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早期DN患者200例,平分为治疗组给予小剂量雷公藤多甙(0.5mg/kg/d),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A1c(HbA_(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总蛋白由(0.49±0.12) g/24 h降至(0.21±0.11) g/24 h,白蛋白(ALB)由(225.91±41.50) mg/24 h降至(88.84±32.80) mg/24 h,(t值分别为17.2003,25.9126,均P 0.05),对照组24 h尿总蛋白和ALB也均下降(t值分别为6.1430,13.9103,均P 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由(5.66±1.89) mg/L降至(3.30±1.13) mg/L,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由(19.01±7.43) U/L降至(11.10±5.22) U/L,β2-微球蛋白(β2-M G)由(0.54±0.19) mg/L降至(0.30±0.16) mg/L,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由(2.32±1.30) mg/L降至(0.87±0.43) m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0.7173,8.7111,9.6620,10.5896,均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小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均P 0.05)。结论小剂量雷公藤多甙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有临床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及其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438例T2DM患者按Mongensen分期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1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0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14例)、肾功能不全组(10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87例),比较各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Ucr)比值和24h尿Tamm-Horsrall蛋白(T-HP)水平.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组尿NAG/Ucr(分别为9.48,9.68,9.99,10.12 μ/gcr)、RBP(中位数分别为0.09,0.62,3.02,2.96 m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AG 9.01 μ/gcr,RBP 0.00 mg/L,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尿β2-MG(中位数分别为0.11,0.12,1.4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0.09 mg/L,P均<0.01)及正常白蛋白尿组(0.10 mg/L,P<0.01或0.05);各组间24 h尿T-HP无显著差异.分别联合检测尿RBP+NAG、RBP+β2-MG、NAG+β2-MG以预测正常白蛋白尿组肾小管损伤,敏感性分别为14.3%,16.1%,26.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尿组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舒张压、收缩压、糖尿病病程[优势比(OR)分别为2.38,1.25,1.10,1.20]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出现于微量白蛋白尿之前,联合测定尿NAG和β2-MG可敏感反映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血糖控制差、血压升高、糖尿病病程长是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对55例经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达到高血压1级及以下标准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8),实验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 mg/d和氨氯地平,对照组只给予氨氯地平.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检测24 h动态血压、空腹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 两组治疗后12周,24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白昼和夜间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1),SBP和DBP平滑指数也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MAU、β-2-MG和NA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MAU:(42.2±14.9)vs实验后 (18.2±12.1) mg/L,β-2-MG:(6.2±1.4)vs实验后 (3.5±0.8)mg/L,NAG:(28.5±14.7)vs实验后 (17.9±9.5)U/L,P均<0.01],并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对照组仅MAU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一定的协同降压作用,并可能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早期肾损害情况,并探讨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4例CHF患者(CHF组)随机分为A、B组,均行抗CHF常规治疗,B组另口服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治疗时间均为8周.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CHF组治疗前后尿中的微量白蛋白(MA)、β2--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 CHF组尿MA、β2-MG、RB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和病程延长相应升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CHF组治疗后尿MA、β2-MG、RBP水平均降低(P均<0.01),B组较A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结论 CH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早期肾损害,辛伐他汀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判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判断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临床意义.万法144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肾炎患者,根据病变肾小管-间质累及的程度半定量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分别测定其尿RBP、溶菌酶、NAG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敏感性以及与小管-间质损伤的病因及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尿RBP水平与尿溶菌酶具显著相关性(r=0.462,P<0.01),与尿NAG酶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05).144例患者中RBP升高者104例(72.2%),溶菌酶升高者48例(33.3%),NAG酶升高者100例(69.4%).尿RBP升高者中80.8%患者的NAG酶,40.4%患者的溶菌酶同时升高;溶菌酶升高者中RBP同时升高者91.67%;NAG酶升高者中RBP同时升高者84%.尿RBP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溶菌酶(P<0.01).尿RBP排泄与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轻度、中度及重度病变三组分别为0.57(0.05~111.3)mg/L,4.84(0.06~200)mg/L,30.5(0.07~360)m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尿RBP显著高于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分别为59.5(1.85~360)mg/L、7.28(0.2~55)mg/L,P<0.05.结论尿RBP较溶菌酶更能敏感地反映肾小管损伤及其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DN临床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服黄葵胶囊6粒/次,3次/d,连用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小管功能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可滴定酸(TA)、铵(NH4+)、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24h蛋白定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AG、β2-MG、RBP均显著降低,尤以治疗组为著(P〈0.05、0.01)。