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模型并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 PRISM Ⅲ)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78名危重患儿。在获得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 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以及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在患儿进入PICU 24 h后进行评分, 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状态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构建死亡风险模型, 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和比较死亡风险模型、PEWS、PCIS和PRISM Ⅲ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178例危重患儿中11例因资料严重缺失、住院未超过24 h被排除。共1...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早期血乳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评定56例患儿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入监护室时、治疗24h血乳酸的变化,血乳酸与PRISM评分、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患儿分存活组37例(66.1%)、死亡组19例(33.9%);入监护室时死亡组血乳酸及PRISM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乳酸值与PRISM评分显著正相关(r=0.314,P<0.05)。治疗24h时存活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下降,分别为(2.3±0.6)mmol/L、13.4±3.2,死亡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升高,分别为(7.3±4.4)mmol/L、29.6±4.5,两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是判断脓毒症患儿的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方法之一,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lin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 ,PRISM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CU )的符合重症手足口诊断标准的424名患儿。收集小儿PCIS和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来评估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死亡组患儿总住院天数和住IC U天数明显少于存活组患儿,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死亡组患儿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采用PCIS和PRISM评分来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现,死亡组PCIS评分要明显低于存活组(Z=-6.48,P =0.000),死亡组PRISM 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Z=-7.39,P =0.000),而且两评分系统存在相关性。PCIS和PRISM两评分系统分辨是否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死亡的AUC分别是0.74和0.78、0.82和0.87、0.83和0.87。【结论】PCIS、PRISM 均能够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重程度,且相关程度高。两评分系统对重症手足口病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的分辨力均到达可接受水平,且PRISM评分系统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尿酸水平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PICU收治的247例患儿,根据患儿在PICU期间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儿童死亡风险(PRISM)评分、GGT及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患儿PICU期间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247例患儿在PICU住院期间共出现31例死亡,死亡率为12.55%。死亡组的GGT、尿酸水平、PRISM评分及菌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尿酸水平及PRISM评分是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GT、尿酸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67,95%CI 0.920~1.000)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在评估PICU患儿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94.91%。结论GGT、尿酸水平在评估患儿PICU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患儿PICU死亡风险的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1日~2018年7月1日就诊的NRDS患儿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两组患儿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心率、胸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小儿危重病历评分表(PCIS)、第三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评估两组危重情况及死亡风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1),PaO_2、SpO_2高于对照组(P0.01),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胸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PRISM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的NRDS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可改善其血气指标,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第三代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儿童器官障碍评分2(PELOD-2)、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SAE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82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儿的临床信息,依据住院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CIS、PRISMⅢ、PELOD-2、p-SOFA和GCS评分对SAE的死亡预测作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各评分方法校准度。结果82例SAE截至入院28 d,存活72例,死亡10例,病死率12.20%,死亡组GCS[7(3,12)分vs.12(8,14)分]、PCIS[76(64,82)分vs.82(78,88)分]评分低于存活组,PRISMⅢ[14(12,17)分vs.7(3,12)分]、PELOD-2[8(5,13)分vs.4(2,7)分],p-SOFA评分[11(5,12)分vs.6(3,9)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PCIS、PRISMⅢ、PELOD-2、pSOFA和GCS评分预测SAE预后的AUC分别为0.773(P=0.012,AUC>0.7),0.832(P=0.02,AUC>0.7),0.767(P=0.014,AUC>0.7),0.688(P=0.084,AUC<0.7),0.692(P=0.077,AUC<0.7);拟合优度检验示PCIS(χ^(2)=5.329,P=0.722),PRISMⅢ(χ^(2)=12.877,P=0.177)、PELOD-2(χ^(2)=8.487,P=0.205)、pSOFA(χ^(2)=9.048,P=0.338)、GCS(χ^(2)=3.78,P=0.848)。结论PCIS、PRISMⅢ和PELOD-2评分对儿童SAE预后具有良好预测能力,其中PCIS评分可以更为准确地对SAE预后预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变化率和血小板容积指数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的相关性,及其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05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3例)患儿白细胞计数(WBC)、NLR、48 h NLR、NLR变化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PCIS、PRISMⅢ的差异;分析脓毒症患儿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与PCIS、PRISMⅢ分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水平及PRISMⅢ分数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CIS分数明显降低(P<0.05),而入院时两组WBC、NLR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 NLR、NLR变化率、PCT与PCIS分数呈负相关(r=-0.308、-0.242、-0.262,P<0.05),MPV、PDW与PCIS分数无相关性(P>0.05),而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与PRISMⅢ分数呈正相关(r=0.193~0.346,P<0.05).各指标评价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MPV、48 h NLR、PRISMⅢ、PCIS、PCT、PDW、NLR变化率.结论 MPV和48 h NLR可能是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危重评分评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预后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24 h时危重评分情况分为A组(极危重患儿)、B组(危重患儿)、C组(非危重患儿)。比较3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抢救次数、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发生率、功能衰竭脏器个数、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28 d死亡率。结果 A组PICU住院时间、抢救次数、MOSF发生率、功能衰竭脏器个数、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均优于B组和C组(P 0. 05); B组以上指标优于C组(P 0. 05)。