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116例肿瘤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结果表明,^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诊断肿瘤有较高的灵敏度(95.4%,83/87)和诊断准确率(92.2%,107/116)。提示^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好的临床价值,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以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代谢显像在肺部病变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符合线路代谢显像检查的48例肺部病变患者,对其代谢图像分别采用目测法及半定量法进行分析判断,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患者在18F-FDG符合线路代谢显像中以目测法等级3级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诊断价值较高,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 00%、86. 84%、91. 67%、58. 33%和83. 33%。良恶性病变半定量参数靶区与非靶区比值(T/N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T/NT值为诊断标准作非参数法拟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约为0. 50,其诊断效能较低。依据ROC曲线得出T/NT值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阈值为13. 25,其诊断价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0. 00%、80. 00%和50. 0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代谢显像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目测法较半定量参数T/NT值诊断价值高,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疑似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后分析确诊病例,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64例确诊为原发结外淋巴瘤,以18F-FDG PET-CT显像进行检查时,确诊56例,诊断准确率为82.35%,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8F-FDG PET-CT显像辅助诊断原发结外淋巴瘤,诊断准确率尚可,临床需给予足够重视,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皮肤淋巴瘤(CL)的18F-FDG PET/CT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出现皮肤损害,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51.5岁。NK/T细胞淋巴瘤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渐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边缘B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 14例患者皮肤病灶均为多发,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及四肢皮下,CT上皮损形态以絮状、斑片状、结节状、团块状为主,部分病灶边界不清,部分伴有皮肤增厚,所有皮损或皮下结节均不伴钙化。所有患者皮损部位均伴有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 5.47~26.76,平均值12.72±7.26。除皮肤病灶外,另有不同部位淋巴结受累者13例,脾脏受累者6例,骨骼受累者7例,副鼻窦及口鼻腔、肺部受累者各5例,甲状腺、乳腺、心包、肝脏、胰腺、肾上腺、肾脏、胃肠道受累者2各例,附件及睾丸受累者各1例,胸、腹膜受累者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在鼻咽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院耳鼻喉科高度怀疑鼻咽癌患者28例,最终经喉镜活检及随访明确为鼻咽癌19例,鼻咽部炎症等良性改变9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喉部增强CT及MRI检查等资料齐全。统计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CT及MRI三种检查结果,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行χ2检验、Fisher’s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18F-FDG SPECT/CT显像表现为鼻咽部不对称性增厚或患侧隐窝的缩小直至消失,原发病灶及转移性淋巴结多呈异常放射性浓集,T/NT>2.5。符合线路显像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χ2=6.26、4.00、10.22、4.24、5.49,P均<0.05),其准确性高于MRI(χ2=4.91,P<0.05)。结论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在诊断原发性鼻咽癌及肿瘤分期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18F-FDG正电子显像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氟化脱氧葡萄糖(F-18-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正电子显像是一项全新的无创影像技术,近几年来在鼻咽癌诊疗方面已取得某些新的进展。现就其在鼻咽癌诊疗方面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联合18F-FAC PET/CT显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及RCC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46例可疑肾肿瘤而行18F-FDG、18F-FAC双核素PET/CT显像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测量所有病灶的18F-FDG、18F-FAC PET/CT显像SUVmax值及CT平扫图像CT值.分析RCC和AML CT值、SUV-max值差异及不同级别RCC SUVmax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AML病灶表现为18F-FAC高摄取,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RCC病灶的SUVmax值为2.07±0.51,显著低于乏脂肪AML(4.25±0.60),P<0.05.低级别RCC检出率18F-FAC显像为82.6%(19/23),显著高于18F-FDG显像的8.7% (2/23),P<0.05.18F-FDG PET/CT显像高级别RCC SUVmax值(3.21±0.79)明显高于低级别RCC(1.21±0.13),P<0.05.结论 18F-FAC可应用于AML与RCC的鉴别诊断.双核素PET/CT显像不仅可应用于肾肿瘤的鉴别诊断,还可用于肿瘤分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进行了18F-F DG P ET/CT显像检查,并在术后3~6个月内进行了复查,监测复发或转移情况。术前的TNM分期和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均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分期诊断中,18F-FD(G P ET/CT显像的T分期、N分期和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6.59%、81.93%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34、0.793和1.000。术后的复发转移检测中,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6个月内成功检出了22例(88.00%)的复发转移病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中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双示踪剂18F-NaF/18F-FDG同时显像模式,探讨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模式在荷骨肉瘤小鼠模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首先建立荷骨肉瘤裸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18F-NaF组、18F-FDG组、18F-NaF/18F-FDG双示踪剂组.分别于注射18F-NaF、18F-FDG及18F-NaF/18F-FDG 60 min后行PET/CT显像,双示踪剂组90 min后延迟显像.通过感兴趣区技术,测量肿瘤SUVmax以及T/M值.结果 18F-NaF/18F-FDG双示踪剂摄取和本底清除示踪剂速度较快.60 min及90 min时肿瘤SUVmax分别为4.63±0.65和3.35±0.53,T/M比值分别4.89和4.29.骨肉瘤对双示踪剂18F-NaF/18F-FDG摄取较18F-NaF或18F-FDG单一示踪剂摄取及T/M值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示踪剂18F-NaF/18F-FDG PET/CT同时显像模式在骨肉瘤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反映了骨肉瘤组织的病理生理,对于骨肉瘤的诊断、分期、恶性度判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4.
