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在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SAP患者,以Gensini评分为标准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其中评分≥50分为重症组(n=72),〈50分为轻症组(n=88);其中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90%患者62例,按照Rentrop法对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评分,将0级、1级设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27),2级、3级设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35)。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测定上述病人MPO水平。结果:Gensini评分重症组血浆MPO水平[(7.76±1.08)ng/mL]显著高于评分轻症组[(4.39±0.99)ng/mL](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PO水平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2=0.582,P〈0.01)。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MPO浓度[(6.19±O.92)ng/mL]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4.32±0.80)ng/mL](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MPO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R2=0.427,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MPO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与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其水平升高反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分为颈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与左侧、右侧及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析各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结果:颈动脉斑块各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重度颈动脉狭窄和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结论: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颅颈一体化高分辨血管壁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负荷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50例无症状的高危人群为对照组,均行MRI平扫及增强头颅一体化血管壁成像扫描,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缺血侧及非缺血侧的颈动脉血管壁参数[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根据研究组患者是否存在脑组织不可逆死亡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缺血侧颈动脉管壁参数,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颈动脉管壁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对照组均随访2年,根据脑卒中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脑卒中组及正常组,比较两组颈动脉管壁参数,分析其对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缺血侧TVA、WA及NWI值大于非缺血侧,LA值小于非缺血侧(P<0.05);预后不良组TVA、WA及NWI值大于预后较好组,LA值小于预后较好组(P<0.05);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检测评估患者预后的AUC大于0.75;患者LA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TVA、WA及NWI值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脑卒中组TVA、WA及NWI值大于正常组,LA值小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检测评估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AUC大于0.75。结论:TVA、WA、NWI及LA值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评估价值,对高危人群脑卒中发病具有预测价值,且LA值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98例脑梗死病例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进行随访24~36个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服用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梗死灶同侧斑块发生率、同侧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及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用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以探讨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结果将其分为4组:轻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33例)、闭塞组(30例).选择同期在本院的健康成年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各组与对照组TC、TG、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Hcy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血浆Hcy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835,P<0.05),但与TC、TG、LDL水平无相关(r分别为0.031、0.012、0.018,P>0.05).结论 Hcy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密切相关性,Hcy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花丹参水提取物预处理对局灶性脑梗死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白花丹参组,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梗死侧皮层ICAM-1的表达变化,比色法检测梗死侧皮层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梗死体积。结果 假手术组ICAM-1表达低,各时间点无差异(P〉0.05)。脑梗死组ICAM-1表达于梗死后3h开始升高.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与脑梗死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白花丹参组于梗死后3.6、12和24h ICAM-1的表达均降低(P〈0.05)。MPO的活性变化规律基本同ICAM-1的表达变化。与脑梗死组比较。白花丹参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 白花丹参水提取物预处理对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梗死侧皮层ICAM-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岁(46~81岁);31例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岁(44~80岁)。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型和管壁定量指标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的最大血管总面积[(99.3±20.9)mm2]、最大管壁厚度[(4.1±1.3)mm]和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0.57±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9±13.3)mm2、(2.9±1.1)mm、0.40±0.09](P均〈0.05)。缺血性脑卒中组的颈动脉复杂斑块(Ⅳ-Ⅴ型和Ⅵ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能有效筛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therosclerosis,AS)狭窄的关系。方法对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9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的68例患者为狭窄组,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狭窄率≤50%)患者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浆总Hcy水平、hs-CRP及脑卒中的常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Hcy及hsCRP水平及升高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cy、hsCRP、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与脑大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血浆Hcy及hsCRP随大动脉硬化性狭窄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血浆Hcy及hs-CRP水平升高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96例脑梗死组及80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8%,对照组为40.0%;颈动脉软斑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42.7%,对照组为18.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21.9%。对照组为8.8%;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增厚、软斑、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12 月收治的 750 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观察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数据。结果 在 750 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中,650 例经数字减影造影被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占 86.7%(P<0.05);观察组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检测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0.05);观察组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扫描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 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其成像特征非常典型。  相似文献   

11.
