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治疗意义。方法按病程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257例)与恢复期治疗组(178例)两组。急性期治疗组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治疗,恢复期治疗组入院即开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肢的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急性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急性期治疗组疗效优于恢复期治疗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有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专项肌力练习与下肢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后遗留下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出院后2组患者针对个体化危险因素均给予规范的药物预防卒中再发风险因素控制,对照组出院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卒中后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与我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的肢体康复训练。训练计划由专门人员指导进行。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患肢骨骼肌含量、下肢肌群肌力测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FMA评分及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FMA评分及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肌力练习与下肢平衡训练能明显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肉张力情况以及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张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世界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后偏瘫则是脑卒中后患者最常出现的功能障碍.大多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远端功能的恢复较差,常遗留有足下垂和内翻,严重影响患者的步态,并易引起下肢损伤,导致摔倒.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下垂和内翻有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运动训练、踝足矫形器治疗、低频电刺激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和内翻的康复治疗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张恩达  张玲  王峪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51-295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包括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PNF技术)治疗,治疗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用Fugl-Meyel评分(FMA)下肢部分及改良Barther指数(MBI)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观察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FMA评分及MBI评分的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患者治疗药物方案相同,对照组给予社区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生物肌电反馈训练。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AM)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DSS、QOLI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QOLI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下肢功能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骨骼肌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社会功能障碍,促进卒中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及对肌力即刻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60例,单一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上下肢肌力及上下肢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单一组(85.00%),与单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单一组的上下肢肌力和iEMGu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的上下肢肌力和iEMGu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力和iEMGu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增强患肢肌力即刻效应,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躯干功能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价值,提高临床康复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肇庆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躯干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躯干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值得临床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肌肉触发刺激对迟缓期偏瘫患者疗效.方法 将80名处于迟缓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肌电组与对照组.对照纽应用康复PT治疗、康复OT治疗.肌电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生物刺激反馈系统的肌电触发刺激训练.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评级情况和达到预定等级的天数.结果 肌电组评级高于对照组;肌电组达到预定等级的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肌电触发刺激训练可以缩短偏瘫患者迟缓期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疗效。方法通过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正确的卧姿和翻身活动方法,挛缩的预防,失语症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06例脑卒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很大帮助。结论正确的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能明显的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不但有肢体功能障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面部表情存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恢复肢体功能上,而忽视了面部表情肌的恢复,如果患者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正规、集中的康复训练,将会在面部遗留一些卒中后的痕迹,表情肌功能障碍同时也会影响吞咽、咀嚼、言语等方面的功能活动,使患者在交流和社会交往中感到自卑。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得到系统的康复训练,笔者建议在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也应注意面部表情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存活患者仍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康复治疗护理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足下垂等继发障碍,使偏瘫肢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是减轻和预防致残的关键。我们对脑卒中105例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约2/3的患者遗留有不同功能障碍.有氧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再发风险.抗阻训练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偏瘫侧的肌力,改善步态,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肌肉质量、胰岛素敏感性.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的运动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刺激疗法。40d后,比较两组卧位躯干肌屈曲动作时主动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分值。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变化(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在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刺激综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对上下肢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06~2020-06就诊本院的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Lindmark平衡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结果:护理前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Lindmark平衡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股四头肌、胭绳肌MMT分级提升更为显著(P<0.05).结论: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神经肌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下肢肌力,有助于上下肢康复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治疗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 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急救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随之而来的致残率明显上升,约有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又以偏瘫的发生率最高;在发病后3周内,约90%的患者会出现肢体痉挛,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痉挛是由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同义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病,偏瘫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及时予以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障碍。有专家指出,脑卒中患者运动神经元损伤是造成神经支配躯干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我院在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对躯干控制训练在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肌电反馈组和丁苯酞联合肌电反馈组(联合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供血等常规药物治疗2周,肌电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联合组在肌电反馈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点滴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及治疗的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肌电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80%、96.67%,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及肌电反馈组.结论 应用丁苯酞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且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不论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脑卒中60%~80%患者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痉挛,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了沉重的负担[1]。本研究通过观察艾灸联合水中运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关指标,评估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西医诊断标准:1根据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1995年)的"各类脑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