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成人喉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乃嵩  耿敬姝 《耳鼻咽喉》1996,3(5):289-291
1975年7月-1991年12月收治住院成人喉乳头状瘤42例,单发35例,多发7例。平均年龄52.4岁,均获随访,42例中11例恶变(26.2%)19例伴上皮非典型增生,占45.2%。成人单发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应留有一定的安全缘,而多发性的应用电烧,术后辅助干扰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并对其病因,恶变、恶变与皮皮非典型增生的关系以及治疗复发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喉乳头状瘤恶变1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报告喉乳头状瘤13例恶变,占同期收治43例喉乳头状瘤的30.2%。喉乳头状瘤伴有不典型增生是恶变的早期表现,在治疗上应引起高度重视。恶变病例的手术切缘应包括0.5cm以上的正常组织在内,否则易复发。术后早期可补充放疗,单纯放疗不敏感。并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以及诊断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1992年1月至1993年11月,用CO_2激光切除喉乳头状瘤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8个月。随访最长1年11个月,最短3个月。失访5例。随访率为79.2%。只行一次手术无复发者12例,瘢痕狭窄4例,恶变3例,气管内侵犯2例。认为CO_2激光手术具有暴露好、出血少、病变切除精确彻底、不损伤周围组织、合并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喉癌前病变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0例喉癌前病变进行临床及病理学分析。发现喉癌前病变的发病和过度使用嗓音及长期大量吸烟有密切关系。其病理表现为上皮典型增生及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亦称异型)。扫描电镜观察到随喉粘膜上皮细胞异型程度的增加,细胞表面形状、大小、边缘、细胞间连接等有显著不同。100例中有20例转为恶性。其中,慢性肥厚性喉炎的恶变率为11.6%,喉角化症为19%,喉乳头状瘤为36%。临床表现及病理均证明为喉息肉的病例也有恶性变者,故临床上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5.
喉癌前病变100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100例喉癌前病变进行临床及病理学分析。发现喉癌病变的发病和过度使用嗓音及长期大量吸烟有密切关系,其病理表现为上皮典型增生及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亦称异型)。扫描电观察到随喉粘膜上皮细胞异型程度的增加,细胞表面形状、大小、边级、细胞间连接等有显著不同。100例中有20例转为恶性。其中,慢性肥厚性喉炎的恶变率为11.6%,喉角化症为195,喉乳头状瘤为36。临床表现及病理均证明为喉息肉的病例也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象分析技术,用抗EGFE的单克隆抗体对8例正常喉粘膜、25例喉粘膜不典型增生及53例喉鳞癌组织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喉粘膜病变的加重,EGF-R的染色强度PU值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正常喉粘膜(PU=13.36±4.26)相比,喉癌(原位癌PU=21.62±10.42,进展期癌PU=26.63±6.92)及重度不典型增生(PU=23.64±7.28)组织中EGF-R过度表达。研究结果提示,EGF-R与喉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重度不典型增生有高度的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癌变的特点,并分析发生不良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396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病例组137例,对照组259例,分析多种因素与不良进展间关系。结果 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异型增生率为31.3%,恶变率为3.3%,总体不良进展率为34.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饮酒、病灶多发和手术方式是发生不良进展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饮酒和病灶多发是发生不良进展的独立因素。中-重度异型增生进展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时间(6.3个月)短于乳头状瘤进展为轻-中度异型增生的时间(23.2个月)。结论 患者饮酒、病灶多发,发生不良进展的风险升高;随着乳头状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出现,疾病的进展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8.
陈波蓓  包其郁 《耳鼻咽喉》2000,7(4):238-241
目的:研究成人咽喉部良、恶性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斑点杂交技术,对55例咽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HPV6,11,16,18,33共5型HPV-DNA感染的检测。结果:在咽乳状瘤组HPV感染率为60%(6/10),喉乳头状瘤组为70%(7/10),喉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组为20%(1/5),声带息肉组为20%(1/5),喉癌组为20%(1/5  相似文献   

