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由于该病具有高出血倾向(72%~94%),严重者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较特殊亚型,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全反式维A酸、蒽环类药物及三氧化二砷的应用显著提高了APL的缓解率及生存率。但是治疗中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化综合征(DS)。DS进展迅速,常可危及生命。然而,DS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临床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极易误诊、漏诊,诊断困难,且有效控制DS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因此,如何早预测、早诊断、有效治疗DS成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组特异性基因活化性恶性造血系统肿瘤,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最大的临床特点是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出血而死亡。近年来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单用或联用治疗后,疗效明显提高,其疗效可达到86%左右,因出血而死亡者明显减少,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非常广泛,也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4.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沈志祥 《上海医学》2002,25(3):186-18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构成比约占急性白血病的 1 0 %~ 1 5 %,其临床特征之一是严重出血 ,因此早期病死率高。近 1 0年来 ,随着对APL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APL的疗效及长期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一、化疗化疗是 2 0世纪 70年代治疗APL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诱导分化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7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为观察对象。治疗组给予ATO诱导分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D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到CR的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CR率分别为91.7%和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到CR时间(31.8±5.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6.5±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毒副反应,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TO诱导分化治疗初发APL较ATRA联合小剂量DA方案治疗具有CR率相近,达CR所需时间短,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可作为初发APL诱导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预后凶险的白血病,约占成人急性髓系自血病的10%.该型白血病出血倾向严重,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尤其在化疗时易发生,常导致患者早期死亡.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从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单从形态学上难以预测APL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联合应用细胞遗传学检查及RT-PCR、FISH技术等对于APL发病机制研究、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ANL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按FAB分类为M3型,约占ANLL的5%~10%。其特点是早幼粒细胞胞浆中充满了异常的嗜天青颗粒,90%以上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和/或PML/RANa融合基因.易发生出血和致死性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往死亡率极高。随着我国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问世,APL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我国在治疗APL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诱导缓解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国内外资料证实ATRA治疗APLCR率为75%~100%,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8.
周健强  雷伟 《海南医学》2008,19(8):153-15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骨髓中有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积聚并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类型,在FAB分型中属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特征。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  相似文献   

9.
<正>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全世界新生儿中发病率大约为1/800。本病患者有多系统临床表现,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1]。本文将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收治的1例唐氏综合征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APL患者初治应用ATRA治疗发生DS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DS发生率为20.5%,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有发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酐水平相关。发生D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其发生率为73.3%。发生DS患者总死亡率为26.7%,而发生轻度DS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发生重度DS组。但生存分析提示:未发生和发生DS患者组5年生存率无差异性;发生轻度DS患者5年生存率有高于重度DS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在初诊APL患者ATRA联合化疗诱导治疗过程中具有相对较高发生率,其病死率高,预测因素不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是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包括诱导方案的改进和巩固治疗策略的优化。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用于APL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提高了APL的完全缓解率。根据危险度不同进行分层治疗可以提高巩固治疗的疗效,而将微小残留病监测技术与抢先治疗相结合大大减少了血液学复发风险,使APL的治疗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9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As2O3静脉点滴。如患者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口服;白细胞>50×109/L,除羟基脲外给予高三尖杉酯碱静脉点滴,同时将As2O3剂量减半使用。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血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91.3%)获得完全缓解(CR)。As2O3平均应用31.6d。6例死亡。死亡组与缓解组治疗前白细胞数分别为(34.7±4.8)×109/L和(9.7±3.2)×109/L(P<0.01),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分别为(712.8±144.6)U/L和(287.2±102.7)U/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s2O3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5例(79.7%),消化道症状32例(46.4%),水肿28例(40.6%),类维甲酸综合征13例(18.8%),过敏5例(7.2%),发热4例(5.8%),Q-T间期延长3例(4.3%)。其中类维甲酸综合征死亡4例(30.8%)。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时与入院时外周血平均白细胞数分别为(64.8±10.2)×109/L和(21.9±6.8)×109/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APL患者初治时与完全缓解时进行TEG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24例健康体检者的TEG相比较。结果23例初治APL患者中有22例(95.65%)的TEG表现为低凝图像,R、K明显延长,Angle、MA、G及CI明显变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后相比亦差异显著(P〈0.05)。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有相关性,K时间与PT呈正相关;Angle角与PT相关,与Fbg呈负相关;MA及G与PT负相关,与PLT计数呈正相关;CI与肌负相关。结论APL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其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TEG检测参数不仅可检测患者的凝血紊乱情况,而且与APL患者的PT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例经临床诊断、血象、骨髓象、细胞免疫、细胞遗传学等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采用两药联合化疗和三氧化二砷单独化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完全缓解时间等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时间、实验室指标和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高了患者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使用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亚砷酸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期间依从度与主观体检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患者主观体验得分和治疗依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可以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水平的变化规律,为APL临床诊治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掌握血小板输注时机与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7例APL患者及20名健康人RP%,并计数得出其相应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结果初诊时(3.43±1.47)及治疗中(7.03±3.61)患者的RP%均较正常对照组(1.37±0.52)升高(P〈0.05),而RPC(0.11±0.04,0.27土0.11)较正常对照组(0.35±0.10)明显降低(P〈0.01);经化疗缓解时,其RP(3.87±1.08)及RPC(0.56±0.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的RP%较初诊时无明显变化(P〉0.05),RPC较初诊时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APL病程中连续检测RP及RPC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骨髓造血情况,同时为血小板输注与否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以ATRA+砷剂维持治疗;对照组以ATR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维持治疗时间,随访统计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胶原、二磷酸腺苷(ADP)诱聚:观察组分别为(76.72±5.33)%、(81.43±8.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9.46±6.29)%、(88.27±7.95)%(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维持治疗时间为(19±3)月低于对照组(27±4)月(P0.05)。结论APL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能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8.
报告联合应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小剂量三尖杉酯硷和(或)阿糖胞苷,或单用 RA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和治疗方法。14例全部获得骨髓完全缓解。大多数病例无明显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不诱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加重。强调 RA 诱导分化洽疗中综合疗法的重要性,该疗法是 APL 诱导缓解的安全、高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s2O3)双诱导,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z03进行双诱导,联合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化疗方案中仍以ATC为主。总治疗时间3年。14例患者接受了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结果21例初治APL患者中,除2例早期死亡外,其余1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1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5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毒副反应。接受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14例患者,初诊时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双诱导联合ATC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陈波  邵秀茹  贡铁军  刘晶  马军 《黑龙江医学》2007,31(12):926-927
目的探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初治APL57例,均接受ATRA联合ATO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57例患者完全缓解(CR)54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1例。CR率94.74%,达到CR时间22~41 d,平均29.2 d。结论应用ATRA联合ATO治疗初治APL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