<正>患者男性,39岁,4年余前因全身多发皮疹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甲氨蝶呤、阿维A、干扰素等治疗,查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G/E=1.96,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皮肤组织活检:左下肢皮肤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病史,符合蕈样肉芽肿,躯干皮肤过度角化,表皮分化良好。后予以加用沙利度胺、西达苯胺治疗,病情控制尚可。后全身皮疹再次加重,病情缓解不明显,皮疹增多,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行活检免疫组化提示CD7表达,有CAR-T细胞治疗指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括号内为正常参考范围):白细胞3.91(3.5-9.0)G/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测淋巴瘤病灶最高瘤/非瘤(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瘤/非瘤(T/N)比值下降百分率,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淋巴瘤患者资料,最高T/N比值是通过ROI技术获得,作为连续型变量进行分析,并把最高T/N比值及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分成低值与高值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将33例淋巴瘤患者按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0 ~ 1与2 ~ 4两组,对化疗前两组间淋巴瘤病灶的最高T/N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N比值低的分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 = 0.003);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77.1%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 = 0.037)。在IPI(0 ~ 1)与IPI(2 ~ 4)组间病灶最高T/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32)。【结论】 本研究提示淋巴瘤病灶最高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均有一定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8FDG PET显像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3年5月在本中心检查的44例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病(HD)患者共73次^18FDG PE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1)受淋巴瘤侵犯的各组淋巴结和多种脏器均能摄取^18FDG,呈现放射性增高阳性显像;(2)6例诊断前做PET显像患者中5例在PET帮助下得以确诊,l例脑显像假阴性可能因激素治疗影响显像结果。另6例治疗前显像的患者,PET使其中4例改变了原分期。16例其他检查显示可疑残存或复发病灶,经^18FDG PET显像5例证实、9例除外复发、2例发现新病灶;(3)3例治疗前后PET显像对比及16例治疗后随访,均对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做出正确评价。结论 ^18FDG PET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期、观察治疗反应,评价疗效,鉴别复发或有无残存病灶,以及预测预后等。 相似文献
17.
符合探测正电子双时相显像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 ission com puted tom ography,PE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肿瘤核医学中起重要作用,常用于探测肿瘤、鉴别良恶性病变、肿瘤分期和分级、预后以及监测肿瘤对放、化疗的反 相似文献
18.
陈勇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5):164-166
目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18F-FDG/PET-CT)与99锝代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110例,其中发生骨转移患者63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与99mTc-MDP骨显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骨转移病灶检出率、对不同类型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结果18F-FDG/PET-CT检测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检测对胸部、脊柱的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对溶骨性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PET-CT检测肿瘤骨转移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各种伪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产生的原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符合线路18F-FDG显像患者的图像,根据产生伪影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对临床不常见的18F-FDG生理性摄取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常见伪影有呼吸运动伪影和各种高密度物质伪影,以及注射点外漏和体外放射性污染。鉴别出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有子宫内膜摄取和脂肪摄取。结论18F-FDG符合显像的伪影影像学表现可分为“热区”和“冷区”。其中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主要表现为“热区”,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多与检查技术及检查准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灶18F-FDGPET/CT显像的影像特征.方法:对40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并未经治疗的病例做18F-FDG PET/CT显像,并统计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病灶CT平扫表现为鼻咽局部软组织肿胀,邻近结构受压或(和)受破坏的占87.50%(35/40);病灶18F-FDG PET表现为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灶的占100.00%(40/40).其中病灶边缘清晰的占97.50%(39/40),病灶小的[最大直径(1.51±0.51)cm]形态多为球体或类球体,较大的[最大直径(2.76±1.02)cm]多为不规则体,分别占40.00%和60.00%;邻近淋巴结转移或(和)颅底骨受侵蚀的占80.00%(32/40).结论:鼻咽癌原发灶18F-FDGPET/CT显像典型的表现特征是鼻咽部形态为球体或不规则体的、有侵袭性的,并有18F-FDG代谢明显增高及边缘清晰的肿胀软组织病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