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开展以来,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其已经广泛应用于妇产、胃肠(直肠、胃、脾脏和肝脏手术)、泌尿(肾切除和前列腺切除)和血管外科(主动脉)等领域。CO2气腹可提供一个良好手术视野,但气腹对机体的影响较大,因此,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术中的管理难度增大。本文就气腹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应激反应轻、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体位特殊、人工气腹的影响等为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六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施行的42例后腹腔镜手术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和机械通气气道峰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30例,年龄20~47岁,体质量46~74kg,ASA I~Ⅱ级。常规静脉快速麻醉诱导行气管内插管,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使用自动气腹机以1~2L/min的速度向腹腔内注入CO2,维持气腹压在2kPa以下。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以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评价左心室泵血功能;以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心室射血时间、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以胸腔液体水平、外周血管阻力评价前后负荷),Drager麻醉机进行呼吸参数监测。分别记录气腹前5min(T0)、气腹后5min(T1)、气腹后10min(T2)、腹后20min(T3)、气腹后30min(T4)、停气腹后5min(T5)的血压、心率、左心室功能、前后负荷变化和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建立气腹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T2时达到高峰,放气腹后恢复(P<0.01);心排量持续升高,放气腹后5min(T5)与T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每博量在建立气腹前、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变化,但在放气腹后5min(T5)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度指数建立气腹后下降,T2时达到最低,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预射血时间在建立气腹后持续升高,放气腹后依然比T0时间高,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左心做功建立气腹后未见明显变化规律,放气腹后与T0比较升高(P<0.05);胸腔液体水平在建立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周血管阻力建立气腹后持续升高,放气腹后5min(T5)与T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建立气腹后机械通气气道峰压升高,T2时达到高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放气腹后恢复。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建立后气道压明显升高;气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气腹压力的增加明显改变。提示对气腹所致肺功能及循环功能的不良影响应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不同手术时间、气腹压力对肝功能及颈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LC术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气腹压力设置为10mmHg,B组设置为12mmHg,C组设置为14mmHg;根据手术时间分为D、E、F3组,每组40例,A组手术时间为小于30min,B组30~60min,C组大于60min,分别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肝功能、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术前各参数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改变3组间有差异(P<0.05),手术时间越长术后AST、ALT、TBIL升高越明显,不同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出现颈肩痛、恶心呕吐率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时间越长术后颈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不同气腹压力术后肝功能改变3组间有差异(P<0.05),气腹压力越大术后AST、ALT、TBIL升高越明显,不同气腹压力术后患者出现颈肩痛、恶心呕吐率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气腹压力越大术后颈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结论手术时间的长短、气腹压力对术后肝功能、颈肩痛及恶心呕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ASAⅠ或Ⅱ级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和对照组(C)。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顺序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异氟醚维持麻醉。P组在气腹前5min注射丙泊酚,C组不予处理。分别监测干预(气腹前静注丙泊酚)前、干预后3min、置入腹腔镜时、气腹(5、10min)、停气腹前的动脉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气腹后C组的SBP和HR显著升高(P〈0.01);P组气腹后5、10min及停气腹前SBP明显低于C组(P〈0.01),C组气腹后5、10min及停气腹前的HR明显高于P组(P〈0.01)。结论丙泊酚能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不同对惠者术后短期肝脏功能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理。方法 选择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各自分别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各分为低气压(8mmHg)和高气压(15mmHg)组。在术前及术后1、3、5天行肝功能检测,比较4组间术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LC组与妇科组中的高气压组与低气压组比较,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升高明显。LC组中的高气压组与妇科组中的高气压组相比,以上几项检测值明显升高,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术前肝功能正常的病人,较高的气腹压力对人体肝脏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LC尤甚于妇科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于5天内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9.
