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2.
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新生儿HIE病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脑电图检查表现。结果:69例HIE患儿的EEG异常率为73.9%(51/69);其中EEG轻度异常为44.2%(23/52),中度为42.3%(22/52),重度为13.5%(7/52)。EEG异常率轻度HIE为55.3%(21/38),中度HIE为96.2%(25/26),重度为HIE的EEG全部为重度异常(100%)。结论:脑电图能客观、直接地反映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早期发现窒息缺氧后脑功能异常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电图 (EEG)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0例HIE患儿进行EEG监测并评价EEG结果与临床后遗症的关系。结果 :EEG总异常率为 6 2 % (31/ 5 0 ) ,轻、中和重度异常率分别为 2 9%、4 8%和 2 3% ,临床病情轻、中和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 2 6 %、77%和 10 0 %。EEG轻度异常者其临床后遗症发生率为 4 % ,EEG中、重度异常者其发生率则为 38%。结论 :EEG异常率与HIE临床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EEG异常程度越重则临床后遗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长时程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高危儿室住院的52例HIE的患儿进行12~24 h的EEG监测,将其脑电信息储存,采用(日)福山幸夫"新生儿异常EEG"诊断标准进行回放分析。并随访35例患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背景脑电活动降低,异常率占67%,且临床为中、重型HIE患儿的EEG异常率(100%),明显高于轻型HIE患儿的异常率(39%)(P<0.01)。EEG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留有后遗症的几率(8/24,33%)高于轻型EEG背景活动降低者的几率(2/28,7%)(P<0.05)。在出生>1周后的新生儿。EEG仍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的患儿,留有癫癎、脑瘫的几率(11例均有后遗症)明显高于出生后1周内背景脑电活动降低患儿的几率(4/13,31%) (P<0.01)。结论:EEG表现为轻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良好,中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不良,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极差。因此长时程脑电监测对新生儿HIE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电图(EEG )检查对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出院6个月后对EEG异常的50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果:51例中50例为异常EEG ,异常率为98%,其中轻度异常17例(33%),中度异常26例(51%),重度异常7例(14%)。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至少3周,出院半年时随访,17例原EEG轻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5例(29%),26例中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18例(69%),7例重度异常者预后均差(100%)。3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趋势检验,3组的预后差率与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EG对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 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长程脑电图(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长程EEG资料,并与对照组40例脑梗死后无癫痫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EEG与长程EEG检查比较:常规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长程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35例,占80%,中、重度异常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长程EEG异常率为95%;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痫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程EEG监测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痫发作、观察病情变化、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EG检查对HIE病情判定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52例HIE新生儿进行EEG分析。结果HIE异常率78.8%,其中轻度HIE异常率为60%,中度82.1%,重度100%。结论EEG能够客观直接地反映脑功能状态及其损害程度,可判定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UIE)生后一周内脑电图背景活动变化及其在HIE早期诊断和神经学预后评估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05年9月-2007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45例HIE患儿在生后一周内进行脑电图描记,并将EGG监测结果与HIE患儿临床分度在生后1、3、6、9、12及18个月时的神经学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脑电图背景活动在HIE早期诊断和神经学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45例窒息儿其中轻度窒息32例,重度窒息13例,并据胎龄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足月儿组36.8%和早产儿组57.7%。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3%和11.5%。轻度窒息组脑电图异常43.8%,重度窒息组61.5%。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1%和23.1%。研究表明早产儿脑电图重度异常率高于足月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HIE新生儿生后一周内进行脑电图背景活动分析能早期预测HIE病情轻重程度并预测其神经学预后,对早期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脑电图(EEG)的动态改变。方法:对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观察组)和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痫发作病人(病例对照组)的EEG和卒中病灶分布、范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癫痫发作形式及频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40例的病灶分布主要在颞叶、额叶及顶叶,初次NIHSS评分为4.8(±2.03)分,癫痫发作类型主要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病例对照组20例的病灶分布在顶、枕、额、颞叶、基底节和小脑,初次NIHSS评分为4.7(±2.27)分,经t检验统计表明,NIHSS评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50);初次检查病例对照组的EEG异常率为50%,其中轻度异常占异常总数的70%,中度占30%;观察组的EEG异常率为95%,其中轻度异常仅占异常总数的21%,中度和重度异常占79%;健康对照组的EEG异常率很低,仅为20%,且仅表现为轻度异常;经Х^2检验,Х^2=46.54,P〈0.005,表明三组间EEG的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在随后的3次复查中,随着NIHSS评分的改善,癫痫发作的频数降低,EEG的异常程度也下降,以第60天时最为显著。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的EEG检查有较高的异常率,对指导其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的惊厥与脑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首次睡眠脑电图(EEG)分析,观察脑功能状况。结果:重度窒息的EEG异常率100%,痫波发放阳性率达70%(21例),轻度窒息EEG异常率86%,痫波发放占55%(12例)。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之一,窒息越重,EEG阳性率越高。EEG是检查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应。尤其是HIE合并惊厥,EEG具有预测性的远期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意义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HIE患儿80例,在住院24 h内进行VEEG检查。异常者于14 d、42 d、3个月、6个月时复查,并随访1年,通过采集到的脑电及图像信号进行回放分析,并结合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80例确诊的新生儿HIE中,轻度HIE、中度HIE、重度HIE组VEEG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8.8%、21.2%、20.0%;HIE重度组脑电图异常率为100%,中度组为88.5%,轻度组为65.7%(P0.05);且HIE重度组发生重度脑电图异常率68.8%(11/16例),中度组15.4%(4/26例),轻度组2.6%(1/38例)(P0.01);VEEG对HIE诊断阳性率80%高于MRI阳性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诊80例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死亡2例,脑电图多表现持续重度异常。