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高原地区因高寒、低压、低氧饱和度等特点,人群疾病谱及病因机制方面有别于非高原地区人群,针对性地对高原疾病进行研究,提高高原地区人群健康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非瓣膜性心脏病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性疾病,高原地区人群因长期低氧代偿,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增高,血液黏稠度上升~([2])。在此基础上因房颤继发体循环血栓形成的概率大大增加,其中脑血管是常见的受累部位,脑栓塞的  相似文献   

2.
<正>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AF发病率为0.6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推测,我国目前AF患者已达800万,其中65%以上为非瓣膜AF~([1])。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脑卒中致死致残,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健康人的5~6倍~([2])。国外文献报道,非瓣膜病AF引发脑卒中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3])。我国研究者报道,AF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大量文献证实,合理的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4])。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主要的危害是继发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发生~([1]),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该病治疗的目标为预防静脉血栓蔓延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减少PTS的发生~([2])。下肢DVT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溶栓,外科取栓等~([3]),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4-5])。本文将对近年来DVT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1至2003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并与同期未服用阿司匹林同类患者比较。结果阿司匹林100mg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与同期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比较,有明显效果。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患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占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和死亡是房颤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1]。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把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约占三分之一。根据是否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心脏瓣膜置换,把房颤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以非瓣膜性房颤多见,占所有房颤65%以上。瓣膜性房颤的卒中风险高于非瓣膜性房颤。  相似文献   

6.
<正>肺栓塞(PE)是指各种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PE属于呼吸道急危重症,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极易漏诊和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因此病死率较高,可达30%以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西药治疗,通过化学药物溶栓或抗凝使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PE的效果,但临床证明西药对于PE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局限性~([3])。血栓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凝血指标显示,常见的评价凝血功能的指标主要有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4])。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也逐渐应用到PE的治疗中来,但  相似文献   

7.
<正>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1])。20多年以来,各种研究都报道了rt-PA的应用。入院时脑卒中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血压、房颤、血糖浓度等都可预测临床功能恢复~([2,3])。此外,rt-PA治疗前阻塞部位及rt-PA治疗后早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与临床功能恢复具有相关性。Saqqur等~([4])研究发现大动脉近端阻塞患者rt-PA治疗后临床恢复较差。Yeo等~([5])证实rt-PA治疗后早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造成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血栓有关。斑块的不稳定与炎症程度相关。补体系统在ACS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脂联素是一类脂肪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物~([2])。大多出现在受损动脉内~([3,4]),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5,6])、抗糖尿病~([7,8])的特性。有研究发现,冠心病(CAD)患者有低水平的总脂联素(Total-APN)~([9])。近来报道,脂联素能结合血液中的  相似文献   

9.
<正>心腔内血栓多见于左心房或左心室,右心房血栓临床上十分少见,尤其是血栓造成肺动脉栓塞更为少见~([1])。右心房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心房颤动、三尖瓣狭窄等病变导致右心房扩张、右心房内血液淤滞,也可由静脉血栓回流右心房所致~([2])。此类患者多有心脏病史,溶栓后易并发肺动脉栓塞,且  相似文献   

10.
口服抗凝药物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降低血栓栓塞和卒中风险的有效治疗方法.既往临床长期应用的口服抗凝药为维生素K拮抗剂及肝素,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剂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及艾多沙班,均可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艾多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剂,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  相似文献   

11.
<正>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2010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2013年在中国上市~([1])。达比加群酯是前体药物,口服后经酯酶水解释放出活性成分达比加群而发挥抗凝作用。虽然达比加群酯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靶点单一、安全性好,无需特殊用药监测等优势,有望取代华法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心悸、眩晕、气短、胸部不适等症状,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已达10%,且年龄越大,房颤发生风险越高。既往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以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但疗效一般,且容易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1])。射频消融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具有创伤小、安全、不易复发、疗效确切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房颤的首选~([2])。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是以患者为核心,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措施,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行射  相似文献   

13.
<正>脑梗死是继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二大死因~([1])。在脑梗死诸多因素中,血浆纤维白原(FIB)的升高增加了潜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以及再次复发的概率~([2])。巴曲酶又被称作凝血酶样酶、去纤维蛋白酶,是一种类似凝血激酶样的物质。巴曲酶具有分解血纤维蛋白原、促使纤维蛋白不容易形成血栓支架,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3])。另外巴曲酶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而其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长期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而运动可以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2])。Irisin是新发现的一种肌肉因子,运动后分泌增加,可使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具有减轻体质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4])。而长期高血糖和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上,髋关节置换术是用来对髋关节疾病终末期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不仅能够促使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还能将髋关节畸形矫正,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1])。但是因为该手术方式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术后可能大量释放内源性活性物质与递质,促使机体血流动力学、免疫以及代谢功能异常~([2])。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属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静脉管壁损伤以及血流速度缓慢~([3])。髋关节置换术中因应用了肌松、镇静以及麻醉药物,会促使肌肉收缩功能暂时丧失,再加上术后需要长时间行患肢制动,所以会明显减少静脉回流,减缓血流速度,导致血液淤滞,形成深静脉血栓~([4])。为了对髋关节置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患者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是导致其入院治疗的重要原因,发病后其呼吸功能严重下降,血气分析指标异常,具有较高的肺性脑病及呼吸性心力衰竭发生率~([1])。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AECOPD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受损,其对患者的治疗转归具有重要影响~([2])。胸腺法新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素水平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的5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血栓情况,根据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观察组(有血栓,28例)和对照组(无血栓,30例),并测定脑钠素水平,抗凝治疗后再次测定脑钠素水平,分析脑钠素和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脑钠素水平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凝治疗后脑钠素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脑钠素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一个预测因子,规则抗凝治疗可使脑钠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由此而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5.6倍[1].  相似文献   

19.
杨臻峥编译 《药学进展》2011,(2):I0002-I0002,F0003
Pradaxa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血栓和脑卒中 [关键词]Pradaxa;达比加群酯;凝血酶抑制剂;系统性栓塞;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973.2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finger Ingelheim)开发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Pradaxa(达比加群酯)获FDA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F)患者的血栓和脑卒中。斯坦福·伯恩斯坦(Sanford Bernstein)公司分析师预测本品至2020年的销售额可达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作为观察组,并与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组比较,患者治疗期间INR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以及血栓栓塞情况和发生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稳定INR所需时间以及INR增高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在预防低危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与华法林相似,对于担心华法林对患者INR影响剧烈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