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将12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编号单双性将其分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芬太尼+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结果研究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镇痛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单独麻醉相比,芬太尼+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诱导和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低,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2组,M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M+F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镇静后,2组Ramsay评分均在合理的镇静范围。M+F组镇静后2h、4 h、6 h、8 h、10 h、12 h Ramsay评分较M组更接近理想的镇静终点(P均<0.05)。2组PAED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PAED评分与FLACC评分降低幅度更明显(P均<0.05);M+F组镇静后2 h、4 h、6 h、8 h、10 h、12 h PAED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M组(P均<0.05)。M+F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准确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M组(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M组(P均<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可明显缓解患儿的疼痛,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减轻躁动,还能缩短苏醒时间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皮肤病患者镇静的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需行镇静处理的住院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右关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镇静12h的Ramsay评分值、镇静满意度、镇静期间相关并发症(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谵妄)的发生率,并对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右美托咪定组Ramsay评分值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但右关托咪定组镇静满意度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需要处理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的呼吸抑制与谵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较,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更好的镇静选择,对于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对老年患者应用三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需经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A组、B组还有C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A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B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C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对比3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结果:3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的12、24小时认知功能有所下降(P0.05);A组还有B组患者在48小时功能认知低于进行手术之前(P0.05),C组患者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患者在术后72小时均与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在24小时之内会造成一定的障碍,而在术后72小时能够恢复,其中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能够让患者的认知障碍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妇产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万州区中医院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余下41例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麻醉起效、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减少丙泊酚应用量。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应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镇静效果和副作用,并与氟哌利多和哌替啶的镇静效果相比较.方法:选择90例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按辅助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即: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MF),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氟哌利多复合哌替啶组(DP),手术前分别给药.结果: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维持镇静时间较短,清醒迅速、完全,镇静期间循环系统稳定,偶有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有良好镇静性遗忘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术后带气管导管入ICU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48例)和右美托咪定(52例)镇静治疗,2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观察记录2组药物用量,停止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输注后至拔管所需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出现躁动(Riker躁动评分≥5分)者用药后SAS评分分值。结果 2组镇静及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停药至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组中躁动患者SAS评分均较用药前下降。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缩短拔管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约5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但要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测,防治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8例使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气管插管诱导麻醉药的种类、剂量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选用了单用丙泊酚、单用咪达唑仑、单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均为间接喉镜经口插管。其中丙泊酚诱导18例,用量(25±4.5)mg,6例(33%)出现发生低血压;咪达唑仑诱导8例,用量(2±0.5)mg,2例(25%)出现低血压;单纯芬太尼诱导12例,用量(0.15±0.04)mg,无明显低血压发生;另6例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17%),4例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2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剂的需要量小,且容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麻醉前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结果:观察组完全遗忘率92.4%,对照组完全遗忘率68.1%,观察组完全遗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20min、40min后评分为(1.58±0.34)分、(1.72±0.56)分,对照组给药20min、40min后评分为(1.25±0.21)分、(1.37±0.29)分;观察组给药20min、40min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术中镇静作用明显,同时也可帮助患者遗忘麻醉及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彭时雨  杨薇  谢雁鸣  李霖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435-2439
