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后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初步分析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两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和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所引起疼痛的痛阈值,降低大鼠肿胀足中IL-1、TNF-α和PGE2水平,与相应空白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挥发油制备颈复康颗粒对实验性体内、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对WER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进行药理学评价。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WER工艺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及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ig给药7 d。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自腹腔动脉取血,置体外血栓形成仪上测量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麻醉大鼠,分离颈总动脉,观察记录体内血栓形成时间;自腹腔静脉取血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高切、中切、低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取健康成年家犬30只,分组及给药等同前,观察记录用药前后家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脑血管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分析WER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延缓大鼠血栓形成时间(OT延长率为33.34%,18.87%),降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小板5min聚集阻抗值分别为6.15Ω,7.24Ω),在末次给药后30~90 min均可增加家犬脑血流量,且与传统工艺颈复康颗粒同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较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具有更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新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川芎挥发油,并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steam distillation,SD)进行挥发油得率和质量的比较.方法:分别采用WER与SD提取川芎挥发油,并对2种工艺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比较其挥发油得率和GC-MS图.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WER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得率0.50%是SD 0.20%的2.5倍,2种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GC-MS图共有峰有2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4%(SD)与98.80%(WER),而且相同组分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法提取川芎挥发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川芎的得率,而凡能够延续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WER)与水蒸气蒸馏法(SD)对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方法和工艺条件。方法:分别以正交试验法优选WER与SD提取中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两种提取方法对混合挥发油得率是否有显著差异,并对两种方法所提挥发油进行GC、HPLC分析和比较。结果:WER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 h、提取6 h、加水量10倍; SD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 h、提取6 h、加水量8倍。WER比SD提取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得率显著提高,桂皮醛与白术内酯Ⅰ含量也明显提高。结论:WER提取挥发油显著优于SD。优选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可为葶苈生脉组方中白术、桂枝挥发油的提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比较不同板蓝根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醋酸扭体法及热水缩尾法2种动物模型考察板蓝根提取物的镇痛活性。结果板蓝根水洗及30%、50%、70%乙醇提取4个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活性,其中抗炎的有效部位集中在50%、70%乙醇提取部位;镇痛的有效部位集中在水洗部位以及70%乙醇提取部位。结论板蓝根的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炎、镇痛活性,板蓝根70%乙醇提取部位在抗炎、镇痛活性上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PGE2及TNF-α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胆木叶提取部位群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胆木叶提取部位群(ELN)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取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三七伤药(0.39 g.kg-1)/阿司匹林(0.26 g.kg-1)]组、胆木浸膏片1.56 g.kg-1组、ELN(0.390,0.195,0.098 g.kg-1)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3 d。末次给药后1 h选用热板法、扭体法、二甲苯致耳肿胀、醋酸致腹腔炎症方法观察镇痛及抗炎作用;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胆木浸膏片(0.78 g.kg-1)组、ELN(0.195,0.098,0.049 g.kg-1)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3 d。末次给药后1 h选用角叉菜胶诱导足肿胀方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ELN(主要指标性成分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16%左右)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疼痛反应时间,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反应;能明显减少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论:ELN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产生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查川芎单独提取( CHX1);川芎、羌活两味药材混合提取(CHX2);川芎、羌活、乳香、没药、苍术五味药材混合提取( CHX5)时,川芎挥发油的提取率,确定药材混合提取对川芎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精馏耦合工艺提取挥发油、GC-MS方法分析川芎挥发油的特征物质藁本内酯的提取率.结果 以藁苯内酯提取率为指标,CHX1> CHX2> CHX5.结论 川芎与其他药材混合提取会降低川芎挥发油的提取率,混合提取的药材越多,川芎挥发油的提取率越低.提示川芎挥发油入药时应单独提取为宜. 相似文献
9.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ER)与水蒸气蒸馏工艺(SD)及提取条件对莪术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和条件。方法:WER与SD两种工艺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并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莪术挥发油得率差异的显著性,对莪术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比较。结果:WER与SD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0h,提取12 h,8倍量水(SD:12倍量水),两种工艺下莪术挥发油得率有显著性差异,其挥发油中有12个共有组分,分别占鉴定出组分的97.19%(SD)与92.25%(WER),且共有组分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超声不利于莪术挥发油提取,相同条件下WER提取的莪术挥发油可延续SD工艺下挥发油的品质且能显著提高莪术挥发油得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红元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观察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实验的抑制作用。