王欢 《河北医药》2016,(23):3558-3560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和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无气腹组和气腹组,每组40例。气腹组患者全麻后接受CO2气腹,而后行手术,无气腹组患者全麻后建立悬吊,而后行手术。分别评估2组患者4个时间点的应激反应[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都在T1时间点升高,其中气腹组患者血糖最高点出现在T2时间点,而无气腹组出现在T3时间点。 T2时,气腹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无气腹组( P<0.05);2组患者胰岛素水平都在T1时间点之后开始升高,2组患者胰岛素水平最高点均出现在T3时间点。 T1和 T2时,气腹组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无气腹组( P <0.05);2组患者的皮质醇水平都在T1时间点之后开始升高,其中气腹组患者皮质醇最高点出现在T2时间点,而无气腹组出现在T3时间点。 T1、T2和T3时,气腹组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无气腹组(P<0.05);2组患者的TNF-α水平都在T1时间点之后开始升高,其中气腹组患者TNF-α最高点出现在T2时间点,而无气腹组出现在T3时间点。 T1和T2时,气腹组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无气腹组( 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妇科手术术中应激反应水平,增加手术安全系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气腹对小儿气管隆突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C02)气腹对小儿气管隆突位置的影响,笔者对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用听诊法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消融成功48例,均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7.8月。其中38例完全恢复正常;10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血管直径较健侧缩小10%~25%。4例超声消融失败。结论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该技术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熏DVT)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未行任何预防措施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约50%机会发生DVT,近端DVT是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熏PE)的主要来源,致命的肺栓塞发生率2%~3%,它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例中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为此,将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问题综述如下。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Wheeler等(1991)报告未行预防处理的髋关节置换术DVT发生率为52%,致命的PE发生率为2.4%。膝关节置换术DVT发生率高达66%,但没有致命的PE发生。在亚…  相似文献   

13.
重组链激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 (r SK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 2组。r SK组(30例 )给予r SK 5 0万IU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5 0 0mL中 ,静脉滴注 ,d 1,bid ,d 2~ 5 ,qd ,d 5起口服华法林 2 .5mg ,qd(首剂加倍 ) ,连续 3mo。尿激酶 (UK)组 (30例 )给予UK 5 0万IU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 ,静脉滴注 ,d 1,bid ,d 2~ 5 ,qd ,口服华法令同r SK组。 1wk和 3mo后根据患肢消肿程度及磁共振或B超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结果 :1wk后r SK组和UK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 ,63% (P <0 .0 5 ) ;3mo后分别为 97% ,77%(P >0 .0 5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r SK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手术中采取直膝截石位预防腔镜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腔镜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膀胱截石位进行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直膝截石位进行手术,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的程度比较小,而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的程度比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直膝截石位的观察组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只占6%,而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占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中,采取直膝截石位有利于降低腔镜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的血压,使血压的变化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并且对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大的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管造影(Dyllamic angiograplhy,DA)模式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护理措施及技巧.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CE+125kv、1000mA大型血管机,造影患者取仰卧位,用20-18G套管针穿刺足背静脉并固定,术侧下肢踝关节上、膝关节上及大腿根部分别用止血带束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造影,护理措施到位,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评估,术前及术中对患者应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造影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特点。方法对19例超声拟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经X线血管造影而确诊。结果初步探讨了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血栓对血管的阻塞及受累情况的超声特点,其准确率为96%、敏感性100%,血栓检出率及定位准确性分别为88%和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临床的观察、诊治及病变的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具有无创、实时、安全可靠的特点,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曹允友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01-370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LC后并发LDVT患者14例,对LC后下肢肿胀、疼痛,直腿伸踝试验阳性患者早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对无溶栓、抗凝禁忌证患者尽早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14例患者经治疗后,12例患者血液再通,2例患者效果不佳,予以行介入治疗。结论早期溶检、抗凝治疗LC后并发LDVT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吕萍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32-134,14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前后上下肢血压差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行截石位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观察组1(30例)采用被动式运动法护理干预,观察组2(30例)采用弹力绷带法,同时选取30例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后双下肢放平前及放平后1、5、1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P)及平均动脉压(MAP),体位改变前后上下肢SBP、DBP与MAP差值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1、2SBP、DBP、P与MAP波动均小于比对照组,且观察组1波动小于观察组2;SBP、DBP与MAP在体位改变前后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1差值小于观察组2;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1少于观察组2(P〈0.05)。结论对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被动式运动法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体位改变前后上下肢的血压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配合取栓导管、球囊扩张导管、内支架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15例,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阻塞静脉全部打通进入下腔静脉(96.5%),术中血管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28%±8%(t=6.782,P<0.01)。4例部分开通左髂总静脉,未进入下腔静脉(3.5%)。18例出现并发症(15.6%),其中血管壁穿孔4例,健侧深静脉血栓4例,节段性肺栓塞3例,切口淋巴漏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多种介入导管的相互配合,可明显提高DVT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