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的增加,胫骨平台骨折越来越常见。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占老年骨折的8%[1]。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和移位,对膝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陈彦  丁洪  翟建明  吴永智 《安徽医药》2014,18(4):711-712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微创治疗复位、内固定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选取39例经关节镜微创治疗的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10例髌骨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7例股骨髁骨折,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微创治疗效果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6±13)min,切口均为Ⅱ期愈合,未出现感染、下肢血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术后7~10d出院.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性愈合时间为3.1 ~4.5个月,术后1年HSS评分为(90 ±6)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26±9)°,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1例患者因过早下地活动引起胫骨平台塌陷,因拒绝再次手术遗留创伤性关节炎;1例患者因钢板压迫局部皮肤引起刺激症状,在术后12个月行手术取出.结论 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低能量损伤所致的膝关节内骨折效果较好,术中可修整关节软骨、半月板等周围组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镜引导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关节镜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本院骨外科治疗的1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其进行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达到骨性愈合,临床疗效根据Rasmusse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10例(71.43%)患者达到优,3例(21.43%)患者达到良,1例(7.14%)患者为可,优良率为92.86%。经观察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创口延迟愈合,皮肤坏死,关节内、创口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镜引导下微创手术,具有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海洋  袁彬  张旭鹏 《安徽医药》2011,15(5):614-614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Ⅲ型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8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5例胫骨平台Ⅲ型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均采用外髁翻书式劈开、骨折复位缺损处自体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优良率达100%。结论采用外髁翻书式劈开、骨折复位缺损处自体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Ⅲ型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复位内固定微创术结合中药熏蒸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9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试验组则实施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复位内固定微创术,两组患者均结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骨隧道宽度水平、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复位内固定微创术结合中药熏蒸可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的外科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后、外髁骨折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2.3岁(20~58岁),按AO分型:41-B2型22例,41-B3型11例,41-C5例,所有病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患者,行摄片及关节活动度检查,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2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所有病例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情况。结论:膝关节的后外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能更充分暴露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外髁,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1]。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及康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常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不稳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合并半月板,韧带,腓总神经等损伤,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1]及有效内固定,可早期行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关节的功能。为使患者早日康复,除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术后护理也很重要。现将2000-2007年收治的139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膝关节内及其周围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回顾72例采用动力髁加压钢板(DCS)、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和胫骨平台解剖钢板配合使用松质骨加压螺钉、自体植骨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及其周围骨折,结合患肢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结果67例获随访6~24个月,优良率高,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膝关节内及其周围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结合CPM主动锻炼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由高能量引起的膝关节损伤日益上升。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最重要的承重关节,其生理功能的稳定性依赖于关节内的骨性结构,即胫骨平台。虽然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约占胫骨平台骨折的4.3%左右[1],但由于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神经血管较多,导致复位固定较困难。若不及时救治,易引起关节面塌陷等严重后果,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胫骨平台后柱的骨折逐渐得到了临床  相似文献   

11.
郭艾军 《北方药学》2013,(10):116-116
目的:观察应用膝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0例,采用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3.2±0.3)个月;优良率为90%,无严重感染、创口延迟坏死以及内固定物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膝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迅速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方法将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5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关节面复位质量欠佳、术后镇痛、需要植皮或肌瓣/皮瓣修复的软组织缺损、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功能锻炼和规范的康复指导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2.174,18.751,17.333,283162,30247,25.301;P 0.05]。结论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关节面复位质量欠佳、术后镇痛、需要植皮或肌瓣/皮瓣修复的软组织缺损、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功能锻炼和规范的康复指导,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内骨折微创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23例髌骨骨折、19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股骨髁骨折、1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监视并辅助复位,微创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9~22个月,平均16个月.59例患者术后3d肿胀消退,术后6周伸屈功能正常,术后2个月骨折线模糊,6个月均已骨性愈合.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而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多因高能量钝性损伤所致,保守治疗不能恢复关节结构,多需手术治疗[1]。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按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应达到解剖复位,如果复位不良往往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对所有病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6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其中胫骨平台骨折40例,股骨远端骨折21例。常规行膝关节镜检查,观察关节腔内各结构的损伤情况,了解骨折的形态、移位方向和性质、软骨缺损及塌陷程度。在膝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最后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术后坚持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近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并能同时处理关节腔内其它合并损伤,骨折愈合快、能早期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30例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行骨折复位钢缆固定后再行膝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行分析。结果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试验组优良率80.0%,对照组优良率66.7%,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一期膝关节置换术,较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使得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减少膝关节僵硬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双钢板髓钉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1例,术后随诊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按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良率90.24%。结论应用切开复位钢板髓钉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使骨折解剖复位,双钢板支撑固定使骨折坚强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正>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重要结构,位于胫骨与股骨接触面。胫骨平台一旦发生骨折可导致膝关节肿胀疼痛、运动障碍、关节内积血等,且易造成韧带及半月板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1,2]。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根本方法,但由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导致肢体功能恢复缓慢,影响患者预后。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多种康复训练方法,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本研究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以探究其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4月间于我院骨科就诊的136例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给予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采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相比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膝关节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永忠 《江西医药》2014,(3):216-217
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病人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Hohl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Hohl评分为:11例优,4例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关节面无塌陷。结论选择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