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国产支架的长期安全性。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急性STEMI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组56例和金属裸支架(BMS)组57例。随访5年,观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情况。结果 5年随访期间,DES组与BMS组病死率分别为7.1%和7.0%(P>0.05);DES组靶病变重建、MACE分别为10.7%、23.2%,BMS组分别为28.1%、42.1%(P<0.05)。DES组支架内血栓、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8.9%、3.6%;BMS组分别为7.0%、1.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应用国产雷帕霉素DES较BMS明显降低MACE,且极晚期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能明显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是,支架表层洗脱所释放的细胞毒性药物和细胞增殖抑制药物以及耐蚀性聚合物的存在,均与内皮化受损、过敏反应、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功能障碍相关,而上述因素又与当今最受关注的DES安全顾虑--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中国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支架(BMS)或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和紫杉醇洗脱支架(PES)之间,临床预后的差别。方法检索数据库,纳入随访时间≥6个月的、比较DES和BMS或SES和PES的临床研究。用STATA 10.0作荟萃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支架的临床预后,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靶病变血运重建(TLR)、靶血管血运重建(TVR)、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3780例),随访时间从6个月至3年。与BMS相比,DES可减少MACE(OR=0.471,95%CI0.336~0.662,P<0.001)、减少TVR(OR=0.250,95% CI0.148~0.422,P<0.00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ES与PES相比,在MACE、TLR、TVR、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有效性、安全性高,药物支架中,西罗莫司支架和紫杉醇支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Qiao SB  Hou Q  Xu B  Chen J  Liu HB  Yang YJ  Wu YJ  Yuan JQ  Wu Y  Dai J  You SJ  Ma WH  Zhang P  Gao Z  Dou KF  Qiu H  Mu CW  Chen JL  Gao R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979-982
目的比较对于完全性闭塞病变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方法选择我院近期连续接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55例存在完全闭塞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左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155例患者(138名男性,17名女性)159处靶病变置入232枚支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慢性完全性闭塞65例,占41.9%。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85.4%。在患者基本条件方面,DES组2型糖尿病比例要多于BMS组(33.8%比18.5%,P=0.030)。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DES组和BMS组C型病变分别占89.6%和72.0%(P=0.005),DES组病变更为复杂。DES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比例明显高于BMS组(60.3%比24.4%,P<0.001)。DES组和BMS组的支架长度和病变长度没有差别。DES组参考血管直径小于BMS组[(2.72±0.36)mm比(2.96±0.52)mm,P=0.001]。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支架再狭窄DES组明显低于BMS组(15.6%比41.5%,P<0.001)。DES组支架再狭窄更多为局限性(58.3%比17.6%,P<0.001)。DES组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明显低于BMS组(5.8%比19.9%,P=0.001)。病变内晚期腔径丢失DES明显小于BMS[(0.36±0.63)mm比(1.04±0.70)mm,P<0.001]。晚期支架内血栓DES有2例,BMS为0。DES组有1例死亡。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分别是1.4%和11.1%,DES组显著低于BMS组(P=0.032)。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治疗,DES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比BMS有着明显减低的再狭窄率、靶病变血管重建率,并且在随访期间患者有着更少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置入病人术后各期支架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42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置入支架的不同,分为DES组(320例)和BMS组(100例),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半的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心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再狭窄和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期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每搏量(SV)、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左室短轴缩短率(LVP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DES组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再狭窄和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明显较BM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置入支架后24h内和24h至1个月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组在置入后1个月至1年内和置入1年以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糖尿病史、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支架的类型、直径、数量和长度是影响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因素。结论 DES虽可降低PCI术后再狭窄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但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却较BMS高,提示DES置入病人更应重视术后抗血小板等相关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晚发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期临床应用冠脉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术后,晚发的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病例的发生特点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关键词:coronary artery、sirolimus、paclitaxil、drug-eluting stent、thrombosis,anuerysm、malapposition等,应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系统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电子期刊系统对临床医学核心期刊进行系统检索。