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宏韬  顾雪峰  吴平 《安徽医药》2005,9(12):917-918
目的观察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同时检测血清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的IgM抗体.结果重度COPD患者IgM抗体阳性和两种及多种病毒感染例数明显高于轻、中度COPD患者.结论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甘洪 《河北医药》2013,35(16):2429-2431
目的探讨L-精氨酸通过干预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和一氧化氮含量对慢性阻塞性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精氨酸静脉滴注。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P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PAP数值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EF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SaO2值均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NO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O升高显著,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L-精氨酸通过干预血流动力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结果为L-精氨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程涛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25-12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肺动脉高压变化与肺栓塞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其中合并肺栓塞(PE)40例设为对照组,无肺栓塞(PE)2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等指标是COPD合并肺栓塞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此需要引起重视并通过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乐永宏  张敏  许嗣磊 《江西医药》2013,48(7):592-5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肺动脉高压COPD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动脉压轻度增高患者15例,中度增高患者10例,重度增高患者5例,肺动脉压正常COPD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70例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动脉压正常、轻度增高、中度增高和重度增高COPD患者之间的血清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清HCY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011年7月~2012年3月诊断的59例COPD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变化与肺功能无相关性(r=0.217,P=0.105).结论 肺功能的损害与肺动脉压的形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8.
余彩娥  薛梅 《云南医药》2010,(5):498-5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其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COPD患者依据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级;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单纯COPD组(PASP〈40mmHg)。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2%,进一步分层发现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27%、29%和54%(χ2=9.04,P〈0.05),两两比较仅极重度COPD组与轻度COPD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及单纯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FEV1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DLCO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2,r=-0.52,r=-0.38,均P〈0.01),PASP与PaO2相关性更强(r=-0.61,P〈0.01)。结论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气流受限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并非单一因素,部分COPD患者存在与气流受限"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9.
刘仪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57-158
目的研究BODE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2例COPD患者根据FEV1值分为≥1 L组(n=25例)及<1 L组(17例),根据BODE评分分为≥5分组(n=19例)及<5分组(23例),比较各组SOLDQ评分、机械通气次数、AECOPD次数、呼吸衰竭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观察FEV1及BODE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FEV1≥1 L组机械通气次数、AECOPD次数、呼吸衰竭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FEV1<1 L组(P<0.05),而SOLDQ评分明显高于FEV1<1 L组(P<0.05);BODE≥5分组机械通气次数、AECOPD次数、呼吸衰竭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BODE<5分组(P<0.05),而SOLDQ评分明显低于BODE<5分组(P<0.05);BODE评分与各指标呈正相关(P<0.05),而FEV1与各指标呈负相关(P<0.05),BODE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FEV1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论 BODE评分系统较FEV1更能准确评价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的变化,并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肺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FEV1和FVC均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血浆内皮素等变化的疗效。方法临床统计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氨氯地平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一次,对照组每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结果治疗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呼吸困难改善更为明显,肺功能改善也更为明显。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能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与肺动脉压力(PAS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PASP水平分为3组,轻度组(30≤PASP<35mmHg);中度组(35≤PASP<40mmHg);重度组(PASP≥40mmHg)。同期选择该院诊断COPD未患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24h内抽取4组肘静脉血检测CRP、IL-6、ET-1、INF-α水平,比较4组CRP、IL-6、ET-1、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组CRP、IL-6、ET-1、INF-α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PD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水平呈直线相关( r=0.541,0.479,0.495,0.573, 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CRP、IL-6、ET-1、INF-α水平在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浆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阻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1(miRNA-21)表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70例分为单纯COPD组(A组 ,40例)和COPD并发PH组(B组 ,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C组 ,30例).检测血清miRNA-21表达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 ,心脏彩超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B组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与C组(P<0 .01).miRNA-21与肺动脉收缩压和NT-pro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和 0.44 ,P<0 .05 ).ROC 曲线分析显示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 (95% CI= 0.762-0.926);取临界值2.18时 ,其诊断COPD患者并发PH的灵敏度为76.7% ,特异度为80.8% .结论COPD并发PH患者血清中miRNA-21明显升高 ,可能作为COPD患者并发 PH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袁菲  陈慧  朱丹  陈芙蓉  余岚  陈卫松  徐继林 《江苏医药》2021,47(12):1219-1222,封2
目的 探讨IL-17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147例(COP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15例(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IL-17A基因rs2275913、rs197422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建  汪久龙  徐裕丰 《河北医药》2023,(7):1057-1060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病情程度,并分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6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评估患者病情程度,依据GOLD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由研究者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统计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比较,分析慢阻肺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196例慢阻肺患者经GOLD分级评估,GOLD分级1级45例,GOLD分级2级84例,GOLD分级3级67例;3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家族慢阻肺史、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酗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D3+、CD4+、CD8+、CD4+/CD8+水平依次低于中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D3+、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天1次,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CRP、IL-6、ET-1、INF-α水平变化。比较治疗A、B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B组降低幅度大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汀钙可以明显降低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爱平  郭韶梅 《江西医药》2012,47(10):858-859,927
目的评价吡那地尔(e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COPD合并PH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89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那地尔缓释胶囊25mg,2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压收缩压(PAPs)、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02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Iti,(PaC02)、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血压(BP)。结果A组治疗后PAPs、ET-1、PaCO2、及BP均有明显下降,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愀0.05);而PaO2、FEV1%Pred、FEV1/FVC%及6MWD有显著提高,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通过降低血浆ET-1浓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平喘、化痰、解除痉挛以及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功能、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较对照组的76.09%显著提高,2组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FEV1、FEV1/FVC、FVC、SpO2、PaCO2、PaO2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FVC、SpO2、PaCO2、PaO2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ASP、mPAP、PVR、RVESD、RVEF、6MWD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ASP、PVR、RVESD、RVEF、6 MWD明显较对照组提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eNOS、hs-CRP、TNF-α、IL-1、IL-6、ET-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eNOS、hs-CRP、TNF-α、IL-1、IL-6、ET-1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肺功能及右心功能,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