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同青  李兵 《医学综述》2008,14(8):1130-1132
成功的实验研究,有赖于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的建立。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加速是骨再生研究的热点,模型的建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文章将脑损伤动物模型、骨折模型及骨折合并脑损伤模型的建模方法进行综述,并对骨折合并脑损伤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有望找出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有对照意义的骨折脑损伤复合模型,为骨折脑损伤模型研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
宋扬  毕龙  韩一生 《医学争鸣》2009,(24):3189-3192
临床上骨折合并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骨折愈合明显加快是一常见的现象,甚至在关节周围出现异位骨化.多年来围绕其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病理过程,受到全身以及局部多因素、多途径的调节,需要全身和局部细胞产生或传递的多种细胞因子、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参与才能完成修复.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学者们对于骨组织代谢有作用的全身和局部体液生长因子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包括循环中的肽类物质,如TGF-β,bFGF,VEGF,IGF,PDGF等,还有作用于局部骨折部的,如BMPs,在脑损伤后其表达的变化均会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但针对脑损伤后造成的神经系统紊乱,下丘脑、垂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水平的变化,只有少数学者对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等做过少量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脑损伤和骨折愈合速度在分子水平的关联日益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综合近年相关研究进展,着重阐述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可能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兵  罗同青  李连  胡朝晖 《广西医学》2011,33(6):649-652
目的 测定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探讨CGRP对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健康体检者10例、单纯骨折患者20例、单纯脑损伤患者60例,脑损伤并骨折患者60例(脑损伤按GCS评分分轻中重3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伤后24 h、3 d、5 d、7 d不同时间点血清CGR...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很高,约30%~50%。在我国,由于近年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发生率明显增加,颅脑外伤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疾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分级液压脑损伤骨折模型研究脑损伤后大鼠血清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变化及对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10只,单纯骨折组48只,脑损伤骨折组144只,脑损伤按轻重分成轻、中、重三组,通过侧方液压脑损伤及开放骨折建立模型,损伤后适时取SD大鼠血清及骨折标本,通过放射免疫荧光、X片及骨折直径及生物特性测量了解血清中NPY的含量、骨折愈合情况、骨痂直径及抗应力的大小。结果单纯骨折组、脑损伤骨折组血清中NPY含量升高,尤以中、重度脑损伤骨折组明显;单纯骨折于第1天达到高峰,为(10.96±4.48)ng/ml,随后下降,而脑损伤骨折组于第3天达到高峰,分别为(22.27±6.48)ng/ml、(34.94±7.12)ng/ml、(56.63±12.36)ng/ml,随后下降,除轻度脑损伤骨折组伤后3h及伤后14天,轻、中、重度脑损伤骨折组血清中NPY含量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且时间长;脑损伤骨折组骨痂无论在影像学、直径大小及骨痂抗应力均大于单纯骨折组,术后3、4周X片、骨痂直径及抗应力重度组明显大于中度、轻度及单纯骨折组,而中度组大于轻度组且骨痂致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结论与临床观察一致,脑损伤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快于单纯骨折,且脑损伤越重血清中NPY含量越高,骨折愈合越快,骨痂量越大,愈合时间短,推测脑损伤轻重可能与NPY含量及骨折愈合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骨组织原位杂交骨折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适用于研究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 :用颊侧皮质骨造成兔的一侧下颌骨骨折 ,分别于术前 1d和术后第 1、3、5、7、14、30、6 0、90天处死动物 ,在处死动物前行骨折侧颈总动脉插管灌注含有DEPC的 4 %多聚甲醛溶液。切取标本后固定、脱钙、制作蜡块、切片 ,进行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通过建立的动物模型可得到良好的核酸原位杂交效果。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保存原位杂交信号的敏感性 ,为在基因水平研究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侧方液压脑损伤骨折模型研究脑损伤后大鼠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变化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10只(A组,n=10),单纯骨折组48只(B组,n=48),脑损伤骨折组48只(C组,n=48),通过侧方液压脑损伤及开放骨折建立模型,损伤后适时取SD大鼠血清及骨折标本,通过放射免疫荧光、免疫组化、X片、骨折直径及生物特性测量骨痂直径、骨痂中阳性细胞的数量表达及抗应力的大小等,了解血清中CGRP的含量、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伤后各组血清中CGRP的含量:从伤后CGRP水平的变化看,脑损伤骨折组CGRP含量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196.73±54.98)pg/ml,随后逐渐下降,单纯骨折组CGRP含量也升高,第5天达高峰(74.70±20.76)pg/ml,随后下降;脑损伤骨折组中CGRP含量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且高峰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骨折组骨痂无论在影像学、直径大小及骨痂抗应力均大于单纯骨折组,免疫组化发现脑损伤骨折组骨痂中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快于单纯骨折,推测脑损伤血清中CGRP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2只,于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 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1 d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第4、8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显示, 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8.97、10.44,q=2.599~10.391,P<0.05);壮骨颗粒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50.63、85.89,P<0.05).结论 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京敏  董金波  王维山  孙益明  彭方亮  张杰 《重庆医学》2013,42(10):1128-1131,1133