结论:对HIE患儿在住院24 h内早期进行VEEG检查,有助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脑电图异常程度与HIE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基本成正相关,对脑电图持续重度异常的HIE患儿,发生脑损伤的机会非常高,应鼓励尽早在42 d内进行有效治疗,在3个月内尽早干预、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新生儿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772例,其中男474例,女298例,平均胎龄(37±3)周,出生时体重(3±0.92)kg,采用EEG描记不同疾病新生儿的脑电活动。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出血的EEG异常率分别为59.2%、35.5%、24.4%、66.7%和33.3%。结论:EEG检查能较全面、动态地评价新生儿脑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亚临床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EG监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0例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EEG监测及头颅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中并发脑炎(进展组)21例患儿中,13例在临床出现脑炎征象前EEG检查即已发现有异常,异常率达61.9%,而病程中未并发脑炎者(非进展组)中EEG仅9.31%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脑电异常的手足口病患儿作头颅MRI检查仅发现3例有信号异常,阳性率仅为13%。对2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包括入院时即发现有脑炎者8例))作EEG监测,并追踪其病情转归,发现死亡组EEG异常程度更明显,EEG为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尤差(P〈0.05)。结论:EEG检查能反映脑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EEG监测有助于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发现。EEG出现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差,连续多次EEG追踪监测对疾病转归预测可能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脑电图(EEG)监测作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5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分别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15天进行EEG监测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能力测定(NBNA).结果:在出生后第3天,两组EEG异常率无差异,但在第15天,尼莫地平组的中、重度HIE新生儿的EEG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功率谱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EG表现为惊厥性放电平均波幅降低,放电持续时间缩短,放电数量减少;临床表现为惊厥发作次数减少(P<0.05);NBNA评分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反射和肌张力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HIE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对中、重度HIE患儿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理高原地区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出生6h以内入院,临床诊断为HIE的84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HIE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中、重度3组,在生后1 h内行动脉血气分析,6 h内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测,持续监测2~4 h,依据aEEG分类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3组,在生后3~7 d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4月龄时进行《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评估,分析HIE临床分度与aEEG分类结果的相关性,以及Apgar评分、血气分析、头颅MRI及发育商与aEEG分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IE临床分度与aEEG分类结果、aEEG分类结果与头颅MRI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性分别为:等级相关系数r=0.527,P<0.001;r=0.567,P<0.001;不同aEEG分类结果患儿在不同时间的Apgar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生后1 h内pH、碱剩余(BE)与aEEG分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AEEG)与同步录像结合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1126例患者在配备有SONY-485P型可调式数字摄像镜头监测病房内进行24h便携式脑电图监测。在EEG数据回放分析时,结合同步图像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周围环境,有效地识别各种干扰伪差及其来源,观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结果:1126例患者中EEG正常270例(23.98%),EEG异常856例,异常检出率为76.02%。其中确诊为癫痫者268例(78.13%),疑似癫痫者588例(75.09%),确诊癫痫组EEG异常率虽高于疑似癫痫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EEG有痢样放电者618例,占总异常的72.20%。确诊癫痫组有痫样放电者230例,占异常者的85.82%;疑似癫痫组有388例,占异常者的65.99%,确诊癫痫组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疑似癫痫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1126例在行EEG监测的同时进行同步视频连续录像,拍摄到98例患者有临床发作,其中69例发作期EEG可见痫样放电;29例癫痫患者临床发作时、发作间期均未见痫样放电。结论:AEEG结合视频录像,在尽可能不限制患者活动状态的前提下,通过视频录像记录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同步EEG对照分析,有效地提高了EEG痫样放电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内出血急性期(72 h内)脑电图(EEG)的改变规律,并分析脑电活动改变与临床各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后72 h内进行床旁EEG检查的51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的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EEG的总异常率为98%,EEG改变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病情轻重、预后等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EEG对早期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的定位、定侧、病情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入院时日龄在24h以内的足月新生儿63例,均符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标准并按其临床分度将HIE患儿分为亚临床型、轻、中、重度。同时在入院后即行脑电图(EEG)检查均有异常,按EEG结果分为轻、中、重度异常并随机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与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二者脑电图(EEG)表现。方法:50例轻度AD患者(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7.3岁,病程1~5年)和50例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5.2岁,病程15年)接受EEG检查。分析两者EEG的异常率。结果:50例轻度AD患者EEG异常者39例(异常率78%):广泛轻度异常者23例(46%),中度异常13例(26%),重度异常3例(6%);50例抑郁症假性痴呆患者EEG仅有8例(16%)异常,其中轻度异常6例(12%),中度异常2例(4%),其余均为正常或正常范围EEG。统计学处理表明二者的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EG可作鉴别AD与假性痴呆的一项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各种发作类型癫痫及其与脑电图(EEG)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52例确诊癫痫患者行规范的病史询问及长程EEG监测(描记时间10~15h),并按照1981年ILAE分类和名词委员会推荐的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案进行发作症状的分类,按照1989年II,AE推荐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作出诊断,分析其发作类型和EE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52例中,EEG异常246例,异常率为69.9%,24例(6.8%)记录到临床发作。EEG异常率与发作频率相关,每月发作大于4次者较每月发作少于4次者EEG异常率显著升高(P=0.014)。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患者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929),但前者更多表现为EEG局限性异常(P=0.014)。结论:规范的长程EEG检查异常率较高,EEG异常率与发作频率相关,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患者的EEG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