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四逆散加味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 g·kg-1).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 478.32±42.35)vs(327.09±39.41)μg·L-1,P<0.01;IL-1(0.58±0.89) vs(0.35±0.47) μg· L-1(P<0.05);TNF-α (4.82±0.49) vs (4.21±0.45)μg·L-1(P< 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9.92±2.57)vs(5.27±1.39),(P<0.01)和α-SMA mRNA(12.87±0.39)vs(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均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贯煎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设一贯煎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作对照,观察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纤维化标记物、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一贯煎大小剂量都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ALT,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较好的抑制TGF-β1、MMP-1的过表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结论:一贯煎具有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减轻CCl4导致的肝组织病理损害,从而保护肝细胞,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5):8-1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持续至第10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剂量0.05 mg/kg,柴胡疏肝散各治疗组(3.15、6.3、12.6 g/kg)。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6.3 g/kg剂量组HYP(557.32±3.21 vs 376.32±3.32,P0.01)、IL-1(0.98±0.51 vs 0.35±0.54,P0.05)和TNF-α(5.31±0.52 vs 4.23±0.38,P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10.51±1.79 vs 5.56±2.43,P0.01)和α-SMA mRNA(14.31±2.31 vs 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和TNF-α释放,阻遏TGF-β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抗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后给予TMP干预,分别观察TMP对受试动物肝组织病理学分级、血清生化和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TIMP-1在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结果:TMP 10、20和40mg/kg均可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分级程度;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AST、ALP水平,提高A/G比值;下调TGFβ-1、TIMP-1表达;TMP各剂量可不同程度的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C-IV和PⅢNP水平。结论:TMP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TGFβ-1、胶原酶抑制因子TIMP-1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探讨防风桃红四物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BATMAN、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药物作用靶点,及NCBI数据库检索疾病作用靶点,构建药物-疾病网络药理图;对疾病-药物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防风桃红四物汤组、桃红四物汤组、防风水煎液组,每组10只;检测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免疫印迹法与免疫组化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及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防风桃红四物汤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药物治疗各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等异常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防风可能主要通过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增效桃红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相思藤总黄酮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2 mg/kg)、相思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400,80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给予50%CCl_4花生油混合液制造肝纤维化模型,第8周后,连续4周每日给予大鼠灌胃秋水仙碱和相思藤总黄酮各剂量,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收集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OL-Ⅳ)水平,同时取大鼠肝组织,分别用于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HA,LN,PC-Ⅲ、Col-Ⅳ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TGF-β1,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相思藤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HA,LN,PC-Ⅲ、COL-Ⅳ(P 0.05)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相思藤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相思藤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肝组织TGF-β1,α-SMA蛋白表达水平(P 0.05)。结论相思藤总黄酮对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TGF-β1,α-SM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效果并探索其防治机制.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病理模型组(17只)及加味四逆散组(13只),对病理模型组和加味四逆散组动物采用四氯化碳(CCL4)植物油溶液和乙醇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造模第6周起,每2周从病理模型组中随机处死1只大鼠作肝纤维化病理学检查.造模的同时给各组动物进行灌胃给药. 空白对照组及病理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加味四逆散组大鼠以加味四逆散15.625g/kg灌胃,每天1次.至病理模型组大鼠作肝纤维化病理学检查显示有2期以上肝纤维化形成,提示造模成功即停止给药.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窗孔大小及层粘蛋白(LN)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味四逆散组大鼠SEC壁LN的表达明显减弱,SEC失窗孔减轻,窗孔变大,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结论: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阻止SEC膜上筛状窗孔变小,降低LN表达,进而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红背叶根抗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背叶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模型动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清中的TGFβ1、TIMP-1、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表达。结论:红背叶根对肝纤维化形成中两个重要因子TGFβ1和TIMP-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疗程为12周,比较2组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F-β1、TNF-α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项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TGF-β1、TNF-α和MMP-9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桔梗皂苷-D(PD)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周2次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次日PD低剂量组、PD中剂量组、PD高剂量组分别给予PD 10、25、50 mg·kg-1·d-1灌胃持续给药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采集样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血清肝纤维指标(HA、LN、PIIIP、C-Ⅳ)水平;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量;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D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TNF-α、HA及肝组织TGF-β1mRNA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BMP-7mRNA水平(P<0.05);PD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LN及肝组织α-SMA mRNA水平(P<0.05);PD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PIIIP、C-Ⅳ水平(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结论:PD具有抗肝纤维作用,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和调高BMP-7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增殖和活化,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 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四逆散对照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g·kg-1),连续10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 U·L-1(138.88±21.52),(75.20±3.80),(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U·L-1,(375.25±10.95),(227.10±19.08),(P<0.05)]、碱性磷酸酶(ALP,P<0.05)、透明质酸[ HA,μg·L-1(258.10±32),(135.26±34.09),(P<0.05)]、Ⅲ型胶原[μg· L-1(105.28±15.31),(85.32±9.53),(P<0.05)]、Ⅳ型胶原[μ g·L-1(109.10±8.31),(86.48±19.17),(P<0.05)]、层黏连蛋白(LN,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肝组织HYP,(P<0.0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散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柴胡疏肝散6.3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持续至第10周.