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缬沙坦组,23例)和B组(联合治疗组,23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160mg每日1次,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服用雷公藤多苷2周内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如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5倍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5×109/L暂停用雷公藤多苷,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经治疗后在减少24h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方面均优于A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即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比较及相互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具有通过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水平,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注药联合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在CT或C型臂引导定位下,进行硬膜外置管连续药物输注。持续药物输注2028天B组(20例)连续硬膜外置管药物输注后,在cT引导定位下,对支配相应病变区域的神经根行热凝射频毁损记录和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天、1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率、麻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和00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B组的VAS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6月时B组的麻木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B组的疼痛缓解率显著低于A组tP〈O05),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注药后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方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此方法虽然可能造成神经支配区域麻木.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在愈合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8例骨折愈合患者根据愈合情况分为愈合有效组(A组,22例)和愈合迁延组(B组,16例),在伤后第1、7、30天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MMP-1、MMP-2、IGF-1水平,以20例健康志愿者(C组)作为对照.结果 MMP-1固定时间点各组比较:7 d时间点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时间点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组别各时间点比较:A组30 d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7、30 d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固定时间点各组比较:7 d时间点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时间点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组别各时间点比较:A组7、30 d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7 d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固定时间点各组比较:7 d时间点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时间点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组别各时间点比较:A组7 d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7、30 d分别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检测骨折患者血清MMP-1、MMP-2、IGF-1 30 d时间点的水平检测有助于骨折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臭氧、玻璃酸钠以及二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4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8例)、B组(48例)和C组(47例),分别以玻璃酸钠20mg、30μg/ml浓度的医用臭氧30ml和同剂量臭氧+同剂量玻璃酸钠作患膝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d、30d、60d、90d膝关节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aholm评分。治疗后90d,比较膝关节Leguesne评分有效率。结果VAS评分:A组治疗后30、60、90d较术前明显改善,B、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组治疗后3、30d改善程度较A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0、90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A、B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A、C组治疗后30、60、9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后30、6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治疗后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90d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0、60、90d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明显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单用玻璃酸钠则疗效起效慢,但较单用臭氧稳定;二者联用不仅起效快、效果好,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高频热疗(HFH),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兔肝VX2肿瘤的作用。方法将兔肝VX2肿瘤模型分为:RFA+TACE+HFH治疗组(A组),RFA+HFH治疗组(B组),RFA+TACE治疗组(c组)和TACE+HFH治疗组(D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酸转氨酶(ALT),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及脾脏树突状细胞(DCs)表达。结果(1)ALT:在治疗组第1天均明显升高,A组升高幅度最大,14d内恢复最慢;B组上升幅度最小,恢复最快(P〈0.05)。(2)HSP70表达:A组治疗后明显上升,14d时仍为最高;D组上升幅度最小,14d时夷达值最低(P〈0.05)。(3)DCs表达:A,B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组内14d和7d时两者差异无显著性。C,D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且下降较快(P〈0.05)。结论RFA+TACE+HFH能更好地激活HSP70和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增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能力,但同时损害肝功能最明显。联合运用时须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血必净的影响。方法 40例中、重度ACM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和血必净治疗组(B组)2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入院时即刻)、治疗后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CMP治疗前两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较低水平(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必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ACMP治疗前两组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4h后开始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TNF-α、IL-10参与ACMP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对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激光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应用靶点注射胶原酶及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胶原酶组(A组n=30例)和联合组(B组n=30)。A组在CT引导穿刺成功确认无"脊麻"体征后注射胶原酶。B组在患者在激光汽化减压完成后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7、30、90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手术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B组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病人的VAS评分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7、30、60、90天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VAS评分组内比较A组术后1、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但高于其余各时点(P〈0.05);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靶点注射胶原酶适用于纤维环破损较重,间盘内压力低,突出物较大且无钙化的患者。联合应用PLDD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足量强的松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足量强的松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8.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肾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激素能显著提高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teri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5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A组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术前单纯放疗,C组术前未行任何化、放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P53表达。所有病例均得到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P53阳性表达分别为53.33%(8/15)和20.00%(3/15),B组分别为60.00%(9/15)和33.