结论小儿危重评分在PICU儿童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危重评分患儿的监护和相关护理,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根据病情实施常规危重症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作为评估工具,针对评分结果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救治效果,并分析观察组危重病护理评分结果,对比不同评分等级的患儿例数、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危重症救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估结果显示:80分的患儿并发症最少,显著低于71~80分和≤70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分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有助于降低患儿护理风险,提升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血清胆碱酯酶(CHE)评估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证明其有效性与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53例,分别计算APACHE 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同时将其入院24 h内血清胆碱酯酶最低值进行比较.结果 53例患者中,存活38例,死亡15例.存活组APACHEⅡ评分(16.77±6.97)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33.00 ±4.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胆碱酯酶(513.7±401.92)IU/L,死亡组胆碱酯酶(501.60±416.09)I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结论 APACHE Ⅱ评分系统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可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死亡风险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胆碱酯酶只能作为中毒诊断的参考指标,不能作为病情危重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正确评估婴幼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严重程度,指导SIRS的诊治。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216例婴幼儿SIRS进行评分。结果:评分越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例越多,患儿死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可准确判断婴幼儿SIRS病情轻重,对观察病情、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新生儿期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90例危重先心病患儿新生儿期行心内直视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1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结合下半身DHCA 2例,DHLF 43例,中度低温中低流量CPB 33例,浅低温中高流量CPB 5例,常温不停跳CPB 6例.2例术中给予平衡超滤 (ZBUF)结合常规超滤(CUF) 和改良超滤(MUF),其余均给予CUF联合MUF.结果:CPB转流时间37~380(118.9±66.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195(74.4±40.9)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能自动复跳.86例成功脱离CPB.1例左心发育不良(HLHS)术后转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160 h后死亡.本组死亡共13例,病死率14.4%.结论:接近生理的CPB预充,良好的心肌保护,选用适宜的灌注方式,合理的血气管理,联合运用各种超滤方法是确保危重先心病患儿新生儿期心内直视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总结新生儿患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手术纠治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探讨新生儿先心病手术纠治的围术期监护方法、并发症 ,用合适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监护质量。方法 :选择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新生儿 ,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质量跟踪 ,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的新生儿中 1例死亡 ,死亡率 4 .2 % ,其余2 3例全部治愈。随访 1~ 2 0个月 ,均恢复良好。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主要有新生儿转运、前列腺素E1(PGE1 )应用及护理、术后早期镇静、心功能监测和护理、呼吸管理、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对家属的指导和培训 ,这些措施可明显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护理意外及喂养不当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危重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及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果显示,死亡组患儿得分≥3分者占75. 00%,明显高于生存组的33. 04%(P 0. 05),死亡组平均总均分为(4. 02±70. 58)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2. 36±0. 71)分(P 0. 05)。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果显示,死亡组患儿得分≥6分者占87. 50%,明显高于生存组的34. 82%(P 0. 05),死亡组平均总均分为(9. 37±0. 92)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6. 82±0. 79)分(P 0. 05)。分析结果显示,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 942,75. 63%,98. 11%,均高于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0. 819,66. 81%,95. 27%。结论改良危重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较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风险预测效果更佳,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评分)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1例的资料,计算APACHEⅢ评分,并加以分析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51例患者的APACHEⅢ评分与病死率均呈正相关,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死亡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结论:APACHEⅢ评分系统能客观地反映AOPP患者危重程度,可作为AOPP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死亡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行介入封堵术后早进食的可行性。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手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拔出气管插管后经STIWARD评分,根据患儿需要清醒后给予少量饮水,无呛咳、恶心、呕吐后给予流质饮食。对照组患儿拔出气管插管后4~6 h清醒后给予少量饮水,无呛咳、恶心、呕吐后给予饮食。结果: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及呛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哭闹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下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早进食是可行的,可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AOPP病例72例,分别计算APACHEⅡ评分值,进行验证,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72例患者生存55例,死亡17例,APACHEⅡ评分0~53分,生存组 (14.84±7.08)分,死亡组(33.95±5.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P<0.0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于AOPP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APACHEⅡ评分值越高,死亡风险越高,高分组更能反映实际死亡率,当APACHEⅡ评分值≥28分时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收集确诊脓毒症24 h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计算N/L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中性粒细胞与前白蛋白比值(NPRI)。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110)和死亡组(n=61)。比较两组N/LPR、PLR、NLR、NPRI、PCIS评分、PCT、CRP和PLT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根据三者ROC曲线的截断值对患儿28 d死亡风险进行亚组分析,同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脓毒症患儿进行生存分析。根据PCIS评分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危险分层(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评估N/LPR和PLR与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化分析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对死亡风险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综合评价该模型和实验室指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风险的早期预警能力及其最佳界值。结果综合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肌红蛋白和肌酐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Y)早期预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风险的AUC为0.847(95%置信区间:0.783~0.911),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结论综合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肌红蛋白和肌酐4项指标建立的Y模型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风险具有较好的早期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休克患儿入住危重监护病房时立即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极危重组(3例)、危重组(14例)、非危重组(16例)。同时检测血清PCT、乳酸,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极危重组血清PCT、乳酸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均P<0.01),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1)。血清PCT、乳酸水平与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1(P<0.05)和-0.890(P<0.01)。结论:危重监护病房休克患儿血PCT、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检测PCT及乳酸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