秋水仙碱治疗组剂量0.5 mL·kg-1·d-1,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3.5,6.3,12.6 g·kg-1·d-1).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并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156.5±3.2) U·L-1 VS (78.4±4.6) U·L-1(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87.4±12.7) U·L-1 VS (232.5±13.5) U·L-1(P<0.01);r-谷氨酰转肽酶(GGT),(128.2±4.0) U·L-1 VS (78.5±4.2) U·L-1(P<0.01);碱性磷酸酶(ALP),(152.75±5.01) U·L-1 VS(42.51±4.67) U·L-1(P<0.01);透明质酸(HA),(337.2±22.1)VS(140.6±21.2) μg·L-1(P<0.01);PCⅢ(145.31±17.14) μg·L-1VS(85.5±19.7)μg·L-1(P<0.05);Ⅳ型胶原(135.1±22.4)VS(88.37±21.09)(P<0.05);层黏连蛋白(LN),(317.5±21.3)VS(148.4±18.4),(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 肝组织(HYP)(527.2±34.2)VS(346.2±43.1)(P<0.01)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 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预防大鼠肝纤维化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明确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按每100g体重分别给予20mg、10mg、5mg姜黄素灌胃处理,设立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肝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根据SSS计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姜黄素可以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明显升高的ALT、AST、HA、PC-Ⅲ、TGF-β、TNF-α水平,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SSS计分在姜黄素组明显降低,接近正常(P〈0.05),以上作用均随着姜黄素用量增大而加强。结论:善黄素可以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守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1 mg·kg-1),PAMD高、中、低剂量组(25,12.5,6.25 mg·kg-1)。采用40%CCl4(1m L·kg-1)ip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所有大鼠给予等体积药物或生理盐水ig,持续30 d。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肝组织镜下形态结构,计算肝和脾脏脏器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A,LN,PCⅢ,CIV,ALT和AST明显增加(P0.05),TP和ALB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TGF-β1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纤维化大鼠明显加重,肝脏和脾脏脏器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AMD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PCⅢ,CIV,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TP和ALB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TGF-β1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纤维化大鼠明显减轻,肝脏和脾脏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PAMD能有效减轻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与抑制肝脏TGF-β1和TNF-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40%的四氯化碳(CCl4)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并以小,中和大剂量大黄素(20,40和80mg/kg体重)干预,测定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大黄素组较模型组;(1)血清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显著降低;(2)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少;(3)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4)肝细胞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6.
绞股蓝总苷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苷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50%四氯化碳油腹腔注射6周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绞股蓝总苷(100-200mg/kg,ip)治疗。测定肝功能,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纤维连接素(Fn)表达。结果;绞股蓝组较模型组;肝功能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酸(AST)显著降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内Fn表达减少。结论:绞股蓝总苷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肝细胞,抑制F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A组)和造模组52只,正常组sc予生理盐水3 mL.kg-1,造模组采用等量40%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共6周。再随机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7只大鼠。A组与B组大鼠均予生理盐水9.0 mL.kg-1ig,C,D,E组分别给予桂枝茯苓丸0.45,0.9,1.8 g.kg-1.d-1 ig治疗,共4周,并在治疗期间继续使用CCl4维持。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法及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ing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er factor,CTGF)、Ⅰ型胶原(CollagenⅠ,C-Ⅰ)及Ⅲ型胶原(CollagenⅢ,C-Ⅲ)的蛋白及基因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C-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治疗组均能下调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以及C-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其中以D组,E组减少α-SMA,C-Ⅰ,C-Ⅲ蛋白的表达明显(P<0.05或P<0.01),以E组降低TGF-β1,CTGF蛋白表达最为显著(P<0.05),以D组,E组降低α-SMA,TGF-β1,CTGF mRNA的表达显著(P<0.01),以E组减少C-Ⅰ,C-ⅢmRNA的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混悬液可有效减少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C-Ⅲ蛋白和mRNA表达量,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杠板归高、中、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0.5% DMN溶液(1.6mL·kg-1)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天,每天1次,第1周用2/3剂量,以后用全量.秋水仙碱组剂量为0.1 mg·kg-1,杠板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7.5,5.0,2.5 g·kg-1,各组给药1次/d,连续4周.4周末摘大鼠眼球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HF)的形成;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杠板归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杠板归高、中剂量组中大鼠肝脏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低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杠板归通过保肝、降低TGF-β1表达,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启动.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07-410
目的:研究加味膈下逐瘀汤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每组10只。秋水仙碱组按1 mg/kg药量给予秋水仙碱,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按生药量8.2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考察各组肝脏指数、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纤维化明显改善,肝脏指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降低,清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明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结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有效减轻肝纤维模型大鼠的肝脏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