目的观察口服与局部注射Neuritin对SD大鼠骨折模型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口服组(Ⅱ组)、局部注射组(Ⅲ组),每组各30只。各组动物取右侧股骨,切断中段股骨后行髓内逆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制作骨折模型。Ⅰ组不予特殊处理,Ⅱ、Ⅲ组分别给予Neuritin口服、局部注射处理,并分别于1、2、3周处死,通过拍摄X线片、测量骨痂体积、做病理切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周各组间变化差异不大,术后2周,Ⅱ、Ⅲ组与同期Ⅰ组比较,骨折愈合骨化速度有显著差异,均明显快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亦有差异,Ⅲ组明显快于Ⅱ组大鼠(P<0.05)。骨痂体积测量显示:术后2周,Ⅱ、Ⅲ组与Ⅰ组比较,骨痂体积大小有显著差异,均明显大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比较,Ⅲ组明显大于Ⅱ组大鼠(P<0.05)。HE染色显示:Ⅲ组早期即出现肉芽组织纤维化过程,相同时间点内其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口服与局部注射Neuritin后均可使动物骨折模型的骨痂含量增加,骨痂骨化速度增快,但局部注射途径更优于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凡  胡阳春  韩锋  徐源  杨明  彭岗  严雄  隋建美 《重庆医学》2012,41(26):2738-273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脑损伤后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30例单纯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1组,30例单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2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入院后4、7、14d分别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液中的EGF水平。结果研究组EGF入院24h内的水平即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7d内的EGF水平均持续上升,并一直高于对照1、2组(P<0.05);对照1、2组入院后至14d的EGF水平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并且对照1组的EGF水平高于对照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组EGF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患者血清中EGF水平明显增加,血清中EGF可能是参与骨折愈合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肝损害的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合理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并应激性肝损害(Hepatic stress injury,HSI)的模型。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同时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TBI后6 h大鼠血清肝酶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升高更明显,同时光镜和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鼠肝组织从变性到坏死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可成功建立TBI后HSI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分子水平脑外伤对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骨再生过程,其组织学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生物学调节机制。临床实践发现,脑外伤可诱发机体脑外伤骨折愈合软组织内异位骨化,并可促进骨痂的形成,加速骨折愈合[1~4]。早在1880年,Ariot和Remy曾采用组织染色法观察到在人和动物的骨组织存在神经纤维。后来,Off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中BMP-2浓度的变化,寻找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骨折加速愈合的直接原因.方法 取2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制作动物模型.第一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第二组:单纯股骨干骨折组;第三组:对照组.脑损伤组按Gruner改良法制作中度脑损伤模型.骨折组取-侧股骨,在其中段处横断,以直径1.5 mm的克氏针作髓内固定.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正常对照组于实验开始后第3 d,其他2组分别于术后1 d,3 d,1,2,3周采用ABC-ELISA法测定化血清中BMP-2含量.脑损伤合并骨折组、单纯骨折组分别于术后1,2,3周取骨折标本进行拍片,观察骨折生长情况.结果 (1)骨折组术后1周血清BMP-2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弟3周降至正常.脑损伤+骨折组术后第3 d血清BMP-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第3 d及第1-2周时脑损伤+骨折组血清BMP-2含量高于单纯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2)在X摄线片分析中,脑损伤+骨折组术后骨折生长时间短于单纯骨折组.结论 ,颅脑损伤时,血清中BMP-2的表达增高,可能是骨折加速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历次战争中 ,四肢战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 6 0 %~70 % ,因而四肢战伤的急救与早期外科处理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的部队的残废率及战斗力。随着武器的不断发展和战略战术的转变 ,爆炸性武器的应用越来越广 ,使得四肢发生爆炸伤的机率也随之增加[1~ 3]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肢体爆炸伤的动物模型 ,以供对肢体爆炸伤的病理、病生以及修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新西兰白兔 2 8只 ,体重 2 .4~ 3 .5kg ,由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致伤物  采用钢珠和雷管复合致伤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可复制重度颅脑损伤实验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采用改良自由落体装置,撞击80例麻醉后实验鼠颅骨穹窿部,砝码质量50~200 g,高度20 ~ 50 cm,撞击后观察时间为4h~12d,麻醉后取脑,制作652张病理切片,观察脑病理切片与临床脑创伤的相关性.结果 确认最佳冲击力为10 000g/cm,病理改变与临床有显著相关性,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治有参考价值.运用模拟临床的闭合性减压术与开放性减压术对比,获得有益提示,后者更有利于脑创伤康复.结论 通过本实验找到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最佳致伤冲击力,实验动物与临床有显著相关性,开放减压比闭合减压更有利于脑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损伤(颅脑损伤及脊髓损伤)可促进骨痂的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甚至诱发机体软组织内异位骨化。本文对中枢神经损伤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枢神经损伤与骨折愈合的关系1960年,G ibson首次报道了并发脑损伤股骨骨折的治疗,发现骨折处有大量骨痂形成[1]。Roberts于1968年报道脑外伤后出现异位骨化现象[2],此后,许多学者对骨折并发脑外伤患者的骨愈合和异位骨化进行了深入研究。Spencer[3]研究发现,脑外伤患者保守治疗后骨折部位有大量骨痂形成,无论是骨痂量,还是骨痂形成速度均比无脑外伤者多和快,他还通过…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脑损伤诱导海马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用于研究创伤性脑损伤诱导海马细胞凋亡的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单侧大脑皮质承受不同高度(2、5、和10cm)下落的10g重锤打击(皮质压缩幅度3mm),致轻、中、重度脑损伤。观查1 ̄7d脑含水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ENL)检测伤侧海马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伤侧皮质和海马损伤程度与重锤下落的高度有关,轻、中度损伤各时相点脑含水量无明显变化,重度损伤组3 ̄7d脑含水量显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建立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②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纽,手术组通过截骨的方法制作动物模型,并分别于术后1天、1周、2周、4周、6周、8周对实验免进行X线检查。③结果实验兔对手术耐受良好,X线检查显示,随着固定时间延长,骨折间隙逐渐变窄,骨痂从无到有,骨折线从开始模糊到消失。④结论本实验模型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动物模型,可用于观察兔下颌骨体部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