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宁毅  肖进  陈发明 《口腔医学》2003,23(6):321-323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方法  8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拔除右上颌磨牙 ,对照组未做处理 ,饲养条件相同。实验 1组拔牙后 4周末、实验 2组拔牙后 8周末处死动物 ,取其双侧颞肌、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 实验 1、2组双侧颞下颌关节、颞肌及咀嚼肌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髁状突及关节盘均有破坏 ,咀嚼肌有炎性变化。结论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单侧咀嚼是殆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口腔疾病。为进一步明确长期单侧咀嚼对口腔系统、主要是颡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的危害,需要建立动物模型。本实验旨在探讨建立长期偏侧咀嚼习惯动物模型的方法,模拟人的长期偏侧咀嚼习惯,为研究单侧咀嚼习惯与口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问答题 1.答:咀嚼系统系由牙、牙周组织、颌骨、颓下颌关节、咀嚼肌及与其有关的神经和血管所组成,该系统可视为发挥咀嚼功能的统一体。其中,咀嚼肌为主动部分,牙、牙周组织、颌骨及颞下颌关节为被动部分,但均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4.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TMD患者牙列缺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牙列缺损、余留牙重度磨耗、低位咬合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作半年、1 年、3年追踪复查。检查项目为咀嚼功能与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8.73%、100%、93.67%,修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恢复缺失牙功能的同时,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症状,改善面容,提高咀嚼功能,固定松动牙,防止食物嵌塞。  相似文献   

5.
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TMD患者牙列缺损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牙列缺损、余留牙重度磨耗、低位咬合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作半年、1年、3年追踪复查。检查项目为咀嚼功能与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8.73%、100%、93.67%,修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采用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恢复缺失牙功能的同时,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症状,改善面容,提高咀嚼功能,固定松动牙,防止食物嵌塞。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在建立人体牙、部分咀嚼肌、颞颌关节力学模型基础上,研究了戴五种类型垫时髁状突的受力的情况。实验发现:戴五种类型3mm厚垫时,髁突的受力都有增加,但以前(牙合)垫最明显。戴左侧(牙合)垫时,左侧髁突受力与其它(牙合)垫相比略有下降;右侧髁突受力增加。作者认为,前(牙合)垫可作为研究双侧后牙缺失时髁突受力的病理模型,而单侧后枢轴垫时的髁突受力变化可能反映了一侧后牙早接触和单侧后牙咀嚼时的髁突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的疗效。方法:182例重度磨耗低位咬合的老年患者进行口腔预备后,取模作树脂调位性咬合板,3个月后更换为金属[牙合]垫或复合垫可摘局部义齿,并进行半年期、1年期复诊问卷调查,2年期、3年期复诊和4年期电话随访或巡诊问卷调查。检查项目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结果:[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能够提高咀嚼功能,义齿固位稳定性好,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疗效明显,结论:[牙合]垫式可摘义齿是重度磨耗[牙合]修复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全利  曹颖  武郭敏  刘幸子  何晓雪 《口腔医学》2022,42(12):1080-1085
目的 介绍一种步骤明确、技术评价指标清晰的咬合重建方法。方法 选择无颞颌关节-咀嚼肌疼痛不适、承受咀嚼压力无痛、重度磨耗的恒牙列病例,在正中关系铰链运动的轨迹上,以满足修复空间需求的最小距离来确定垂直距离,从而构建牙尖交错牙合。以微笑分析原则进行前牙美学设计和“简单治疗牙合“原则设计咬合接触关系。结果 对10例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患者观察1~5年,患者对美学、功能恢复满意;咬合稳定无干扰;无关节区、咀嚼肌的疼痛不适,口颌系统健康舒适。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颞颌关节-咀嚼肌-咬合关系协调舒适的咬合重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平导稳定He垫的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定He垫具有平坦的He面,能解除上下牙列间的尖窝嵌合关系和潜在的He干扰。本研究中所用的稳定He垫厚度为3mm~5mm(有少数达6mm~7mm),能使咀嚼肌受到适度拉伸,有利于咀嚼肌充分松驰。稳定He垫没有任何导斜面,是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性调整作用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用高平导稳定He垫治疗42名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对夜磨牙、关节弹响和/或肌肉疼痛三种主要症状的总的治愈率为57%,总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偏侧咀嚼习惯被认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以下简称TMJDS)的病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对具有偏侧咀嚼习惯的TMJDS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肌电图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偏侧咀嚼习惯对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损害的机理。 材料和方法 从关节门诊中收集123名具有偏侧咀嚼习惯的TMJDS病人,确定偏侧咀嚼习惯的依据包括(1)病人的主诉;(2)面部的对称情况,即惯用侧大多有颞肌或嚼肌丰满、下颌  相似文献   

