊引流管均顺利拔除。拔除后肠壁气囊固定部位无溃疡穿孔发生。术后随访12-36(平均25.4)个月,全组患者术后无慢性肠瘘、粘连性肠梗阻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自制气囊引流管行结肠旁路引流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简单、安全并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腹部外科术后置有橡胶引流管的患者中运用无负压拔管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腹部外科术后置有橡胶引流管的患者167例,采用传统拔管法的8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无负压拔管法的8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疼痛程度及拔第2根引流管前焦虑水平。结果观察组拔管时疼痛程度及拔第2根引流管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无负压拔管法能减轻拔管时患者疼痛不适,降低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中,我们面对各种消化道瘘的引流管,常需要考虑如何固定避免其脱落。瘘口旁就近缝扎皮肤,使用丝线固定引流管,还是采用蝶形胶布缠绕引流管固定,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能大家都尝试过,总之对于消化道瘘的引流管固定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笔者之前介绍了一种谭氏引流管固定法[1-2],不仅廉价,而且固定效果确切。近期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对1例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泌尿造口袋用于创伤性胰腺损伤术后胰瘘患者腹腔引流,有效收集引流液,减少引流管周围皮肤浸渍。方法根据患者术中安置腹腔引流管的位置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结合不同泌尿造口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造口袋进行腹腔引流。结果使用泌尿造口袋后,6例患者引流液收集效果好,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平均37.8d。术后无一例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使用泌尿造口袋对胰腺术后胰瘘患者的腹腔引流管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引流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腔腹腔引流管在胃穿孔、吻合口瘘保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的45例胃穿孔及吻合口瘘患者应用三腔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资料,并与42例单腔引流管引流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三腔组患者均有效控制腹膜炎,使胃穿孔及吻合口瘘愈合,效果优于单腔组。结论老年患者、有手术禁忌证者出现消化道穿孔或吻合口瘘,可应用三腔腹腔引流管冲洗及进行充分的引流,结合肠外静脉营养支持,加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多数可保守治疗成功,避免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肋骨三维CT联合超声定位分区域钛板内固定法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总结杭州市富阳区第一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3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其中19例为定位组,采用肋骨三维CT联合超声定位分区域钛板内固定法,定位后分区域(一般选择2~4处邻近的需手术处理的骨折部位为1个区域)做精准的小切口,不同区域的切口采用不同方法游离筋膜以及肌肉组织;另外19例为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切口钛板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每个区域肋骨骨折部位探查固定的时间、术中胸壁是否放置引流管,以及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胸廓形状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随访至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骨折断端骨性愈合,无严重并发症。与传统组比较,虽然手术固定材料相同,但定位组手术切口长度变小(P<0.01)、探查固定肋骨骨折断端的时间变短、胸壁不需放置引流管(P<0.01)、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 结论肋骨三维CT联合超声定位分区域钛板内固定法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简单方便,缩短了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胸壁不需放置引流,减轻术后疼痛,可以在肋骨骨折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引流夹在整形外科术后各部位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整形外科手术后留置空针引流管的1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3M胶带方法固定,观察组采用自制引流夹方法固定。比较两组引流管固定和松解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固定及松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3M胶带固定方法相比,自制引流夹固定方法方便操作,可节省护理人员每次更换时间,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alsted缝合法(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血管病组腰大池置管引流术81例。在置管操作过程中分别采用了Halsted缝合法和普通引流管固定方法固定引流管。对比分析置管后患者并发颅内感染,引流管滑脱,断裂以及穿刺部位脑脊液漏,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81例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使用Halsted缝合法固定引流管27例,未使用Halsted缝合法固定引流管54例。在感染、引流管滑脱、断裂等方面,使用Halsted缝合组和未使用组无明显差异(P&gt;0.05);在穿刺部位渗血,脑脊液漏等方面,两组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Halsted缝合法有效的减少了颅内感染,引流管滑脱,断裂以及穿刺部位脑脊液漏,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6例全内脏反位型左位胆囊结石,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脐部做一长约1.5 cm弧形切口,采用隧道法置入3个trocar,使用曲线型器械完成手术。6例均获成功,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手术时是否需要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方法 将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无腹腔引流组(51例)不放置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组(49例)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两组病人均采用胃癌D2式切除术,使用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无腹腔引流组与腹腔引流组相比,术后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择期胃癌根治切除术中不常规预防性地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16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0例中1487例(90.1%)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63例中159例(97.5%)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48h拔除,康复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多数LC术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