参附注射液为临床常用药,为了解真实世界参附注射液临床常用药物组合方案,该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仓库中25 704位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对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的常用药物组合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参附注射液临床使用过程中合并1种药物使用时,与奥美拉唑、利多因卡、呋塞米同时使用概率分别为22.19%,20.32%,19.61%;参附注射液合并2种药物使用时,使用概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咪达唑仑+奥美拉唑为11.01%、利多卡因+奥美拉唑为10.80%、丙泊酚+咪达唑仑为10.76%;参附注射液合并3种药物使用时,使用概率位于前3位分别是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为8.83%、瑞芬太尼+丙泊酚+咪达唑仑为8.77%、丙泊酚+咪达唑仑+奥美拉唑为8.77%.进一步分析得出,参附注射液+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合可能起到降低麻醉过程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加快麻醉后苏醒,减轻麻醉后遗效应的协同作用.参附注射液+呋塞米组合可能通过减少回心血量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及活力,起到对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协同作用.参附注射液+奥美拉唑组合可能起到缩短消化道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溃疡复发的协同作用;同时,在治疗溃疡性出血时可能起到防止失血性休克及休克所致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镜诊疗中应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例实施肠镜诊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组患者先给予咪达唑仑,再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躁动率、肠镜检查成功率、呼吸抑制率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镜诊疗中应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ASA Ⅰ ~ Ⅱ级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观察组麻醉用药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照组麻醉用药为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观察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镇痛维持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术中麻醉效果好,牵拉反应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胃区疼痛、恶心等牵拉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改善麻醉效果,降低牵拉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抚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有益干预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机械通气,随机分成2组,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镇痛,实验组加用抚触治疗。观察两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使患者达到镇静及镇痛,实验组更能保持安静。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P0.05),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运用抚触治疗有利于镇静,并减少镇静药物使用过量导致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4种不同配伍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人工流产镇痛术的早孕妇女120例,ASA1~2级,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单纯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组(C组)和芬太尼+咪达唑仑组(D组)。记录术中丙泊酚诱导量、累积总量、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后1 min、5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C组丙泊酚的诱导量、累积总量显著低于A、B组(P均<0.05)。D组唤醒时间最短,与其他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B组麻醉后1 min时MAP、HR显著下降(P均<0.05),但在术毕都恢复正常,C、D组变化不大。C、D组与A、B组比较不良反应低(P均<0.05),D组体动率最高(50%)。结论无痛人工流产镇静药应与镇痛药联合应用,4组配方比较,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最好,麻醉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咪达唑仑作为探针药物,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体内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天分别尾静脉给予灯盏花素粉针剂0.18 mg/100 g及0.54 mg/100 g,共10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第11天注射咪达唑仑溶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静脉取血0.8 ml,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中咪达唑仑的浓度。结果静脉给予大鼠灯盏花素粉针剂10 d后,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咪达唑仑的AUC、MRT和t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灯盏花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灯盏花素可明显抑制大鼠CYP3A4的体内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0例,观察2组患者对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的反应,以及心率、血压、自主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镇静治疗15min、30min、60min后心率、自主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丙泊酚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比咪达唑仑短(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tetramethylpyrazine,T)对咪达唑仑(midazolam,M)所致记忆障碍小鼠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咪达唑仑组(M组),川芎嗪50 mg.kg-1+咪达唑仑组(T50+M组),川芎嗪100 mg.kg-1+咪达唑仑组(T100+M组)。用避暗实验(step-through test)观察各组24h、48h的潜伏期(latency)和错误次数(error times)。结果:24h,与NS组相比,M组、T50+M组、T100+M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加(P<0.01或P<0.05);与M组或T50+M组相比,T100+M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48h,与NS组相比,M组潜伏期缩短(P<0.05),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T50+M组或T100+M组两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M组相比,T50+M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结论:大剂量川芎嗪能增强咪达唑仑的遗忘作用,24h后却表现出记忆保护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和异丙酚用于ICU患者镇静的适用范围及其效果.方法:选择96例重症镇静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异丙酚组,比较两组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两种维持镇静的效果.结果:咪达唑仑组维持剂量相对异丙酚组小(P<0.05),药物调整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咪达唑仑组镇静起效时间长于异丙酚组(P<0.05),停药后复苏时间长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异丙酚适用于短时间镇静,咪达唑仑适用于长时间镇静,ICU患者镇静治疗患者应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IS监测对电针刺激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价。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行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针麻组,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予以针刺连续刺激,频率30~100 Hz;咪达唑仑加针麻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和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连续针刺刺激。监测3组患者围手术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组患者的BIS值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但在切皮时针麻组BIS值最高(P<0.05),咪达唑仑加针麻组BIS值最低(P<0.05),填塞纱布时,针麻组BIS值高于其他两组(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8 h、24 h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BIS值可以作为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针麻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咪达唑仑在2类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对 2类不同病因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治疗。方法 将接受机械通气、躁动不安的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患者为Ⅰ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Ⅱ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镇静 ,记录其维持剂量、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Ⅰ组咪达唑仑维持剂量 (0 .0 5± 0 .0 6 )mg/ (kg·h) ,维持时间 (8.2 0± 6 .5 6 )h ,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抑制及反应下降。Ⅱ组咪达唑仑维持剂量 (0 .12± 0 .32 )mg/ (kg·h) ,维持时间 (72 .15± 6 4 .78)h ,几乎无不良反应。结论 对ICU内不同病因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咪达唑仑均可作为理想的镇静剂。但剂量及维持时间在不同病因中存在明显差异 ,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