11.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的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1组和对照1组4周后处死,解剖其双侧颞肌、咬肌,对咀嚼肌的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实验 2组和对照2组8周后进行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同样的研究。结果 组织结构改变实验1组主要表现为肌肉组织中大量局灶性炎细胞浸润,并且非咀嚼例比咀嚼例明显;实验2组主要表现为肌肉及其附丽组织间广泛弥散性失细胞浸润,盘前外侧颞肌附丽部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变,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个别肌纤维萎缩,有断裂现象,出现肌巨细胞,右侧更为显著。结论 偏侧咀嚼可以对咀嚼肌组织结构造成损害,并且随着时间延长,损害加重。咀嚼侧与非咀嚼例相比,非咀嚼侧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l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对照l组和对照2组。l组和2组分另1于4周和8周后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 无论是实验l组还是实验2组,其松弛状态或紧咬时颞肌、咬肌的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又实验组紧咬时左右咬肌不对称性活动增加,对照组的咬肌肌电活动的对称性明显高于实验组。同时,实验组双侧颞肌和咬肌的肌电图静息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结论 偏侧咀嚼可以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偏侧咀嚼对颌骨、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偏侧咀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是引起口颌肌群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口颌系统是包括牙体、牙列咬合、颞下颌关节、颌面部肌肉及其神经、血管等的一个功能整体。长期的偏侧咀嚼将对颌骨、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稳定垫具有平坦的面,能解除上下牙列间的尖窝嵌合关系和潜在的干扰。本研究中所用的稳定垫厚度为3mm~5mm(有少数达6mm~7mm),能使咀嚼肌受到适度拉伸,有利于咀嚼肌充分松驰。稳定垫没有任何导斜面,是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性调整作用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用高平导稳定垫治疗42名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对夜磨牙、关节弹响和/或肌肉疼痛三种主要症状的总的治愈率为57%,总的有效率在95%以上。在治疗过程中颌面肌肉、关节的触痛阈值有上升趋势,这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咀嚼压力又称(牙合)力,为咀嚼时咀嚼肌所发出的力,它是咀嚼功能大小的一种标志。最大(牙合)力为牙周膜所能承受的最大咀嚼压力。因此测定牙的最大(牙合)力可以了解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第一磨牙位于牙弓前后的中间,接近咀嚼肌的合力线,牙根分叉多,牙周膜的总面积较宽,所以,它是咀嚼的主牙。测定其(牙合)力,可以代表咀嚼功能。北医、上二医在华北、华东已作(牙合)力测定的研究。本文以第一磨牙为目标,在西北地区进行了(牙合)力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口颌系统肌肉与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活动及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为选择适宜的动物进行有关研究,本文观察了小型猪咀嚼肌和下颌舌骨肌的解剖形态、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方法:通过解剖了解小猪咀嚼肌和下颌舌骨肌起止及形态情况,利用组织标本经常规染色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还原酶、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定量研究,同时还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这些肌肉的超微结构。结果:小型猪咀嚼肌和下颌舌骨肌解剖学特点显示与猴和人类很相近,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学结构也未呈现差异,各个肌的酶组织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异质性,有两类肌纤维相嵌存在。结论:小型猪咀嚼肌在解剖、组织学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与人接近,这提示其咀嚼功能运动和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也与人类近似,因此,用小型猪作为研究颞下颌关节的实验动物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肌筋膜痛功能紊乱综合症(MPO)的主要症状是弹响,张口受限,咀嚼肌群触痛以及颞颌关节区及其周围疼痛。这些症状被认为是由咀嚼肌活动不协调产生的。翼外肌是张口、前伸和侧运动的主要肌肉,同时在颞颌关节运动中起稳定和引导关节各组成部份的作用。提肌(嚼肌、颞肌和翼内肌)起拮抗安定作用,在张口早期松弛,在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科在临床上设计、采用了海绵(牙合)垫夜间保护器治愈7例夜磨牙症,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例为正常(牙合),1例为深覆(牙合),有单侧咀嚼习惯,两侧颞颌关节部酸胀痛。双侧咀嚼肌有轻度不同程度的压痛,X 线检查为正常颞颌关节。6例男性,年龄为18~22岁,1例9岁女孩。  相似文献   

19.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偏侧咀嚼引起的咀嚼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80只大白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拔除右侧上颌后牙。分别于4、8周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大白鼠处死,对其双侧颞肌、嚼肌的组织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周后实验组双侧咀嚼肌肌原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乱,Z线变形,部分线粒体有肿胀和局部溶解现象;8周后咀嚼肌上述细胞与组织损害加重。结论偏侧咀嚼可以造成咀嚼肌组织和细胞损伤,最终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肌肉功能磁共振成像(Muscle Functional MRI,mfMRI)定量记录受试者单侧咀嚼口香糖后双侧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活动,对比不同性别受试者咀嚼肌活动后mfMRI图像T2值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方法:选取16名(男、女各8名)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组,分别在咀嚼口香糖前、单侧持续咀嚼5min后行咀嚼肌区轴位mfMRI扫描,观察双侧咬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平均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测量各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求得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的比值,用比值进行两组间及肌肉咀嚼前后t检验,α=0.05。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各组咀嚼肌在咀嚼口香糖前后平均灰度值比值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咀嚼后同侧咬肌的活动最强,其次是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和对侧咬肌。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同侧咬肌、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在单侧咀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性别对单侧咀嚼后咀嚼肌T2值变化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