结果:红元颗粒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降低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P0.01或P0.05),显著减轻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P0.05);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红元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柴黄复方颗粒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柴黄复方颗粒抗炎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数增多法评价药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采用热板致痛法和醋酸致痛法评价药物的镇痛作用;用Elisa法测定炎性组织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柴黄复方颗粒能抑制大鼠足肿胀程度和CMC-Na所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降低肿胀足中IL-1,TNF-α,PGE2和MDA的含量及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热板和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结论:柴黄复方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性组织中的IL-1,TNF-α,PGE2和MD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芪参健骨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芪参健骨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芪参健骨颗粒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和阳性对照双氯芬酸钠组,ig给药剂量分别为22.5,45,90,0.009 g.kg-1,观察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将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芪参健骨颗粒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和阳性对照双氯芬酸钠组,ig给药剂量分别为15,30,60,0.006 g.kg-1,观察药物对蛋清所致足跖肿胀影响。以此考察芪参健骨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分组、给药剂量同耳廓肿胀实验),考察芪参健骨颗粒的镇痛作用。结果:芪参健骨颗粒3个剂量组和双氯芬酸钠组ig给药能有效防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13%,12%,16%,28%)和10%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中剂量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小鼠热板和乙酸所致的疼痛(抑制率分别为18%,39%,93%,73%;12%,25%,48%,79%),并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芪参健骨颗粒对急性炎症反应、热刺激和乙酸致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胆通颗粒(SDT)的利胆、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在体胆汁引流法,观察单次给予SDT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离体试验法观察SDT对豚鼠胆囊平滑肌条的直接作用;采用醋酸扭体试验观察SDT的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模型观察SDT的抗炎作用。结果:SDT5、10、20g/kg剂量能使大鼠给药后30~90分钟时段胆汁分泌增加;终浓度为2.5×10-4、5×10-4、1×10-3mg/ml的SDT能使离体豚鼠胆囊平滑肌条张力增高、收缩频率加快、收缩幅度增加,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SDT7.5、15、30g/kg剂量能不同程度地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注射醋酸后15分钟内的扭体次数。10、20g/kg剂量可抑制蛋清致炎大鼠足趾肿胀;30g/kg剂量能有效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结论:SDT具有一定的的利胆、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柴胡颗粒利胆消炎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 ,验证金柴胡颗粒利胆、消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胆总管引流法进行利胆实验 ;采用小鼠耳郭二甲苯致炎和大鼠慢性炎症琼脂肉芽肿法进行消炎实验 ;采用小鼠扭体和大鼠甩尾法进行镇痛实验。结果 :金柴胡颗粒能明显增加大鼠1h、2h、3h胆汁流量及 3h内总胆汁流量 (P <0 0 5~ 0 0 0 1) ;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P <0 0 1~ 0 0 0 1)及大鼠慢性炎症琼脂肉芽肿 (P <0 0 5~ 0 0 1) ,抑制率达 39 2 %及 2 7 5 %以上 ;能明显降低小鼠扭体次数 (P <0 0 5~ 0 0 0 1)及延长大鼠 0 5h、1h、2h的甩尾时间 (P <0 0 5~0 0 0 1) ,反应抑制百分率达 2 0 9%以上。结论 :金柴胡颗粒具有一定的利胆、消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藁本内酯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藁本内酯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以昆明种小鼠(18~22 g)和SD大鼠(180~220 g)为试验动物,研究100,60,20 mg·kg-1藁本内酯ig给药对受试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进行镇痛实验;应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4种动物模型进行抗炎药效学试验。结果:藁本内酯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延迟小鼠舔后足时间(P<0.05或P<0.01),并能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镇痛率分别为61.21%,48.12%和43.61%;并且藁本内酯各剂量组对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率分别为64.84%,57.85%和49.67%;对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率分别为52.06%,41.51%和34.21%;对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在1~3 h的抑制率在42%以上;而对棉球肉芽增生的抑制率达52.64%,50.32%,45.33%。结论:藁本内酯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猫豆胍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猫豆中的单体成分猫豆胍(MDG)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结果 MDG低、中剂量(50,100 mg/kg)对二甲苯和角叉菜胶所致的急性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高剂量(200 mg/kg)的抑制作用不显著。MDG中、高剂量(100,200 mg/kg)能抑制热板和醋酸刺激诱发的疼痛反应,但镇痛作用较弱,且无剂量依赖性。结论猫豆胍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但其作用无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益母草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益母草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化学刺激法观察益母草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益母草的抗炎作用.结果 益母草(60g和90 g生药·kg-1,ig)及阿司匹林均能延长小鼠对热刺激疼痛反应潜伏期,使小鼠10,20min内扭体次数减少,并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及抗炎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或稍弱.结论 益母草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骨蠲痹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致大鼠足肿胀法、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法评价药物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致痛法评价药物的镇痛作用。 结果: 健骨蠲痹胶囊能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肿胀,显著减轻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减少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健骨蠲痹胶囊对醋酸及热刺激诱发小鼠的疼痛均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 健骨蠲痹胶囊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