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夜班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夜班不同子丑时交班时间点对夜班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制调查表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459名夜班护士调查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夜班护士在4个不同交班时间(0:00am,0:30am,1:00am,1:30am)的睡眠情况。结果夜班护士睡眠总分得分(7.47±3.05)分。夜班护士不同交接时间点睡眠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不同交班时间点的PSQI总分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除了1:00am与1:30am比较外,0:00am与0:30am,0:30am与1:00am,0:00am与1:00am比较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且0:00am0:30am1:00am。结论夜班子丑时段交班,夜班护士睡眠质量0:00am0:30am1:00am。夜班护士子时睡眠长期亏损,倡议管理者对夜班护士实行制订个性化日程,安排人文化管理,夜班交接时间点可根据季节、地域差异适当选择;护士们应做好职业防护,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某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108名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科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人组,除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外,总分及其他5个成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6.3%的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7分;不同职称、工龄、夜班频数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职称、工龄、夜班频数是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门诊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定期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患者的睡眠情况。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睡眠状况。结果干预后抑郁症患者PSQI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催眠药物因子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睡眠剥夺对夜班护士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存在睡眠剥夺夜班护士14例和无睡眠剥夺非夜班护士12例,分别作为睡眠剥夺组(SDG)和非睡眠剥夺组(NSDG)。采用睡眠日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估情绪状态;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评自我效能感。结果 SDG护士睡眠时间、PSQI评分低于NSDG护士,SDG护士睡眠障碍率高于NSDG护士,睡眠时间和PSQI评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G护士消极情绪分量表评分增加,积极性情绪分量表评分减少,其中愤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茫、精力-活力4个分量表评分以及情绪紊乱总分(TM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G与NSDG护士GSES总分分别为(1.71±1.05)分和(2.67±1.1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睡眠剥夺组护士,睡眠剥夺组护士出现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情绪状态恶化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减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对心绞痛合并严重焦虑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心绞痛合并严重焦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比较2组SAS评分、SDS评分和PSQI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2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PSQI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PSQI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应用在心绞痛合并严重焦虑患者的睡眠护理中,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对照组实施穴位按摩。两组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8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干预前、干预后2周、4周、8周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及Flinders疲劳量表(FFS)评价失眠严重程度及日间疲劳程度。结果 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5个成分得分、ISI及FFS在干预后各时间点的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睡眠效率成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SI、FFS、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5个成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两者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干预前后各时间点的PSQI、ISI及FFS得分进一步两两比较,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精油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日间疲劳程度,效果优于穴位按摩,且随时间增加疗效增强。  相似文献   

7.
孙静意 《天津护理》2014,22(6):511-512
目的:探讨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符合失眠症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入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护理干预前进行问卷调查,评分7分为睡眠质量问题的界值,共入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措施外进行睡前松弛疗法、睡前行为干预、睡眠质量干预。实施干预后2周再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入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总得分项目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项目得分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睡眠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对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AF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访,并发放康复手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中除睡眠障碍维度外其余得分也均低于干预前,但仅PSQI总分、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多模态居家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并减少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5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存在睡眠障碍的夜班护士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护士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神阙穴贴敷,而对照组护士给予西药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0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士的PSQI各因子得分、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贴敷能够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6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平均睡眠时间为(7.18±1.319)h,男护士睡眠时间低于女护士(P<0.05);睡眠质量较好(PSQI总分≤7分)护士占被调查者68.75%,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总分>7分)占被调查者31.25%,两组PSQI各成分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学历、婚姻状态、技术职称在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的护士及6~15年护龄的受试者PSQI得分最高(P<0.05);20~30岁、中专学历、单身护士群体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最高(P<0.01);PSQI的7个成分得分及总分与焦虑情绪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低于普通人群,1/3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与人口学因素及焦虑情绪存在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霞  雷艳  胡德英  邓先锋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1):1015-1018