徐莉芳  谭代林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51-52,55,8,12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M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上述炎性介质及炎性细胞因子对IMS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发病24h内住院的IMS患者68例,并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法分为轻度缺损组(A组,n=30)、中度缺损组(B组,n=22)和重度缺损组(C组,n=16)。选取30例体检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作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结果:IMS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B组和C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随患者神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血清hs-CRP和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可作为IMS患者病情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清醒状态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2月到2008年1月,在局麻下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狭窄7例,椎-基底动脉系狭窄5例.结果:本组12例均成功接受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患者清醒,配合良好,无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复查DSA提示,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7.5%±9.5%下降至9.5%±2.8%(P<0.01).随访12~23个月,12例患者症状均改善,无卒中发生.结论:局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将重要并发症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颅内动脉痛觉神经并不敏感,完全可以承受介入支架置入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梗死相关蛋白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珠江医院因ACI住院的患者,选取脑动脉造影结果狭窄程度〉70%及闭塞者为试验组(n=29),≤70%者及正常者为对照组(n=23)。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脑梗死相关蛋白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前体蛋白(TpP)、脂蛋白α(Lpα)外周血中含量分别为(3.51±2.25)mg/L、(1797.08±162.35)μg/L、(363.81±218.34)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凝聚因子(vWF)的含量无明显变化。hs-CRP(P=0.029,OR=2.232)、TpP(P=0.032,OR=1.014)、Los(P=0.024,OR=1.009)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脑血管狭窄程度相关,DDI(P=0.671)、Fg(P=O.248)、vWF(P=0.090)与脑血管的狭窄程度相关性不明显。高血压(P=0.029,OR=4.582)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hs—CRP、TpP、Lpα、高血压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ACI患者脑血管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血清中hs.CRP、TpP、Lpα含量升高同时伴有高血压的ACI患者脑血管重度狭窄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脑容积灌注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在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36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验证)行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头部MR3DASL检查。检验颈部MRA与DSA在狭窄程度上诊断的一致性。以DSA诊断的狭窄程度为标准,将36例患者分成轻、中、重3组,对3DASL所测得的患侧,健侧脑血流量(CBF)比率进行方差分析。以临床症状为标准,将重度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析2组患侧,踺侧CBF比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颈部MRA与DSA在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的诊断,经Kappa行一致性检验,有很强的一致性(Kappa〉0.75,P〈0.05)。轻、中度狭窄组间患侧楗侧CBF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重度狭窄组与轻、中度狭窄组患侧健侧CBF比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狭窄患者的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侧,睦侧CBF比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ASL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和可重复的检查方式,配合颈部MRA,对评价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在临床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h内血清YKL-40的表达量,探讨其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YKL-40的检测,然后分析其与病情程度及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浓度中位数为158.47ng/ml(IR:182.40),正常对照组为50.50ng/ml(IR:3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CSP各亚型YKL-40升高幅度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YKL-40在大梗死型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2)。结论脑梗死后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病灶大小相关,在不同OCSP分型之间表达量不同,血清YKL-40可能成为指导脑梗死临床分型及评估病情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连续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无锡新区凤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单用神经节苷脂,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及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2周后总有效例数为47,对照组为34,联合用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比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比单独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脑容积灌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实验1:全部患者(对照组30例、脑栓塞组20例)行头部MRI增强检查,加扫3D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序列.对照组计算3DASL及DSC得到的大脑左右半球半卵圆中心镜像感兴趣区(ROI)的脑血流量(CBF)比,脑栓塞组计算2种方法得到的病灶区域与对侧镜像ROI的CBF比,配对分析数据.实验2:急性及亚急性脑栓塞组和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患者各30例,全部行常规头部MRI检查,加扫3DASL序列,对比分析弥散成像(DWI)及3DASL 2种技术显示病变的阳性率及面积大小.结果 实验1:2种灌注方法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对照组左右侧镜像ROI的CBF比值:3DASL为1.02±0.18,DSC为1.06±0.24,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栓塞组病灶区域与对侧镜像ROI的CBF比值:3DASL为0.50±0.12,DSC为0.48±0.18,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急性及亚急性脑栓塞的检出率:DWI和3DASL均为100%.同一病例相同病变显示面积的大小:SDwI<S3DASL,n=22; SDW1≈S3DASL,n=8;SDWI>S3DASL,n=0.TIA的检出率:DWI为0%,3DASL为70%.结论 3DASL和DSC相比,测量脑血流量有相似的敏感性,且具有三维成像扫描范围广、无需注射对比剂和可重复性强等优势.3DASL较DWI有更高的TIA阳性检出率,有助于TIA的早期诊断,全面准确地评估缺血半暗带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情况,可作为急诊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率,并观察斑块性质。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0.7%)明显高于对照组(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CCA)内膜厚度(1.38±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16),脑梗死组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1.16±0.27)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7)。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44.4%),以软斑块、溃疡斑块(59.2%)居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彩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儿的疾病谱病因学及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调查方法,总结 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51例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卒中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3.0±3.8)岁;男性156例,女性95例。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占62.5%(157/251),出血性脑卒中(HS)占37.5%(94/251)。两者均无明显季节分布差异,但郊区(县)发病较城区更为严重。特发性脑卒中(IS)51例(32.5%,51/157)居于AIS病例各亚类首位。已明确病因的AIS病例中以感染(12.1%,19/157)、烟雾病(12.1%,19/157)、头部外伤(10.8%,17/157)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7.6%,12/157)最常见。惊厥(20.4%,25/157)和言语困难(15.9%,25/157)则是IS患儿较常见症状。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为大脑内(41.5%,39/94)和蛛网膜下隙(13.8%,13/94)。维生素K缺乏(76.6%,72/94)则是导致小婴儿颅内出血的重要诱发因素。结论 IS是儿童AIS的最常见类型;维生素K缺乏仍是我国引起小婴儿颅内出血的最常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