对检索出的12个病例及本中心3例冠状动脉内置入DES后晚发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病例汇总分析。结果共有15例患者,在DES(sirolimus和paclitaxel支架)术后出现晚发的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和(或)同时合并冠脉瘤样扩张、支架与血管壁贴合不良(malapposition)。急性血栓发生时间:120~540天。9例患者在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4~15天发生;3例患者在DES置入部位出现明显冠脉瘤样扩张和(或)瘤腔内血栓形成;4例患者在DES发生急性血栓时、同时置入的6枚普通金属支架完全通畅。结论晚发的DES内急性血栓形成(≥6个月)、支架与血管壁贴合不良、明显的冠脉管壁瘤样扩张造成再次严重的心肌缺血或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04至2006-10在我院行择期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565例。入选患者分为DES组(n=1317)和BMS组(n=248例)。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比较了DES和BMS两组间各种临床事件累积发生率的差异,同时通过倾向性评分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术后2年的临床随访结果。结果:DES和BMS两组患者术后2年出现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定义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ES组术后30天明确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BMS组(0.08%比0.81%,P=0.016)。术后2年与BMS相比,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3.88%比10.89%;风险比0.159(95%可信区间:0.151~0.444),P0.0001]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48%比11.69%;风险比0.383(95%可信区间:0.232~0.633),P0.0001]的风险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与置入BMS相比,使用DES可以显著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但是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血栓形成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裸支架(BMS)早期狭窄率。然而,DES晚期并发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近年,病理及影像学证据表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支架晚期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此文系统阐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药物洗脱支架(DES)通过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的聚合物携带药物,在支架置入病变部位后,缓慢释放至局部血管壁而发挥持续高效的生物学效应。根据多项国际多中心研究结果,药物洗脱支架不但能够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还能明显降低再狭窄率[1],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至今相关的临床试验规模均较小,临床结局均列为第二终点,只有较少的临床试验反映了远期临床预后。本文归纳DES的分类及特点,并对DES及裸金属支架(BMS)的重要的临床试验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DES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1 DES的分类及特点目前考虑用于抗再狭窄的药物是抗癌…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的冠脉支架为金属裸支架(BMS),由于BMS置入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较高,药物涂层支架(DES)应运而生。DES通过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降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但同时也带来了内皮延迟愈合,内皮化延迟是支架内晚期血栓发生的基础,晚期血栓常可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目前已知很多药物可促进血管再内皮化,预防晚期血栓的发生。本文将重点就晚期血栓发生的机制、常见促进再内皮化的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促红细胞生成素、雌激素、他汀的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冠脉)的介入治疗已经走过了近40年,经历了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当前药物洗脱支架(DES)已经成为冠脉介入的常规选择。每一次介入技术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临床治疗的进步,同时也出现新的问题,DES也不例外。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金属支架的永久存在带来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支架断裂、阻碍再次血运重建等问题是DES与生俱来的缺陷,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支架才能满足临床需要。生物可降解支架(BDS)在理论上可以弥补目前支架存在的缺陷,并且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雅培公司和Elixir公司的BDS在欧洲已经获得批准用于临床。本文就BD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和动脉瘤形成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均显示DES与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相比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及需要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几率显减少。同时,与DES的药物和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的涂层有关的一些特殊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和靶血管动脉瘤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就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韩国学者Park等研究发现,药物洗脱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置入后,晚期血栓形成(LAST)的发生率并无差别。研究共纳入了6 551例进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为2组,即BMS组(n=4 104)和DES组(n=2 447,其中西罗莫司洗脱支架1 948例、紫杉醇洗脱支架49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用阿司匹林联合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预处理,并使用肝素使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在250 s以上。研究者调查了患者术后LAST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LAST定义为术后30 d以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血栓阻塞并出现急性缺血症状;主要心脏不良…  相似文献   

15.
