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三峡库区沿江口岸的主要蚊类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各种蚊类的分子特征。方法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在三峡库区沿江5个口岸采集成蚊,形态学鉴定之后,再提取DNA,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蚊类的DNA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宜昌、万州、涪陵、寸滩和泸州捕获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共5个蚊种3 000余只,选取其中42只扩增COⅠ基因,获得5个蚊种的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658 bp,A+T含量为67.47%~69.71%。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遗传距离小于0.0215,不同蚊种间遗传距离为0.0742~0.1594。COⅠ基因核苷酸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均聚集成簇,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结论应用分子鉴定技术对三峡库区口岸蚊类进行鉴定,可为国境口岸蚊类鉴定提供溯源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差异性,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建立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设计l对扩增COI部分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等常见11种成蚊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依据COI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1种蚊虫的COI基因扩增片断长度均为650 bp左右,A+T含量为66.51%~69.97%。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8%~100.0%;不同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7.7%~91.8%。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从种的水平上看,白纹伊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等上述所有蚊种均聚集成簇,即同种之间呈明显的聚集,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在属的水平上,库蚊属、阿蚊属、伊蚊属等均聚集成簇,形成各自的单独一支;各属间,阿蚊属与伊蚊属先聚类,再分别与库蚊属、曼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属与上述蚊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本次研究中的COI基因差异可作为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分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为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提供帮助,也可为口岸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O I基因进行我国口岸常见蚊种分类鉴定。方法在云南、广东两地采集常见蚊虫,提取单只蚊虫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其一段CO I基因序列。分析基因同源性及进化情况。结果共测定了14种蚊虫的序列。同种不同地理株之间遗传距离在0~2.5%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6.6%~18.8%。对40只蚊虫的序列进行基因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首先聚类的是同种不同地理株之间,然后是库蚊属、伊蚊属、阿蚊属分别聚类,然后是3个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属则聚类为不同的分支,和形态学分类相一致。结论 CO I基因可以对常见蚊种进行有效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建口岸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为建立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扩增并测定在福建口岸采集的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蚊种COI基因扩增片段长度约500bp,A+T含量为65.61%~68.73%。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蚊种COI基因同源性为98.1%~100%,三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4.4%~87.7%;COI部分基因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蚊种COI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阿蚊属与伊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亚科位于系统进化树另一分支。〔结论〕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应用于福建国境口岸三蚊种的区分,弥补形态特征信息量不足等传统分类鉴定方法的缺点,为建立外来或新发现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蚊虫的rDNA-ITS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同蚊虫的rDNA-ITS2扩增片断长度不同,M2引物对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断分别为447bp-520bp、432bp-438bp、527bp-586bp、439bp-448bp和644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尖音库蚊组和三带喙库蚊聚类为库蚊属,再与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聚类为库蚊亚科,库蚊亚科再与中华按蚊进行聚类,分子进化与蚊虫形态学鉴定的亲缘关系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rDNA-ITS2分子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亚科、属和种的区分和确定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对国境口岸范围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沂机场鼠类和蚊类种群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机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临沂机场口岸选取机场公司办公区、航空配餐公司、机场餐厅、国际出发航站楼、人工湖及停机坪周围共6个监测点,2018—2020年每年1-12月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5-10月采用诱蚊灯法捕获蚊类,结合形态学鉴定和以线粒体COI基因为基础的分子鉴定对鼠类和蚊类进行分类,用荧光PCR方法检测鼠肺组织中的汉坦病毒、鼠疫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核酸,检测蚊类的登革病毒和乙脑病毒核酸。结果 2018—2020年,共捕鼠62只,分别为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麝鼩(Crocidura suaveolens),构成比分别为93.55%、4.84%和1.61%,其中优势种为小家鼠。共捕蚊2 205只,分别为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构成比分别为91.38%、7.35%和1.27%,其中优势种为淡色库蚊。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病原体核酸。结论基本掌握了临沂机场鼠类和蚊类的种群,为指导机场开展病媒生物防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不同生境、月份使用三种常见诱蚊设备开展成蚊监测,分析评价设备诱蚊效果,为有效开展口岸蚊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莆田口岸2013-2014年蚊类监测采集到的蚊虫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及数据对比分析,评价三种诱蚊设备的监测效果。结果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为调查地域的优势蚊种。紫外灯诱捕库蚊效果明显,灭蚊磁诱捕白纹伊蚊效果明显;CO2诱蚊灯对库蚊和伊蚊的诱捕效果均较明显,既能准确反映蚊虫密度,又能正确反映季节消长。结论 CO2诱蚊灯法可在国境口岸蚊类监测中推广使用,并建议配套完善口岸成蚊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荆门地区蚊虫种类、季节消长、夜间活动规律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蚊类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4种不同生境的采样点,使用紫外诱蚊灯诱集蚊类,并在蚊类活动高峰期进行夜间分时段诱集.所得蚊类样本经实验室分类鉴定、数据统计.结果 7月下旬蚊类密度最高,达到693只/(台·夜);夜间21∶00 ~23∶00和03∶00~05∶00蚊类密度较高,分别达到12只/(台·h)和10.5只/(台·h);调查所得1科5属13种蚊种中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骚扰阿蚊(Armigeres obturba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4种密度比较高;平原农村高峰期三带喙库蚊占82.57%,山区农村高峰期中华按蚊占64.33%.结论 荆门地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蚊类活动高峰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上旬;蚊类夜间活动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21∶00~23∶00和03∶00 ~05∶00;平原农村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山区农村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分子和氨基酸鉴定方法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设计1对扩增COI部分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COI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5种蚊种的COI基因扩增片断长度均为415bp,A+T含量为68.77%-70.6%。同源性比较表明,不同蚊种间COI片断碱基变异颠换数都明显高于转化数,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1%-93.7%和92.0%-99.3%。COI核苷酸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所有蚊虫的COI分子鉴定与其形态学结果吻合,但骚扰阿蚊位于一单独的分支上,其亲缘关系与其它蚊种最远。COI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系统进化与蚊虫形态学亲缘关系一致,库蚊属、伊蚊属、阿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中华按蚊与其它蚊种的亲缘关系最远。[结论]建立的COI核苷酸和氨基酸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属和种的区分,后者更能区分高级分类阶元亚科和正确反映蚊虫的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为广东口岸和其它国境口岸范围内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人帐诱法和CO2灯诱法的现场捕蚊效果。〔方法〕采用人帐诱法和CO2灯诱法进行蚊类调查。〔结果〕两种方法共捕获1307只蚊虫,经鉴定分别为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分别占各种类的比例为85.16%、9.49%、4.82%和0.53%,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2种方法捕获的蚊虫种类相同,但CO2灯诱法捕获的蚊虫密度指数129.0只/灯·h显著低于人帐诱法266.5只/帐·h。〔结论〕CO2灯诱法可作为蚊虫种群调查的一种手段,尤其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12.
