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褐家鼠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居民区形成种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居民区褐家鼠的迁入现状,作者等于1993年6、12月对该区域的鼠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阿拉山口居民区的褐家鼠是通过铁路建设被迁移到当地的,进而定居,并逐渐形成了当地居民区的优势鼠种。其捕获率达11.9%,占家栖鼠类的62.5%。此外,就该鼠种的繁殖、危害等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甘肃省白银市城区不同生境鼠类侵害现状,为有效降低鼠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鼠迹法进行鼠密度及鼠种调查,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不同生境夹夜法平均鼠密度10.7%,鼠迹法平均鼠密度为29.2%,不同监测方法不同生境鼠密度有差别,夹夜法城郊居民区鼠密度最高为20.0%,鼠迹法农贸市场鼠密度最高为85.0%,机关单位鼠密度均最低,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白银市城区鼠类侵害较重,应将环境、化学和物理防制相结合,建立政府主导、爱卫办协调的工作体系,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使监测与督导检查相结合,成立病媒生物防制和消杀的专业队伍,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建立人人讲卫生,人人保持卫生的良性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证实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是否在新疆境内在阿拉山口口岸形成种群.方法 2004~2006年采用夹日法布夹、布笼、探鼠洞、挖洞、采蚤的方法分别对该地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 在口岸的5个片区30个点的监测中捕获褐家鼠214只,在其体上分别采到印鼠客蚤293只(119 ♂♂、174 ♂♂).平均染蚤率20.6%,蚤指数1.4,并在一褐家鼠洞穴中采到6只印鼠客蚤、2只幼虫和3只蛹.结论 印鼠客蚤自2001年输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后不仅在该地能生存繁殖,而且已形成种群,对口岸已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疫区小型啮齿动物本底情况。方法夹日法和动物昆虫分类法调查动物密度、分布和体外寄生虫。结果总捕获率为9.91%(578/5802)。共捕获7种啮齿动物,小家鼠和子午沙土鼠分别占总数的47.9%和29.1%,荒漠区科氏三趾矮跳鼠,毛脚三趾跳鼠和子午沙土鼠分别占总数的36.8%,28.7%和21.8%。从5种鼠类获得6种体外跳蚤和7种体外寄生蜱螨。结论本次调查的小型啮齿动物和体外寄生物结果与以往调查结果相似,仅荒漠区科氏三趾矮跳鼠数量比过去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江滩武汉段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方法 选择长江江滩武汉江岸段, 通过捕鼠夹捕获江
滩野鼠, 解剖肝脏肉眼观察肝脏病变和肝组织压片显微镜镜检虫卵。结果 结果 调查点依自然条件分6个片区, 每个调查片
区分别放置60个捕鼠夹, 共360个, 回收360个鼠夹, 共捕获31只野鼠, 平均鼠密度为8.61%, 1只鼠检出肝毛细线虫, 感
染率为3.23%。 31只野鼠中黑线姬鼠24只, 褐家鼠3只, 鼩鼱4只, 感染率分别为0、 33.3%和0。结论 结论 长江江滩武汉段
鼠体有肝毛细线虫感染, 为肝毛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结合轮台县灭鼠和防病工作,作者等于1995年8月对轮台镇鼠类的种属组成、密度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自然概况轮台县北屏天山,南临塔里木盆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古城。轮台镇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轮台县境中心偏西,面积6km‘,人口10061人;这里地势平坦,海拔970m,属暖温带荒漠干旱区;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充足、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0.6”C,全年无霜期188天。2调查方法与结果鼠种调查采用夹日法“’,晚放早收,10~15m’/夹,小、中号铁板夹、诱饵为花生米,在特殊行业采用肉、蔬…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调查鼠类在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传播作用。 [方法 ]用Kato Katz法对鼠类、人群及家畜进行同步调查。 [结果 ]鼠类感染率为 0 .9% (32 / 3 411) ,人群为 15 .6 % (4 6 1/ 2 96 4) ,家畜为 9.6 % (2 39/ 2 482 ) ;感染度EPG( X)鼠类为 5 .77,人群为 1.72 ,家畜为 0 .0 32 ;日粪虫卵数EPD共 3 16 2 40 6个 ;各种宿主所占比重RIT中人群占6 3 .10 % ,家畜占 2 8.32 % ,鼠类占 8.5 8% ;潜在污染指数IPC ,人群 344 .0 7,鼠类 71.83。[结论 ]鼠类在我省部份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播中的作用居于次要地位 ;在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播中的作用居于再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口岸地区本底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及家、野栖鼠类的动态变化,识别外来物种,预测、预报传疫信息.