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弥漫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Qiao SB  Hou Q  Xu B  Chen J  Liu HB  Yang YJ  Wu YJ  Yuan JQ  Wu Y  Dai J  You SJ  Ma WH  Zhang P  Gao Z  Dou KF  Qiu H  Mu CW  Chen JL  Gao R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487-491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弥漫病变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分析影响这类病变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接受置入单个长度>25.0mm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05例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及支架置入位置不理想者。分为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128)和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组(n=77)。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等规范药物治疗。手术成功判定标准为至少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投照体位行冠状动脉造影,肉眼判定残余狭窄<20%和前向血流TIMI3级。再狭窄判定标准以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支架内或支架邻近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50%。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左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05例患者(男性181例,女性24例)227个靶病变置入382枚支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93.8%,B2型病变为6.2%。双支或双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达到86.8%。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8±0.43)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40.09±12.94)mm,54.2%的病变接受了重叠置入支架。比较置入DES组和置入BMS组,两组的患者基本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DES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明显小于BMS组[(2.80±0.37)mm比(3.10±0.48)mm,P=0.00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率DES组(15.4%)小于BMS组(48.4%),P<0.001。晚期支架内腔径丢失BMS组明显大于DES组[(0.94±0.76)mm比(0.39±0.53)mm,P<0.001]。靶病变血管重建率DES要明显好于BMS(11.6%比38.5%,P<0.001)。支架内再狭窄在置入DES组的局限性再狭窄比例大于置入BMS组(33.3%比18.2%,P=0.029)。对影响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再狭窄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用支架重叠置入(OR=2.82,P=0.017)和支架类型(OR=5.71,P<0.001)是对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复杂弥漫病变的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对于弥漫病变,我们应该使用长支架,尽可能减少支架重叠置入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药物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和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36例发病在12 h内或发病超过12 h但仍有胸痛的AMI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或DES.观察手术成功率、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136例患者中植入BMS 72例,植入DES 64例,DES组所植入支架的直径明显小于BMS组,而长度则大于BMS组.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BMS组总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及靶病变冉血管化明显多于DES组,而心绞痛复发、再发心肌梗死、心功能恶化及心脏性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和DES均具有较好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与BMS相比,DES可降低远期靶血管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被认为是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之后,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L)的第四次革命。最初,PTCA因为早期血管弹性回缩、晚期血管负性重塑等原因,再狭窄率可达30%~50%。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BMS,克服了血管弹性回缩,再狭窄率得到大  相似文献   

18.
关于“药物洗脱支架”和“涂层支架”的名词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物洗脱支架 (drugelutingstent)也可称之为药物释放支架 ,通过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的聚合物携带药物 ,当支架置入血管内病变部位后 ,药物自聚合物涂层中通过洗脱方式有控制地释放至心血管壁组织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目前上市的药物洗脱支架有雷帕霉素 (rapamycin)洗脱支架和紫杉醇 (paclitaxel)洗脱支架 ,均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涂层支架 (coatedstent)通过不同方式将某些金属、药物或聚合物包被在金属支架表面 ,从而改变其表面特性 ,减少血栓形成、减轻平滑肌细胞增生反应或增加X线下的可视性。曾经使用过的涂层…  相似文献   

19.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55例DES置入及258例金属裸支架(BMS)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临床随访,记录2组患者在随访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MS组比较,DES组心绞痛再发率(6.27%:17.05%,P<0.05)、MACE发生率(3.92%:10.47%,P<0.05)及因心脏病住院率(5.29%:15.19%,P<0.01)明显减少,而在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全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恶性肿瘤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了不匹配因素后发现应用BMS与心绞痛再发(r=0.084 9,P=0.048)、心因性死亡(r=0.098 2,P=0.027)、MACE(r=0.093 7,P=0.035)及因心脏病住院(r=0.090 8,P=0.041)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与BMS相比,DES可减少心绞痛再发及MACE,而不增加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及全因性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支架植入术后晚期血栓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有报道证明,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术后未服用或不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较易发生极晚期血栓。目前,我院有1例DES置入术后7年且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发现血栓形成。据我们所知,这是DES植入后,规则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晚期的报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