张勤  张芳  高洁  王永亮 《口岸卫生控制》2021,26(4):57-59,63
目的 鉴定采集自河南口岸的蚊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条形码技术对蚊虫样本进行种属鉴定.分析所检蚊虫COI序列,对比分析同源性并且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采集自河南口岸的蚊种确认为东瀛伊蚊(Aedes nipponicus).结论 东瀛伊蚊在我国很少有报道,在河南口岸检出东瀛伊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深圳蛇口口岸蚊类分布情况并为蚊媒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08年5月—2009年6月对蛇口口岸进行了蚊类调查。成蚊采用人工诱捕法;幼虫采用集卵器法。〔结果〕蛇口口岸捕获成蚊经鉴定,隶属3属4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2种,阿蚊属1种;成蚊数4~9月较高,10月开始逐渐减少,12月消失。野外草地以白蚊伊蚊、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成蚊总数的56.7%、42.4%;蚊幼虫均为白纹伊蚊,年平均容器指数为8.98%,以11月份最高达35.0%。〔结论〕随着该码头进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和货物量越来越多,应加强对口岸蚊类的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蚊类的种群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蚊类防制、蚊媒传染病监测和口岸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诱蚊法,用吸蚊管进行定点、定人、定时人工诱捕,从2002.3~2003.2对珠海口岸的蚊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蚊类6属12种,其中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获成蚊总数的54.4%、37.0%、3.25%。结论珠海口岸全年均有蚊类活动,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3月份,从3月至次年1月,成蚊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逐月下降趋势;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为加强珠海口岸的蚊媒传染病监测控制以及鉴别外来蚊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口岸蚊蠓种类、分布及习性。〔方法〕用帐诱、灯诱和捞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口岸捕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8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库蠓属5种,骚扰人类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为多。蚊类活动季节为4~11月,6~8月达到高峰,夜间活动为库蚊和按蚊,活动高峰为日出前1h和日落后1h,白昼为伊蚊。〔结论〕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是上海口岸侵扰人类的主要蚊蠓;窄翅伊蚊在上海口岸首次捕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输入性蚊虫携带病原体情况,为卫生检疫执法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国境口岸卫生安全。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捕获的蚊虫进行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检测。结果从来自日本船舶(柬埔寨籍"恒利"号)捕获的2只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中检测到库蚊黄病毒(Culex flavivirus)。结论国境口岸首次从输入性蚊虫中检测到库蚊黄病毒,应进一步强化技术手段开展检疫执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国境口岸白纹伊蚊的分子溯源方法,区分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方法 选择国境口岸采集点,采集白纹伊蚊,经形态学鉴定后,单只蚊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COI基因序列,产物经电泳鉴定后,进行双向测序。序列经分析后,去除引物序列和不稳定序列,拼接后提交至NCBI和BOLD数据库进行比对,并使用MAGE 7.0建立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青岛、厦门、磨憨3个国境口岸共86只白纹伊蚊蚊的COI基因序列,经分析3个口岸白纹伊蚊COI基因序列基本可以区分开。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国境口岸白纹伊蚊的分子溯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济南国际机场口岸优势蚊种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浸渍法。结果 对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醑、胺菊醑、敌敌畏的抗性系数(R/S)分别为2.58、3.79、5.00、7.63和2.00;LC50(mg/L)分别为0.0665、0.0053、0.0030、0.5999和0.1342。结论 济南国际机场口岸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胺菊酯略有抗性,对其他3种常用杀虫剂尚属敏感,这对该地区蚊虫的化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宝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255-4257
目的探明东营地区不同环境蚊类成蚊种群消长规律,为控制蚊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统一规定的CO2紫外线灯诱捕法,在三类不同生态环境开展检测,对不同环境采集到的蚊类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不同环境不同蚊种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多发生在7-8月份。各蚊种构成比各异,但以淡色库蚊为主,居民区、公园、槐树林淡色库蚊构成比分别占到该环境的81.6%、59.5%和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扰伊蚊在槐树林中是仅次于淡色库蚊的优势种群之一,构成比为27.0%。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在三种环境中也有不同发生,但密度较低。结论不同的生态环境孳生繁衍不同的蚊种,在控制工作中要结合蚊类的生态习性,有针对性的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