目的探讨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一线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第1批支援肿瘤中心定点医院隔离病房的121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危机三级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隔离病房一线护理人员的GAD-7、PHQ-9及PSQI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有效减轻了一线护士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了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男护生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某医科大学2005-2008级105名男护生及同期的105名女护生进行测评。结果(1)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界限,19.8%的男护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43.6%)、睡眠质量差(17.8%)和入睡时间长(17.8%)。本、专科男护生和男女护生在PSQI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科男护生的日间功能得分显著高于专科生(t=2.066,P0.05),男护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同期调查的女护生(t=-2.965,P0.01)。(2)男护生与普通大学男生、医科大学男生的PSQI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男生,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的得分显著低于医科大学男生。(3)不同睡眠质量状况的男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敌意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男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0.265≤r≤0.513),与PSQI各项目得分中的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均呈正相关(0.229≤r≤0.482)。结论学校应重视男护生的睡眠质量问题,促进男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失眠症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福州市三家三甲级医院ICU科室在职在岗的45名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45名护士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与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保证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减压坊"的减压技术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纳入阳性项目数大于30的护士6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干预组采用"减压坊"的减压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斯堡睡眠指数(PSQ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两组人员进行评估。结果 :1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SCL-90、SAS、SDS、PSQI、S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SDS、PSQI、SSR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自身干预前后SAS、SDS、PSQI、SS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坊"的减压技术可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状况,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夜班护士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及护理差错的影响.方法 选取存在睡眠剥夺夜班护士14例和无睡眠剥夺非夜班护士12例,分别作为睡眠剥夺组(SDG)和非睡眠剥夺组(NSDG).采用睡眠日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定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估情绪状态;回忆、查找和记录护理差错的发生例数.结果 SDG护士睡眠时间、PSQI评分低于NSDG护士,睡眠障碍率高于NSDG护士,睡眠时间和PSQI评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G护士消极情绪分量表评分增加,积极性情绪分量表评分减少,其中愤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茫、精力-活力4个分量表评分以及情绪紊乱总分(TM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G护士护理差错发生例数高于NSDG护士,其中小护理差错(LNE)和人均护理差错(NEPP)发生次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非睡眠剥夺组护士,睡眠剥夺组护士出现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情绪状态恶化和护理差错发生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接受常规ICU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得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得分变化。结果:护理48 h、护理72 h和护理96 h时,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前后比较显示护理后2组患者的PSQI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莼 《护理研究》2015,(6):713-715
[目的]观察加减归脾汤对改善护士的睡眠障碍的效果,为归脾汤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0名有睡眠障碍的夜班护士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人,观察组采用中医加减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护士PSQI评分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焦虑及抑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归脾汤可有效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采用手绘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护理查房对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患者满意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心外科ICU的48名护士,按护理层级随机分配,于2017年8—11月设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查房;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设立观察组,进行手绘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护理查房,2组均每个月底查房,各持续4个月。采用评判性思维测评量表(CTDI-CV),测量干预前后2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采用本院ICU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比较干预前后ICU患者的满意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干预前后ICU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除了认知成熟度之外,其他条目分数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实施前后ICU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总分及各条目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实施后ICU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绘思维导图结合人形图护理查房,可提高ICU护士的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还可提高ICU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及睡眠质量,是培养与提高ICU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及自我价值体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治疗社区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干预组67例,两组患者在接受辨证施治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得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干预)后,除睡眠障碍外,PSQI总分与睡眠质量等5个维度得分均明显较治疗(干预)前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干预)后,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总分方面,干预组患者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治疗社区失眠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的状况,探索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可能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与对策,为改善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宜昌市三甲医院的700例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拟的临床医护人员睡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08份,有效回收率为86.86%。【结果】不同从事职业时间的护士的日间功能和睡眠质量因子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工作时间5年以下的睡眠质量因子总分较少,不同夜班次数的护士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上有明显差异,夜班次数越少护士的睡眠质量因子总分越小,不同的职业态度护士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工作非常满意的护士的睡眠质量因子总分最少,不同学历的护士的入睡时间因子和日间功能因子及总分上,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结论】睡眠质量障碍与夜班次数,工作态度,学历,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自我睡眠意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