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构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应用医院计算机网络对所有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录入,筛选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因素,系统自动推出每日安全评估提醒及安全措施,患者出院后系统结束提醒功能,从而达到对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的前瞻闭环管理。结果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提醒系统实施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跌倒、意外拔管发生率等和重症监护病房导管感染率与实施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闭环式预警评估系统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控系统,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预警、监控及有效干预,达到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网络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录入,系统进行自动筛选并对达到或超过阈值的急性压疮高风险人群预警提示,手术室护士根据预警提示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压疮监控传报,实行院-科-手术室(护理单元)三级实时跟踪监控,对手术患者急性压疮进行前瞻管理。结果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控系统建立后,手术患者压疮风险监控上报情况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控系统的建立,强化了护士对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其对急性压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降低了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有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于入院当天及护理干预后第6、12天采用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将干预前后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第6、12天,全组患者自杀风险总分比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抑郁症护患者进行自杀风险评估,并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自杀风险有较好的效果,能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前瞻性管理模式自主研发护理风险评估信息系统,规范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提高护理风险评估执行率及护理安全质量.方法 评价旧版评估系统存在的不足、回顾分析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制定构建新版评估系统的改进目标,通过查阅文献、行业标准、专家咨询等确定评估量表,应用"Delphi""sql sever""Java."".net"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模块.对新旧版评估系统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新版护理风险评估执行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护理风险相关记录得分比升高、风险评估及记录所需时间减少,应用前后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前瞻性管理的护理评估信息系统利于提高护理风险评估执行率,规范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避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降低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建立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应用科学的风险筛选工具,包括护理风险评估单、六西格玛失效模式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筛选高危风险因子,评定风险等级,确定高危风险人群;应用视化管理理论结合信息化警示工具屏蔽高危药物风险,实现实时输液进程监控;通过建立风险预控组织网络和高危风险监控系统实施高危风险的全面监控,护理安全路径和应急处理流程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实施风险预控。结果应用3年来,压疮护理达标率由91.5%提高到98.4%,导管护理达标率由91.5%提高到97.9%,静脉置管感染率由原来的8.4%降至2.9%;护士护理评估单记录时间减少,因高危药物给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平均18起/年下降至3起/年。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的构建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对护理风险进行检测、识别、诊断、评价、预警和控制,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给药护理风险评估及预警干预模式在降低临床给药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临床给药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临床给药护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根据风险值( RPN)的大小实行分级预警干预。结果干预后,给药总风险值比干预前降低了39.58%,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6%,低于干预前(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结论开展临床给药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干预降低了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在综合性社区家庭病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设社区家庭病床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观察比较两组护理风险评估指标得分情况、病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评估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在综合性社区家庭病床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警性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前后将283例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科痴呆患者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痴呆患者常见安全问题进行评估识别,根据评估结果行预警性干预。结果观察组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预警性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不良事件导致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9.
患者入院后的不同护理级别均行风险评估,填写《精神科住院患者疾病及医疗相关风险评估表》,制定相应医疗、护理措施。结果实施风险评估后,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1),外走、伤人、自伤、噎食减少(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明显减少,使用违禁药物者明显增加(P0.01);患者年龄更大、低文化程度患者减少、发生不良事件时的住院天数减少(P0.01)。精神科住院风险评估,可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走的原因,并探讨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走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2016年作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开放病区收治的300例精神分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2015年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经验性评估,2016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用自制出走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出走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在治疗中出走的次数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精神分裂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出走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方案在ICU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级监测评估方案予以风险评估,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评估结果基础上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案予以风险评估。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24h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4hICU病死率、24h心肺复苏患者比例及成功率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家属对ICU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4h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4hICU病死率、24h心肺复苏患者比例分别为0.00%、0.00%、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16.67%、2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肺复苏成功率100.00%虽高于对照组的6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风险评估中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方案可有效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规范急诊抢救室患者安全管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建立急诊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科内三级管理、规范使用急诊患者风险评估表、安全知识培训与模拟应急演练、全方位实施质量控制。结果抢救室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后,危重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下降,护理质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抢救室患者的护理安全,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6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风险评估,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给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神内患者医护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方法在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运用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工具,包括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风险筛查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风险评估与处理表,建立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三级评估管理,确保评估的一致性、可靠性。结果:标准化评估可提高护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一旦确定患者为中、高危风险则即刻启动预警机制;减少了护理风险管理的盲区,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精神科运用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临床风险的识别及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及ISBAR沟通模式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10月,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将呼吸内科病房A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200),呼吸内科病房B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200)。对照组以常规形式进行病情观察、向医师报告病情,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病情,护士采用ISBAR沟通模式向医师报告病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医师、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患者中,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医师、患者与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设为观察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住院的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予以干预.对两组风险事件率、护理满意度及家属投诉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应对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电子信息护理安全管理监控上报系统,简化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意识,有效防范压疮、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在我院原有病区住院患者动态日报的基础上,与电子计算机中心共同开发压疮、跌倒高风险上报监控系统,科室将评估压疮、跌倒高风险患者的信息资料和干预措施直接进入电子信息系统填报。观察比较压疮、跌倒高风险上报情况。结果我院压疮的高危风险上报率2012年为1.814%,2013年提升到2.905%,2014年提升到4.513%;2012年前我院跌倒高危风险上报一直在科室进行,全院没有统计具体数据,建立该系统后2013年我院跌倒高危风险上报率为4.497%,2014年提升到14.795%;重点科室压疮和跌倒高风险评估及上报率同期增高;非预期压疮及跌倒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子信息护理安全管理监控上报系统提高了高危压疮及跌倒风险患者的关注,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高风险患者管理主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落实前瞻性监控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0例,观察组52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神科风险管理预案及预见性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风险告知执行率、风险评估执行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精神科风险管理预案及应用风险评估表,强化了精神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有效降低了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监护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某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的精神科监护期患者234例,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的120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114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从入院主因、临床表现、入院护理安检及家庭支持系统等四方面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观察组在原有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精神科住院患者行为风险筛查评估表》等8个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风险评估量表使用后,观察组风险评估精准度提高且可以区分高中低风险等级,监护天数下降、约束患者人数下降,护士掌握病情情况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科监护期患者采取系统、规范的风险管理能提高风险评估精准度,区分不同的风险等级,为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517-2518
探讨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分层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病人跌倒的影响。应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对心内科一区(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对心内科二区(试验组)患者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跌倒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住院人数26240人,发生跌倒4例(0.1524‰);对照组住院人数26260,发生跌倒12例(0.4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新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后护士能及时有效识别高危跌倒患者,标准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