9.
1980年4月~1994年10月外科治疗108例甲状腺炎病例中17例(15.7%)并发甲状腺癌,男2,女15,年龄24~65岁,平均39.5岁;其中桥本氏病13例,木样甲状腺炎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乳头状腺癌8例,滤泡状腺癌4例,乳头加滤泡状腺癌1例,未分化癌2例,未分类癌2例。全部随访1年以上,存活14例,死亡3例,1年存活率87.5%,5年存活率75.9%。对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有关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喉乳头状瘤中Pin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喉乳头状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喉正常上皮组织、39例喉乳头状瘤、27例喉乳头状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16例喉乳头状瘤伴癌变共计92例石蜡切片中Pin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从正常喉上皮组织到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的变化过程中,Pin1和Cyclin D1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Cyclin D1在喉乳头状瘤组与伴不典型增生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Pin1和Cyclin D1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Pin1和Cyclin D1在喉乳头状瘤恶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n1过表达上调Cyclin D1过表达,可能是喉乳头状瘤恶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较少见,不易根治,且易癌变。1980~1991年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74例,其中16例癌变,16例全部单侧发病,平均年龄53.3岁,恶变率21.6%,作者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放疗及反复多次手术是NIP恶变的诱发因素,手术治疗采用上颌骨部分及全部切除术,累及眶内应一并行眶内容物剜除,术中应将肿瘤尽量彻底切除,并认为术中术腔内应给予液氮短时多次冷冻治疗。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喉乳头状瘤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6、11型感染引起的良性上皮增生性瘤样病变,该病易复发、扩展及恶变^[1],需要频繁的手术,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现将深圳南山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0-01—2005-12诊治的43例喉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提高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68年3月~1991年3月,用4种不同方法治疗喉乳头状瘤86例,包括内窥镜下切除喉乳头状瘤58例,激光治疗14例,喉裂开术10例,免疫治疗4例。随访5年以上,68例无复发,18例复发,其中7例恶变。远期治愈率79.1/(68/86),复发率20.9%((18/86),恶变率8.1%(7/86)。认为本病有复发及恶变倾向。治疗应以内窥镜下彻底切除肿瘤和激光治疗为首选,病变范围广泛者应行喉裂开术,免疫治疗也可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的常见良性肿瘤。因其具有恶性破坏作用,恶变倾向及逐年增多的趋势,己引起人们的关注。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是其最佳选择,但因其临床检查及CT都缺乏特异性,常常误诊为鼻息肉,当确诊后常需行毁容毁功能性鼻侧切开根治性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目前由于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加之常规的病理检查,本组16例病人就较早得到确诊,再行内窥镜及柯-陆氏手术。随访2年8例,1年5例,半年3例,无复发、恶变和并发症。故认为此方法切除彻底、损伤小、痛苦小,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资料完整的135例喉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83.8%。Ⅰ和Ⅱ期的3、5年生存率为93.8%和90.6%,高于Ⅲ和Ⅳ期(76.4%,70.4%);声门区癌3、5年生存率(90.5%,87.7%)高于声门上区(73.3%,66.7%)。局部复发14例,颈部转移11例,远处转移2例,14例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2年生存率为64.3%。所有患者的发音功能均可保留,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62.9%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误吸,经训练后大多可正常进食,只有1例需二次手术关闭喉口。76.3%的患者可拔管,在已拔管的患者中有21.4%诉有轻度呼吸不畅,但不影响日常工作。提出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后的疗效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肿瘤切除的彻底性(生存率)和喉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颈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87年3月至1994年6月间行施的472例颈淋巴结清除术,其中19例发生乳糜瘘(4.0%)。右侧颈清术259例,瘘4例(1.5%);左侧颈清术213例,瘘15例(7.0%);前上纵隔清除术11例,瘘8例(42.1%)。保守治疗16例(84.2%);再手术治疗(结扎)3例,占15.8%。并对锁骨上淋巴管和胸导管的处理方法、避免乳糜瘘的措施及疹发生后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喉癌是呼吸道上皮常见肿瘤,正常上皮由增生开始发展为恶性肿瘤,一般要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由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其中包括一个癌前病变阶段,进年来癌前病变的研究已渐成为癌症研究的重点。喉癌前病变包括:喉白斑病、喉厚皮病、成人喉乳头状瘤、慢性肥厚性喉炎。Livin基因是一种人类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family,IAP),其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途径阻断细胞凋亡[1],而Caspase-3是凋亡的重要执行者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密切相关。本实验通过RT-PCR方法检测livin mRNA与Caspase-3 mRNA在喉癌组织和喉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来探讨喉癌前病变发展至喉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与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关系,介绍避免气管切开和处理喉、气管乳头状瘤的经验。方法 1992年5月至1997年7月收治患儿62例。男32例,女30例。发病年龄1个月至8岁4个月,平均2岁2个月。除4例放弃继续治疗外,其他患儿共接受喉肿物摘除术、支撑镜下喉显微激光手术和/或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内肿物摘除术163次。结果 21例气管切开并长期戴管的患儿中17例(80.9%)发生气  相似文献   

19.
时淑舫  姚庆英 《耳鼻咽喉》1998,5(3):176-180
本文对43例喉上皮非典型增生性病变及24例喉鳞状细胞癌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分别应用Dig标记的HPVgb/11,16,18型DNA,用原位杂交进行检测,其结果在轻度非典型增生12例中原位杂交HPV6b/11,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12/12(100%),2/12(16%),3/12(25%);中度非典型增生19例,检出率分别为14/19(73%),8/19(42%),14/19(73%)重度非  相似文献   

20.
声门型喉癌T3病变的常规治疗为喉全切除术,使病人丧失语言功能。本文报道50例喉癌声门型T3病变,用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来治疗,修复主要用舌骨肌瓣。3、5年生存率为76.7%、73.0%。除管率87.2%,语音近乎正常者87.5%。全部恢复经口进食。喉癌声门型T3病例,对侧声带及构状软骨完好者应考虑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即常规喉垂直部分切除加构状软骨切除,必要时环状软骨部分切除,以扩大喉后下切缘,用以根治肿瘤,保存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