结论黄葵胶囊对肾小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可能为其治疗DN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厦门市第二医院2009年-2012年就诊的120例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缬沙坦组、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两组患者各60例,均常规予以限制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此外,单纯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160 mg/次、每天1次,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予以肾炎康复片5片/次、每天3次,联合缬沙坦160 mg/次、每天1次,治疗16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血糖、血脂等水平.结果 治疗16周后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6.7%,高于单纯缬沙坦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白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尿白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单纯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 ±0.79) g vs.(2.29±1.36)g,t=2.617,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血糖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比单用缬沙坦更能有效降低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MN)患者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的构成特点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95例,测定患者尿液中NAG、RBP、ALB、IgG及C3的浓度,并与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 ~ 70岁年龄组患者尿RBP、IgG及C3含量较14~ 20岁组明显升高(P<0.05).血压升高组较血压正常组各种尿蛋白成分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尿NAG、RBP、ALB及IgG及补体C3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伴镜下血尿组患者尿RBP、ALB及IgG较不伴镜下血尿组明显增高(P<0.05).随着病理分期进展,患者尿NAG、RBP、IgG和C3等浓度明显升高(P<0.05);随着小管间质损害的加重,尿NAG、IgG和C3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膜性肾病患者尿NAG、RBP、ALB、IgG及C3检测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提示肾脏病理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全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42例,按是否使用乌司他丁分为未使用组和使用组,每组21例。未使用组采用常规的体外循环器官功能保护方法,在未使用组的基础上,使用组加用乌司他丁。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 d、3 d、7 d两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清β2-微球蛋白(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MG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不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清BUN、Cr、β2-MG和尿β2-MG、RBP、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未使用组术后1 d、3 d血清BUN、Cr和血清β2-MG均呈现上升趋势,术后1 d、3 d、7 d尿β2-MG、RBP、NAG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使用组术后1 d血清BUN、Cr和尿β2-MG、RBP呈现上升趋势,术后3 d血清β2-MG、尿RBP呈现上升趋势,术后3 d、7 d尿NAG呈现上升趋势(P0.05);与未使用组对比,使用组术后1 d、3 d血清BUN、Cr均明显降低,术后7 d血清β2-MG均明显降低,术后1 d、3 d、7 d尿β2-MG、RBP、NAG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3/21),使用组为19.05%(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血清BUN、Cr、β2-MG及尿β2-MG、RBP、NAG水平,对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探讨二者在高血压性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79例为观察组,健康对照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和晨尿β2-MG水平。计算观察组血清HCY和尿β2-MG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男性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9.8±14.9)μmmol/L、女性为(16.9±8.7)μmmol/L,均高于对照组男性的(9.6±8.0)μmmol/L和女性的(8.6±6.2)μmmol/L,P均〈0.05。观察组男性患者尿β2-MG水平为(0.76±0.38)mg/L、女性为(0.73±0.44)mg/L,均高于对照组男性的(0.42±0.26)mg/L和女性的(0.34±0.12)mg/L,P均〈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阳性率男性84.2%、女性72.7%,β2-MG阳性率男性93.0%,女性为100%。结论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血清HCY和尿β2-MG升高。检测血清HCY和尿β2-MG水平有助于诊断高血压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氯沙坦组、氯沙坦与黄葵胶囊联合用药组,每组25例,氯沙坦组患者接受氯沙坦治疗,氯沙坦与黄葵胶囊联合用药组患者在使用氯沙坦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w后24h尿蛋白定量、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肌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12w后24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G水平与氯沙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w后血肌酐水平与氯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发现氯沙坦组仅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则24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G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4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A组(降糖的同时口服ACEI类降压药)和B组(降糖的同时口服非ACEI类降压药),检测各组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IV胶原(CIV)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低于B组(P〈0.05);肾小管功能指标中尿RBP明显低于B组(P〈0.05),而NAG、α1—MG、CI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I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而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应提前使用ACEI类降压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96例,健康体检者57名,检测12小时UAER水平。根据UAE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UAER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检测尿NAG、α1-MG、RBP,肌酐(Cr)水平,并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196例T2DM患者NAG/Cr、α1-MG/Cr及RBP/C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中UAER正常组及异常组NAG/Cr、α1-MG/Cr及RBP/D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T2DM患者中,UAER与NAG/Cr、α1-MG/Cr及RBP/Cr之间没有相关性,而NAG/Cr与α1-MG/Cr及RBP/Cr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T2DM患者中UAER、NAG、劬MG、RB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单-指标的检测阳性率(P〈70.05)。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尿NAG、α1-MG、RBP可以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的敏感性,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液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α-微量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和微量白蛋白(mALB)的测定,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体检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尿CystatinC、α1-MG、NAG、β2-MG、mALB的含量,并以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结果病例组尿液中的Cystatin C、α—MG、NAG、β2-MG、mAL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尿α1,MG曲线下面积为0.906,β2-MG曲线下面积为0.855,较尿mALB、CystatinC、NA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0.001)。