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模式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患者采取多学科合作流程管理模式进行院内转运,对2组的院内转运过程中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比例及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合作流程管理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可以保证院内转运任务更加规范、优质、高效的完成,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度,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版折叠式医用推车转运防护装置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从急诊科转运至ICU的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转运床转运,观察组使用改良版折叠式医用推车防护装置转运,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率、家属满意度及转运时间。结果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比38%、(6.25±1.27)min比(7.55±1.31)min,均P<0.00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比84%、(96.23±0.58)分比(90.11±0.25)分,P<0.05或P<0.001]。结论 改良版折叠式医用推车转运防护装置可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规范转运仪器管理,尤其可降低抢救物资携带不齐和仪器掉落的发生风险,缩短转运时间,保持患者转运中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有利于高效和高质量的转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科中护理干预管理对危重病人转运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转运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转送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检查等待时间为0.56min±0.54min、转运时间为11.33min±0.59min、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为0、护理纠纷为0,低于对照组(3.00min±0.86min、18.24±1.36、7.5%、2.1%),观察组转送科室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管理,可降低病人意外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转运流程在社区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2例重症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转运,观察组实施优化转运流程,比较两组转运相关指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及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运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重症患者转运中优化转运流程,通过有效缩短转运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增加物品携带次数、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达到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陪检服务流程再造在危重患者检查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评估分析原有的危重患者陪检流程,找出其存在的瓶颈问题,对其不合理的流程进行重组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缺陷及纠纷的发生率、检查等候时间、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后缺陷及纠纷的发生率降低,由再造前的9.61%下降到再造后的1.44%;检查等候时间平均缩短8 min;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10.77%.结论 流程再造使患者陪检管理更加规范、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手术室术前转运患者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缩短转运时间、杜绝护理缺陷及安全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对手术室术前转运患者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并比较流程管理与传统方法转运患者间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转运等候时间以及医患满意度。结果采用流程管理进行术前患者转运后的护理缺陷率和等候时间均较前降低、手术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提升,与传统转运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流程管理优化手术室术前患者的转运,可杜绝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安全转运管理;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SHEL模式进行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转运行为规范性、转运意外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物品准备不完善、未通知目的科室、未约束患者、转运方式不合理和转运交接不清楚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输液管脱落、供氧中断和设备仪器故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改善转运行为规范性,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急诊科实施院内转运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转运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送,观察组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转运缺陷发生率1.43%,护理纠纷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8.33%,3.33%;检查等待时间(0.23±0.34)min,转运时间(10.53±4.43)min,短于对照组的(2.87±1.85)min,(10.53±4.43)min;转送科间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5.56%(P〈0.05),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180例危重症新生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将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189例危重症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在转运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转运后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转运后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转运后新生儿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再造的应用效果,为高龄经产妇急产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成立高龄经产妇急产多学科救治小组,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对改造前流程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改进,制定并实施改造后管理方案。结果 :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后,预检分诊时间由(4.45±0.40)min缩短至(4.20±0.29)min(P0.05);高龄经产妇到院至产科医师接诊时间由(8.72±0.80)min缩短至(5.56±0.66)min(P0.01),到院至用药时间由(15.62±0.64)min缩短至(11.36±1.00)min(P0.01),从到院至超声检查时间由(15.58±0.71)min缩短至(11.47±0.95)min(P0.01),从到院至化验结果判读时间由(34.94±0.65)min缩短至(30.95±1.29)min(P0.01),从到院至产房/手术室时间由(25.75±1.02)min缩短至(18.92±1.29)min(P0.01),发生难产时从产房转运至手术间/产房手术间时间由(4.97±0.47)min缩短至(1.75±0.67)min(P0.01);高龄经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3.7%降低至1.9%(P0.05),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1.8%降低至1.9%(P0.05)。结论 :优化后的高龄经产妇急产院内急救流程有效缩短院内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运流程在危重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例危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后转运,观察组采取转运流程进行术后转运,比较两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率。结果:两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运流程可以保障危重患者术后转运安全、杜绝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 比较2组间院内转运时间、护理意外和病情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院内转运所需时间,观察组为(31.9±5.3)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7.6) min.观察组护理意外及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对危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前后危重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质量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可有效提高危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总结其院内转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潜在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无缝隙护理模式。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院内转运模式。对比两组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纠纷发生率、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10.32min±4.21min)、科室间交接时间(3.71min±0.48min)及检查等待时间(0.42min±0.18min)低于对照组的16.54min±5.73min、7.76min±1.29min、1.56min±0.25min(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合格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观察组转运科室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与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4月30日经抢救后需转运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1日~7月31日经抢救后需转运的10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方法进行评估病情,并转运。观察组转运前在常规评估基础上增加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病情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及接受科室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8.64%降低到实施后的0.97%(P=0.030);患者家属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5.19%提高到实施后的94.17%(P=0.042),接受科室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25%提高到实施后的93.20%(P=0.008)。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客观、准确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病情,有效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科室间合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近失误管理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709例行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19年6-7月336例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将2019年8-9月373例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集分级转运、转运设备组合套装、《转运核查单》、转运人员管理培训为一体的接近失误管理服务包,对两组转运准备时间、转运时间及接近失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接近失误管理后,平均转运物品准备时间由(9.19±2.95)min降低至(6.36±1.93)min,平均转运时间由(46.88±10.20)min降低至(42.39±9.59)min,接近失误事件发生率由14.59%降低至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接近失误管理能够有效节约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减少转运接近失误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转运风险,可为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200例我院转入或转出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以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交接问题不清发生3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5、10例,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6.71±2.10)min,观察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2.04±3.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规范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减少不良事件、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交接双方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业务流程再造流程理论,体现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方法根据危重患者转运过程安全有效的需求,对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分解细化,再造新的危重患者转运管理流程。对流程改进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流程改造前院内危重患者转运371例,外科组患者满意度为84.4%,内科组为83.8%;流程改造后危重患者转运397例,外科组患者满意度为93.3%,内科组满意度为92.1%,改造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47,5.28,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应用到危重患者转运中,规范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病情观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危险,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刘继萍  禹继敏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64-1066
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流程中的效果。方法成立追踪方法应用小组,根据追踪方法查找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流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并优化所有流程。结果追踪方法学优化转运交接流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8%,接产妇时间为(13.34±1.24)min,送产妇时间为(9.21±1.87)min;应用追踪方法学优化转运交接流程半年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1%,接产妇时间为(9.36±0.95)min,送产妇时间为(7.06±1.58)min。结论应用追踪方法学优化自然分娩产妇的转运交接流程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交接转运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在患儿心脏手术核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3月150例心脏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10月150例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交接方法,实验组采用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完善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内容及流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边缘时间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手术边缘时间护理总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设立和应用手术流动交接记录本完善手术交接核查,可有效降低手术边缘时间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