方法 在本口岸及周边区域6大生态环境中进行调查,对比既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捕获兔形类1种、啮齿类16种、食虫类2种、食肉类1种、翼手类1种,即5目9科15属19种1022只.并对口岸输入种进行了分析.结论 家栖鼠类褐家鼠为优势种,野栖鼠类大沙鼠为优势种,这两大家、野栖鼠类的代表性种群,其主要传播媒介已发生交换和转移,加之印鼠客蚤的参与是鼠间到人间鼠疫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摸清口岸地区蚤类媒介种群,掌握其随宿主动物的迁移、输入种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通过对口岸地区及周边6大生态环境的调查,对小型哺乳动物体表、洞干、游离蚤类的采集,制成浸泡和封片标本,经分类鉴定、复审核实定种.结果 3年内采集蚤类5科12属22种.其中2001年印鼠客蚤在口岸的首次发现为新疆新记录.距细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为口岸新记录.2004年又发现的林野细蚤、低突怪蚤、粗鬃客蚤、簇鬢客蚤,均为口岸新记录;同时概述几种主要蚤类的分布特点和迁移性.结论 1. 在口岸居民区主要家栖鼠类体上,亦能采到寄生在大沙鼠野栖鼠类的专嗜寄生蚤臀突客蚤和秃病蚤指名亚种.2. 印鼠客蚤迁入新疆对本口岸无疑是一个严重威胁.3. 口岸仓储区、换装区是本口岸蚤类输入种及其他媒介生物传入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拉山口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999年4月和7月对新疆可拉山口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布鼠夹Ⅰ400夹次,捕获鼠类114只,10个种,首次捕获柽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5只;获得蚤类8种,其中六齿细蚤(Leptopsylla sexdentata)雌性为国内新纪录;从家畜(牛、羊)和鼠体上获得蜱类8种,革螨5种,恙螨1种。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道了1988年至1990年对新疆境内啮齿动物寄生绦虫幼虫的调查结果。共计获得寄生绦虫幼虫6种,它们分别为猎泡尾带绦虫(Hydatigera taeniaeformis)寄生于小家鼠9Mus musculus)肝脏,克氏泡尾带绦虫(Hydatigera krepkogorski)寄生于柽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腹腔,线中殖孔绦虫9Mesocestoides ti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获得初始耐药、获得性耐药及耐多药资料,评价新疆部分地区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WHO/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的整群抽样方法 及WHO推荐的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由WHO结核参比试验室质控菌株进行质控.结果 和田地区入选病例224例,对4种抗结核药物(INH,RFP,SM,EMB)的耐药性进行了测试.总耐药率为32.6%(73/224),初始耐药率为33.2%(64/193),获得性耐药率为29%(9/31),耐多药率为4%(9/224).结论 新疆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依然很高,结核病控制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王绍华 徐秉臣 朱席华 蒋继勇 王锋锐 雷刚 乃吉木丁·斯卡德尔 于国林 艾尼瓦尔·外都拉 刘新华 祖农·巴吾东 阿扎提·热合木 吾普尔·艾比布 古丽娜 徐也晴 热娜·吐尔地 《地方病通报》1999,14(4):62-64
新疆吐鲁番地区为典型干旱荒漠大陆性气候,环境缺碘,水碘仅2 ̄5μg/L,土盐储量大,分布广。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自古以来就自采自食土盐,开展以加碘盐为主防治碘缺乏病(IDD)30多年,放弃土盐吃加碘盐的公有17.4%,8 ̄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34.8 ̄73.6μg/L,B超法检测甲状腺肿大率71.1% ̄88.6%。在增大加碘盐推广力度的同时推广土盐水加碘,将有利于持续消除IDD目标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清阿拉套山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相关的动物和昆虫区系.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医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和细菌学等方法.结果调查区内共采集啮齿动物10种,优势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次为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与灰旱獭在同一生境;灰旱獭定点观察密度为2.5~5.5只/hm2;旱獭路线密度最高2.36只/hm2,最低仅为0.01只/hm2.旱獭洞干蚤染蚤率0.36%、灰旱獭体蚤染蚤率为6.2%.采集小型鼠类的蚤类18种,蜱2种,虱1种.灰旱獭体蚤主要为谢氏山蚤和似升额蚤及草原硬蜱.检查鼠类血清标本180份,其中灰旱獭阳性血清2份;牧狗血清114份,阳性1份.从自毙旱獭中,分离出4株鼠疫菌.结论首次判定新疆阿拉套山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