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为53.33%(8/15)和40.0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P53阳性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3组术后P53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复发率6.67%(1/15),B组13.33%(2/15),C组26.67%(4/15),A组与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保肛率40.00%(6/15),B组26.67%(4/15),C组6.67%(1/15),A组与B组的保肛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PRAC联合放疗可以降低P53表达和减少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它是对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和合理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57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7例给予CPA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30例给予CPA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体重指数(BIM)、性激素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变化。结果用药6个月后,A组BIM、F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BIM、FINS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LH、LH/FSH、血清雄激素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一CP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TAE)联合CT导引经皮经肝肿瘤射频消融术(CT-RFA)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患者均经CT扫描及血管造影诊断,共46个肝血管瘤。其中5例经活检病理证实。患者先经导管动脉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超选择栓塞治疗,然后行CT-RFA治疗129例次。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肝脏CT扫描,39个肝血管瘤完全坏死,46个瘤体积缩小(80.41±10.26)%,与治疗前相比,P0.01。对4个有部分存活的血管瘤再次行CT-RFA治疗5次;6个月复查肝脏CT扫描,4个肿瘤完全坏死,肿瘤体积缩小(89.21±7.17)%,与治疗前相比,P0.01。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CT导引经皮经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可使肿瘤完全坏死,是治疗肝血管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89例,A组45例(单纯TACE术),B组44例(TACE术后7~10天内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严格遵从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方案进行粒子布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CT扫描显示的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及术后6、9个月的生存率,两组局部控制率及术后6、9个月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随访术后第2、4月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CR+PR)A组是24.44%(11/45),17.78%(8/45),B组为54.55%(24/44),47.73%(21/44),P<0.0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6、9个月存活率分别是62.22%(28/45),42.22%(19/45),B组术后6、9个月存活率分别是90.91%(40/44),72.73%(32/44),两组同期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肝癌患者共48个病灶行CT引导下RFA治疗,病灶直径1.50~9.50c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过一次或多次TACE或TAE治疗,治疗术前术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肿瘤完全损毁率为64.58%(31/48),部分损毁率为22.92%(11/48),复发率为12.50%(6/48)。术后相关肿瘤指标AFP和CE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 RFA是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手段,与TACE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NN性肾动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9例医源性肾动脉出血患者行急诊肾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肾动脉造影显示31例对比剂外溢,肾动静脉瘘7例,肾假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肾动静脉瘘5例,肾动脉一肾盏瘘2例。TAE后,所有患者出血完全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2~16个月,均无再次出血。结论急诊TAE治疗医源性肾出血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无水乙醇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13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大径8~18.5cm)进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16mg+碘油10~15ml),然后再将SP管超选择进入肝血管瘤瘤内动脉分别注射无水乙醇碘油乳剂(无水乙醇:碘油1:1)8~17ml,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结果13例患者进行肝动脉栓塞术均获得成功,8例腹胀患者术后第2天症状消失,1周复查肝肾功能仅3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GPT)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1个月后复查CT,肝血管瘤缩小51.04%~77.51%。未出现胆道损伤、肝脓肿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无水乙醇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特点,是肝海绵状血管瘤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术中使用对比剂对外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腹部或盆腔急性外伤而接受TAE的80例患者,比较其术前及术后血清肌酐水平。结果术前血清肌酐为(1.02±0.24)mg/dl,术后为(0.94±0.26)mg/dl,略低于术前(P=0.01)。肾衰竭高危患者TAE后血清肌酐总体水平无明显增高。术后5例(5/80,6.25%)发生对比剂肾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的95%可信区间为2%~11%;血清肌酐水平均于术后5天内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外伤患者TAE后可能发生对比剂肾病,但多为一过性的,TAE中使用对比剂是较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行一期根治联合体肺侧枝栓塞术与单纯根治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58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2例,施行一期根治联合体肺侧枝栓塞术22例(A组,男12例、女10例),施行单纯一期根治术36例(B组,男24例、女12例),A组年龄(24.91±6.77)岁,B组年龄(22.42±5.06)岁。比较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及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全组无死亡,A组与B组术前性别、年龄、McGoon比值、血红蛋白(H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较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43.87±13.02)min vs.(53.60±11.69)min,P<0.05]、住ICU时间[(26.09±4.84)h vs.(28.87±4.38)h,P<0.05]和住院时间[(12.32±1.81)d vs.(13.67±2.14)d,P<0.05]均较短,A组术后7 d LVEF高于B组(56.64%±8.19%vs.52.58%±5.62%,P<0.05),A、B组术后3个月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50%±8.78%vs.55.42%±6.18%,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联合体肺侧枝栓塞术与单纯根治术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快、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eareinoma,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IT)患者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pereutaneoustranshepaticportalveinchemotherapy,PVC)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可手术切除的PHC合并PVlTr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B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PVC,术后2个月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TACE,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A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2.2%、11.1%;B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4.4%、33.3%,两组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PVr丌的PHC患者手术切除后经双路(PVC+TACE)介入治疗比单纯TACE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化疗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碘化油栓塞组(单纯组,n=44)和微球加碘化油联合栓塞组(联合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率、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不同时段的累计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平均治疗(3.11±1.06)次,少于单纯组(4.25±1.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01);两组术后6、12、24个月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5.0%、70.4%和72.1%、64.9%、57.9%,联合组12、24个月瘤体缩小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12个月时联合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发热、肝区疼痛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χ^2=6.381,P=0.009);联合组和单纯组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25%、84.21%、47.37%和97.73%、86.36%、54.55%,经Log-rank检验,两种治疗方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6,P=0.188).结论 PVA微球+碘化油联合栓塞治疗HCC效果好,但造成肝功能损害较严重,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鸦胆子油“夹馅法”栓塞治疗与瘤内注射免疫因子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和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中晚期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人及64例晚期肺癌病人分为两组。A组55例,在给予瘤内局部注射免疫因子治疗同时,分别交替进行经肝动脉鸦胆子油-碘油-抗癌剂“夹癌剂”栓塞化疗(TAE)或经支乞管动脉藻注化疗(BAI)。B组52例单纯给予TAE和BAI治疗。结果 两组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