结论尿α1-MG和β2-MG的检测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性高于尿mALB、CystatinC和NAG,尿液中不同蛋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监测,对预防高血压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肇庆医专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33~78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予缬沙坦降压治疗,A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B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C组同时给予丹参川芎嗪和前列地尔静脉滴注。3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清α1-微球蛋白和血清、尿β2-微球蛋白,血管指数和阻力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B组和C组连续治疗2 w后,血清α1-微球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C组治疗后血清α1-微球蛋白[(21.3±3.97)mg/L vs.(16.7±3.49)mg/L]、血清β2-微球蛋白[(3136.5±310)μg/L vs.(2557.6±275.8)μg/L]和尿β2-微球蛋白[(138.2±13.8)μg/L vs.(109.7±13.6)μg/L]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C组治疗后血清α1-微球蛋白[(21.9±3.88)mg/L vs.(16.7±3.49)mg/L]、血清β2-微球蛋白[(3188.6±298.7)μg/L vs.(2557.6±275.8)μg/L]和尿β2-微球蛋白[(139.3±14.2)μg/L vs.(109.7±13.6)μg/L]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C组治疗后血管指数[(31.3±7.07)vs.(35.7±7.26)]升高,阻力指数[(0.60±0.05)vs.(0.51±0.04)]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C组治疗后血管指数[(31.1±7.12)vs.(35.7±7.26)]升高,阻力指数[(0.61±0.05)vs.(0.51±0.04)]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前列地尔均能减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两者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E)等指标判断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114例住院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Lee氏病理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Lee I~Ⅱ级27例(A组)、LeeⅢ级46例(B组)和LeeⅣ~V级41例(C组),分析不同分级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与尿RBP、NAG、UPE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UPE、尿RBP及NAG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血尿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病理程度加重而上升(P<0.01),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尿RBP、NAG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UPE与肾小管萎缩程度呈负相关(r=-0.213,P<0.05),尿RBP、NAG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 IgAN患者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Hb、ALB、TC、肾功能、RBP、NAG、UPE等指标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关,尿RBP、NAG及UPE联合检测对判断肾小管病理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及缬沙坦组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排泄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98例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吡格列酮(DP组)和磺酰脲类(DS组),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FPG、HbA1c、尿白蛋白(UAIb)、肌酐(Cr)和TGF-β1水平。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A1c和尿TGF-β1/Cr比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P组UA1b/Cr比值(UAER)显著降低(P〈0.01);DS组UAER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两组间FP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S组治疗后比较,DP组治疗后UAER和TGF-β1/Cr值显著降低(P〈O.05)。(3)尿TGF-β1/Cr值与UAER显著正相关(r=0.367,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减少T2DM患者UA1b和TGF-β1排泄,其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体内TGF-β1表达和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应用一线核苷(酸)类(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早期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门诊诊治的CHB患者68例,其中应用ETV治疗22例,TDF治疗26例,TAF治疗20例,随访观察6 m。检测血肌酐(sCr),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在治疗24±2 w后,ETV治疗组、TDF治疗组和TAF治疗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3.2±5.4)U/L、(31.4±8.2)U/L和(32.7±6.1)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3.8±7.6)U/L、(24.3±9.2)U/L和(22.9±7.8)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3.0±0.7)lgIU/mL、(2.9±0.5)lgIU/mL和(2.8±0.6)lgIU/mL,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下肢缺血患者(LLI)和非下肢缺血患者(NLLI)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探讨RBP4与T2DM下肢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T2DM患者共755例为研究对象,踝肱指数(ABI) <0.9和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动脉狭窄〉50%诊断为LLI,参照此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LLI组(n=105)和NLLI组(n=650).检测所有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RBP4、血糖、血脂、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肢动脉内膜厚度(IMT)等,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RBP4水平差异.按照RBP4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各组问临床特征的差异及LLI的发生率.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LI组和NLLI组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血清RBP4水平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2±9)比(57±12)岁,13(8~20)比8(4~13)年,(140±20)比(130±18) mmHg(1 mmHg=0.133 kPa),(4.7±1.0)比(4.5±1.1) mmol/L,47(37~54)比43(37~51) mg/L,80%比50.7%,24.8%比10.9%,22.9%比6.8%,t=16.48、5.84、3.45、-2.07、2.16,Х^2=31.40、15.40、28.29;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校正了年龄、病程、eGFR、高血压后,血清RBP4与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C肽、餐后2 hC肽、IMT呈正相关(r=0.27、0.37、0.12、0.17、0.24、0.1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和RBP4是下肢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66、2.297、1.023,均P<0.05).按照RBP4四分位数分组,结果看到随着RBP4水平升高,BMI、腰围、SBP、IMT、TC、TG和LDL-C增加(F=4.31、7.44、8.01、2.99、15.81、28.27、3.99,均P<0.05).四组间LLI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11.6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